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年中考地理模拟卷06(成都专用)(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战2025年中考地理模拟卷06(成都专用)(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考 | 地理学科
备战2025年中考地理模拟卷06(成都专用)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2024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4月29日,中国科考队员进驻北极黄河站开启2024年度工作。读下面的“北极地区及其附近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1-3小题。
1.7月5日,“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从山东青岛出发,走最近的海上通道进入北冰洋,必须穿过( )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白令海峡 D.土耳其海峡
2.有关北冰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全部位于北半球 B.跨东、西半球
C.跨纬度最广的大洋 D.纬度最高的大洋
3.图中7月10℃等温线( )
A.穿过亚洲、欧洲和北美洲
B.沿线地区企鹅成群活动
C.以北地区均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D.以北地区无常住居民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读图左和图右,完成下面4-6小题。

4.根据图左信息可知,从火车站开车沿道路前往学校,合适的行驶方向是( )
A.向正北方向行驶 B.向西北方向行驶
C.向正东方向行驶 D.向东北方向行驶
5.图左中火车站与科技园区的直线距离为4厘米,则两者之间的实地距离为( )
A.120千米3 B.12千米 C.1.2千米 D.120米
6.关于图右中图A、图B两图相比较,图A( )
A.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小 B.比例尺较小,内容更简略
C.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大 D.比例尺较小,内容更详细
五一期间,小丽一家在非洲乘坐热气球观看了野生动物大迁徙的壮观场景。图左示意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右示意动物迁徙路线和两地年降水量分布。完成下面7-8小题。
7.小丽一家看到角马群的迁徙方向是( )
A.由塞伦盖蒂向南迁徙 B.由塞伦盖蒂向北迁徙
C.由马赛马拉向南迁徙 D.由马赛马拉向北迁徙
8.东非草原上野生动物定期迁徙的原因是( )
①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②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干湿季相反
③食草动物在干季缺少食物和水源④动物们为了躲避炎热的天气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
318国道东起上海,西至西藏日喀则,是我国最长的国道。318国道一路经过多个地形区,拥有惊、险、绝、美、雄、壮的景观;包含了江浙水乡文化、天府盆地文化、西藏人文景观。路虽人为,景乃天造,钟自然之大美,显人文之深奥,被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下图为318国道分布图,完成下面9-11小题。
9.318国道上海到成都段沿途最可能欣赏到的是( )
A.草原广阔,策马奔腾 B.稻花香甜,蛙声阵阵
C.雨林浓密,生物繁多 D.沙海浩瀚,驼铃声声
10.318国道从西向东依次经过的地形区是( )
A.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11.下图中能体现西藏特色民居景观的是( )
A.B. C. D.
2024年9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从2025年1月1日起实施延迟退休政策。读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部分省份数据表,完成下面12-13小题。
省区 0~14岁 15~64岁 65岁及以上 总人数(万人)
辽宁省 11.12% 71.46% 17.42% 4259
广东省 18.85% 72.57% 8.58% 12601
陕西省 17.33% 69.34% 13.32% 3952
青海省 20.81% 70.51% 8.68% 592
12.读表可知,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最大的是( )
A.辽 B.粤 C.秦(陕) D.鄂
13.中国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的原因不包括( )
A.人口出生率降低 B.人口老龄化加重
C.人口预期寿命增长 D.跟随其他国家的政策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中国是自然资源大国,种类多,但人均少。据此完成下面14-15小题。
14.下列自然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森林资源 B.土地资源 C.水能资源 D.矿产资源
15.2024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图所示做法与此主题契合的有(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山脉常常成为我国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的天然分界线,读下图,完成下面16-17小题。
