-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常考易错检测卷(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常考易错检测卷(二)(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常考易错检测卷(二)-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稚子(zhì ) 涟漪(lián ) 旖旎(qí ) 弓弩(nǔ)
B.绰约(cuò ) 威吓( hè) 矜持(jīn ) 眷恋(juàn)
C.簇拥(cù) 擂鼓(léi ) 镌刻(juān ) 踌躇(chóu)
D.手镯( zhuó) 阻挠(láo) 发怔( zhèng) 忌讳(huì)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抖擞 金碧辉煌 亭台楼阁 B.汛期 应接不瑕 不计其数
C.慈详 一声不吭 兴致勃勃 D.照耀 手急眼块 一知半解
3.与“五千仞岳上摩天”运用修辞手法不同的是( )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C.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校“阳光体育”活动,广泛得到社会关注和家长支持。
B.通过这次社会劳动,使她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了。
C.董存瑞虽然英勇牺牲了,但是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D.不一会儿,大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这道题做出来了。
5.下列词语依次填到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与人交际,说话很重要。谦逊有礼的语言,能使对方______;幽默活泼的语言,能使对方______;尖酸刻薄的语言,却会使对方______,
A.眉开眼笑 如沐春风 如鲠在喉 B.如沐春风 眉开眼笑 如鲠在喉
C.眉开眼笑 如鲠在喉 如沐春风 D.如沐春风 如鲠在喉 眉开眼笑
6.下列名言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像这样一位海纳百川的君子,又怎会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呢?
A.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B.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C.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二、填空题
7.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字词。注意书写美观、整洁。
五月粽叶艾草香,旌湖龙舟竞争先。一年一度的龙舟节开始了,天刚破 xiǎo( ), chén shuì( )的旌湖一下子热闹起来,两岸 cù yōnɡ( )着不计其数的观众。运动员们一个个 mó quán cā zhǎnɡ( )。哨声一响,选手们熟练地操 zònɡ( )着船桨,和着观众的 nà ( )喊声 ,奋力地向前划着,我的心跟着紧bēnɡ( )起来……
8.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句。
(1)古代儿童的生活真是多姿多彩。可以学着大人的样子在夏日种瓜:“童孙未解供耕织, ”;可以在冬日里弄冰玩耍:“ ,彩丝穿取当银钲”。
(2)我们说话做事不能相互矛盾,因为“ ,不可同世而立”。
(3)看到别人遭遇不幸,我们要心生同情。这正如《孟子》中所说“ , ”。(填一句“为人”的名言)
(4)这学期,学习了以“责任”为主题的三首古诗,我深深地被先辈们那片浓烈的赤子之心所感动:戍边将士们在身经百战之后,发出的是“ ”的豪壮誓言;南宋被金统治的百姓年复一年地盼望着朝廷前来收复失地,那一次次落空的失望之情令人无比心酸:“ ,南望王师又一年”;当诗人杜甫听闻朝廷的军队收复了失地之后,不禁欣喜若狂,泪洒衣衫:“剑外忽传收蓟北, ”。
三、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①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 就怎么样,都是(自由 自在)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任意 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②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③可是白云一来,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 掠过),好像要压到祖父的草帽了。
9.找出括号里用得不恰当的词语,抄写下来。
10.选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11.找出选文中同时运用了排比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句子,抄写下来,再写一写这样写的好处 。
12.选文中出现的最多的一个词语是“ ”,联系全文,我知道课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情感。
13.想象“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活动,仿照文中句子写完整。
我愿意 ,就 ,愿意 ,就 ,若我愿意 ,也没有人管。
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却步行40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是为了节省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被叫得响亮了。
