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测试(试题)-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末测试(试题)-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期末测试
一、选择题
1.7.953保留一位小数是( )。
A.8.0 B.7.9 C.7.0
2.4角8分+5元6分=( )。
A.5元5角 B.5.54元 C.5.44元
3.下图中,点P表示的数可能是( )。
A.0.8 B.1.5 C.1.7 D.2.1
4.小数□.08去掉十分位上的“0”后,得到的新数( )。
A.比原数大 B.比原数小 C.和原数一样大
5.下面是张叔叔家近4个月的用水情况统计图,虚线所在的位置能反映出这4个月张叔叔家的平均用水量的是( )。
A. B. C. D.
6.用下面4根小棒,能围出几种三角形?( )
A.2 B.3 C.4 D.5
7.计算器上的数字键“3”坏了,小红要计算5688÷36,可以用下面的算式( )来代替。
A.5688÷20÷16 B.5688÷18÷2 C.5688÷18×2
8.与6.06千米不相等的是( )。
A.6千米6米 B.比7千米少940米 C.6060米 D.6千米60米
9.数一数,如图中有( )个锐角三角形和( )个钝角三角形。
A.2;2 B.3;3 C.4;4
10.学校田径队4位队员的身高都在140cm至150cm之间。小明身高为170cm,如果他加入田径队后,田径队员的平均身高( )。
A.增加12.5cm B.增加20cm至30cm
C.增加6cm至7.5cm D.增加4cm至6cm
二、填空题
11.302×[800÷(14+26)]应先算( )法,再算( )法,最后算( )法。
12.检验365+474=839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可以用474+365=839进行检验,这种验算方法是根据加法( )律。
13.0.8里面里有( )个0.1;4个十和5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
14.一个小数,它的整数部分是20,十分位是8,百分位是6,这个数是( ),读作( ),计数单位是( )。
15.一个数由9个百、7个十、5个百分之一和4个千分之一组成,这个数是( ),把它保留两位小数是( )。
16.如图中,∠1=30°,∠2=120°,那么∠3=( )°,∠4=( )°。
17.点A和点B是轴对称图形上的对称点,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是3厘米,点A和点B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
18.5.35吨=( )千克 4.2平方米=( )平方分米
8米9厘米=( )米 350米=( )千米
三、判断题
19.□×0的结果一定是0。( )
20.10个千分之一和1个0.01相等。( )
21.48乘32与15的和,积是多少?列式是48×32+15。( )
22.不改变3.9的大小,使它成为一个三位小数是3.90。( )
23.36+4-36+4=0。( )
四、计算题
24.直接写出得数。
160÷4= 0.40.2= 20×4= 10+0.9=
22×3= 72.5= 1.3+0.5= 3.4+2.5=
25.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312÷[(100-4)÷4] 37×101-37
1800÷5÷6 36×64+64×63+64
625-263-137 32×125×25
五、解答题
26.已知正三角形的三边长度之和为48厘米,每边的长是多少厘米?
27.小明的身高是1.25m,爸爸的身高比小明高0.51m。小明和爸爸一共有多高?
28.工厂有煤6000千克,原计划烧19天,由于改进炉灶,实际比原计划多烧了5天,实际每天烧煤多少千克?
29.2021年1月1日起,某市居民水费从每吨4.1元调整至每吨4.5元。照这样计算,小明家1月份用了10吨水,要比调价前多花费多少钱?
30.某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要给620棵树浇水,三年级8个班每班浇40棵,剩下的由四年级的6个班浇,平均每班浇多少棵?
31.潢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流传着一道古老的数学趣题“人和驴47,100条腿去赶集”,问有多少个人,有多少头驴?聪明的小朋友,你会计算吗?