16.下列对四幅示意图中各山脉名称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大兴安岭 B.②—武夷山 C.③—天山 D.④—昆仑山
17.图中序号①~④为东西走向山脉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矿业领域绿色发展,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取得重要进展。图为我国已探明的主要能源矿产储量地区分布(截至2021年底)。完成下面18-19小题。
18.四川省较为丰富的能源矿产是( )
A.石油和煤炭 B.天然气和页岩气
C.石油和天然气 D.煤炭和天然气
19.在节约能源方面,我们倡导( )
①低碳出行②垃圾分类投放③使用一次性餐具④合理设定空调温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黄河金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炼铝业基地。图为“黄河金三角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20-22小题。
20.黄河金三角地区位于( )
A.陕、鲁、冀三省交界处 B.陕、晋、豫三省交界处
C.陇、鲁、豫三省交界处 D.陇、晋、冀三省交界处
21.该地区发展炼铝业的主要优势有( )
①煤炭资源丰富②水能资源丰富③铝土资源丰富④内河航运发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该地区发展炼铝业应关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化 B.土壤碱化 C.草场退化 D.水土流失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的重大战略,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10周年。图为“京津冀位置及要素关联图”,完成下面23-25小题。
23.据图,天津为北京输送( )
A.产业与技术 B.工业制成品 C.初级农矿产品 D.资源和劳动力
24.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除此北京还有哪些名胜古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 )
A.四合院、故宫 B.长城、兵马俑
C.天坛、明十三陵 D.颐和园、胡同
25.下列做法,利于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利用名胜古迹发展旅游
B.在城区大量开采地下水,缓解水资源紧缺
C.山区砍伐林木,增加耕地面积
D.鼓励外地人口迁入,扩大城市规模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5个小题,共50分)
26.五一假期,住在杨家镇的小明与爷爷打算去登山。小明准备了杨家镇附近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选路线,识地形】
(1)考虑爷爷登山难度不宜过大,小明向爷爷推荐a、b两条线路中的 路线作为登山首选。(1分)
(2)登山途中,爷爷说“因地形,用险制塞”和“就地取材”是历代修筑长城的重要经验,指着山上一段古长城告诉小明,该段长城所在山体部位是 。(1分)
【测方位,算差异】
(3)图中山峰A海拔高度不超过 米,小明与爷爷登上山峰A朝 方向远眺,看见了杨家镇。(2分)
【选天气,赏风景】
(4)下列四种天气情况,适合小明和爷爷登山的天气是 (字母)。小明与爷爷在山峰附近观赏自然风光,忽然听到水流撞击岩石的声音,他们循声走过去,在甲、乙两处中的 看到了壮观的瀑布景观。(2分)
【论实践,融知行】
(5)小明从地理角度向爷爷解释了杨家镇分布在此地的原因。请你根据图示信息帮小明说明理由: 。(3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茶圣陆羽在所著的《茶经》中论述了茶的起源:“茶者……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现代研究表明,茶树喜欢温暖、潮湿、荫蔽的环境,排水良好的丘陵和低山地区适宜其生长。
【因地制茶】
(1)据图可知,我国始采日期最早的茶叶是 省。越往北,茶叶始采日期越 (早/晚),这反映了我国这一时期气温自南向北逐渐 (升高/降低)。(3分)
(2)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秦岭—淮河一线以 的丘陵、山地适合茶树的种植,是我国茶叶的主产区,该地区年降水量在 毫米以上。(2分)
【南茶北引】
山东省人口多,又素有喝茶习俗,是我国最早成功实施“南茶北引”的省区。其中日照绿茶是我国最北方的茶,其汤色明亮,回味甘醇,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3)山东省实施“南茶北引”的影响因素是( )(1分)
A.消费市场,生活习俗 B.交通条件,种植历史
C.劳动力,农业科技 D.交通条件,消费市场
(4)和南方茶区相比,日照纬度高,茶叶生长周期 (填长或短),具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对人体有利的微量元素。(1分)
【酥油茶香】
青藏高原不产茶,唐代以来,内地茶叶通过“茶马古道”源源不断地运到藏区,酥油茶成了藏民的生活必需品。
酥油茶
主要原料:酥油(从牛奶、羊奶中提炼出的脂肪)、茶叶、食盐。
做法:把煮好的浓茶、酥油、盐倒入酥油茶桶,用茶杆搅拌成水乳交融状,然后再加热即可。
(5)西藏地区主要农业类型是 ,藏族人民饮食结构以肉、奶为主,那么酥油茶中加入茶叶的主要作用是 。(3分)
28.G213国道是世界级风景之路,起点为内蒙古自治区策克,终点为云南省磨憨,全程4136千米。下图为G213国道示意图,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G213国道大致呈 走向,经过内蒙古、甘、 、川和云五省区。(2分)
