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4张PPT)东南亚地理位置“十字路口”1、海陆位置2、经纬度位置100 E~140 E, 10 S~23.5 N大部分处在热 带,少部分在温带亚洲大洋洲太平洋印度洋100 140 10 23.5 东南亚半岛与岛屿中南半岛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马来半岛菲律宾群岛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新几内亚岛苏拉威西岛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新几内亚岛苏拉威西岛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马六甲海峡位置马六甲海峡地处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咽喉地段,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东南亚的国家半岛国家(5个)临海国(4个):越南(河内)泰国(曼谷)柬埔寨(金边)缅甸(内比都)内陆国(1个):老挝(万象)群岛国家(5个):新加坡(新加坡)菲律宾(马尼拉)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文莱(斯里巴加湾)东帝汶(帝力)兼跨半岛、群岛国家:马来西亚(吉隆坡)东南亚——自然灾害多发之地东南亚是世界上洪涝、干旱、台风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海啸(海洋灾害)多发地区。2011年7~11月,长达三个多月之久的特大洪涝灾害席卷泰国26个府;2004年12月26日,北印度洋海域发生里氏8.5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东南亚——自然灾害多发之地海洋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课堂探究 自然灾害多发之地ABC1、图中A区域为何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2、从自然的角度看,图中B区域为什么受洪涝灾害的威胁特别大?3、图中C区域为何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频发?1、图中A区域为何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课堂探究 自然灾害多发之地A滑 坡滑坡体滑坡是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1、概念:温故知新滑动面地形地质条件:植被条件:气候条件:人类活动:植被覆盖较差暴雨集中修路、建房屋等工程建设破坏山体等诱 因 :降雨、地震2、形成条件:岩体破碎,土质疏松;断层发育;地势起伏较大等。泥 石 流泥石流是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沟床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温故知新1、概念:ⅠⅡⅢ堆积区形成区流通区1、陡峭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2、有丰富的松散物质;3、短期内有大量的水源。2、形成条件:山体坡度陡峻、沟谷发育暴雨泥石流、冰川泥石流条件 滑 坡 泥石流地形地质条件植被条件气候条件人类活动岩体破碎、土质疏松;断层发育;地势起伏较大等。植被覆盖较差暴雨集中修路、建房屋等工程建设破坏山体等山体坡度陡峻、沟谷发育; 岩石松散破碎。植被覆盖较差暴雨集中或冰雪融雪汇集,造成洪水乱砍滥伐;不当开挖、堆积等知识归纳1、图中A区域为何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课堂探究 自然灾害多发之地A(1)A区域山河相间分布,地形坡度大;(2)地处板块碰撞地带,多地震、断层活动,岩体土层破碎,活动性好:(3)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4)人类活动造成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减弱;不合理的工程建设造成山体破坏等原因,造成该区域滑坡、泥石流多发。2、从自然的角度看,图中B区域为什么受洪涝灾害的威胁特别大?B课堂探究 自然灾害多发之地洪涝灾害的形成机制“来水” 多、快“容水”空间小“去水”少、慢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气候、地形、水系等读图描述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范围并说出其特征和形成原因。热带雨林气候:10°N以南,包括马来半岛南部、马来群岛大部(菲律宾南部)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菲律宾北部东南亚的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多雨成因: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东南亚的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成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和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1月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7月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高气压高气压低气压低气压东南季风西南季风西北季风东北季风11月到次年5月,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东北风影响,降水较少,是旱季;6月到10月吹西南风,降水较多,是雨季,全年降水量超过1500毫米。热带季风气候太平洋印度洋太平洋30 N60 N0 热带季风气候6月到10月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右偏成西南风,带来大量水汽,降水较多,是雨季。亚洲大洋洲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且集中,再加上夏季也是台风的多发季节,容易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来水”,因此受季风气候影响地区雨季易发生洪涝灾害。热带季风气候读图查阅:找出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湄公河三角洲、湄南河平原。