(
…………○…………内…………○…………装…………○…………订…………○…………线…………○…………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期末测试》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A C B B A A D
1.A
【分析】保留一位小数看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数小于5,直接舍去十分位后面的尾数,百分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5向前一位进一,再去掉十分位后面的尾数。
【详解】7.953≈8.0
7.953保留一位小数是8.0。
故答案为:A
2.B
【分析】通过计算可得:4角8分+5元6分=5元4角14分=5元5角4分,再根据“1元=10角=100分”可知,5元5角4分=5.54元,据此解题即可。
【详解】4角8分+5元6分
=5元4角14分
=5元5角4分
=5.54元
所以4角8分+5元6分=5.54元。
故答案为:B
【点睛】熟记各个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C
【分析】点P在1到2之间,但是更靠近2,所以点P表示的数可能是1.7。
【详解】点P表示的数可能是1.7。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小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大小比较。
4.A
【分析】在□.08中,8在百分位上,表示8个0.01。把□.08去掉十分位上的“0”后,变为□.8,“8”此时在十分位上,表示8个0.1。依此解答。
【详解】小数□.08去掉十分位上的“0”后,8从百分位移动到了十分位,从之前表示的8个0.01变为8个0.1,比原数大。
故答案为:A
5.C
【分析】总数量÷份数=平均数,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应小于最大数,大于最小数。根据选项,已知张叔叔家近4个月的用水情况统计图,逐项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详解】A.虚线所在的位置高于1、2、4月份,且3月份的用水量仅高出虚线一点,因此不能反映出张叔叔家4个月张叔叔家的平均用水量;
B.虚线所在的位置高于2月份,与4月份持平,且1月份高出虚线的用水量可弥补2月份的用水量,剩下3月份的用水量超出虚线位置,因此不能反映出张叔叔家4个月张叔叔家的平均用水量;
C.虚线所在的位置高于2、4月份,与1月份持平,且3月份的用水量刚好可以弥补2、4月份的用水量,因此能反映出张叔叔家4个月张叔叔家的平均用水量;
D.虚线所在的位置等于2月份用水量,等于最小的用水量,因此不能反映出张叔叔家4个月张叔叔家的平均用水量;
故答案为:C
6.B
【分析】此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从4根小棒中任选3根,可能的组合有以下4种:
(1)5cm、4cm、3cm
(2)5cm、4cm、2cm
(3)5cm、3cm、2cm
(4)4cm、3cm、2cm
然后检验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是否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条件,此题可解。
【详解】在三角形中,要满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条件,在实际解题中,可选最短两边的和与最长的边进行比较。
(1)5cm、4cm、3cm中,4+3>5,可判断满足条件;
(2)5cm、4cm、2cm中,4+2>5,可判断满足条件;
(3)5cm、3cm、2cm中,3+2=5,可判断不满足条件;
(4)4cm、3cm、2cm中,3+2>4,可判断满足条件;
所以能围成3种三角形。
故答案为:B
7.B
【分析】根据除法的性质:a÷b÷c=a÷(b×c),除数36无法输入,则可以看哪两个数相乘等于36,用被除数依次除以这两个数即可。
【详解】A.5688÷20÷16=5688÷(20×16)=5688÷320,不符合题意;
B.5688÷18÷2=5688÷(18×2)=5688÷36,符合题意;
C.5688÷18×2需要先计算除法再计算乘法,不符合题意。
可以用下面的算式5688÷18÷2来代替。
故答案为:B
8.A
【分析】1千米=1000米,依此分别将每个选项中的长度化成千米即可选择。
【详解】A.6千米6米=6.006千米,6.006千米<6.06千米;
B.940米=0.94千米,7千米-0.94千米=6.06千米,6.06千米=6.06千米;
C.6060÷1000=6.06,即6060米=6.06千米;
D.60米=0.6千米,即6千米60米=6.06千米。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与比较,以及小数的大小比较,应熟记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9.A
【分析】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的数出所有符合的三角形;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
锐角三角形如图:
钝角三角形如图:
所以图中有2个锐角三角形和2个钝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A
10.D
【分析】原来4位队员的身高都在140cm至150cm之间,只需将小明身高多出的部分平均分给每一位队员即可。
【详解】(170-140)÷5
=30÷5
=6(cm)
(170-150)÷5
=20÷5
=4(cm)
即田径队员的平均身高增加4cm至6cm;
故答案为:D
【点睛】考查了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理解移多补少的方法是解题关键。
11. 加 除 乘
【分析】四则运算分为两级。加法、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1)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乘除法),再算第一级运算(加减法)。
(2)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的。
【详解】根据整数四则运算顺序,302×[800÷(14+26)]应先算小括号里的加法,再算中括号里的除法,最后算括号外面的乘法。
12.交换
【分析】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
检验加法算式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看是不是等于和。
【详解】由分析可知:检验365+474=839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可以用474+365=839进行检验,这种验算方法是根据加法交换律。
13. 8 40.005
【分析】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是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数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该数位所对应的计数单位,据此解答。
【详解】0.8=0.1×8,0.8里面里有8个0.1;4个十就是40,5个千分之一计算0.005,组成的数是40.005。
故,0.8里面里有8个0.1;4个十和5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40.005。
14. 20.86 二十点八六 0.01
【分析】小数的写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然后顺次写出小数部分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详解】一个小数,它的整数部分是20,十分位是8,百分位是6,这个数是20.86,读作二十点八六,计数单位是0.01。
15. 970.054 970.05
【分析】小数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就在哪一位上写几。数位上没有数用0占位。保留两位小数,就看千分位,千分位上等于或者大于5,就向前一位进1,小于5就舍去。
【详解】由分析可得:一个数由9个百、7个十、5个百分之一和4个千分之一组成,这个数是970.054。它的千分位上是4,需要舍去,把它保留两位小数是970.05。