②父亲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也被小偷盯上了。那时正是春播时节,父亲和几个乡邻去城里买种子。买完种子后,父亲的兜里还剩下100多块钱,他没花,连午饭都没舍得吃,就和几个乡邻急匆匆地坐上了回乡下的客车。大概是他买票的时候兜里的那张百元钞票被人盯上了,等他再翻口袋的时候,那张钞票就不翼而飞了。在那个年代,100块钱不是个小数目,可以买很多东西呢。父亲急得满头大汗,在翻遍所有的口袋确定钱丢了之后,父亲感到眼前一黑,差点晕倒过去。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都像偷钱的人。
③父亲正在心里痛骂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听到了车下一个女人声嘶力竭地尖叫着:“我的种子丢了,你们谁看到我的种子了?那可是我家里一年的种子啊……”
④那个丢了种子的女人不停地抽泣,她说她把种子放在站点,自己去解了个手,就这一小会儿工夫,种子咋就没影了呢?她说她家死了男人,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支撑着,她命苦啊。她呼天抢地。车里的人都纷纷对这个丢了种子的女人表示同情,纷纷谴责那个偷种子的人。
⑤“不管咋的,先上车再说吧。”父亲劝她,忘了自己也是个遭遇了贼的人。
⑥父亲向同来的乡邻要了个空袋子,放到那个女人的手里。他解开自己的袋子,一捧一捧地往那个素昧平生的女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一边装一边说:“你少种点,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熬过去的。”与父亲同来的乡邻看到父亲的所作所为,也都纷纷打开自己的袋子,往那个女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不一会儿,那个空袋子就鼓了起来,仿佛吃饱饭的人振作了精神。那个女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儿地要给父亲和乡邻磕头。父亲说:“谁还没个难处,都帮一把,就挺过去了。”
⑦全车厢的人都亲眼目睹了父亲这一小小的善举,他们不知道父亲的心灵刚刚经历过创痛。父亲也自始至终没有向人说出自己的钱被偷了。
⑧下车的时候,人很挤。父亲感觉被人紧紧地贴了一下身子。他再一次翻口袋的时候,发现那张百元钞票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就是他自己那张,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⑨望着一个个从车上下来的人,父亲看谁都不再像小偷了。
14.“全车厢的人都亲眼目睹了父亲这一小小的善举”这里的“善举”指的是 。
15.第⑥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父亲 和 的刻画。透过这些刻画,我看到了一个 的父亲。
16.短文②-⑨段记叙了父亲去城里买种子途中的一段经历,请仔细阅读这几段话,用简洁的语言把故事的情节补充完整。
17.文中描写父亲“很抠”的部分能去掉吗?请说清理由。
18.那张丢失的百元钞票为什么会回到父亲的口袋?
19.读了故事,同学们纷纷给这个故事取了题目。下面的题目,你觉得哪个最贴切?并说清选择的理由。
父亲 “抠王” 种子 小偷
四、书面表达
20.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
——《“伟大出自平凡!”国家总书记这样点赞英雄模范》
总书记爷爷为英雄模范点攒。生活中,你想为谁点赞呢?是与病魔作战的小英雄,是勤奋刻苦的某个同学,还是勤劳善良的清洁工阿姨……?请以“为 点赞”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①用具体事例说清楚为什么要为他(她)点赞。注意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把令你感动的情形写具体,让真情在笔尖流淌;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③题目补充完整,书写要端正清楚,450字左右。
《期末常考易错检测卷(二)-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C A B C B C
1.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旖旎(qí)——(yǐ);
B.绰约(cuò)——(chuò);
D.阻挠(láo)——(náo);
故选C。
2.A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辨析。
B.应接不瑕——应接不暇;
C.慈详——慈祥;
D.手急眼块——手疾眼快;
故选A。
3.B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理解和修辞手法。
“五千仞岳上摩天”出自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其二》,“五千仞”极言山之高,“摩天”意思是碰到天,该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华山的高大雄伟。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出自唐代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轻舟已过万重山”中“万重山”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极言船行之快,转瞬之间就经过了很多座山。该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与题干句子修辞手法相同。
B.“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小池》,这句诗只是如实描写了小荷刚刚露出尖角,蜻蜓早早地就已经停在上面的画面,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而是运用了白描手法,用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该句与题干句子修辞手法不同。
