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6张PPT)第二章 第二节 课时2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新课导入】城镇化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给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但是,在城镇化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1. 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运用实例或资料,解释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综合思维)运用数据或图表,分析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地协调观)1【课程标准】【学习目标】2结合实际调查,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地理实践力)32. 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目录目标一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目标二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问题及原因城镇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超出一定的限度,城镇环境质量就会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城镇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自然环境变化最大的地方。当城镇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超出一定的限度,城镇环境质量就会下降,甚至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污染1.问题及原因城市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增加,缺乏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基础设施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社会问题由于城市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加上缺乏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城市的基础设施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会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现象。1.问题及原因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区域差异目前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主要是因为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非洲城镇人口激增。2015年非洲大约有40.7%的人口居住在城镇,城镇人口增长率为全球最高。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整治措施(1)环境问题表现 成因 危害 应对措施大气污染 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各类交通工具排放出的尾气;城镇居民燃烧化石燃料所排出的烟尘 使城镇空气污浊,危害人体健康 合理布局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实行集中供暖,扩大绿化面积,设置绿化隔离带水污染 城镇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城镇地面径流 危害人体健康和 环境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固体废弃物污染 工业生产和建设、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 危害人体健康和 环境 及时清理,实行分类回收、利用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中产生 影响人们休息、工作,损害身体健康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镇布局,设置绿化隔离带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整治措施(2)社会问题表现 成因 危害 整治措施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 造成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导致住房紧张,影响居住质量 控制城市人口过快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加快住房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乡村人口无序迁入 造成贫困问题、社会治安问题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整治措施案例:非洲国家的城镇化【思考】阅读书P39页, 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非洲城镇人口激增的原因。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非洲城镇人口激增。2015年非洲大约有40.7%的人口居住在城镇,城镇人口增长率为全球最高。非洲不同地区城镇化进程不尽相同。目前,北部非洲城镇化水平最高,西部非洲次之,东部非洲步伐较慢。一些国家的部分地区,如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地区、摩洛哥沿海地带、南非首都周边地带城镇化水平较高、速度较快。科学技术进步,粮食供应盈余,工业和服务业发展;人均寿命提高;农村人口涌入城镇寻求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发展空间;有些国家因为动乱、灾荒,导致农村人口涌入城镇。小结:“城市病”的解决措施环境问题→1.治理城市污染,减少污染物排放,合理布局污染企业2.扩大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社会问题→3.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与管理4.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5.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完善交通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6.控制城市中心区规模,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缓解城市中心区压力图解“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导 思地区生产总值超3万亿元,站上新台阶;空气质量、水环境进一步改善,天更蓝、水更清;商品住房价格保持稳定、“房住不炒”得到落实……2019年1月14日公布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透视出过去的2018年北京的一系列新变化。曾经,北京聚集了大量非首都功能,城镇体量不断扩张,人口稠密、产业集聚、交通拥堵、空气质量堪忧的“大城市病”让这座特大城市不堪重负。