16. 60 60
【分析】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所以∠1+90°=∠2,∠3=∠4,用360°减去两个∠2,再除以2即可求出∠3和∠4的度数;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
(360°-120°×2)÷2
=(360°-240°)÷2
=120°÷2
=60°
所以∠3=60°,∠4=60°。
【点睛】本题考查角度的计算,理解平行四边形内角和为360°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7.6
【分析】轴对称图形上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称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所以两个对称点的距离是对称点到对称轴距离的两倍,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点A和点B是轴对称图形上的对称点,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是3厘米,点A和点B之间的距离是6厘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及特征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18. 5350 420 8.09 0.35
【分析】(1)1吨=1000千克,所以5.35吨=5350千克;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所以4.2平方米=420平方分米;
(3)1米=100厘米,1厘米=0.01米,所以9厘米=0.09米,8米9厘米=8.09米;
(4)1千米=1000米,1米=0.001千米,所以350米=0.35千米。
【详解】5.35吨=5350千克 4.2平方米=420平方分米
8米9厘米=8.09米 350米=0.35千米
19.√
【分析】根据0乘任何数都得0来求解。
【详解】因为0乘任何数都得0,所以□×0的结果一定是0,此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有关0的乘法运算特点。
20.√
【分析】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如下: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数位 ……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 位 个 位 . 十 分 位 百 分 位 千 分 位 万 分 位 ……
计数单位 …… 万 千 百 十 个 十 分 之 一 百分之一 千分之一 万分之一 ……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据此解答。
【详解】10个千分之一就是1个百分之一,即1个0.01。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1.×
【分析】根据题意,先用32加上15求出和,再用48乘求出的和即可求出积,列成综合算式为:48×(32+15)。
【详解】48×(32+15)
=48×47
=2256
48乘32与15的和,积是2256。列式是48×(32+15),所以原题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2.×
【分析】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据此分析。
【详解】3.9=3.900,不改变3.9的大小,使它成为一个三位小数是3.900,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小数的性质。
23.×
【分析】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使原式36+4-36+4变成(36-36)+4+4,求出结果,然后再进一步解答即可。
【详解】36+4-36+4
=(36-36)+4+4
=0+4+4
=4+4
=8
8≠0,所以原题计算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加法的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注意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24.40;0.2;80;10.9
66;4.5;1.8;5.9
【解析】略
25.13;3700
60;6400
225;100000
【分析】312÷[(100-4)÷4]先算小括号里的减法,再算中括号里的除法,最后算中括号外的除法;
37×101-37把37看作37×1,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简算(a-b)×c=a×c-b×c;
1800÷5÷6利用除法的性质简算a÷b÷c=a÷(b×c),变为1800÷(5×6)简算;
36×64+64×63+64把63看作63×1,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简算a×c+b×c+d×c=(a+b+d)×c;
625-263-137利用减法的性质简算:a-b-c=a-(b+c),变为625-(263+137);
32×125×25把32拆成4×8,然后8和125组合,4和25组合简算。
【详解】312÷[(100-4)÷4]
=312÷[96÷4]
=312÷24
=13
37×101-37
=37×101-37×1
=37×(101-1)
=37×100
=3700
1800÷5÷6
=1800÷(5×6)
=1800÷30
=60
36×64+64×63+64
=36×64+64×63+64×1
=(36+63+1)×64
=100×64
=6400
625-263-137
=625-(263+137)
=625-400
=225
32×125×25
=4×8×125×25
=(8×125)×(4×25)
=1000×100
=100000
26.16厘米
【分析】
正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相等,所以正三角形三边长度之和除以3,即等于每边的长度,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48÷3=16(厘米)
答:每边的长是16厘米。
27.3.01m
【分析】根据爸爸的身高比小明高0.51m,可先将小明的身高加上0.51m算出爸爸的身高,最后将爸爸和小明的身高相加即可。
【详解】1.25+0.51=1.76(m)
1.25+1.76=3.01(m)
答:小明和爸爸一共有3.01m高。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小数加减法的实际运用。
28.250千克
【分析】已知总煤数,原计划是烧19天,实际比原计划多了5天,也就是实际烧了(19+5)天,用总煤数除以实际烧的天数就是每天烧了多少千克数。
【详解】6000÷(19+5)
=6000÷24
=250(千克)
答:实际每天烧煤250千克。
29.4元
【分析】由题意得,某市居民水费从每吨4.1元调整至每吨4.5元,那么每吨增加了0.4元。小明家1月份用了10吨水,直接用10乘0.4即可算出小明家要比调价前多花费多少钱。
【详解】4.5-4.1=0.4(元)
0.4×10=4(元)
答:要比调价前多花费4元。
30.50棵
【分析】三年级8个班,每班浇40棵,则四年级共浇了(40×8)棵树;总共620棵树,则四年级要浇(620-40×8)棵树;四年级共6个班,则四年级平均每个班浇[(620-40×8)÷6]棵;据此解答。
【详解】(620-40×8)÷6
=(620-320)÷6
=300÷6
=50(棵)
答:平均每班浇50棵。
【点睛】理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即可。
31.有44个人,3头驴
【分析】根据鸡兔同笼的问题,人有2条腿,驴有4条腿,可以先假设47个都是人,47×2求出一共有多少条腿,用实际的100条腿减去47×2的结果,即为实际多了多少条腿,4-2=2(条),驴比人多2条腿,再用实际多了的腿的条数除以2即可求出一共有多少头驴,用47减去驴的数量即为人的数量。
【详解】假设47个全是人
47×2=94(条)
100-94=6(条)
4-2=2(条)
6÷2=3(头)
47-3=44(个)
答:有44个人,3头驴。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