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 流动的组织——血液 课件 (共35张PPT) 人教版(2024) 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4.1 流动的组织——血液 课件 (共35张PPT) 人教版(2024) 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人体通过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是怎样运送到各个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呢?17世纪,英国医生哈维(W.Harvey)开展了大量解剖学观察和实验研究。他根据心脏容纳的血液量和心率,计算出1小时由心脏流出的血液约为245千克,由此判断,血液在体内是循环流动的。哈维还通过手臂静脉压迫实验证明,血液是从静脉流回心脏的。此外,他还发现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心脏。后来,人们才逐渐弄清楚人体内的物质是怎样通过血液循环运输的。
当我们体检或去医院看病时,常常需要抽血做血常规检查。为什么血常规检查可以作为判断是否健康、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呢?
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对失血过多的患者,为什么要及时输血而不仅仅是输液?这些都与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有关。
想一想,议一议:
任务清单1
阅读课本104-105页,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血液分层图,试管中的血液分成了几层?为什么会 出现这种分层现象?
2.血液的组成;
3.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
4.血浆的成分及功能。
分析·讨论
血液的组成
①将一定量的人的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阻止血液凝固的试剂)的试管中,用离心机离心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血液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右图)。
加入
抗凝剂
离心
上层:血浆(呈淡黄色)
中层:白细胞和血小板(呈白色)
下层:红细胞(呈红色)
柠檬酸钠
讨论
①上述试管中的血液分成了几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分层现象?
分成3层
血液中含有不同的组成成分,它们的比重不一样,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就会逐渐出现分层现象
血液就是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的。
血液的组成
②综合上面的资料,你认为血液可能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血常规检验报告单上所列的各种细胞分别位于哪一层?
在上述血液分层图中,可以看出血液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是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55%;下层暗红色的部分是红细胞;两层的交界面还有很薄的一层白色成分,这是白细胞与血小板。
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③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能够完成物质运输等功能;血液属于结缔组织,所以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
4.血浆的成分及主要作用
作用:
血浆主要作用
①运载血细胞
②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凝血及防御疾病。
1.观察105页显微镜下的血细胞图片,人血永久涂片中有几种细胞?数量最多的是哪一种细胞?怎样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的?
2.红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功能;血红蛋白的特性;
3.如果体内红细胞的数目小于(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可能出现什么问题?若出现该问题应补充哪种物质?
4.白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功能;
5.如果体内白细胞的数目高于正常值,可能出现什么问题?
6.血小板的形态、特点及功能;
7.如果体内血小板的数目高于正常值或低于正常值,可能出现什么问题?
8.血液的功能。
任务清单2
阅读课本105—107页,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105页显微镜下的血细胞图片,人血永久涂片中有几种细胞?数量最多的是哪一种细胞?怎样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的?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浆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白细胞数量比较少,体积通常比较大;血小板体积最小,一般不容易看到。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3种
红细胞
2.红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功能;血红蛋白的特性;
红细胞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图4-29)。这种形状扩大了红细胞的表面积,有利于红细胞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因此它的寿命不会很长,一般为120天左右。不过,你不必担心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会因此而减少,因为你的骨髓能不断地产生新的红细胞来补充。

红细胞呈红色,这是因为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红细胞在肺部获取氧,然后随血液流动,在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释放氧,供细胞利用。



3.如果体内红细胞的数目小于(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可能出现什么问题?若出现该问题应补充哪种物质?
如果体内红细胞的数目小于(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可以初步判断为贫血。
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想一想:患贫血会对健康造成什么影响呢?
补充铁和蛋白质
4.白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功能;
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白细胞与红细胞明显不同,它们体积比较大,形状不规则。白细胞没有血红蛋白,但有细胞核。白细胞是人体与病菌斗争的“卫士”。当病菌侵入人体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图4-30)。



※ 吞噬病菌,起防御和保护作用
5.如果体内白细胞的数目高于正常值,可能出现什么问题?
如果体内白细胞的数目高于正常值,则表示很可能有致病菌的感染。
炎症
6.血小板的形态、特点及功能;
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当人受伤流血时,如果伤得不严重,一会儿就止血了,这主要是血小板的功劳。原来,血小板会在伤口处聚集,释放和“招募”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形成凝血块堵塞伤口而止血。

