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复习课件(5份打包)人教版(2024)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复习课件(5份打包)人教版(2024)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大概念引领下的大单元复习
目 录
CONTENTS
02
核心考点整合
03
主题情境练
01
大概念建构


北温

亚欧
太平
960

渤海 黄海 东海 南海
渤海
琼州
海峡
黑河—腾冲
稠密
稀疏

55
西南
大杂居
1 图示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2)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1)组合法记忆我国省区的相对位置
江西、广东、海南组合在一起像一位戴宝石项链的女士(如图A);湖北、湖南、广东组合在一起像一个戴帽子的人(如图B);湖南、江西组合在一起像两个少数民族的头像(如图C)。
2 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的分布
(2)图示法记忆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的相对位置
3 我国的人口问题及措施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9
【主题情境】
领略中国疆域、人口与民族文化的多元魅力
本章学习完成后,某校八年级的师生们组织了一场以“我爱祖国”为主题的学习活动,旨在激发同学们对中国疆域、人口和文化知识的深入了解。活动过程中,同学们积极思考、热烈讨论,从不同角度感受祖国的魅力,请你一起参与进来吧。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9
角度一:诗歌中的辽阔版图
[2025·北京模拟]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一首诗歌:“多么辽阔,多么壮丽,这就是中国大地。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这就是中国大地。五谷丰登,瓜果甜蜜,牛羊肥壮,百姓安居乐业。”“当乌苏里江上晨光微露时,帕米尔高原上还是漫天星斗……” 借助上述内容,同学们开启了对中国疆域知识的探索。读图文材料,完成1~4题。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9
1.诗歌中写道:“多么辽阔,多么壮丽,这就是中国大地。”下列各项可以体现我国疆域辽阔的是(  )
①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②冬季,当漠河冰天雪地时,南沙群岛依然烈日炎炎
③我国南北最大距离约5 500千米
④我国东西最大距离约5 200千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D
2.与蒙古国相比,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体现在(  )
A.大部分位于热带,光热资源很丰富
B.海陆兼备,利于发展海陆贸易
C.跨寒温热三带,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D.疆域辽阔,自然环境比较单一
B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9
3.“当乌苏里江上晨光微露时,帕米尔高原上还是漫天星斗”,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我国(  )
A.东西跨经度广 B.陆上国界线长
C.山区面积广大 D.南北跨纬度广
A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9
4.诗歌中提到“百姓安居乐业”,下列关于图中四个省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是四川省,居民可以在这里欣赏川剧变脸表演
B.B是广东省,形成了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闽菜
C.C是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35个省级行政区之一
D.D是西藏自治区,可以在首府西宁欣赏雪山美景
A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9
角度二:认识我国的人口变化与政策调整
[2024·成都中考改编]同学们在研究人口增长趋势时,看到了我国1949—2024年人口增长及生育政策变化图。据此完成5~7题。
5.下列时期中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
A.1953—1964年
B.1964—1982年
C.2000—2010年
D.2010—2020年
B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9
6.1949—2024年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是(  )
A.先降后升 B.先升后降
C.持续上升 D.持续下降
B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9
7.我国不断调整人口生育政策,是为了(  )
①保持适度的人口增长速度
②提高老龄人口平均寿命
③促使人口地区均衡分布
④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均衡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D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9
[2024·广东中考改编]在分析各地区人口变化时,广东省的人口数据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近两年我国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而广东省常住人口2023年比上年增加49万人,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位。大家看着广东省近十年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开始思考背后的原因。读广东省近十年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完成8~10题。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9
8.近十年广东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
A.先降后升 B.先升后降
C.总体上升 D.持续下降
C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9
9.近十年来,形成广东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总体趋势的主要原因有(  )
①外来人口迁入较多 
②就业压力大
③省内人口自然增长 
④落户政策宽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D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9
10.广东省常住人口数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带来的最突出优势是(  )
A.人均医疗资源丰富
B.人均教育资源丰富
C.人均耕地面积大
D.劳动力资源丰富
D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9
[2024·海南中考]在探讨人口分布时,城乡人口比重的变化是一个重要话题。同学们查阅资料,找到了不同年份中国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比重的数据表格。读表,完成11~12题。
11.据表可知,我国(  )
A.农村人口比重越来越大 B.1970年城镇人口比农村人口多
C.城镇人口比重不断增大 D.2023年农村人口比城镇人口多
C
不同年份中国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比重 年份 1970年 2010年 2023年
农村人口比重 82.62% 50.05% 33.84%
城镇人口比重 17.38% 49.95% 66.16%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9
12.我国城乡人口比重发生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
A.农村基础设施完善
B.农村耕地面积扩大
C.城镇空气质量优良
D.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D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9
角度三:戏曲中的民族文化
