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7张PPT)第二章 第二节 课时1城镇化的意义和世界城镇化进程对比上面两幅图,说一说30年过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有何变化?【新课导入】你的家乡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现象出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问题】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城市不断涌现,城市数量急剧增多,原有的城市人口变多,规模持续扩大。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区域认知)运用资料,分析城镇化的进程及意义。(综合思维)1【课程标准】【学习目标】2运用数据或图表,说明城镇化发展的特点及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3目录目标一 城镇化的意义目标二 世界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的意义一城镇化的意义1.城镇化概念城镇化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深圳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2.主要标志城镇人口增加深圳人口结构变化城镇化的意义中国目前城镇化率65.22%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人口普查城乡人口结构城镇化的意义2.主要标志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城镇化的意义2.主要标志3.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思考】根据城镇人口比例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的大小关系,你能够把下面的国家分为三种类型吗?据此思考,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有何关联?甲乙丙甲:发达国家。工业化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城镇化水平高。乙: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城镇化水平低。丙: 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工业化程度不一定高。过度/虚假/超前城镇化:城镇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城镇不能为居民提供充足的就业与基础设施,会出现问题。4. 城镇化的主要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5.意义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会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1) 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城镇化的意义5.意义可以集中提供水、 电、天然气等资源,容纳众多人口,满足人们日常休闲、购物等生活需求。(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镇化的意义5.意义便于人们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城乡居住环境。(3)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城镇化的意义5. 意义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受教育水平的差别不断缩小,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城镇化的意义判断(1)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 )(2)城镇人口数量增多,城镇化水平一定提高。 ( )(3)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水平一定程度上体现其社会发展水平。 ( )(4)城镇化可促进区域的发展,区域发展对城镇化没有影响。( )×√√×导 练(2022·辽宁鞍山期末)下图为“某区域聚落的空间发展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信息不能反映城镇化进程的是A.聚落数量的变多 B.城镇规模的扩大C.交通线密度的增大 D.耕地面积的减少√耕地面积的减少可能是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不一定是城镇化进程加快的结果。故选D。2.图中发展成为城镇的村庄,其区位优势主要表现在A.位于区域的中心B.位于河流的沿岸C.位于河流干、支流的交汇处D.位于平原地区√图中城镇位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因而逐渐发展成为城镇。故选C。(2022·黑龙江哈尔滨期中)下图示意2008~2017年重庆城镇人口、乡村人口和城镇化率的变动情况。读图,回答3~5题。3.据图分析,2008~2017年重庆A.城镇人口在减少B.城镇人口比重增加C.人口素质较高D.城区面积大幅减小√据图分析可知,2008~2017年重庆城镇人口数量增加,城镇人口比重增加。人口素质的高低无法从图中读取。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区面积不可能大幅减小。故选B。4.重庆城镇化率逐年提高,主要原因是A.政策引导 B.经济发展C.文化碰撞 D.生态恶化√随着重庆经济的发展,其城镇化率在不断提高。故选B。5.重庆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积极影响有A.城市环境质量下降B.城市房价迅速提高C.农村生态环境转好D.农村房屋空置率高√城镇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外迁,使得农村开发力度减弱,从而促进农村生态环境转好。故选C。世界城镇化进程二1.世界人口增长18世纪中叶前:城镇人口比例为2%1900年:城镇人口比例达到13.3%2016年:城镇人口比例达到54.3%2.城镇化进程曲线综合世界各国城镇化进程,各国城镇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 形曲线,这条曲线符合一般城镇化发展的实际。【思考】阅读书P35页,每个阶段在人口比例上有何特点?出现了哪些问题?又有哪些现象?世界城镇化进程曲线1.时间差异01020304050607080901001800185019001950200018世纪中叶之前水平低19世纪加快发展二战以后城镇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010203040506070809010018001850190019502000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问题较少处于城镇化低水平期城镇化推进很快,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城镇化等问题。郊区城市化城镇化水平高,城镇人口比例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城镇中心区出现衰落的迹象。逆城镇化现象世界城镇化进程曲线1.时间差异城镇化不同阶段图解城市乡村城区郊区乡村城区乡村郊区城镇化郊区城镇化逆城镇化2.地区差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读图思考:城镇化水平75%以上和40%以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图 2.18 世界各国城镇人口比例(2018年)【思考】阅读书P35页,找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别在“起步早晚”、“目前速度”、“目前水平”、“所处阶段”、“表现”等方面有何差异,并说明原因。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起步早晚目前速度目前水平所处阶段表现及原因010203040506070809010018001850190019502000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速度减缓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加快世界城镇化进程曲线总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差异判断(1)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开始时间晚于发达国家。 ( )(2)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发展速度较慢。 ( )(3)乡村和城镇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 )√√×案例:英国城镇化的进程阅读书P36页,回答下列问题。(1) 英国的城镇化进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分别有什么特点?你能画出对应的示意图吗?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近代城镇化的国家。在工业革命的推动,19世纪英国城镇化进程十分迅速。1801--1851年,5000人以上城镇由106个增加到265个,城镇人口比例由26%提高到45%。城镇化城市乡村案例:英国城镇化的进程阅读书P36页,回答下列问题。