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6张PPT)新人教版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020304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CONTENT0101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现代五大交通运输方式公路运输水路运输(河运与海运)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公路运输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缺点:优点: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能耗多,运费较高。公路运输的优缺点缺点:优点: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修建铁路造价高,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费用高。铁路运输的优缺点铁路运输当代最重要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缺点:优点:运量大,投资少,运费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水路运输的优缺点水路运输历史悠久的运输方式缺点:优点:速度快,运输效率高。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航空运输的优缺点航空运输最快捷的运输方式缺点:优点:运输流体,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可以昼夜不停的运输,运量大。灵活性差,需专门铺设管道,设备投资大,仅单向运输。管道运输的优缺点管道运输专用运输,其生产与运销混为一体铁路优点对比航空水路管道公路机动灵活,周转快,装卸方便,适应性强,运费低,运输距离短,多用于活物。运量大、投资少,运费低,不易变质速度快,效率高,贵重,数量不大的货物运具和线路二合一,运输量大,耗能小,安全性能高,方便管理。运量大,速度快,运费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铁路缺点对比航空水路管道公路运量小,能耗多,运费较高载重小。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自然环境影响大。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灵活性差,需专门铺设管道,设备投资大。造价高,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费用高。方式 铁路 公路 水运 航空 管道运量运速运费灵活性连续性最大最小最慢最快最低最高最强最差最差最强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灵活性是指在运输过程中遇到某些突发状况,能不能及时调整做出改变,以让运输继续进行而不中断或停止。连续性是指交通运输从出发到到达目的地之间的运行过程中不容易受其他条件影响而中断。02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结合资料,说明某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条件、目的、原则及变化趋势。(区域认知)【课程标准】【学习目标】通过案例,分析某区域交通运输发展变化的原因。(综合思维)调查家乡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选择。(地理实践力)(1)交通运输布局的任务?(2)交通运输布局的目的?实现区域运输的合理化,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①组织一个区域的交通线网、场站。②分配和引导客流、货流。一、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1.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立足于现有的经济水平和技术、装备等条件3.注意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4.考虑当前的交通运输实际5.要预测客流、货流未来的发展趋势(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自然因素)知识拓展:影响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因素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的区位因素分析交通运输网中的线有不同的类型,各种线的建设都要受到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因素和经济、社会、技术等人文因素的影响。“为什么修”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它是影响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在哪里修”要考虑自然因素(限制因素),在线路选择时,尽量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这样可以降低工程造价,保证行车安全等;“能不能修”要考虑技术因素(保障因素),如青藏铁路的修建就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依据运输需求思考:为什么中国的高铁线东部稠密,西部稀疏?运输方式和交通线、站的选择、标准,以及交通运输网的密度等,都应依据运输需求而定。例如,地方性公路要尽量多连接一些居民点,方便居民出行。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综合权衡适度超前设计标准要满足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但标准过高会造成浪费。案例:目前机场设定的年旅客量为4500万人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7200万。此外,如果按照这样的一个发展速度,大兴国际机场最终将会实现1亿旅客外加400万吨货物的年吞吐量。设计标准考虑了以后的人流量和物流量。2019年建成的部分为大兴机场一期,满足年吞吐量4500万人次的需求,一期完成后二期同步开建,于2025年达到7200万人次的吞吐量。大兴机场建成后,将大大缓解北京面临的航空运输紧张局面。因地制宜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以及设计标准等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自然条件主要包括: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山地公路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筑成“之”字形。因地制宜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以及设计标准等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自然条件主要包括: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线路应注意避开地质不稳定地区,如断裂带、地下暗河所在地区;避开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如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因地制宜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以及设计标准等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自然条件主要包括: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天气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的暴雨强度来设计。因地制宜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以及设计标准等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自然条件主要包括: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桥代路”是京沪高铁的一大特色,全线长约1318千米;桥梁总长度1059.7千米,占全线路的80%,为全线少占耕地奠定了基础。京沪高铁交通线、站布局应尽量少占土地,尤其是耕地。一般采用绕行或修高架的方式。