[2025·武汉模拟]在文化探索部分,老师分享了一则新闻:“火树千春妍,元夕月正圆,欢歌笑语,笑语喧……” 梅花奖获得者周虹携闽剧戏歌《元夕闹坊巷》亮相元宵晚会,这是闽剧元素节目首次登陆央视元宵晚会。中国戏曲种类繁多,百花齐放。读我国部分地方戏曲分布图,完成13~14题。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9
13.下列戏曲与所在省级行政区及行政中心对应错误的是
(  )
A.晋剧——山西——太原
B.豫剧——河南——郑州
C.粤剧——广东——广州
D.闽剧——福建——兰州
D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9
14.少数民族地方戏曲剧种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下列戏曲与所在省区简称及少数民族对应错误的是(  )
A.曲子戏——新——维吾尔族
B.藏剧——藏——藏族
C.傣剧——蜀——傣族
D.苗剧——湘——苗族
C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9(共20张PPT)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三节 民族
1.民族构成: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生活着________个民族。
56
一、中华民族大家庭
壮族
回族
2.民族文化:56个民族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各民族在语言、文字、建筑、饮食、服饰、节庆、艺术、体育等方面创造的文化精粹,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二、民族分布特点
大杂居、小聚
居、交错居住
【民族风情】
民族 传统活动 节日
汉族 赛龙舟 端午节、春节
维吾尔族 手鼓舞
傣族 孔雀舞 泼水节
蒙古族 摔跤、射箭、赛马 那达慕节
朝鲜族 长鼓舞、跳板
藏族 锅庄舞 雪顿节
彝族 火把节
壮族 碰彩蛋、抢花炮 “三月三”歌节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9
(创新题 2025年1月西安期末)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于2024年11月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据此完成1~3题。
1.若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派一支参赛队伍,那么本届的少数民族队伍有(  )
A.56个 B.55个 C.54个 D.53个
知识点1
中华民族大家庭
B
2.如果各少数民族按照本民族人口数量比例派出参赛队伍,那么队伍人数最多的是(  )
A.蒙古族队 B.藏族队
C.壮族队 D.维吾尔族队
C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9
3.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举办有利于(  )
①鼓励和推进全民参与健身
②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③促进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
④消除各民族间的经济差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要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据此完成4~5题。
4.推测“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喻义是(  )
A.各民族变成一个民族 B.遵从汉族的生活方式
C.各民族必须团结统一 D.各民族可以自行其道
C
知识点2
民族分布特点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9
5.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56个民族均匀地分布在全国各地
B.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很多市县的人口是由单一民族构成的
C.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南和东北地区
D.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特点
D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9
[2025·福州模拟]右图示意某平台公众号“布达拉宫官方平台”标志,其中用藏文和汉字两种文字标示布达拉宫。读图,完成6~8题。
6.该公众号介绍当地最主要的少数民族是(  )
A.壮族 B.回族
C.藏族 D.傣族
C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9
7.该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
D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9
8.标志上使用了汉字和藏文,有利于(  )
①维护民族团结 ②对比两种文字的差异
③传承民族文化 ④体现民族文字发展自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9
[2025年1月南京期末]下表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某时期的民族构成。据此完成9~10题。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9
9.该时期,汉族在民族构成中比例最大的省级行政区简称为
(  )
A.苏 B.鲁 C.辽 D.吉
A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9
10.据表可知(  )
A.回族分布最广泛
B.云南省是我国汉族人口占比例最小的省级行政区
C.没有一个省区的人口是由单一民族构成的
D.各省级行政区都是以汉族为主体
C
点拨: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没有一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人口是由单一民族构成的;西藏是我国汉族人口占比最小的省级行政区域;汉族分布是最广泛的;新疆以维吾尔族为主体,西藏以藏族为主体。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9
[2025·广州模拟]“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即“使用驯鹿的人”和“山岭上的人”。鄂伦春族的传统民居是便于搭盖的“斜仁柱”。用天然树枝搭建,外面夏季用树皮和树叶覆盖,冬季则加以兽皮。下图示意东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分布及“斜仁柱”景观。据此完成11~13题。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9
11.结合图例,图中对应鄂伦春族分布区的序号是(  )
A.①少数民族 B.②少数民族
C.③少数民族 D.④少数民族
B
点拨:“鄂伦春”有“山岭上的人”的含义,图中②少数民族分布于山地地区,对应鄂伦春族所在地,B正确;图中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都不是分布在山区,不是鄂伦春族所在地,A、C、D错误。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9
12.关于“斜仁柱”与当地环境及生产生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
①树枝搭建,就地取材 ②顶部开口,便于储水
③结构简单,便于搬迁 ④兽皮覆盖,利于散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C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9
13.根据材料推断鄂伦春族历史上的传统生产方式主要是
(  )
A.游猎 B.农耕
C.养殖 D.捕鱼
A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9(共29张PPT)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疆域
第1课时 优越的地理位置 
海阔陆广的大国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北温
亚欧
太平
1.疆域辽阔
二、海阔陆广的大国
漠河
黑龙
黑龙
乌苏里
帕米尔
曾母暗沙
2.陆地大国:我国陆地领土面积________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________位。我国陆上国界线长约________万千米。
3.海洋大国
(1)我国大陆海岸线长约1.8万千米,主张管辖海域面积约________万平方千米。
(2)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①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3)内海有①________和⑤_____________。
960