北部地势高峻,高山、大河自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 。读图分析:中南半岛的地势地形特征?中南半岛的地形与河流中南半岛的地形与河流河流上游河段地势落差大,流速快,多峡谷。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形较平坦,流速慢,多冲积平原和三角洲。上游流域面积较大,落差大,汇水速度快且量多,而下游地形较为平坦低洼,河流弯曲,泥沙淤积多,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下蚀和溯源侵蚀侧蚀和堆积作用地形:山地丘陵为主,沿海有狭窄平原,火山、地震频发。河流:短小急促、水能丰富马来群岛的地形与河流2、从自然的角度看,图中B区域为什么受洪涝灾害的威胁特别大?B课堂探究 自然灾害多发之地气候地形水系洪 涝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大且集中流域面积大,支流数量多排水速度慢泥沙淤积,滞水区域小汇水量大,汇水速度快来水多,快去水少、慢容水空间少B区域为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量大且集中,经常受台风活动影响,多暴雨;位于中南半岛南端,多为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游流域面积较大,汇水多而集中,而下游平原地区地形较为平坦低洼,河流弯曲,泥沙淤积多,排水不畅;河口地区时常受海潮顶托,洪水滞泄。3、图中C区域为何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频发?课堂探究 自然灾害多发之地C区域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活动剧烈,岩浆活动频繁,故多火山、地震。陆陆碰撞陆洋碰撞巨大高原、褶皱山脉海沟、岛弧、海岸山脉裂谷、断层、海洋、海岭生长边界(张裂)消亡边界(碰撞)知识拓展板块多地质灾害地壳较稳定板块内部板块边界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热带经济作物: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的最大产地蕉麻—菲律宾油棕—马来西亚椰子—印度尼西亚水稻、天然橡胶—泰国东南亚农业概况橡胶是橡胶工业的基本原料,广泛用于制造轮胎、胶管、胶带、电缆及其他各种橡胶制品。从油棕果实榨出的油叫做棕榈油(简称:棕油),由棕仁榨出的油称为棕仁油,都是优质的食用油。它们还可精制成高级奶油、巧克力糖,代替可可脂、冰淇凌用油等。菲律宾(世界上最大的椰子出口国)印度尼西亚 (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金鸡纳霜 又叫“奎宁”,是防治热病,尤其是疟疾的特效药,为热带地区的必需品 。金鸡纳霜是用金鸡纳树的树皮研磨而成的。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金鸡纳、胡椒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和出口地,也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地,许多平原和丘陵已开垦为农田,或劈为热带作物种植园。简析东南亚热带种植园形成的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热带经济作物产地简析东南亚热带种植园形成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原因。地处热带雨林、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利于多种经济作物生长;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较小,适宜不同类型的经济作物的种植;种植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曾经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成为其原料(热带经济作物)供应地和工业制成品的销售地,促进其形成商品率极高的企业化种植园经济。热带经济作物产地热带种植园农业东南亚、拉丁美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高;产品结构单一天然橡胶、咖啡、可可、油棕、椰子、剑麻、甘蔗、香蕉、菠萝等热带气候,水热优越廉价丰富的劳动力广阔的消费市场便利海运条件区 位种 类分布特点概念: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专业化、企业化的商品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油棕椰子蕉麻金鸡纳锡矿稻米东南亚各国主要农矿产品出口额占世界的比重20%40%60%80%100%东南亚各国过去和现在的经济差异结构 工业 产品 出口 经济 原因过去 畸形单一 薄弱 农、林、矿产品 原料、初级产品 不利地位 受殖民统治现在 多样化 蓬勃兴起 加工、出口产品 日益多样 高速增长 政治上独立东南亚的贸易描述东南亚锡矿的分布特点,并说明该区域锡矿资源丰富的原因。东南亚主要物产分布图分布特点:从缅甸中部,沿泰缅边界东南至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呈带状分布。东南亚的矿产原因:地处板块消亡边界,地壳不稳定,岩浆活动频繁,形成丰富的锡矿资源。自中国的云南向南经缅甸中部,沿泰缅边界向南进入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南北延伸两千多千米的区域为世界上最大的锡矿带。其中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主要锡矿出口国,有“锡的王国”之称。课堂练习下图为印度尼西亚局部区域图。读图回答1~2题。1.A点附近的海底地形是( )A.海岭 B.海沟 C.海盆 D.大陆架2.关于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B岛是由珊瑚虫遗体堆积而成的 B.图中B岛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种植业发达C.该区域处于板块消亡边界,火山、地震多 D.该区域为热带季风气候区,旱雨季分明解析:第1题,从图中等深线分布特征看,A点附近深度大且位于板块交界处,属于海沟地形。第2题,图示区域位于热带,为热带雨林气候;处于板块消亡边界,火山、地震较多;B岛为大陆岛,山地较多。答案:1.B 2.C课堂练习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东南亚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读2001—2015年中国与东南亚部分国家贸易额年均增速图,回答3~5题。3.上图表明( )A.东帝汶与中国的贸易额最大 B.距中国较近的国家,一般贸易额年均增速较大C.