C.“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出自唐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喜欲狂”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极度喜悦的心情,高兴得快要发狂了。该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与题干句子修辞手法相同。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出自唐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三千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极力描绘出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该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与题干句子修辞手法相同。
故选B。
4.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此句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广泛”是用来修饰“关注和支持”的,应改为“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家长支持”,所以该选项有语病。
B.此句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通过”和“使”同时使用,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使”,所以该选项有语病。
D.此句存在不合逻辑的问题。“不一会儿”表示时间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表示花费很大力气、用了较长时间,二者表意矛盾,所以该选项有语病。
故选C。
5.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搭配运用。
眉开眼笑: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如沐春风: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犹言和高人相处,就像受到春风的吹拂一般。
如鲠在喉:意为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结合语境可知,“谦逊有礼的语言”让人听起来比较舒服,如同受到春风的吹拂一般,故填“如沐春风”;
“幽默活泼的语言”会给人带来欢乐,对方会高兴愉快,故填“眉开眼笑”;
“尖酸刻薄的语言”比较伤害人,对方听了不容易接受,非常难受,故填“如鲠在喉”。
故选B。
6.C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言警句的理解。
A.“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出自《孟子》。意思是:有一颗同情之心,是仁爱和正义之人的最高境界。
B.“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出自朱熹的《朱子语类》。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有了羞耻心,有些不该做的事情就能够不去做了。
C.“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论语·述而》。意思是:君子心胸开阔,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自《论语·里仁》。意思是: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结合语境“海纳百川”“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可知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最恰当。
故选C。
7. 晓 沉睡 簇拥 摩拳擦掌 纵 呐 绷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睡、簇、摩、擦、纵、绷”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8. 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金盆脱晓冰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 不破楼兰终不还 遗民泪尽胡尘里 初闻涕泪满衣裳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名言警句的默写。
(1)书写时注意“桑”“稚”“盆”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陷”“盾”“矛”的正确写法。
(3)“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出自《孟子 公孙丑上》,意思是:同情心是仁的开端。
(4)“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 其四》,意思是:守边将士历经无数次战斗,铠甲都被磨穿了,他们壮志未改,不彻底打败进犯的敌人,就坚决不返回家乡。
书写时注意“遗”“闻”“涕”的正确写法。
9.自在 任意 掠过 10.夸张 11.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好处:使用整齐的排比句式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赋予花、鸟、虫人的动作,把它们写活了,增强了语言感染力,表现了“我”对祖父园子的热爱。 12. 愿意 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自由纯真生活的向往 13. 吃哪根黄瓜 吃哪根黄瓜 观赏哪朵花 观赏哪朵花 与蝴蝶嬉戏
