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第十一课:远离违法犯罪11.2 犯罪与刑罚四单元-生活在法治社会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增强学生对国家法律体系的认同感和尊重。道德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法治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明确犯罪与刑罚的关系,增强法律意识。健全人格: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健全的人格。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明白自己作为社会成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自学导航P96-991、刑法的含义和作用?2、★犯罪的基本特征 3、刑罚的内涵和类型 4、★如何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2025年5月27日,海南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彭国甫受贿案,对被告人彭国甫以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追缴在案的彭国甫犯罪所得财物及孳息依法上缴国库,不足部分继续追缴。经审理查明:2004年至2023年期间,被告人彭国甫利用担任湘潭大学党委书记、湖南省怀化市委书记、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务上的便利,为有关单位和个人在项目承揽、企业经营、职务提拔等事项上提供帮助,直接或者通过他人非法收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34亿余元。海南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彭国甫的行为构成受贿罪。彭国甫受贿数额特别巨大,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特别恶劣,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论罪应当判处死刑。鉴于彭国甫受贿犯罪中有未遂情节,到案后如实供述罪行,主动交代办案机关尚未掌握的部分受贿事实,认罪悔罪,积极退赃,涉案赃款赃物大部分已追缴到案,具有多个法定、酌定从轻处罚情节,依法对其判处死刑,可不立即执行。法庭遂作出上述判决。新闻链接:非法收受财物1.34亿余元,彭国甫一审被判死缓彭国甫的行为判刑是依据那部法律?为什么?刑法是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应当承担何种刑事责任和对犯罪人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1)刑法的内涵(2)刑法的作用(定罪、量刑)刑法刑罚犯罪规定后果【笔记】1.刑法的内涵、作用 P96案例辨析:对比两则未成年人违法案例——明确犯罪行为特点案例一:李某纠集5人在宿舍内无端殴打胡某,经鉴定胡某构成轻微伤。依据《民法典》规定,判决赔偿胡某医疗费、护理费及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合计16139元。案例二:同班同学葛某与张某在宿舍因碰撞起争执,厮打过程中张某持刀将葛某捅成重伤。法院依据《刑法》认定张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思考:1.均为殴打伤人,为何这两个案例的性质不同?2.对比以上处罚的不同,分析犯罪行为有何特点?对社会危害程度、违反法律、承担责任均不一样轻微危害严重危害违反法律:民法典违反法律:刑法责任:民事责任责任:刑事责任①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②刑事违法性——是区分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分界线(法律标志)③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的关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知识归纳【笔记】 ★2.犯罪的基本特征?P97最本质特征法律标志必然法律后果犯罪的基本特征应受刑罚处罚性刑事违法性严重社会危害性犯罪的特征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并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含义及基本特征:时政链接:余华英被执行死刑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025年2月28日,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对余华英执行死刑,检察机关依法派员临场监督。 法院经审理查明,余华英为谋取非法利益,于1993年至2003年期间,分别伙同他人,在贵州省、重庆市、云南省等地流窜作案,拐卖儿童十七名。据此,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于2024年10月25日作出一审刑事判决,以拐卖儿童罪判处余华英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余华英不服,提出上诉。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经二审审理,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最高人民法院经复核,依法核准余华英死刑。 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执行死刑前,安排余华英会见了近亲属,充分保障了被执行罪犯的合法权利。余华英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是什么?①含义:刑罚是指审判机关(人民法院)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利为主要内容。②分类: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3.刑罚的含义和分类?管制拘役死刑有期徒刑无期徒刑驱逐出境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刑罚附加刑主刑附加刑可独立适用,也可以并用。注意:拘役、罚金属于刑罚,用于刑事违法行为(犯罪)拘留、罚款属于行政处罚,用于行政违法行为主刑只能单独适用.即一种罪行一次只能适用一个主刑。管制:不予以关押,但限制其一定的自由,由社区依法实施矫正,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3年。拘役:短期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1年。有期徒刑: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并强迫劳动改造,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20年。无期徒刑: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并强迫劳动改造。死刑: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罚金:强制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适用于贪利型犯罪,如走私、贩毒等。剥夺政治权利: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与政治活动的权利。没收财产:将犯罪分子所拥有的财产的部分或全部,强制无偿的收归国有。多适用于严重的犯罪,如危害国家安全罪、金融诈骗罪等。驱逐出境:强迫犯罪的外国人离开我国国境。主刑附加刑知识拓展知识拓展拘留、拘役与罚款、罚金的区别:罚金的数额通常要高于罚款。罚款、拘留——行政处罚——行政违法(一般违法)罚金、拘役 —— 刑罚—— 刑事违法(严重违法/犯罪)人民法院特定国家机关驱逐出境:刑罚中的附加刑,适用于违反刑法的外国人或无国籍人。限期出境:行政处罚,适用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出入境管理法的外国人、无国籍人。没收财产:刑罚中的附加刑,由人民法院执行,必要时会同公安机关执行。收违法所得:行政处罚,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对违法所得予以强制性剥夺。有勇有谋在一条街巷里,你看到有人持刀抢劫你的同学的时候怎么办?①面对犯罪行为,我们要敢于斗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②更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有勇有谋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4、★如何同犯罪行为作斗争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常见方法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保护好作案现场。见义勇为见义巧为见义智为知识拓展犯罪与刑罚课堂小结1.刑法的含义、作用2.犯罪的基本特征3.刑罚的内涵、类型面对犯罪行为,我们要敢于斗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更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有勇有谋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4.如何同犯罪行为作斗争1.下列对判决书的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A.被告人李某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B.有期徒刑和罚金均属于刑罚中的主刑C.作出该判决的国家机关是人民检察院D.判决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A2. 针对校园欺凌频发现象,教育部高度重视,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校园暴力和学生欺凌防治专题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暴力的危害、学会预防、自救和求救等。这启示青少年应该( )①勇敢拒绝侵害,机智灵活反抗校园暴力②拿起法律武器,制裁相关校园欺凌行为③增强法律意识,努力提高自我保护能力④制定法律法规,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3. 以下是对王某违法行为的分析图示。由此推断,王某( )A.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并向场馆内投掷矿泉水瓶B.向吴某、杨某某等人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C.拨打报警电话,谎报某旅游景点发生了严重踩踏事故D.未经李某同意将其照片在自己的网店展出,用以宣传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