2.2
300 
渤海
黄海
东海
南海
渤海
琼州海峡
(4)主要岛屿:A________________(面积最大)、B______________(第二大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等。
4.我国的邻国:我国与14个国家陆上相邻,与8个国家隔海相望。
5.我国海洋权益的保护
(1)我国的海洋权益
台湾岛
海南岛
(2)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①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固有领土;②我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合法主权;③我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也属于我国的海洋权益。
(3)解决海洋争端的原则:我国尊重历史,主张通过和平方式、公平合理地解决与周边国家的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

【图解物理】
我国的邻国
【中考能力点】如何描述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
主要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三个维度进行描述。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每次听完这首《龙的传人》,都会让人热血沸腾。读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完成1~3题。
知识点1
优越的地理位置
1.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东、西半球看,位于西半球
B.南回归线穿过南部
C.地跨北寒带、北温带和热带
D.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D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2.下列关于我国海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是一个岛国
B.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C.我国是一个内陆国
D.我国是一个半岛国家
B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3.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南北跨纬度很广,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B.海陆兼备,有利于对外交往与合作
C.海域辽阔,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D.西部深入内陆,交通闭塞,不利于陆上进行跨国交往
D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学习地理应以地图为载体。岩岩刚在课堂上学习了《疆域》这一节的内容。读中国的疆域图,完成4~6题。
4.下面是岩岩在课堂上做的笔记,正确的是(  )
A.我国陆地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B.我国的领海范围从领海基线起算,
向海上延伸到20海里
C.南海是我国最大的内海
D.海南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
A
知识点2
海阔陆广的大国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5.位于我国领土最南端的是(  )
A.曾母暗沙
B.钓鱼岛
C.黄岩岛
D.赤尾屿
A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6.下列关于我国邻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与越南、泰国、缅甸陆上相邻
B.与日本、韩国、菲律宾隔海相望
C.与印度、老挝有不连续边界
D.与朝鲜、缅甸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
B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2025年1月运城期末]版图无小事,每个公民都应增强维护国家领土安全和版图完整的意识。读中国疆域图,完成7~9题。
7.南海诸岛、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都是我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位于(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C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8.下列关于我国领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跨寒、温、热三个温度带
B.是海陆兼备的大国
C.东西距离长,跨纬度广,时差大
D.与韩国、越南接壤
B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9.关于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陆兼备,利于海洋水汽从四面八方进入陆地
B.东西跨经度广,气候复杂多样,为发展多种农业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C.地处中低纬度,有热带、温带和寒带,为多数动、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热量
D.海岸线漫长曲折,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交流
D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创新题 2025·广州模拟]全球最大的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以“船载舱养”的模式,常年游弋在黄海、东海和南海之间,利用深远海优质海水养殖名贵鱼种,被称为“移动的海洋牧场”。据此完成10~11题。 
10.我国发展“移动的海洋牧场”的有利条件是(  )
A.山区面积广大,草场面积广阔
B.陆上国界线长,邻国多
C.南北跨纬度广,海域面积辽阔
D.东西距离长,陆地面积广阔
C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11.推测我国冬季时,“移动的海洋牧场”最可能位于(  )
A.渤海 B.黄海
C.南海 D.东海
C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12.[2025年1月太原期末]【项目式学习】
项目主题:一点一线,皆为华夏山河
项目背景:了解国家版图、认知国家版图,从而树立国家版图意识是每一位中国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因此,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以“一点一线,皆为华夏山河”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强化版图意识。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任务一:收集信息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1)结合地图描述我国的海陆位置特点。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或我国海陆兼备,地理位置优越)。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2)与我国陆上相邻,隔海相望的国家众多,请你各写出一个。
陆上邻国:印度(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隔海相望的国家:韩国(菲律宾、日本、马来西亚等)。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的国家:朝鲜(越南)。