※ 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7.如果体内血小板的数目高于正常值或低于正常值,可能出现什么问题?
如果血液中血小板过少,血液不易凝固,人就会失血过多,危及生命。
血小板低于正常值——凝血功能障碍,血友病
血小板高于正常值——血栓
8.血液的功能
血液不仅具有运输作用,还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任务清单3
阅读课本107页,回答下列问题:
1.成年人体内血量相当于本人体重的多少?如果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多少就有生命危险,需要如何治疗?
2.常见的ABO血型系统,包括那些?
3.输血前为什么要鉴定血型?
4.输血原则是什么?
5.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什么样的人自愿献血?
6.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一次献血不超过多少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1.成年人体内血量相当于本人体重的多少?如果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多少就有生命危险,需要如何治疗?
成年人体内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一8%。体内血量的稳定,对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1200一1500毫升,就有生命危险,需要及时输血。
2.常见的ABO血型系统,包括那些?
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和O型。
3.输血前为什么要鉴定血型?
如果异型血相输,有可能会发生红细胞凝集和溶血反应
红细胞凝集
正常
凝集
4.输血原则是什么?
输血时要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5.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什么样的人自愿献血?
献血能够拯救某些患者的生命。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世界献血日:
6月14日
成分输血:
原则:“缺什么,补什么”
6.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一次献血不超过多少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一次献血不超过400毫升,血浆成分与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进而恢复正常。
可见,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4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作为一名健康的公民,每个人都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为挽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
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表现为血细胞的数量、功能等异常,常伴有贫血、出血、易感染等症状。白血病类型多样,针对不同类型的白血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案。一般来说,治疗白血病除了利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即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利用各种放射线杀死癌细胞(即放射治疗,简称放疗),还可以采用骨髓移植的方法。骨髓移植的本质是移植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科学·技术·社会 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研究
白血病血样(左)
正常人血样(右)
神奇的造血干细胞到底是什么样的细胞?
干细胞的“干”字,译自英文“stem”,是“树干”和“起源”的意思。在动物和人体内,干细胞有多种类型,它们能分化为各种各样的细胞,进而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人体许多疾病或意外伤害,都会造成组织或器官的损伤。如果保存和培养各种干细胞并用于治疗,那么,损伤的组织或器官就有修复的可能,患者就有了康复的希望。

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中。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分化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检查项目 测定结果 正常值
红细胞计数(RBC) 3.9×1012个/升 (4.0~5.5)×1012个/升
白细胞计数(WBC) 5.8×109个/升 (4~10)×109个/升
血红蛋白(Hb) 97克/升 120 ~160克/升
血小板计数(PLT) 105×109个/升 (100 ~ 300)×109个/升
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贫血
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检查项目 测定结果 正常值
红细胞计数(RBC) 4.5×1012个/升 (4.0~5.5)×1012个/升
白细胞计数(WBC) 12.3×109个/升 (4~10)×109个/升
血红蛋白(Hb) 127克/升 120 ~160克/升
血小板计数(PLT) 105×109个/升 (100 ~ 300)×109个/升
炎症
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凝血功能障碍;血友病
检查项目 测定结果 正常值
红细胞计数(RBC) 4.5×1012个/升 (4.0~5.5)×1012个/升
白细胞计数(WBC) 5.8×109个/升 (4~10)×109个/升
血红蛋白(Hb) 127克/升 120 ~160克/升
血小板计数(PLT) 94×109个/升 (100 ~ 300)×109个/升
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
1.填写下表,比较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功能。
比较项目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结构特点 两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 体积比红细胞大,形状不规则,有细胞核 体积小、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
主要功能 运输氧 吞噬病菌,起防御和保护的作用 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2.某患者在做血常规检查时,发现白细胞数目明显偏高,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体内白细胞的数目高于正常值,则表示很可能有致病菌的感染。
二.拓展应用
1.人在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的情况下,血液中主要丢失了什么成分?通常采用什么方法来补充血液丢失的这些成分?
大量出汗时,血液主要丢失的是一部分水和无机盐,通常采用喝水和适量补充无机盐的方法,来补充血液中丢失的这些成分;
严重腹泻时,人体主要丢失的是水,以及一部分无机盐和葡萄糖等营养物质,通常采用喝水、适量补充无机盐以及静脉滴注(或口服)葡萄糖溶液等法,来补充血液中丢失的这些成分。
2.暑假,小祥和父母去西藏旅游。飞抵拉萨后,他觉得有点胸闷、气短。父母告诉小祥,这是轻度高原反应。请回答以下问题。
(1)初到拉萨,小祥为什么会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
(2)在拉萨几天后,他的轻度高原反应消失了,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在拉萨几天后,小祥可能通过自身对相关机能的调节,适应了高原环境,体内红细胞数量增多,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升高,高原反应因此消失了。
拉萨位于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氧含量相对较低。小祥初到拉萨,身体还未适应高原缺氧的环境,体内氧供应不足,所以会出现胸闷、气短的现象。
(3)从平原到高原,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从平原到高原的初期,身体未适应高原缺氧的环境,因此应多休息,减少运动特别是不能剧烈运动;不能吃得太饱,尽量选择易消化的食品,避免向胃肠供应过多的血液而增加心肺负担;
如果高原反应不严重,可选择吸氧来缓解;
如果高原反应严重,要及时就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