如今,北京明确定位,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国第一个提出“减量发展”的城市,北京逐步实现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的转变。答案 交通拥堵、住房紧张、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发展空间受限、就业困难等。1.[地理实践力]北京的“大城市病”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 人口、产业过度集中,城市规划建设不合理,管理不当。2.[综合思维]北京市的“大城市病”突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 采取措施分散、转移人口与产业,疏解一些非首都城市职能。3.[综合思维]北京市“减量发展”主要是指什么?导 练(2022·江苏南京期中)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鬼城”频频见诸报端,大量的空置住宅是“鬼城”的共同特点,“这里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人”。在我国,城区人口与建成区面积比值(鬼城指数)低于0.5的新城、新区可称为“鬼城”。如图为“2014年我国‘鬼城’排行前50名区域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1.由图可知我国A.“鬼城”排行前50名中,华南较西北数量多B.东北地区“鬼城”出现主要是因为城市开放性不够C.西南地区“鬼城”出现与旅游地产过度开发密切相关D.华南地区“鬼城”出现是因为经济发展落后,地产过度开发√“鬼城”排行前50名中,华南为8个,西北为10个,华南较西北数量少,A错误;东北地区“鬼城”出现主要是因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较多,城市发展动力不足,人口迁出增多,B错误;西南地区“鬼城”出现与旅游地产过度开发密切相关,C正确;华南地区“鬼城”出现是因为城市建设过快,地产过度开发所致,但是华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D错误。故选C。2.鬼城指数越低,反映了A.逆城市化现象更加明显B.虚假城镇化越明显C.城市土地扩张相对过快D.城市人口规模越大√根据材料可知,鬼城指数越低,反映了城市土地扩张相对过快,C正确。3.“鬼城”的出现暴露了过去十几年中国城镇化最突出的问题是A.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B.工业化快于城镇化C.城市文明的扩散过快D.土地资源利用率高√“鬼城”的出现暴露了过去十几年中国城镇化最突出的问题是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土地资源利用率低,A正确,D错误;不能反映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也不能反映城市文明的扩散速度,B、C错误。故选A。4.(18分)(2022·四川成都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下面两图分别示意成都市2010~2020年人口统计资料(图1)和成都市2010~2020年建成区面积变化(图2)。材料二 随着成都市城镇化的不断拓展,城市不透水路面随之增多,导致成都市区内涝频发,热岛效应显著。下图示意2000~2014年成都市区不透水路面面积变化。材料三 为解决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大城市病”,2013年成都市推动双流、温江、新(都)青(白江)、龙泉驿、郫都、新津、都江堰等7个卫星城建设。这些卫星城人口规模在50万以上,以大城市的规模和标准规划建设。在配套服务标准和基础设施设置上,推进市级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资源向卫星城延伸,逐步实现卫星城和中心城区市级公共服务一体化,构建15分钟城市公共服务圈。(1)(6分)据材料一,说出成都城镇化的主要表现。答案 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镇用地规模扩大。城镇化的三种表现:城镇数量的增加;城镇规模的扩大;城镇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例增加。据图判定:成都城镇人口及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加;城镇用地规模扩大。(2)(4分)分析成都市不透水路面变化导致城市内涝频发、热岛效应显著的原因。答案 不透水路面增多,下渗减弱,地表径流增多,内涝严重;不透水路面增多,吸收太阳辐射能力增强,地面辐射增强,热岛效应增强。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城市大量的地面硬化,如柏油路、水泥路面,降雨时水分不容易下渗,使得城市内产生积水。热岛效应是城市气温比郊区气温高的现象。城市的建筑群和柏油路面热容量小、反射率小,能有效地吸收、储存太阳辐射热量,导致地面辐射增强,热岛效应增强。(3)(8分)分析卫星城建设对缓解成都市“大城市病”所起的积极作用。答案 分散大城市部分职能;缓解城市中心压力(土地、人口、交通、治安压力);缓解市区住房困难;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保护旧城区的历史文化建筑。“大城市病”指的是在大城市里出现的人口膨胀、交通拥堵、住房困难、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物价过高等“症状”。卫星城是在大城市周围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产业等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建设卫星城可以分散成都城市部分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人口、交通、治安压力和住房困难的局面,保护旧城区的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二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1.应用领域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公共服务2.主要表现(1)服务于城市日常生活输入某一中心点,可以快捷搜寻该点附近的餐馆、酒店、医院、景点等各类信息。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在城市管理中,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各类空间信息的储存、分析和处理功能,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导航功能,可为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搭建信息平台,提供便利。2.主要表现(1)服务于城市日常生活出行时通过手机软件, 输入要查询的公交线路,就可以看到公交车的实时位置、到站时间等信息,方便人们灵活选择出行时间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2.