陆上相邻 隔海相望 既陆上相邻
又隔海相望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3)在图中标记出我国领土四至点。
略。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任务二:分析探究
我国有300余个对外开放的口岸,遍布我国边境线和海岸线。据海关统计,我国2024年进出口总值达到43.85万亿元,稳居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产品中粮食、蔬菜、水产品等种类丰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4)结合我国疆域特点分析我国发展进出口贸易的优越性。
我国海岸线曲折漫长,有许多优良港湾,有利于发展海洋进出口贸易;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陆上邻国多,利于发展边境进出口贸易。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5)试分析我国出口产品中粮食、蔬菜、水产品等种类丰富的原因。
南北跨纬度广、海岸线长,适宜进行多种农业经营;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任务三:成果展示
(6)国家版图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象征,维护国家版图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请你为版图知识宣讲写出一条标语。
示例:中国虽大,但一点都不能少。(地图虽小,但一点都不能错;一点一线都代表着国家的秀美河山;一分一寸都是国家行使主权的疆域。)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共34张PPT)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二节 人口
目 录
CONTENTS
02
主题情境练
01
知识清单
一、世界人口大国
14.12
老年
1.人口密度:人口密度=该地人口总数(人)÷该地总面积(千米2),单位是“人/千米2”。2020年,我国人口密度约为________人/千米2。
2.我国人口分布整体特征
147
二、人口分布不均
3.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从以________人口为主转为以____________人口为主。
稀疏
乡村
黑河—腾冲
稠密
城镇
【中考能力点】
柱状图、折(曲)线图的读图方法(以人口数量变化图为例)
(1)柱状图
读图时,①横轴读取年份;
②纵轴读取人口数量;
③读取每一个柱状图代表的
年份与对应人口数量。
(2)折线图
读图时,①横轴读取年份;
②纵轴读取人口自然增长率;
③读取每一个横纵坐标数据代表
的年份和对应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16
9
探索我国人口的发展脉络
人口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家庭生育计划,到城市的发展规划,都离不开对人口现象的深入理解。为探究我国人口的发展变化及其产生的影响,某中学地理小组发起了“探索我国人口的发展脉络”主题活动。
探索一:洞察人口的变化趋势及人口问题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小组成员
在网上搜集了我国1928-2020年人口数量变化
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主题情景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16
9
1.1928—2020年,我国的人口数量(  )
A.先升后降 B.持续增长
C.先降后升 D.持续减少
B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人口迅速增长,主要原因是我国(  )
①经济发展     ②社会稳定
③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④国土面积扩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16
9
[2025·南阳模拟]近年来,我国人口数据的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国家统计局显示,2024年我国人口数量减少139万人,读2016-2024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统计图,完成3~4题。
3.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
A.2016年 B.2018年
C.2021年 D.2024年
C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16
9
4.根据图中信息可知,2016—2024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升高 B.持续降低但略有回升
C.基本保持不变 D.先升后降
B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16
9
[2025年1月广州期末]国际上人口年龄结构的划分,通常14岁以下为少年儿童人口,15~59岁为劳动年龄人口,60岁及以上为老年人口。读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完成5~6题。
5.关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呈持续上升趋势
B.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呈持续下降趋势
C.老年人口比重呈持续下降趋势
D.各年龄段人口保持不变
B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16
9
6.图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带来的人口问题是(  )
A.人口数量快速增长 B.人口数量急剧减少
C.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D.人口素质下降
C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16
9
探索二:寻找人口发展对策
[2025·东莞模拟]为了探索我国人口发展政策的变化,小组同学在网上查询了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及相关政策。读我国人口出生率及人口政策示意图,完成7~8题。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16
9
7.我国人口政策(  )
A.一直稳定且变化小
B.一直以鼓励生育为主
C.“开放三孩”主要是为了提高人口素质
D.“二孩”“三孩”政策是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
D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16
9
8.我国不断调整人口政策是为了(  )
①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②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③使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④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16
9
[2025年1月深圳期末]总抚养比,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即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大致要负担多少名非劳动年龄人口,其中又分为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两个指标。下面为我国2019-2023年的人口抚养比数据,据此完成9~11题。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16
