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杜甫导入古人常道 “人生乐事有三”:金榜题名之荣耀,洞房花烛之温馨,异乡遇故之欢欣,足见情谊于人心之重。且看历代诗人笔下的友情画卷:王勃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道尽友情的豁达超脱,王维用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写出相遇的酣畅淋漓,王昌龄借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倾诉心迹的澄澈真挚张九龄凭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寄托对友的遥念深怀。今者,让我们走进杜甫的诗章,细品那首洋溢着老友重逢之喜的《客至》。杜甫资料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常被称为“老杜”,又与李白合称“李杜”“大李杜”。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生于今河南巩县瑶湾村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十三世祖杜预为西晋名将,在统一战争中立下大功,且是一位重要的经学家,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祖父杜审言为武则天时著名诗人,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为“文章四友”,尤善律诗,对杜甫的诗歌创作喜好产生一定影响;父杜闲曾为兖州司马、奉天令。”杜甫资料杜甫自幼好学,“熟精《文选》理”,“读书破万卷”。六岁时曾在郾城(今河南许州)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后来亦在东都歧王宅听李龟年唱歌,观赏过“草圣”张旭的书法,以及盛唐“四绝”之一裴旻的舞剑。多方面的艺术熏陶提高了杜甫的艺术修养。他《壮游》一诗曾说自己“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杜甫资料唐玄宗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后靠献赋才得以“待制集贤院”,先拒任河西尉,不久被改授为右卫率府兵曹(一作胄曹 )参军。安史之乱爆发、长安失陷后,他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被唐肃宗拜为左拾遗,世称“杜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又被外放为华州司功参军,从此离开朝廷。上元元年(760)春,杜甫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即为著名的成都杜甫草堂。 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被表授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于大历五年(770年)冬在辗转途中逝世,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被后人公认为诗歌史上的“集大成者” 他的人格也被认为是中华民族文人品格的楷模。自晚唐两宋后,杜甫逐渐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尊称他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其传世作品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创作背景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760年春天,杜甫在历尽颠沛流离之后,在友人严武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因为有友人的接济,杜甫一家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充满了生活乐趣。我们所熟识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上元二年春意盎然的一天,友人崔县令登门拜访,诗人喜出望外,于是写下这首欢快明丽的《客至》。解说题目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过”,即探望、相访。“喜”表明喜悦之情。字词预备舍:shè 房舍花径:开满花的小路蓬门:蓬门荜户、蓬荜生辉蓬草做成的门户,指房子简陋盘飧:sūn 盘中熟食樽酒:杯中之酒多种味道旧醅:pēi 隔年的没过滤的酒兼味:初读诗歌,听字音,把握节奏。客 至杜 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客至》要读得轻快、明丽、亲切、平易,切忌夸张,它是写给极要好的朋友的。全诗前一层即前两句为次,后一层为主;就全诗来说,又以最后一句为主。“次”为“主”蓄势。第一联要体现出扑面而来的春天的生机和作者的喜悦;第二联要读得顿挫分明些,要体现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兴奋;第三联要读出招待客人的亲切感,喜悦之中带着自谦与愧色;末联要声调上扬,语速可稍快,将喜悦兴奋之情体现到极致。本诗节拍为二二一二式。这首诗该怎样朗诵才能较为确切地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舍南舍北尽是春水环绕,但见群鸥每日翩翩飞来。花间小径从未因客打扫,柴门今日才为您敞开来。集市偏远,盘中菜肴单一;家道清贫,杯中唯有旧醅。若愿与邻家老翁共饮,隔着篱笆唤他同干余杯。再读诗歌,读懂诗意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此联状写草堂外景:春日已至,春水四溢,溪面初平,鸥鸟翔集。尽显南国水乡之秀丽风光,点明时节、地点与环境之清幽。赏析诗歌首 联“皆”“但”“日日” 三字有何表达效果?““皆” 字状春水弥漫,尽显春日蓬勃生机;“但” 字突出唯有鸥鸟相伴,既见生活之闲适,亦透孤寂之意;“日日” 二字强化环境之静谧,衬出诗人日常之寂寥。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首 联知识链接——鸥鸟意象象征自由洒脱(如杜甫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寓意淡泊忘机(如陆龟蒙 “野鸥何处更忘机”);寄托闲适归隐(如刘长卿 “白鸥无心洲渚间”);隐喻漂泊孤独(如陆游 “江湖浪迹一沙鸥”)。赏析诗歌杜甫笔下的 “白鸥” 常兼具漂泊感(如 “天地一沙鸥”)与归隐愿(如 “残生随白鸥”),此诗中 “群鸥日日来” 既绘环境之清幽,亦衬诗人之孤寂。为何以 “群鸥” 为意象?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鸥鸟习性多疑,若人怀机心则不亲近,故古人常以其为与世无争的隐者象征。暗写诗人远离世俗的真率性情闲居生活中透出几分单调孤寂借景抒情,暗含盼客之意首 联此联融情于景,以草堂周边的秀丽清幽,暗衬诗人闲适背后的寂寞心境。运用了何种手法?盼客赏析诗歌为何以 “群鸥” 为意象?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颔 联“缘客扫” 意为因客而扫径,古人常以扫径喻迎客之诚(如宋 胡继宗《书言故事 延接》“待宾至,云扫迳以俟”),亦以荒径表远离喧嚣(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扫花径开蓬门此联写迎客之准备,足见诗人内心之惊喜与待客之真诚。