【导语】这篇选文出自萧红《祖父的园子》,以孩童视角描绘园中的生机与自由。文中运用拟人、排比等手法,如“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赋予万物灵性,“愿意”一词反复出现,强化无拘无束的氛围。语言充满童趣,通过对动植物的细腻描写,流露作者对童年、祖父及园子的深切眷恋,情感真挚自然。
9.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自由:指不受拘束、限制,强调行为上的自主。
自在:指内心轻松舒适,无压力。
第①段中“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都是(自由/自在)的”描述园子里动植物的行为不受约束。后文“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黄瓜愿意结瓜就结瓜”等,均围绕“行为自主”展开,需用“自由”突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无拘无束,故“自在”不恰当。
任意:指任凭自己的意愿,常含“不加限制、不顾及他人”之意。
随意:指任凭心意,轻松自然,无刻意约束。
第①段中“蝴蝶(任意/随意)地飞”描写蝴蝶飞行的状态。“任意”隐含主观随意性,而“随意”更贴合蝴蝶轻盈、无目的的飞行姿态,且文段无“不顾及他人”的负面倾向,故“任意”不恰当。
飘过:指随风轻轻移动,速度较慢。
掠过:指快速擦过或闪过,强调速度快。
第③段中“白云一来,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掠过)”描述白云的移动。“一大团一大团”的白云体积大、移动慢,且“好像要压到祖父的草帽”暗示云朵缓慢靠近的状态,需用“飘过”体现轻柔感,故“掠过”不恰当。
10.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第③段画线句子“可是白云一来,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祖父的草帽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白云“好像要压到祖父的草帽”是对云团体积和距离的夸大描写。实际中云朵高悬天空,不可能真的压到草帽,但通过这种夸张,生动地表现出云朵的庞大、低矮和动态感,仿佛触手可及,既呼应了前文“一切都活了”的自由氛围,又通过童趣视角传递出作者对祖父园子的亲切感与想象力。
11.本题考查分析字词句段的含义或作用。
第①段中“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同时运用排比和拟人修辞手法。作者将“花开”比作“睡醒”,赋予花人的神态,仿佛花朵是刚从梦中苏醒的孩童;用“逛”形容鸟的飞行,让鸟的活动具有人类悠闲漫步的姿态;把虫子的“叫”写成“说话”,好似虫子在互相倾诉。这些描写让第①段的花、鸟、虫子都成为“活了”的生命,凸显园子的生机与活力。三个“……了,就像……似的”句式并列,如镜头连拍般呈现园子里三种事物的自在状态,形成整齐的节奏。这种铺陈不仅让语言如诗歌般朗朗上口,更通过重复强调“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感,与后文倭瓜、黄瓜“愿意……就……”的描写相呼应,共同构建出一个无拘无束的童年世界。拟人让画面充满童趣,排比让情感层层递进,二者结合既细腻地刻画出作者眼中鲜活的园子景象,又含蓄地表达了对祖父园子的热爱——这里不仅是植物的乐园,更是作者心灵自由驰骋的天地,为全文奠定了温暖、惬意的抒情基调。
12.本题考查分析字词句段的含义或作用。
选文中出现最多的词语是“愿意”,第①段中“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等句重复使用。“愿意”一词赋予倭瓜、黄瓜、玉米等事物人的主观意愿,生动体现园子里一切生命自由自在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祖父园子的热爱,以及对童年自由、纯真生活的深切眷恋。
13.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仿照文中“愿意……就……”的句式,结合园子里自由玩耍的场景,突出“我”的随意与自在,可从奔跑、摘花、追蝴蝶等活动入手。
示例:我愿意在草地上打滚,就打个滚,愿意摘一朵野花别在衣襟上,就别在衣襟上,若我愿意追着蝴蝶跑遍整个园子,也没有人管。
14.父亲将自己买的种子分给丢失种子的陌生女人 15. 动作 语言 善良 16. 17.描写父亲“很抠”的部分不能去掉。父亲对自己“很抠”,但对素不相识的人却能慷慨相助,这样鲜明的对比更能体现父亲是个非常善良的人。 18.因为小偷被父亲的善举深深感动,为自己的行为深感内疚,所以他又悄悄把百元钞票放回了父亲的口袋。 19.
“种子”这个题目最贴切,因为父亲的善举就像一粒种子,让爱生根、发芽、开花。这颗爱的种子能让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导语】这篇短文以朴实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位“抠门”却心怀大爱的农民父亲形象。文章通过“路费助人”和“分种救急”两个典型事件,运用对比手法展现了父亲外冷内热的性格特点:对自己极度节俭,对他人却无私相助。尤其巧妙的是“小偷还钱”的情节转折,既体现了善意的感化力量,又升华了主题。全文语言平实却富有张力,通过生动的动作、语言描写和心理刻画,让一个善良坚韧的中国农民形象跃然纸上。
14.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结合第⑦自然段“全车厢的人都亲眼目睹了父亲这一小小的善举”以及上下文可知,“善举”指父亲在自己钱被偷的困境中,仍主动把种子分给丢种子的女人,并带动乡邻相助。这一行为凸显父亲克己为人的品格:他对自己“抠”,对人慷慨,遇挫仍心系他人。善举还感化偷钱者还钱,体现善良能驱散猜忌、唤醒良知,传递出困境中互助的温暖与善意的力量。