(2)策克一若尔盖段,沿途沙漠、草原、雪山等美景不断,途经我国 地区和 地区。该路段翻越祁连山脉进入我国 (填地形区名称),在湟水沿岸谷地中分布着大片 (青稞/水稻)田。(4分)
(3)若尔盖一沐川段,途经成都。建设大型数据中心需消耗大量电力为服务器降温,大数据存储需要洁净的空气。成都西部的河流落差大, 资源丰富,为数据中心提供充足的 ;常年阴雨连绵,空气湿度 ,尘埃少,可大幅降低大数据中心机房的除尘成本。(3分)
(4)终点磨憨口岸,可以与 (邻国)进行贸易往来。(1分)
(5)G213国道沿途的少数民族风情有 。(填数字即可)(1分)
29.【聚焦区域,协同发展】(10分)
材料一:区域发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东北三省位于我国东北部。两地区充分挖掘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发展新渠道。
材料二:图1为青藏地区略图,图2为东北三省及周边区域略图,图3为湿地生态效益示意图。
探究一【“冷资源”——“热经济”】
(1)青藏地区和东北三省都有丰富的“冷资源”,都可以积极发展冰雪旅游,不断催生“热经济”。请分别说出这两个地区拥有“冷资源”的原因。(2分)
探究二【新能源——好“风”“光”】
(2)近年来,青藏地区的塔拉滩大力发展光伏产业,逐步探索出“光伏+牧场+生态”的绿色发展模式。请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结构图补充完整。(2分)
① ②
(3)东北三省铁路网稠密,其中分布着铁路干线A 线。这里是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之一的 工业基地。近年来,部分地区大力发展风电,一批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为东北振兴注入了新活力。(2分)
探究三【护湿地——筑屏障】
(4)三江源地区有世界最大的高原湿地,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两地在湿地保护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图3,写出湿地的生态效益。(至少两点)(2分)
(5)湿地关系到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请写出一条保护湿地的措施。(2分)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某班以中东地区为主题展开探究式学习。
探究主题一:“水比油贵”
小明在翻看新闻时看到这样一则信息:“中国2元的矿泉水在卡塔尔竟然卖到6元,而国内7.36元一升的汽油在卡塔尔仅需4元。”
【收集信息】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石油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中东开采的石油90%供出口。图示意中东地区位置和气候类型分布。
【分析信息】
(1)中东地区位于欧洲、 洲和亚洲的交界处,沟通了 洋和 洋,自古以来是东西方交通的要道。(1.5分)
(2)中东地区的石油主要分布在 地区。该地区石油输出量大的原因有 、 等。(1.5分)
(3)简要分析中东水资源短缺的原因。(2分)
【献计献策】
(4)请为中东地区合理利用水资源献计献策。(2分)
探究主题二:自然与生活
【探究资料】中东的居民常身着宽大的白色长袍,头上缠着白色头巾;传统民居通常是平顶房屋,特点是墙厚、窗小、色浅。下图示意中东传统服饰和民居。
【探究分析】
(5)从中东传统服饰或传统民居中任选一种,分析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C A D C B B A B D C A D D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B C B B B A D B C A
二、综合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
26.(9分)(1)a(1分)
(2)山脊(1分)
(3)600 东南(2分)
(4)C 甲(2分)
(5)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3分)
2.(10分)(1)云南 晚 降低(3分)
(2)南 800(2分)
(3)A(1分)
(4)长(1分)
(5) 畜牧业 助消化,解油腻,降脂,补充维生素(3分)
28.(11分)(1) 南北 青(2分)
(2)西北 青藏 青藏高原 青稞(4分)
(3) 水能 电能 大(3分)
(4)老挝(1分)
(5)②④(1分)
29.(10分)(1)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气候寒冷;东北三省纬度高气温低,气候寒冷。(2分)
(2)强 畜牧(2分)
(3)京哈 辽中南(2分)
(4)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降解污水;蓄洪防旱。(2分)
(5)加强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强重点生态问题的治理。(2分)
30.(10分)(1)非 印度 大西(1.5分)
(2)波斯湾及其沿岸 石油资源丰富 人口少,石油消费量小(1.5分)
(3)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全年降水少,水资源紧缺;中东地区河流少,空间分布不均匀,加剧水资源的紧缺(2分)
(4)海水淡化,发展喷灌、滴灌等节水农业(2分)
(5)服饰:当地传统民居的墙壁设计得较为厚重,目的是为了减少白天高温时段热量传入室内,从而降低室内温度。民居:窗户则设计得较小,以减少阳光直射进入室内,同时也有助于防御风沙的侵入,降水少,多为平顶。(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