拓展——“以桥代路”平原:少占土地,保护有限的耕地山区:减小坡度,缩短里程,减少运输时间城市:形成立体交通,减少对路面其他交通的干扰,提高通过能力动物保护区、生态脆弱区:为动物迁徙提供安全通道尽量少占土地发挥综合交通运输优势利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做好转运和衔接,形成立体、系统的交通运输网。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是包括航空、城际铁路、高速铁路、轨道交通、长途客运、市内公交等多种换乘方式于一体的交通“巨无霸”。其他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加强民族团结,带动革命老区发展等。案例:南昆铁路南昆铁路是从广西南宁到云南昆明的一条铁路线,沿途自然灾害多发,地势起伏大,河流多,修筑难度非常大,但考虑到带动西南地区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的需要,在当时技术、经济水平相对更低的情况下依然修建了。垫高路基青藏铁路采用高架桥解决冻土问题提高交通工具的装载量大型化超长汽车空客A380亚洲最大的邮轮提高运输效率和运输安全专业化物流分拣机器人集装箱运输区域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变化提高速度,缩短时间,增加通过能力。高速化上海磁悬浮列车时速可达430km/h网络化(综合化)高速公路港口 航空港 车站水域:陆域: 自然因素:①地形平坦开阔;②地势较高,地质稳固;③风速较小;④低云、雾和暴雨天气较少;社会经济因素:①城市远郊(噪音大)②与市区交通联系方便①市区边缘,不影响市内交通;②交通干线两侧;③与市内外交通联系方便拓展:交通站点布局的区位因素①港阔水深②背风避浪③海河联运④无结冰期①地形平坦开阔②依托大城市,腹地范围广③陆上交通便利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怎样布局最合理?)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一般原则:“多、快、好、省”运输需求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少占土地发挥综合运输优势其他因素(国防)运量运时(运速)运费连续性灵活性原则 具体内容依据运输需求 运输方式和交通线、占的选择、标准、以及交通运输网的密度等,都应依据运输需求而定适度超前 设计标准要满足今后一段时期的运输需求,但标准过高会造成浪费。因地制宜 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尽量少占土地 尽量少占耕地,采用绕行或建高架桥的方式通过。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利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做好转运和衔接,形成立体、系统的交通运输网。其他 如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加强民族团结等小结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1)据图分析,制约a地区发展交通运输业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资源(2)若计划修建由a城镇至c城镇的公路,则四条线路中的最优线路及理由分别是( )A.①线路 地势起伏最小 B.②线路 路程最短C.③线路 兼顾b城镇 D.④线路 连接城镇最多BD交通运输布局是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线路和站点组成的交通运输网与客货流的地理分布。据此完成(3)~(4)题。(3).限制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有( )①地形 ②气候 ③植被 ④资源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交通网络修建的成本远高于环渤海地区,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土地价格昂贵B.劳动力工资水平高C.河网密集、多洼地D.降水丰富,洪涝灾害频繁AC材料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建设在北京市大兴区与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之间的超大型国际航空综合交通枢纽,远期(2040年)按照客流吞吐量1亿人次,飞机起降量80万架次的规模建设七条跑道和约14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机场预留控制用地按照终端(2050年)旅客吞吐量1.3亿人次,飞机起降量103万架次,九条跑道的规模预留。[探究](1)分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对应的交通运输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析建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探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预留控制用地,主要是考虑了什么因素?提示:(1)航空运输速度快,运价高。(2)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国际性大都市,航空运输需求巨大,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需求还会大幅增长。(3)主要考虑了区域交通运输需求的增长。03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1.交通运输需求量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交通运输需求量小,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低,场站规模小交通运输需求量大,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高,场站规模大2.交通运输需求差异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交通运输布局重点关注交通运输需求量大的点和线城市的交通运输需求大,成为区域交通运输网的节点,区域主要交通运输线应尽可能连接沿线主要城市。在相邻重要城市之间,往往需要布局多条平行的交通线。3.交通运输方式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交通运输需求有运距、运时、运量、运价、运向等差异,促使综合性交通运输枢纽便应运而生(1)交通运输需求决定交通线的标准和场站规模交通运输需求较小,则布局的交通线路标准较低,场站规模较小广州火车站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日客运量:9-13万人车站等级:特等站清远火车站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年客运量:15万人车站等级:二等站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北京市天津市京津城际铁路京津塘高速公路京沪高速铁路(2)交通运输布局需重点关注交通运输需求大的点和线交通运输线尽可能连接沿线主要城市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交通运输布局还要主要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和转运效率,综合性交通运输枢纽应运而生。4.建设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可以实现民用航空、高速铁路、磁悬浮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市区公共交通、高速公路客运等集中便捷换乘,被称为“世界上最复杂的综合交通枢纽”5.交通运输需求增长的特点决定了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特点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增长,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如义乌快速发展,促使航空运输开通;江西赣州家具快速发展,开通了到欧洲的中欧班列。义乌飞机场赣州中欧班列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改革开放以来,义乌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小商品生产和销售中心,对航空运输的需求快速增长,促使义乌航空港的开通和逐步扩建1.