9
9.我国抚养比一直持续增长的是(  )
A.总抚养比 B.少儿抚养比
C.老年抚养比 D.无法确定
C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16
9
10.老年抚养比的变化带来的问题是(  )
A.劳动力人口增加 B.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就业困难 D.医疗水平提高
B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16
9
11.为应对以上情况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
①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②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③向国外输送大量劳动力
④实施鼓励生育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16
9
探索三: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发展变化
[2025·长沙模拟]“胡焕庸线”是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1935年提出的,反映了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特点。读中国人口分布图和1935—2020年“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占比统计图,完成12~13题。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16
9
12.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主要表现为(  )
A.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大
B.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
C.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小
D.内陆地区人口密度大
B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16
9
13.由1935—2020年“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占比统计图可知
(  )
A.东南部人口占比大,且有增长趋势
B.东南部人口占比小,且有降低趋势
C.西北部人口占比小,且有增长趋势
D.西北部人口占比小,且有降低趋势
C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16
9
[2025年1月广州期末]我国的城镇人口一直处于变化中。读表,完成14~15题。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16
9
14.与第六次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
A.大陆地区人口总数下降
B.0—14岁人口比重下降
C.15—59岁人口比重上升
D.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明显上升
D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16
9
15.第七次城镇人口比重比第六次要高,吸引乡村人口迁往城镇,主要是因为城镇(  )
A.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
B.人口密度小,生活压力小
C.环境优美,空气较清新
D.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A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16
9
16.[2025·太原模拟]【研究性学习】
课题名称:“胡焕庸线”——一线定乾坤
课题资料:
资料一:胡焕庸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他提出的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被称为20世纪中国地理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胡焕庸线”东南侧以占全国43%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全国94.3%的人口和95.70%的GDP;“胡焕庸线”西北侧地广人稀,受生态胁迫,其发展经济、集聚人口的功能较弱,总体以生态恢复和保护为主体功能。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16
9
资料二:中国人口分布示意图。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16
9
课题思考:
(1)在图中标注“胡焕庸线”的起止点,并归纳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黑河(东北端);腾冲(西南端)。极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侧人口稠密,西北侧人口稀疏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16
9
(2)试从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交通、经济发展等角度中任选两个,分析其对中国人口分布的影响。
①海陆位置:距海越近,人口越稠密;距海越远,人口越稀疏。②地形地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人口稀疏;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形条件优越,人口稠密。③气候:东部为季风区,气候适宜,人口稠密;西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人口稀疏。④交通:东部交通方式多样,分布密集,现代化程度高,人口稠密;西部缺乏水运的自然条件,交通网络稀疏,人口稀少。⑤经济发展:东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西部经济发展较缓慢,人口稀疏。(任答两点即可)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16
9
(3) (开放性设问)同学们围绕“‘胡焕庸线’能否突破”的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有人认为“胡焕庸线”永远难以突破,有人认为可以通过鼓励人口大规模迁移至西部突破此线。你认为“胡焕庸线”能否突破?并说明理由。
(示例一)不会突破。“胡焕庸线”是由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造成的差异,只要自然环境不变,这种人口差异将长期存在。当自然环境发生改变时,有可能突破,但是自然环境的改变是十分缓慢的。西部地区由于生态环境脆弱,所以不能承载更多的人口,不能简单地进行大规模人口迁移。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16
9
(示例二)可以突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有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进而缩小地区差异,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创新发展,为西部欠发达地区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未来的突破提供了可能。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16
9(共26张PPT)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疆域
第2课时 行政区划
一、行政区划



