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教学课件(共28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教学课件(共28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道德与法治
RJ
7年级下册
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学习目标
01
教学过程
02
本课小结
03
牛刀小试
04
课标链接:
1.学习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内容要求: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学习目标
01
了解中华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及意义,掌握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等人文精神的含义。
02
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自觉践行核心思想理念。
【微视频|文脉华章】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从传统到现代,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奔涌向前。
一、探寻价值
同学们的话里体现了哪些方面的人文精神呢?
我很喜欢“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它告诉我们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谐共处。
我读过许多古代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伏義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它们都蕴含着勇于追求梦想的执着精神。
我特别喜欢中国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从曲子中就能听出山之雄浑、水之浩瀚,感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美谈。
我非常欣赏《论语》中描写的“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
处事方法
教化思想
美学追求
生活理念
结合以上同学的讨论,谈谈中华人文精神对你的启发。
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
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
二、解析内涵
读经典
上述诗句反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的什么人文精神呢?
你还知道哪些相关故事吗?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
——《礼记·乐记》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故事分享会
思考:根据以上两个故事,谈谈你对“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理解。
故事一 春秋时,管仲与鲍叔牙相识,结下深厚情谊。管仲聪慧但家境贫寒,鲍叔牙宽厚且家境殷实。他俩一同经商,管仲多分财利,鲍叔牙并不计较。齐国动荡,二人各辅其主。公子小白即位后,鲍叔牙力荐管仲。管仲施展才华,鲍叔牙全力支持,二人齐心助齐国走向富强,“管鲍之交” 传为佳话。
故事二 诸葛亮和诸葛瑾是亲兄弟,但他们分别效力于蜀汉和东吴两个敌对的政权。尽管立场不同,但他们并没有因此断绝关系或相互攻击。相反,他们经常通过书信交流思想,并在各自的领域内为国家的利益而努力。
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①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
求同存异内涵
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
和而不同内涵
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
作用
荐好书
你阅读过这些经典著作吗?
如果让你推荐一本,你会推荐什么?请说明理由。
经冬不凋
迎寒开放
岁寒三友
四君子
凌霜傲雪
玉洁冰清
优雅朴素
高洁坚贞
中空外直
宁折不弯
清新高雅
悠然宁静
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②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
内涵
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作用
赏国画
赏国画:《千里江山图》(局部)
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③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 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
内涵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作用
诵诗词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思考:你感受到了陶渊明怎样的生活理念?
你还知道有哪些诗句体现了这种生活理念?
相关链接
《礼记》中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是事物存在的本然状态,“和”是事物间相互和谐的状态。在“中和”的状态下,天地万物和谐地共存发展,各得其所,繁荣兴旺。
《周易》中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太和”就是泰和,是天地万物和谐的最理想状态。对于人来讲,“太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最高境界,即天人合一之境。
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④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中华民族倡导俭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
俭约自守内涵
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
中和泰和内涵
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
作用
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践行“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限时3分钟,小组代表交流结果。
要求
可以从节约资源、环保出行、心态平和等方面进行思考。
提示
合作探究
课程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华人文精神的意义及其主要体现。中华人文精神蕴含的处世、教化、美学、生活理念等内涵对我们立身处世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深入认识人文精神,提升自身修养。
本课小结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
牛刀小试
1.学校开展 “中华传统美德在身边” 主题活动,小李分享见闻:邻居张爷爷家经济宽裕,可日常用水节俭,物尽其用不轻易换新。逢年过节,一家人聚在一起和和美美,遇分歧不争吵,心平气和沟通,彼此尊重。对此,下列“微点评”最恰当的是(  )
A.这是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的体现
B.说明没有主见的人难以自立
C.自信的人更能赢得未来
D.诚实守信才会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A
牛刀小试
2.以下关于“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教化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它主要强调文学艺术作品要追求形式上的华丽,以吸引读者或观众
B. 在现代社会,“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已经过时,不再具有价值
C. 这种教化思想只对文学创作领域有意义,与其他社会领域如教育、传媒等无关
D. 它有助于通过文化的传播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人们的价值观,从而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
D
牛刀小试
3.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赤诚的家国情怀和昂扬的精神面貌;在《千里江山图》中,我们领略到锦绣河山的壮丽和创作者纯真质朴的爱国之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华文化与众不同、世界一流
②文学创作形神兼备、情景交融
③中华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
④我们要全盘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牛刀小试
4.面对当今世界的种种偏见、对抗、分裂,中国积极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强调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让一切文明的精华造福当今、造福人类。材料蕴含的中国智慧有( )
①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②兼收并蓄、交流互鉴
③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④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