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道德与法治RJ7年级下册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学习目标01教学过程02本课小结03牛刀小试04课标链接:1.学习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内容要求: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学习目标01了解中华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及意义,掌握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等人文精神的含义。02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自觉践行核心思想理念。【微视频|文脉华章】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从传统到现代,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奔涌向前。一、探寻价值同学们的话里体现了哪些方面的人文精神呢?我很喜欢“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它告诉我们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谐共处。我读过许多古代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伏義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它们都蕴含着勇于追求梦想的执着精神。我特别喜欢中国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从曲子中就能听出山之雄浑、水之浩瀚,感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美谈。我非常欣赏《论语》中描写的“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处事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结合以上同学的讨论,谈谈中华人文精神对你的启发。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二、解析内涵读经典上述诗句反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的什么人文精神呢?你还知道哪些相关故事吗?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礼记·乐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故事分享会思考:根据以上两个故事,谈谈你对“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理解。故事一 春秋时,管仲与鲍叔牙相识,结下深厚情谊。管仲聪慧但家境贫寒,鲍叔牙宽厚且家境殷实。他俩一同经商,管仲多分财利,鲍叔牙并不计较。齐国动荡,二人各辅其主。公子小白即位后,鲍叔牙力荐管仲。管仲施展才华,鲍叔牙全力支持,二人齐心助齐国走向富强,“管鲍之交” 传为佳话。故事二 诸葛亮和诸葛瑾是亲兄弟,但他们分别效力于蜀汉和东吴两个敌对的政权。尽管立场不同,但他们并没有因此断绝关系或相互攻击。相反,他们经常通过书信交流思想,并在各自的领域内为国家的利益而努力。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求同存异内涵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和而不同内涵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作用荐好书你阅读过这些经典著作吗?如果让你推荐一本,你会推荐什么?请说明理由。经冬不凋迎寒开放岁寒三友四君子凌霜傲雪玉洁冰清优雅朴素高洁坚贞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清新高雅悠然宁静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②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内涵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作用赏国画赏国画:《千里江山图》(局部)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③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 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内涵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作用诵诗词《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思考:你感受到了陶渊明怎样的生活理念?你还知道有哪些诗句体现了这种生活理念?相关链接《礼记》中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是事物存在的本然状态,“和”是事物间相互和谐的状态。在“中和”的状态下,天地万物和谐地共存发展,各得其所,繁荣兴旺。《周易》中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太和”就是泰和,是天地万物和谐的最理想状态。对于人来讲,“太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最高境界,即天人合一之境。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④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中华民族倡导俭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俭约自守内涵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中和泰和内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作用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践行“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内容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限时3分钟,小组代表交流结果。要求可以从节约资源、环保出行、心态平和等方面进行思考。提示合作探究课程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华人文精神的意义及其主要体现。中华人文精神蕴含的处世、教化、美学、生活理念等内涵对我们立身处世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深入认识人文精神,提升自身修养。本课小结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牛刀小试1.学校开展 “中华传统美德在身边” 主题活动,小李分享见闻:邻居张爷爷家经济宽裕,可日常用水节俭,物尽其用不轻易换新。逢年过节,一家人聚在一起和和美美,遇分歧不争吵,心平气和沟通,彼此尊重。对此,下列“微点评”最恰当的是( )A.这是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的体现B.说明没有主见的人难以自立C.自信的人更能赢得未来D.诚实守信才会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A牛刀小试2.以下关于“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教化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它主要强调文学艺术作品要追求形式上的华丽,以吸引读者或观众B. 在现代社会,“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已经过时,不再具有价值C. 这种教化思想只对文学创作领域有意义,与其他社会领域如教育、传媒等无关D. 它有助于通过文化的传播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人们的价值观,从而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D牛刀小试3.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赤诚的家国情怀和昂扬的精神面貌;在《千里江山图》中,我们领略到锦绣河山的壮丽和创作者纯真质朴的爱国之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华文化与众不同、世界一流②文学创作形神兼备、情景交融③中华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④我们要全盘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牛刀小试4.面对当今世界的种种偏见、对抗、分裂,中国积极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强调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让一切文明的精华造福当今、造福人类。材料蕴含的中国智慧有( )①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②兼收并蓄、交流互鉴③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④革故鼎新、与时俱进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