34
2
4
5
23
二、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
1.23个省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A_______省 黑 哈尔滨
吉林省 吉 ________
B______省 辽 沈阳
河北省 ________ 石家庄
D______省 豫 郑州
黑龙江
长春
辽宁

河南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山西省 ________ 太原
E______省 鲁 济南
F______省 鄂 武汉
湖南省 ________ 长沙
G______省 赣 南昌
安徽省 皖 ________
山东
湖北

江西
合肥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H______省 苏 南京
浙江省 ________ 杭州
广东省 ________ 广州
J______省 闽 福州
台湾省 台 ________
K______省 琼 海口
M______省 云或滇 昆明
江苏


福建
台北
海南
云南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贵州省 ________ 贵阳
N______省 川或蜀 成都
O______省 陕或秦 西安
甘肃省 ________ 兰州
P______省 青 西宁
贵或黔
四川
陕西
甘或陇
青海
2.5个自治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内蒙古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C__________自治区 内蒙古 呼和浩特
I__________自治区 桂 南宁
L______自治区 藏 拉萨
宁夏回族自治区 ______ 银川
Q__________自治区 新 乌鲁木齐
广西壮族
西藏

新疆维吾尔
3.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的名称和简称
名称 简称
北京市 ____________
R______市 ____________
S______市 ____________
重庆市 ____________
T______特别行政区 ____________
澳门特别行政区 ____________