主要表现(2)服务于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管理、图层分析、制图提供全方位应用服务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应用 主要功能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 主要向城市居民提供日常工作与生活所需的各种信息城市规划 进行城市与区域多目标的开发和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管理 显示有关道路的路况、交通流量、沿线环境等空间属性信息城市抗灾减灾 实时跟踪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对灾害进行快速分析、评价和模拟,辅助开展灾后的应急和恢复工作城市环境管理 环境规划与决策,对城市环境进行监测、评价、预测与模拟活动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出警中的应用1.110指挥中心要随时掌据每辆巡警车在城市中的位置,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2.110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巡警车离事故地点最近,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活动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出警中的应用3.110指挥中心判定最近的警车至事故地点的道路是否畅通,还需要利用哪些技术?如果存在严重交通堵塞,110指挥中心又该怎么办?还要用摄像和视频传输技术。如果严重堵塞,需另外呼叫较近的巡警车赶到出事地点。活动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出警中的应用4.假如你是110指挥中心的调度员,请设计接到报警到指挥警车前往中故地点的工作程序。5.由此例推想,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城市管理的哪些部门中?接警-确认出事地点的位置-了解其周围巡警车的位置-确定最近巡警车-通知该巡警车出警。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商业组织和管理;城市规划;卫生救护;物流等。自学窗城镇分布与自然法则在自然界,我们看到玄武岩柱截面呈正六边形,土地龟裂呈正六边形…自然界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多如此规则的正六边形呢?我们用简单的数学方法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判断(1)地理信息技术可以统计城镇中人口数量的变化。 ( )(2)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供优化方案。 ( )(3)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显示路况、交通流量、沿线环境等空间和属性信息。 ( )(4)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为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搭建信息平台,提供便利。( )√√×√导 练(2022·河北保定期中)后关路是盐城市区第一条智能停车示范路,安装了地磁、视屏桩、地锁、道闸、高位视频等智能停车管理前端设备。市民用手机下载智能停车APP,可实现在线寻找停车泊位、支付停车费用。据此回答1~2题。1.智能停车APP功能的实现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 D.无线网络√智能停车APP主要利用了信息查询的功能,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C正确;遥感主要应用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方面,A错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应用在定位、导航等方面,B错误;无线网络一般被应用在使用电磁波的遥控信息传输系统,D错误。故选C。2.除交通拥堵外,盐城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还出现了A.地下径流增多 B.热岛效应增强C.土壤肥力提高 D.生物多样性增加√城镇化过程中硬化的路面阻断了地表水的下渗,地下径流减少,A错误;城镇化过程中,城区人口增多、工业活动聚集,产生的废热增多,导致热岛效应增强,B正确;城镇化过程中,有可能植被减少,土壤有机质来源减少,土壤肥力下降,C错误;城镇化过程中,建设用地占用了原有的自然土地,天然的栖息环境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D错误。故选B。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出警效率,城市“110”指挥中心在接到报警电话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指挥警车到达事故地点。下图是“城市最快出警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110”指挥中心可以随时掌握每辆巡警车在城市中的位置,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数字地球√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有定位、导航功能,“110”指挥中心可以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随时掌握每辆巡警车在城市中的位置。故选C。4.“110”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巡警车离事故地点最近,可以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A.遥感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遥感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遥感√要确定哪一辆巡警车离事故地点最近,需要用到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导航功能,同时还需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故选B。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 读图,回答1~2题。课堂训练1.图中( )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的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的D.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课堂训练2.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的主要变化有(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C.中国——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提升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下图示意2025年世界城市分布。回答3~4题。课堂训练4.世界城市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A.北美洲城市数量沿海多于内陆B.人口1000万以上城市沿海多于内陆C.亚洲内陆城市数量少于北美洲的D.大洋洲的内陆城市数量多于沿海的3.与欧洲相比,南亚( )A.城市化水平高B.城市化起步早C.城市化速度快D.逆城市化现象显著课堂训练下图为美国乡村、郊区和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图,完成5~6题课堂训练6.下列关于1950—2010年美国人口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郊区人口不断上升,城市化水平出现下降B.20世纪后半段中心城区人口的变化与环境质量密切相关C.由于逆城市化出现,中心城区人口不断减少D.乡村人口的萎缩导致农业劳动力短缺严重5.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A.乡村、郊区、中心城区B.乡村、中心城区、郊区C.郊区、乡村、中心城区D.郊区、中心城区、乡村课堂训练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