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声声慢李清照壹通过朗读与改写,准确认识作品的内容与词人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贰通过细读与鉴赏,掌握作品中叠字、意象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把握词人是如何写“愁”的。叁通过知人论世,深入了解词人的生平经历与词风变化,感受词人复杂的愁绪。任务一:初读感知,走进词境活动1:朗读《声声慢》,找出“词眼”。声声慢词牌名,又名“胜胜慢”“人在楼上”“寒松叹”“凤求凰”等。慢,就是慢词,其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此调风格缓慢哽咽,如泣如诉,多写愁苦忧思题材。蒋捷《声声慢·秋声》;张炎《声声慢·别四明诸友归杭》;辛弃疾《声声慢·开元盛日》愁任务二:细读词作,如何写愁活动1:赏析叠字分析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叠字的表达效果。清人陆轥在《问花楼词话·叠字》中评价说:宋人中易安居士善用此法。其《声声慢》一词,顿挫凄绝。词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又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二阕共十馀个叠字,而气机流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谓词家叠字之法。任务二:细读词作,如何写愁活动1:赏析叠字分析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叠字的表达效果。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动作精神状态环境心境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能否调换顺序?2.词眼“愁”。(1)分析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叠字的表达效果。①在形式上,通过七组叠字的组合,以重复的音节加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性,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②在情感上,层层递进,由外而内,由浅入深,“寻寻觅觅”体现了词人若有所失、迷茫和不安的精神状态;“冷冷清清”描绘了词人所处的孤寂环境和内心的凄凉;“凄凄惨惨戚戚”更是将词人内心的忧愁和悲苦推向了高潮,叠词的使用深化了词人内心的悲痛和孤独,将愁情表现得淋漓尽致。③在内容上,开篇描写“寻寻觅觅”的迷茫,“冷冷清清”的孤寂和“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奠定了全词“愁苦”的情感基调,营造了深沉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流露出那种难以言说的沉重和无声的哭泣。叠字的作用/表达效果 ★分析思路:明确角度+具体运用+表达效果1.形式上,使语言表达韵律化。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周南·关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2.情感上,使情感抒发丰富化。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3.内容上,使描述对象形象化。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思考: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说说它们和“寻觅、冷清、凄惨戚”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①三个重叠词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与“寻觅、冷清、凄惨戚”相比,语意得到了强化;②“寻寻觅觅”具有“寻觅”的意思,但又比“寻觅”持续的时间更长、动作更频繁,更能体现诗人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东张西望的迷茫和焦虑;③“冷冷清清”强调死气沉沉的意思,比“冷清”程度更重,不仅加深了外在环境的冷清,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④“凄凄惨惨戚戚”意为极度悲惨,比“凄惨戚”更突出词人内心的悲痛和孤独,将愁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叠字的作用/表达效果 ★分析思路:明确角度+具体运用+表达效果1.形式上,使语言表达韵律化。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周南·关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2.情感上,使情感抒发丰富化。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3.内容上,使描述对象形象化。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强调深化任务二:细读词作,如何写愁活动2:赏析意象找一找词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词分析这些意象在全词中的作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淡酒以“淡酒”反衬愁情之重,传达了词人晚年的凄凉。“淡酒”并非指酒的浓度低,而是指酒的滋味淡薄,即使喝了酒也无法缓解内心的愁绪。 急风“风急天高猿啸哀”——萧瑟、悲凉晚间的急风为环境描写,反映词人身心的寒冷,深化了全词悲凉的感情基调。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①雁是北方飞往南方的秋雁,词人正是从北到南,这是以往在北方常见的动物。②回想起当年与丈夫“鸿雁传书”的日子,如今睹物思人,雁是人非。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思念家乡怀念丈夫触景生情雁飞过的雁触发了词人的思乡之情与对丈夫的怀念,旧时的幸福与当下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加深了词人的哀愁。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从前“有暗香盈袖”——雅致以凋零满地的黄花自比,体现出自己的憔悴衰老;黄花无人采摘,进一步强调了词人孤苦无依、心灰意冷的境况。