天津

上海


香港


【图说地理】
联想法记忆省级行政区划的轮廓和名称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真实情境·网络购物)当前,网购已成为人们购物的主要方式之一。李同学在网上买了一套衣服,其快递信息如下。读快递信息,完成1~3题。
1.收货地址中的“江苏省”属于我国三级行政区划中的(  )
A.省级 B.县级
C.地级 D.乡级
知识点1
行政区划
A
2.下列与收货地址中新安镇属于同一级别的是(  )
A.湖北省 B.广州市 C.朝阳区 D.黄龙乡
D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3.关于我国行政区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划分为省、市、县三级
B.我国共有35个省级行政区
C.香港、澳门是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
D.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不受国家统一管理
C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传统技艺·墨锭)墨锭是我国文房四宝之一,因其产地不同,有徽墨、瑞墨、川墨、绛墨、易墨之分。其中徽墨是中国传统制墨技艺中的珍品,它的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读图,完成4~6题。
4.徽墨产地位于我国(  )
A.江苏省 B.安徽省
C.浙江省 D.湖南省
B
知识点2
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5.下列以产地所在省区简称命名的墨锭是(  )
A.川墨 B.绛墨 C.瑞墨 D.易墨
A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6.易墨源自河北易县,该地区因多古松,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制墨中心,其所在省区的省会城市是(  )
A.石家庄 B.太原 C.南昌 D.武汉
A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真实情境·身份证号码)身份证号码包含公民户籍所在地、出生日期、性别等重要信息。其中前两位数字代表省区,第一位代表各省传统上所在的大区,第二位代表大区内具体的省份。读图,完成7~9题。
7.下列关于身份证号码前两位数字与
所代表省份搭配正确的是(  )
A.62——山西省 B.42——河北省
C.22——辽宁省 D.51——四川省
D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身份证号码以1开头的省份中无直辖市
B.福建省位于身份证号码以3开头大区中最北部地区
C.两个特别行政区身份证号码均以8开头
D.五个自治区身份证号码均以4开头
C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9.某同学身份证号码的前两位为23,他户籍地省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是(  )
A.长春 B.沈阳 C.吉林 D.哈尔滨
D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跨学科·语文)地理源于生活,它反映了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历来文人墨客,将生活感受以诗词、成语的形式展现给世人。这些诗词、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读中国省级行政区域图,完成10~11题。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10.以下诗词中涉及的省区,与其在图中的位置对应正确的是
(  )
A.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①
B.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②
C.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③
D.四季看花花不老,一江春月是昆明——④
C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11.成语“秦晋之好”“得陇望蜀”“黔驴技穷”中“秦、晋、陇、蜀、黔”在图中对应的省区位置,正确的是(  )
A.③⑦④⑧⑩ B.⑧⑥⑦⑤④
C.⑨⑩③②⑦ D.⑨⑩⑧⑥⑤
D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12. (传统文化·寻找美食)几千年来,我国各地受环境、风俗以及饮食习惯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八大菜系。鲁菜御膳、粤菜广博、苏菜鲜甜、川菜麻辣、湘菜美馔、闽菜海鲜、浙菜清鲜、徽菜浓厚。某班同学以“探究我国的美食分布”为主题设置了探究活动。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探究一:寻找美食所在地
(1)小丽想品尝苏菜的鲜甜,小华想品尝川菜的麻辣,写出小丽和小华各自应该前往的省级行政区。
小丽:江苏省;小华:四川省。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探究二:自然环境对食材的影响
闽菜海鲜香脆,名菜有佛跳墙、海蛎煎、清蒸笋江鲈鱼、鸡汤汆海蚌等。徽地盛产山珍野味、河鲜家禽,就地取材使徽菜菜肴地方特色突出,浓厚制胜。
(2)写出闽菜多海鲜的原因,以及徽菜就地取材的好处。
福建濒临海洋,盛产海洋水产品;安徽盛产山珍野味、河鲜家禽,具有地方特色。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探究三:读美诗品美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毛泽东
(3)写出词中“长沙”所在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简称。

(4)我国菜系众多,试分析与我国纬度位置的关系。
湖南省,湘。
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复杂多样,有利于发展多样化的农业,农产品丰富。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