15.本题考查人物描写和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第⑥自然段“父亲向同来的乡邻要了个空袋子,放到那个女人的手里。他解开自己的袋子,一捧一捧地往那个素昧平生的女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一边装一边说:‘你少种点,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熬过去的。’”可知,“要”“放”“解开”“装”等动词,展现父亲主动帮助的急切与真诚,属于动作描写;“你少种点,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熬过去的”,质朴话语透露出父亲的宽厚与乐观,属于语言描写。父亲面临困境,仍倾囊相助陌生人,用行动传递温暖与希望,可见父亲是一个善良无私、热心助人、坚韧豁达的人。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②自然段“那时正是春播时节,父亲和几个乡邻去城里买种子。”可知,父亲与乡邻一同去城里进行买种子是故事的开端,交代了事件发生的背景和起因,概括为“父亲和乡邻买种子”;结合第②自然段“大概是他买票的时候兜里的那张百元钞票被人盯上了,等他再翻口袋的时候,那张钞票就不翼而飞了。”可知,表明父亲在买完种子后遭遇了钱被偷的情况,可概括为“父亲买种子时钱被偷”;结合第③自然段“父亲正在心里痛骂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听到了车下一个女人声嘶力竭地尖叫着:‘我的种子丢了,你们谁看到我的种子了?那可是我家里一年的种子啊……’”可知,父亲钱被偷之后,父亲听到了女人种子丢失的消息,可概括为“父亲发现女人种子丢失”;结合第⑥自然段“父亲向同来的乡邻要了个空袋子,放到那个女人的手里。他解开自己的袋子,一捧一捧地往那个素昧平生的女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一边装一边说:‘你少种点,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熬过去的。’与父亲同来的乡邻看到父亲的所作所为,也都纷纷打开自己的袋子,往那个女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可知,在父亲发现女人种子丢失后,他和乡邻一起帮助女人,给她分种子,可概括为“父亲及乡邻帮女人分种子”;结合第⑧自然段“他再一次翻口袋的时候,发现那张百元钞票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可知,父亲在钱被偷、又主动帮助丢种子女人之后,钱意外地回到了口袋,概括为“父亲的钱失而复得”。
17.本题考查句段分析。
结合第①自然段可知,此段用“抠王”称号与父亲助人行为形成反差,“抠”是对己节俭,“不抠”是对人慷慨,塑造出外吝内善的立体形象。乡邻误解与善举真相的对比,既设悬念又埋伏笔,让后文助人情节更震撼,更以表象与本质的冲突,凸显父亲善良无私的品格,深化“善良超越物质评判”的主题,因此不能去掉。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父亲钱失而复得,是因他的善举感化了偷钱者。父亲自己钱被偷后,仍热心帮助丢种子的女人,还带动乡邻。这无私之举被全车人看到,偷钱者受触动,被父亲善良打动,心生愧疚,故而归还钞票,彰显善良能唤醒良知、传递温暖的力量。
19.本题考查拟写标题。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最贴切的题目是“种子”。“种子”是贯穿全文的核心线索,从买种子、丢种子到分种子,串联起父亲丢钱、助人、钱失而复得的情节。同时,种子具有双重象征意义:既是农民生存的希望,也象征父亲助人的善良如“种子”般播撒,最终唤醒偷钱者良知,收获善报。标题以物喻情,含蓄深刻,紧扣故事内核与主题升华。
20.例文:
为清洁工陈阿姨点赞
清晨五点,当城市还笼罩在薄雾中时,楼下的扫帚声总会准时响起。那是陈阿姨,一位让我打心底想点赞的人。
陈阿姨负责我们片区的街道清洁,年近五十的她总是戴着蓝布帽,穿一身洗得发白的工作服。去年深秋的一个周末,我早起买早点,看见她正在清理落叶。秋风卷着金黄的树叶漫天飞舞,她刚扫成一堆,又被风刮得四散。我以为她会叹气离开,没想到她蹲下身子,把落叶一把把塞进随身携带的蛇皮袋,甚至连砖缝里的烟头都用镊子夹出来。“这些小家伙要是卡住下水道,下雨天可有麻烦咯。”她抬头冲我笑,眼角的皱纹里沾着草屑,却笑得像晒暖的棉花一样柔软。
真正让我感动的是那个暴雨倾盆的傍晚。我躲在便利店避雨,看见陈阿姨披着雨衣在马路中间弯腰忙碌。原来下水道被杂物堵塞,积水已经没过脚踝。她不顾来往车辆溅起的水花,跪在地上用手抠出烂菜叶、塑料袋,甚至徒手捞出一只死老鼠。雨水顺着帽檐流进她的衣领,她却像感觉不到似的,直到水流重新畅通才直起腰。路过的司机摇下车窗喊:“阿姨,您歇会儿吧!”她抹了把脸,大声回答:“趁雨小赶紧弄,等会儿积水深了,孩子们放学该不好走啦!”那一刻,她的背影在雨幕中格外高大。
后来我听说,陈阿姨每月工资不到三千元,却常年资助着小区里的孤寡老人,还把捡废品的钱攒起来给流浪猫狗买口粮。有次我问她:“您这么累,图啥呀?”她擦着汗笑:“总得有人把脏活干了,大家才能住得舒坦嘛!”
每当看见整洁的街道,看见她蹲在花坛边给流浪猫添水的身影,我心里就涌起暖流。陈阿姨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用每一天的弯腰、清扫、坚守,诠释着什么是平凡中的伟大。她让我明白,真正的英雄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偶像,而是那些默默照亮他人生活的普通人。
此刻,窗外的扫帚声又轻轻响起。我望向楼下那抹蓝色的身影,在心里默默说:“陈阿姨,我要为您点赞!”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一、审题
题目要求以“为_____点赞”为题写习作,需先补充人物(如同学、清洁工、家人等),通过具体事例展现其令人敬佩的品质。核心是用细节描写突出“为什么点赞”,需写清事件经过、感动瞬间,避免空泛,体现真情实感。
二、立意
通过具体人物的具体行为,如坚守岗位、助人为乐、勇敢坚强等,展现平凡人的闪光点,表达对其精神品质的赞美,传递正能量,突出“伟大出自平凡”的主题。
三、提纲
开头:开门见山点出我为谁点赞。
中间: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及结果。结合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选取1-2件具体事例,用动作、环境描写展现细节,突出其品质。
结尾:照应全旨。写出自己的观点和真实感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