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 物质的密度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学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3.会查密度表。4.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会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或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重点: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难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新课导入】图片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鸡尾酒是怎么调制的呢 为什么会分层呢 情景导入生活中常说“铁比棉花重,空气比水轻”,这句话严密吗 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第2节 物质的密度》。【课堂探究】一、认识密度教师:在航空材料中,铝合金、钛合金和多种复合材料占有较大比重,材料轻量化是飞机基本结构材料的要求。这里的“轻”“重”指的是什么呢 1.提出问题:铝一定比铁轻吗 议一议:如何才能更好地比较铝块和铁块的质量呢 答: 选取大小相同的铝块和铁块称取质量 。2.实验探究:1 cm3物体质量的含义。(1)收集小物品:铁钉、螺帽、铁块、大小不同的正方体铜块(3块)、大小不同的正方体铝块(3块)、大小不同的正方体石块(3块)。(2)用天平测量出这些物品的质量,用刻度尺测出它们的体积记录在下面表格中。待测物 质量m/g 体积V/cm3 单位体积的质量/(g/cm3)铁钉螺帽铜块1铜块2铜块3铝块1铝块2铝块3石块1石块2石块3(4)分析与论证。结论一:同种物质体积不同,其质量也 不同 ,质量与体积成 正比 ,单位体积的质量是 相同 的。结论二:不同物质,体积相同,其质量一般 不同 ,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是 不同 的。说明单位体积的物质的质量能反映物质的 种类 ,所以它是物质的一种特性。3.密度的基本概念。(1)在物理学中,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 质量与其体积之比 叫作这种物质的密度。(2)密度的计算公式是 ρ= ,其中ρ表示 密度 ,m表示 质量 ,V表示 体积 。其变形公式:m= ρV ;V= 。(3)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 kg/m3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体积为1 m3的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为多少千克 。常用单位还有 g/cm3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体积为1 cm3的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为多少克 。(4)水的密度ρ水= 1×103 kg/m3= 1 g/cm3,表示 体积为1 m3的水,质量为1 000千克 。(5)物质密度的大小跟 种类、状态 等有关。二、密度的应用1.水的密度的物理意义教师讲解:水的密度为1×103 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 m3的水的质量为1×103 kg。2.密度的特点教师: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密度相同的不一定是同种物质,如煤油和酒精、冰和蜡。阅读密度表,还有说明发现 学生仔细思考后回答: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的时候,密度也可能不一样,如水和冰。3.鉴别物质教师出示一铁块,问:这块铁是不是纯铁,含不含其他的杂质 引导学生回答:我们可以测量出铁块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铁块的密度。如果我们的计算结果和密度表中铁的密度相同,则这块铁不含杂质。4.其他应用教师总结:密度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许多应用。例如,生活中可以根据密度的大小鉴别物质;农业生产中配制密度适当的盐水可以用来选种,提高育苗的成活率;食品工业中测量牛奶的密度可以鉴别牛奶;通过测算密度,发现新材料,估测矿山、油田的储量等。引导学生将密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思想。5.计算例题1,课件展示课本P132例题,规范解题步骤。例题2: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请估算你的体积 找一名学生进行板演,其他学生将过程写在练习本上,师生共同纠错。解:假设质量为50 kg,人体的密度约为ρ人=1.0×103 kg/m3,由ρ=得V===5×10-2 m3=50 dm3。本节设计的主导思想:重视实验探索,发挥“主本教学”的作用,通过学生自主创造性的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实验探索,从参与中发现问题,在积极的探索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这节课还采用了“边实验探索、边讨论的综合式教学方法”施教,是为了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采用多媒体组合辅助教学,增大教学容量,增强教学效果,营造了直观、形象、亲切的情景,学生感受到了物理对科技的促进和科技进步对社会文明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追求科学、开拓创新的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