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中,出口额大于进口额 D.东南亚是中国最大的贸易对象4.中国对越南的出口贸易总额远高于进口贸易总额,其主要原因是( )A.中国人口多,劳动力丰富 B.中国地域辽阔,资源众多C.双方的贸易产品结构差异 D.越南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5.中国与东南亚贸易增长变化主要得益于( )①劳动力价格低廉 ②贸易结构互补 ③国家政策支持 ④地理位置优越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第4题,中国人口多,消费量大,市场需求量大,应该是中国从越南进口额大于出口额,故A项错误;中国对越南出口商品多为工业制成品,而进口以农产品和原料为主,故B项错误,C项正确;近年来,越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故D项错误。答案:3.B 4.C 5.B解析:第3题,由图中可知,东帝汶与中国贸易额年均增速最快,但不能说明贸易额最大,故A项错误;图中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贸易额年均增速较大的国家多位于中南半岛,这些国家与中国距离都较近,故B项正确;由图中信息不能判断中国与东南亚贸易中进口额与出口额的大小,故C项错误;中国与东南亚各国贸易额年均增长较快,但不能据此说明东南亚是中国最大的贸易对象,故D项错误。解析:第5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中国劳动力价格不断提高,制造业成本上升,不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①错误;中国主要位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东南亚各国位于热带地区,二者的农产品类型具有明显的互补性,中国加工制造业发达,对东南亚工业制成品出口多,东南亚矿产等资源丰富,对中国出口原料多,②正确;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政府和东南亚各国政府大力支持贸易发展,③正确;中国与东南亚距离近,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促进贸易的发展,④正确。综合可以判断B项正确。课后练习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回答6~7题。6.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 )A.反气旋频繁过境 B.受沿岸寒流影响C.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 D.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7.下列选项中,符合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 )A.机械化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C.经营方式粗放 D.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解析:第6题,从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判断该区域为东南亚,该区域西部濒临印度洋,沿海地区降水丰富的原因是夏季受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水汽丰沛。第7题,乙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小农经营,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答案:6.D 7.B课后练习M岛位于马六甲海峡的西南部,该岛上港口很少。读图回答8~9题。8.M岛东北部沼泽广布的原因是( )A.受沿岸海水的顶托作用强 B.地势低平且多冻土,排水不畅C.气温低,蒸发量较小 D.森林覆盖率高,蒸发量大9.M岛港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M岛受印度洋海浪的影响 B.M岛东北部受台风影响大,对航行影响大C.M岛所临马六甲海峡航道狭窄,不利于港口建设D.M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答案:8.A 9.A解析:第8题,M岛为苏门答腊岛,该岛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河流水量丰沛,但东北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再加上沿岸海水顶托作用强及森林覆盖率高,蒸发弱,故沼泽广布;该岛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没有冻土。解析:第4题,M岛虽然海岸线很长,但缺乏天然良港,原因是经常受到印度洋海浪的袭击。高高卷起的海浪呈一长排或两排、三排向岸上推进,其力量极大,可以把渔船举至浪巅,然后翻转倒下。M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对港口建设有一定影响,但这不是主要原因;马六甲海峡是天然要道,对运输需求量大,利于港口建设;该岛有赤道经过,地转偏向力小,不能形成台风,受台风影响较小。课后练习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是一个水量季节变化很大的大湖。洞里萨湖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这两个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于地面的水库,是著名的古老的灌溉工程。读图,回答10~11题。10.这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雨水 B.地下水 C.湖泊水 D.人工提水11.这两个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是( )A.2-6月 B.5-9月C.8-12月 D.11月-次年4月解析:第10题,读图,湖泊的丰水期水面高于这两个地上水库的大坝,说明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湖泊水。丰水期水库蓄水,枯水期为下边稻田提供灌溉水源。第11题,这两个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是当地的枯水期,每年的旱季为11月-次年4月,其他月份降水较多,不需要灌溉或不是主要时期。答案:10.C 11.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