(1) 英国的城镇化进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分别有什么特点?你能画出对应的示意图吗?进入20世纪,英国开始出现迁往郊区居住的现象。原先位于伦敦周围的小城镇逐渐被伦敦吞并,成为大伦敦的一部分。相互接近,界限模糊,连成一片,形成英格兰城市带郊区城镇化城区乡村郊区案例:英国城镇化的进程阅读书P36页,回答下列问题。(1) 英国的城镇化进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分别有什么特点?你能画出对应的示意图吗?20世纪下半叶,大伦敦的城市人口出现减少的趋势:1961-1971年人口减少了0.8%,1971-1981年人口减少了10.1%。英国的其他大城市也出现了同样的现象。市中心出现了失业率增高、空旧房增多、犯罪率升高,市中心人口比例下降等现象。逆城镇化郊区城区乡村案例:英国城镇化的进程阅读书P36页,回答下列问题。(1) 英国的城镇化进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分别有什么特点?你能画出对应的示意图吗?英国政府和规划师着力开发大城市的中心衰落区,并改善其生活环境,吸引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回城工作和居住,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得到发展再城镇化郊区城区乡村活动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镇化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点?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大的原因。了解我国的城镇化和区域差异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镇化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点?答:城镇化水平持续上升,原因是改革开放后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吸收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也带动城镇服务业的发展,进而吸引更多人口进入城镇。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增长快,城镇化随之加快;1996年城镇化水平达到30%,进入城镇化加速阶段。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大的原因。答:我国东部的自然禀赋比中西部优越,故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比中西部高,城镇化水平也高;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政策向沿海地区倾斜,沿海地区开放程度高,促进东部地区的发展,从而吸引大量中西部劳动力流向东部城镇。所以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比中西部地区高。城镇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及再城市化的表现、成因与联系 城镇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表现 人口由乡村转向城镇,农村地域转化为城镇地域 人口、产业由市区迁往郊区及郊区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市中心衰落,城镇总人口增加 人口继续迁往郊区以及中小城镇和乡村,大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 人口迁回市区城镇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成因 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促使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城镇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堵 城市人口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中小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优美 开发市中心衰落区,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城镇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及再城市化的表现、成因与联系城镇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图解联系 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它们之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郊区城市化,随后出现逆城市化,后为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又出现再城市化 城镇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及再城市化的表现、成因与联系导 思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数据显示,我国城镇人口90 199万人,占总人口的63.89%。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UN DESA)公布的《2018年世界城镇化趋势》报告显示:2018年世界上55%的人口居住在城镇中,预计到2050年,全球城镇化率有望达68%,这其中近90%的城镇化增长来自亚洲和非洲。如图为世界城镇化水平的变化趋势图(1800~2025年)(含预测)。答案 世界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化速度加快。1.[区域认知]分析1800~2025年,世界城镇化水平有什么变化,城镇化速度有什么变化。答案 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低。成因: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经济发展水平低。2.[综合思维]结合图示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的差异及成因。答案 1975年以后发达国家城镇人口比重上升较慢,说明城镇化速度减缓。因为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高,大都进入城镇化后期阶段。3.[区域认知]结合图示分析1975年以后发达国家城镇化速度有何变化。为什么?导 练(2022·四川雅安月考)读“1949~2020年我国人口城镇化发展阶段划分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城镇化发展阶段是A.初期—初期—中期—中期B.初期—中期—中期—后期C.初期—中期—后期—逆城市化D.初期—初期—中期—后期√城镇化发展一般经历初期(城镇化水平小于30%)、中期(城镇化水平30%~70%),后期阶段(城镇化水平高于70%)。读图可知,①②时期城镇化水平小于30%,③④城镇化水平介于30%~70%之间。故选A。2.影响1992年至1997年间我国城镇化增速的主要原因是A.户籍政策全面放开B.经济增长速度快C.人口自然增长率高D.资源环境承载力激增√1992~1997年我国户籍政策并未完全放开,A错误;1992~1997年,我国工业化水平快速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快,促进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B正确;1992~1997年我国仍然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且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城镇化增速关系不大,C错误;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变化与城镇化水平的变化关系不大,且短时间内资源环境承载力不会快速提高,D错误。故选B。(2022·福建莆田市月考)城镇人口比重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城镇化水平的常用测度指标,而综合城镇化水平是从经济、产业结构、人口、生活方式、城镇基础设施水平等方面考虑的,是更能反映城镇化内涵的一项综合指标。下图示意东南亚部分国家综合城镇化水平与城镇化率的对比情况。据此完成3~4题。3.图中滞后城镇化(即人口向城镇集中的速度低于工业化速度)最显著的国家是A.菲律宾 B.马来西亚C.泰国 D.新加坡√泰国人口城镇化率显著低于综合城镇化水平,显现出滞后城镇化的特征,即人口向城镇集中的速度低于工业化速度。4.下列有关图中各国城镇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柬埔寨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初期阶段B.菲律宾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初期阶段C.文莱处于城镇化发展的中期阶段D.泰国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后期阶段√读图可知,柬埔寨的城镇化率和综合城镇化水平都低于30%,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初期阶段;菲律宾和泰国处于城镇化发展的中期阶段,文莱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后期阶段。故选A。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