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语文同学们:这份试卷是三秦文脉的千年长卷,何尊刻着“中国”的胎记;碑林回荡着盛唐的平仄;壶口惊涛是未封缄的史诗;《蒹葭》白露仍缀在岁月的襟袖。你的笔尖正划过时空经纬,此刻,你是三秦文脉的接续者,以墨痕为薪火,点亮文明的千年长河。【溯·文明之源】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题。①何尊,这件铸成于西周早期的青铜酒器,承载着三千余年的文明密码。②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贾村镇时,它周身斑驳的钢锈难掩其绚丽纹饰一饕餮纹盘踞器腹,蕉叶纹舒展于颈项,蛇纹蜿蜒其间,苍劲的线条与繁复的构图交织出西周青铜艺术的獭峰气象。③1975年,当考古学家拂去内壁锈迹,122字铭文惊现于世,其中"宅兹中国"四字如千一(jū)之力叩击历史长河,这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实证,名一(仟ù)其实地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坐标。④当它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专题展中与石器陶玉共述文明源流,我们看到的是青铜铸造的工艺奇迹,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图谱。1.请确认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1)铸成(A.zhùB.chù)(2)苍劲(A.jinB.jing)2.请在第③句横线上各填写一个汉字,将语段中两个成语补充完整。(1)千之力(2)名其实3.为突出何尊对中华文明的影响力,请在第④句的横线上填一组恰当的关联词。【承·文脉之魂】阅读下面语段,完成4-6题。①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现存汉至近代碑刻4000余方,其藏石体系完整如文明切片:《开成石经》镌刻儒家十三经,构建;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玄秘塔碑》确立。②一直以来,碑林始终践行“刻石存文,垂范后世”的。③面对文物保护与活化难题,碑林以科技创新重构文化体验。④三维动画重现《集王圣救序碑》刻制场景,AR眼镜解析《石台孝经》篆隶楷三体演变,“网上博物馆”让百万观众通过沉浸式体验感受历史。⑤这座“无边界博物馆”印证着习近平总书记“文化连续性”的深刻论断:唯有在守护文明基因中创新表达,方能铸就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章。4.请将下列三个短语依次填写在语段的横线处。(只填序号)A.文化使命B.文化道统C.楷书法度5.第③句的“以科技创新”为什么不能去掉?6.西安碑林博物馆启动“古碑新韵”修复工程,特邀你担任文脉守护者。请你根据残存诗文与相关提示,补全缺失诗句。九·语文第1页共8页主题诗文(1)“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既写出沧海之壮美,又暗喻诗人胸怀天下的豪情。风(2)“”(李白《行路难》)表达逆境中坚信理想终将实现的乐观精神,体现李白诗风豪迈飘逸的特点。(3)“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抒写诗人因安史之乱国破家亡而触景伤怀的沉痛。花(4)”(陶渊明《饮酒》.)借花寄托淡泊心境,情景交融中体现“物我合一”的哲理。(5)晓驾炭车辗冰辙”(白居易《卖炭翁》)白描手法写出雪势之大,突出卖炭翁为谋生冒雪劳作的艰辛。雪(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比喻新奇,将胡天八月的飞雪转化为烂漫春色。(7)“,浮光跃金”(范仲淹《岳阳楼记》)月光倾泻千里,湖面波光粼粼如碎金跃动。月(8)“人有悲欢离合,”(苏轼《水调歌头》)既承认人生的缺憾,又揭示万物皆不完美的规律。 .西安碑林博物馆展出了记录古代劳动者生活的石刻。策展人将《骆驼祥子》与这些文物并置,并标注:“祥子的堕落是旧社会斩断劳动人民精神脊梁的结果。”祥子的精神脊梁是什么?他的精神脊梁是如何被斩断的?请结合小说中的事件简要概括。【探·馆藏之宝】(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8~10题。【材料一】唐三彩骆驼载乐俑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国宝级文物。虽然在地下埋藏1300多年,唐三彩骆驼载乐俑出土时仍光彩夺目。驼峰上架有平台,平台上铺有色彩斑斓的长毯,平台上有7个男乐伎俑,头戴软巾,身穿圆领窄袖长衣,分别执笙、萧、琵琶、壁侯、笛、拍板、排箫等乐器做奏乐状。在男伎乐俑中间站立一女伎乐俑,头微微上仰,面庞丰润,梳乌蛮警,着白底蓝花长裙,右手举到胸前,左臂下垂,作歌舞状。,八名乐俑所用七种乐器大部分由西域传来,而舞乐者均穿着汉人衣冠。考古学家根据中文名:唐三彩贴驼栽乐俑这些特,点,指出这组舞乐俑的形象有别于胡舞,其所奏乐曲应是馆藏地底:快面历史博物馆,九·语文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