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窗儿守着窗儿独自等待,深化了词人的孤独感;窗外由白天变黑夜,体现了时间的漫长与难熬。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细雨梧桐叶落,细雨连绵反映了环境的凄清,也如同词人心中无尽的愁绪,深化全词凄苦的气氛与词人的哀愁。黄昏黄昏是白天的结束,加深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往昔美好的怀念。雁1.代指书信:因“鸿雁传书”典故,后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惟有平安信,随雁到南州。——范成大《水调歌头》2.思乡怀亲:雁的迁徙路线让诗人联想到了漂泊在外的游子,从而产生了强烈的乡愁。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3.爱情忠贞:雁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典范。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雁丘词》4.季节更替:雁的季节性迁徙,成为了季节变换的自然标志。新雁声中,夕阳影里,千崖秋气。——叶小鸾《别蕙绸姊·其二》岭海鱼书渺,湖天雁字长。春风回首处,梅柳又苍苍。——陶益《寄答大郡博雷曹山先生兼令侄礼部郎润溪先生》古诗词中的经典意象黄花黄花就是菊花。史正志《菊谱》:“菊草本也,以黄为正,所以概称黄花。”1.隐士的象征:自从被陶潜先生垂青之后,菊花就成了“花之隐逸者也”。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陶渊明《和郭主簿》2.斗士的象征: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赋予菊花以英雄风貌,把菊花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不第后赋菊》3.伤感的象征:菊花在李清照笔下成了抒发情思的对象。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4.高洁品格的象征:花中四君子,菊花有代表高洁品格的象征意义。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古诗词中的经典意象梧桐古诗词中的经典意象1.高洁品格:梧桐是凤凰栖息之树,象征高洁美好品格。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大雅·卷阿》2.忠贞爱情:古代传说梧是雄树,桐是雌树,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且梧桐枝干挺拔,根深叶茂,在诗人的笔下,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3.孤独忧愁:风吹落叶,雨滴梧桐,凄清景象,梧桐成了文人笔下孤独忧愁的意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4.离情别绪:梧桐叶很快落下,让人联想到离别的情景。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如何写愁?1.开篇使用叠字直接渲染愁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七组叠字,不仅音韵和谐,而且极具表现力,将词人的愁绪层层叠加,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直观地写出了内心的愁苦和哀伤。2.通过一系列的意象,营造凄凉愁苦的意境。词中“淡酒”、“急风”、“雁”、等大量意象的描绘使愁的形象清晰化、愁的内容丰富化、愁的表达审美化,构成了一种凄清、萧瑟的意境,传递出孤寂愁苦的心情。任务二:细读词作,如何写愁任务三:走进词人,愁从何来活动1:请结合词人生平与创作背景,思考词人的“愁”从何而来,包含哪些“愁”?1084出身名门1101嫁于赵明诚琴瑟和谐1127北宋破灭随夫南渡赵明诚亡丧夫11291132身患重疾再嫁张汝舟讼而离1151-1155独居终老《声声慢》作于南渡以后。多数学者认为是晚年时期的作品。“愁”从何而来,包含哪些“愁”?1.亡国之恨:靖康之变,北宋灭亡,词人亲身经历国破家亡,对南宋苟安一隅表示失望。2.故土之思:由于战乱,词人不得不离开承载了美好回忆的北方家乡。南渡后,对失陷的故土有深深的怀恋。3.丧夫之痛:丈夫去世后,词人独自面对生活的艰辛和精神的孤独,常常萌生对逝去亲人的哀思。4.流离之苦:在战乱中,词人经历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这种不稳定也加重了愁绪。5.孀居之悲:作为一名女性,词人面临着当时社会对孀居妇女的压力与歧视,这种生活困境也造成了她愁绪的一部分。如何写愁——抒情方式叠字词眼意象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淡酒、急风、过雁、黄花、窗儿、梧桐细雨、黄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亡国之恨故土之思丧夫之痛流离之苦孀居之悲难以排解的愁拓展补充:李清照词风变化南渡前期词风:清新自然,活泼明快主要表达对自然美景和闺阁生活的热爱,以及夫妇之间的离别相思之情。词作内容主要是游玩、饮酒、赏花等闺情题材,这与她生活幸福美满,思想积极向上有关。代表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后期词风:凄婉深沉,浓哀苦愁主要表达对国破家亡的悲痛和对亲人的思念,内容更广泛,思想更深刻。词作内容主要是晚年的凄凉身世之感和寂寞愁苦之情,这与她经历了诸多不幸,开始关注社会现实有关。代表作:《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熔金》拓展补充:婉约派与豪放派豪放派豪放派强调豪情壮志,以豪放、奔放、激昂为特点。这一派别的词人关注社会现实,提倡词风朴素、自然,敢于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陆游。情感表达:敢于直接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关注国家民族大义。用词风格:提倡用词朴素、自然,追求真实的表达。意境创设:注重现实生活的反映,以激昂的情感烘托出鲜明的画面。婉约派婉约派,以委婉、细腻、柔情著称的词派。这一派别的词人注重情感的表达,用词华丽、意境深远,善于通过细腻的描绘来表现女性的柔美和内心的情感。代表人物:秦观、李清照、柳永。情感表达: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善于通过景物、意象来寄托自己的感情。用词风格:用词华丽、典雅,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意境创设:创设优美的意境,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