京沪高速铁路沿线的高铁站布局有什么特点?2.如果高铁站布局过密或过疏,会产生哪些问题?思维活动连接沿线主要城市;站点的数量、距离、密度适中过密:导致频繁停车,影响运行速度;占地面积大,增加建设成本;不能满足沿线交通运输需求过疏:站点间距离远,不便居民出行;致客源流失,增加运营成本。教材p823.高铁站基本上都设立在城区的边缘,为什么?思维活动城区边缘地价较低,高铁建设成本较低;减少对城市内部交通的干扰;距城区较近,方便居民出行;促进城区边缘经济发展;观察左图,思考非洲铁路布局的特点及其原因。这反映了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有什么关系?特点:多布局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很少; 多从沿海港口向内陆延伸,未形成相对完善的铁路网。原因: 反映了非洲多数国家仍然没有摆脱以农矿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模式,以及由此决定的运输需求。案例分析教材p83交通运输需求决定交通运输布局04资金与交通运输为什么说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 “先行官”?思考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若不能满足区域发展所产生的运输需求,则会阻碍区域发展,甚至成为区域发展的“瓶颈”。从这个意义上看,人们把交通运输比喻为区域发展的“先行官”。交通建设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中期资金不足技术落后初期线路稀疏质量较低后期资金充足技术进步线路密集质量较高政府需借助外力使交通不断发展1.同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交通运输布局(时间差异)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图东密西疏经济落后地区资金紧张交通线和场站建设能力弱经济发达地区资金充足交通线和场站建设能力强交通线和站点稀疏交通线和站点密集2.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交通运输布局(空间差异)区域经济发展为攻克交通建设的相关技术提供支持我国的青藏铁路建设,攻克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级难题。青藏高原日温差大,有些地方在冬春和秋冬过渡时期,土壤层反复冻融。插入地基下面的热棒可排出下层土壤多余的热量,使下层土壤保持冻结状态,保持路基的稳定性。3.资金推动技术,使交通布局受自然条件限制减弱沪昆高速铁路贵州段水桶木寨特大桥及桥隧道桥隧技术 的成熟,使得公路、铁路穿越山区,跨越河、海天堑,改变了传统盘山迂行的布局方式,有效的缩短了通行里程和时间。思考:铁路桥隧比例高(山区)的积极意义。①降低坡度; ②缩短线路距离; ③提高运输效率(提高运行速度,缩短运输时间); ④保证运营安全。图4.6青藏铁路的热棒图4.7沪昆高速铁路贵州段景观区域经济水平提升,从而有足够资金推动交通运输建设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使交通运输布局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大为减弱。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活动:分析交通线、站布局与运输需求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线、站布局变化很大,有些交通线、站经历多次改造和扩建,其中,北京首都机场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北京首都机场于1958年3月投入使用。1980年1月,一号航站楼及配套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二号航站楼于1995年10月开始建设,并于1999年11月投入使用。二号航站楼每年可接待2 650万人次的旅客。2004年3月,三号航站楼开始建设,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投入使用(图4.8),首都机场旅客年吞吐的设计总量达到8 200万人次。表4.1显示首都机场旅客年吞吐量突破整千万人次的年份。2. 交通运输线、站布局一般强调“适度超前”。通过首都机场扩建的案例,说明你对“适度超前”的理解。交通运输的布局在设计和运输上要留有余地(能力储备),以适应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满足一定时期内运输需求的增长。但能力储备既要避免因标准过高造成浪费,也要防止因标准过低造成再改造。因此既要超前,又不能过分贪大求全。活动:分析交通线、站布局与运输需求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线、站布局变化很大,有些交通线、站经历多次改造和扩建,其中,北京首都机场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北京首都机场于1958年3月投入使用。1980年1月,一号航站楼及配套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二号航站楼于1995年10月开始建设,并于1999年11月投入使用。二号航站楼每年可接待2 650万人次的旅客。2004年3月,三号航站楼开始建设,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投入使用(图4.8),首都机场旅客年吞吐的设计总量达到8 200万人次。表4.1显示首都机场旅客年吞吐量突破整千万人次的年份。3. 首都机场设计在2015年旅客年吞吐量达到8 200万人次,可是至2012年,首都机场旅客年吞吐量已达8 371万人次。首都机场旅客年吞吐量增加的速度远超专家的预测,就此谈谈你的理解和感想。理解: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且北京是我国首都;从国际看,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和交流越来越密切。感想: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专家的预测,在世界上是少有先例的发展奇迹。继上世纪90年代虎门大桥、2018年港珠澳大桥通车后,目前连接珠江口两侧的又一座交通枢纽工程—深(圳)中(山)跨海大桥正在加紧建设,预计2024年竣工通车。该桥选用“东隧西桥”方案,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又一世界级“隧、岛、桥”集群工程。下图为珠三角地区简图。思考:指出深中跨海大桥东段采取“隧岛结合”模式的好处。①减轻对海面航运影响,保障主航道通航能力;②减轻风浪和暴雨等灾害的影响;人工岛可保证桥隧之间的承转过渡;③减轻海水对桥梁的腐蚀作用;④利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快速轨道交通是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行方式的公共交通。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城镇之间交通联系日益便捷。下图示意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据此完成(1)~(2)题。(1)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其他运输落后 B.科学技术进步C.经济快速发展 D.外来人口增加(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多( )A.采用开挖隧道的方式 B.沿河流方向延伸C.沿等高线方向延伸 D.采用高架桥梁的方式CD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桥隧式跨海通道,全长55千米,将按六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在中间段约7千米长的海底隧道两端各建一个人工岛,该处泥沙淤积厚度约6~13米。该大桥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据此完成(3)~(4)题。海底隧道示意图(3)修建人工岛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是( )①泥沙来源少 ②海上风浪大 ③过往船只多 ④海底泥沙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4)在港珠澳大桥中间段修建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 )A.缩短通行时间 B.方便大船通过C.降低施工难度 D.利于珠江泄洪D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