描迎客之举,情感从孤寂转为欣喜迎客赏析诗歌作者描绘了何事?情感有何变化?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手法:诗人以细节描写直言待客酒菜之简陋,既见内心之歉疚,亦反衬与友人情谊之深厚 —— 即便粗茶淡饭,亦能相谈甚欢。“旧醅” 指隔年未滤的浊酒,岁月积淀中难免带酸,却更显情谊之淳厚。颈 联“旧醅” 指隔年未滤的浊酒,岁月积淀中难免带酸,却更显情谊之淳厚。待客赏析诗歌抒发了何种情感?如何体现?以酒菜简陋见歉疚,以简素反衬情真,足见宾主相知之深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细节刻画。这一生活细节别有意趣,尽显诗人淳朴天性与喜客之情,亦见邻里关系之和睦。尾联描邀邻共饮之景,用细节描写传情,尽显率真喜客之情与邻里温情邀邻赏析诗歌描绘了何种场景?运用何种手法?表达何种情感?其一,聚焦宾主尽欢,彰显诗人诚朴率真之态。其二,留白想象空间。邻翁是否应邀?其人身份如何?余韵悠长,意境更深。其三,反衬情谊之深。非至交好友,岂会邀邻共饮?足见宾主相知之厚。其四,推高情感高潮。以邀邻共饮收束,将席间欢愉气氛推向顶点。其五,构思精巧别致。前以白鸥衬孤寂,后以邻翁显热络,首尾呼应,情致盎然。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尾联赏析诗歌尾联意蕴丰富,其作用有:(杜 甫)客 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再读诗歌,这首诗共描绘了四幅画面,请你为每幅画面拟名,并把握情感基调。盼客迎客待客邀邻画面拟名情感基调喜置身诗境,解读诗中的画面、特征、情感、手法,完成下表。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意象特征情感手法鉴赏品读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意象:茅舍、春水、群鸥。特征:江波浩渺、成群结队、形单影只。情感:孤独寂寥、闲逸忘俗、与世无争。手法:寓情于景。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意象:花径、蓬门。手法:互文、细节描写。情感:兴奋、喜悦。特征:简陋。意象:盘飧、樽酒。情感:真诚、愧疚。手法:细节描写。特征:简陋。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意象:篱笆、邻翁、宾主。情感:热烈、欢跃。手法:细节描写。特征:浓重的生活气息。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意象特征情感手法茅舍、春水、群鸥江波浩渺、成群结队、形单影只孤独寂寥、闲逸忘俗、与世无争寓情于景兴奋、喜悦互文细节描写简陋花径、蓬门真诚、愧疚细节描写简陋盘飧、樽酒热烈、欢跃细节描写浓重的生活气息篱笆、邻翁、宾主盼客迎客待客邀邻梳理情感变化单调、寂寞欣喜融洽兴奋概括主旨《客至》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前两句描写了居处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的景色,表现与世隔绝的心境。后面写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诚恳待客,呼唤邻翁对饮的场景。全诗流露出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自然浑成,一线相接,把居处景、家常话,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刻画得细腻逼真,表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比较阅读宾 至杜 甫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我栖身的这地方过于偏僻,很少有人来,我年老多病,需要搀扶难以多拜,请您担待。我老朽之人哪有名动天下的文章,你远来看我,车马停在江边,让我感谢又感慨。尊贵的你屈尊停留这破草房整日,让我很不自在,只能用粗茶淡饭招待你,我这腐儒没钱没能耐。你要是真的不嫌这野外没有好酒好菜,以后高兴时还可以来看看我药圃中的花药。客 至 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宾 至 杜甫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幽静偏僻、春意盎然诚心、喜悦盛情、喜悦、愧疚、情深热情、淳朴、好客幽静偏僻年老多病,不胜应酬特地拜访(自嘲之意、傲岸之态)客套、愧疚(自谦中自伤)客套、送客比较阅读思考:主人对“客”和“宾”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态度 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客至》尾联写主客对饮兴致渐浓,并招呼邻翁助兴,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突出了场景的欢快热烈,表现了主人对客人的热情;《宾至》尾联写希望贵宾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再来看花,既表达了款待不周的歉意,又暗含送客的意味,言辞客气,流露出诗人的清高性格,表现了主人对贵宾的敬而远之。“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昔司马子长、杜子美皆放浪沅湘,窥九疑,登衡山,以搜抉天地之秘,然后发愤一鸣,声落万古,儒家仰之,几不减六经。”(宋邹浩《送裴仲孺赴官江西叙》)“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险飕。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死所羞。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宋王安石《杜甫画像》)为什么说杜甫是“诗圣” 探究学习材料为什么说杜甫是“诗圣” 探究学习材料“孔子兼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而成圣者也;杜陵兼《风》、《骚》、汉、魏、六朝而成诗圣者也。”(清黄子云《野鸿诗的》)“不仅杜甫作为儒家理想人格的化身受到推崇,杜诗也作为集大成的艺术范式受到膜拜。自此之后,杜诗就奠定了在中国诗史上的崇高地位。”(罗宗强、陈洪《中国古代文学史》)为什么说杜甫是“诗圣” 探究明确:从古至今,文坛上从两个方面称颂杜甫为“诗圣”。一是“儒家仰之”,品格高尚,值得敬仰;二是"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的集大成者,诗歌技艺精湛,令人钦佩。回顾以往学过的杜诗及杜甫的人生经历,我们会发现杜甫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治世安邦理想,有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抱负,“忧国忧民,悲天悯人”是其一生的主旋律,目不论身处何种境地都始终不渝。这方面学生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很容易理解。但是很明显,这是对杜甫一种标签化的解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心忧天下、忠君报国、不食人间烟火的杜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