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望海潮》课件(共45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望海潮》课件(共45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45张PPT)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大美杭州
提起杭州,你会想到什么?
西湖
钱塘江
灵隐寺
令人绝望的西湖醋鱼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其二)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经典传诵
作者名片:
柳永,北宋 词人代表人物, 排行第七,世称 。因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是北宋第一个 的人,其词多描绘 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创作了大量的 (长调),发展了 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有《乐章集》传世。
婉约派
柳七
柳屯田
专力作词
城市风光
慢词
铺叙
1.词产生于(隋唐),兴盛于(宋),是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新诗体。
2.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 诗余 ),因词“合乐而歌”,故又称( 曲子)或( 曲子词 )因词的句子往往长短不齐,故又称( 长短句 )。
3.( 标题 )是词 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 词牌 )是一首词调的名称,它决定词 的( 字数)、(句数 )、( 平仄 )。一首词可以没有(标题 ),但绝不可没有(词牌 )。
关于词
4.词的分类:
按长短: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
按风格:①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岳飞。
②婉约派:内容比较狭窄,主要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代表人物: 柳永、晏殊、秦观、晏几道、周邦彦、李清照、姜夔、李煜等。
关于词
慢词之祖,婉约之宗
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他以词抒写落魄文人的羁旅情怀、描绘都市生活的繁华旖旎、表达市井儿女的男欢女爱,丰富了词的表现内容,拓展了词的审美境界,在词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倡导长调(慢词)创作 ,首创词牌100多个。
用俗语、俚语填入词中 ,雅俗共赏。(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风格以纤细婉丽,幽怨低回为主。
婉约派
四大旗帜
”闺语”——李清照
“情长”—— 柳 永
“别恨”—— 晏 殊
“愁宗”—— 李 煜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柳永乃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在四旗中号“情长”,有“豪苏腻柳”之称, 柳永的词凄婉缠绵,儿女情长。
雨 霖 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与功名
柳永生于“太平时,朝野多欢”的年代,早年就因迷恋湖山美好、都市繁华,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后踌躇满志,入京参加科举,却因真宗“属辞浮糜”遭到谴责而落榜。愤慨之下,他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一时家喻户晓。数年间又两次落榜,仁宗批评他:“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自此他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与功名
功名上的失意更促使他到秦楼楚馆里寻求慰藉,结识了很多乐工歌女,为他们填词作曲。成为了著名的流行歌词作家。其词世俗化的特点,成就了他“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神话。后仁宗亲政,特开恩科,柳永暮年及第,授睦州团练推官。后几经转任,为政有声,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柳永终生潦倒,晚年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妓集资葬之于襄阳南城门外。
这是一首投赠之作。据说,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今浙江杭州),为了谒见两浙转运使孙何,柳永写了这首词投赠他。因为是写给镇守一方的官员的,所以词的上片极力赞扬杭州自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下片极写杭州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借此表达对官员的赞美,并希望得到提携奖掖。
写作背景
为了与正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相见
这是一首干谒诗
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干谒诗
干gān谒yè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
唐代诗人朱庆馀,在临考前给水部员外郎张籍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近试上张水部》探听虚实:“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此诗把自己比喻成即将拜见公婆的新媳妇,把张水部比喻成舅姑(公婆),探听虚实。
张籍看过,大为赏识,回诗一首《酬朱庆余》:“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诗歌仍以比喻作答,把朱庆馀比作“越女”,把他的诗比作“菱歌,用“一曲菱歌敌万金”表明对其才华的赏识。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cēncī十万人家。云树绕堤dī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无涯。市列珠玑jī,户盈罗绮qǐ ,竞豪奢shē。
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sǒu莲娃。千骑jì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
柳永
思考:结合上下文注解,整体感知,思考本文主要围绕文中的哪个字进行描述的?

夸什么
如何夸
为何夸
整体感知
1.哪两个词语最能概括体现出杭州的特征?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空间上:地理形势优越。
胜:美好。风景优美
经济上:繁华富庶。
统摄全篇,揭示主题
时间上:历史悠久
钱塘(杭州)地处东南,地理形势优越,是三吴地区的都市,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东南”“三吴”交代地理位置空间浩瀚、面积广大,给人以开阔之感。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如烟的柳树,雕饰华丽的桥。遮挡门窗的帘子与青绿色的帷幕,阁楼房屋高低不齐,约有十万户人家。
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来具体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如何理解“烟柳”和“风帘”
烟柳:写垂柳姿态轻柔灵动,望之朦胧迷离、数量上成片成林;写出柳树迷离朦胧的意境。
风帘:“风”修饰“帘”,更具动态美,引人遐想帘后的风情;风吹帘动,摇摆轻曳。“翠”幕,颜色浓郁,与烟柳形成色彩上浓淡相宜的层次,使整幅画面更美。
最后由景而人,引出“参差十万人家”,人烟阜盛,怡然安详。
远近结合
高耸入云的树木环绕着沙堤,汹涌的波涛卷起如霜似雪的白色浪花,天然的壕沟(钱塘江)广阔无边。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比喻——霜雪:比喻浪花洁白如雪
夸张——天堑无涯:把钱塘江比喻成天堑,无涯极言其无边无际,形容其波涛汹涌,不可逾越。
拟人——怒涛:一“怒”字赋予人的形态,使人联想到须发俱张,横眉立目的狂暴之态,形象生动。写出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来具体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钱塘江雄伟壮丽
动静结合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①绕和卷。“绕”是环绕的意思,“卷”是翻卷的意思。
②茂密如云的林木环绕着沙堤,波涛汹涌像卷起的霜雪,广阔无边的钱塘江是天然的壕沟。化静为动,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极力刻画钱塘江雄伟壮丽之景。
③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④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美景的赞美与欣赏之情。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市场上陈列着各种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此句中哪些字词用得非常精彩
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来具体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百姓生活富足
珠玑:珠宝 罗绮:绫罗绸缎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竞豪奢
陈列
堆满
争着
商业贸易:市列珠宝
市民衣着情况:披罗着锦
商品丰富,商业繁荣
市民殷富,家境殷实
百姓比豪华、
斗阔气的情景
因景明情
东南形胜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三吴都会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钱塘自古繁华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竞豪奢
生活富足
都市繁盛
景色壮观
上片小结
总写
分写
地理位置优越
社会条件优越
历史悠久,繁华富庶
总结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远近结合
诗文研读
望海潮上阕
上阕:写杭州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下 阙
西湖的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峰非常清秀美丽
重湖叠巘清嘉
有秋天的桂花,十里的荷花。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重湖——西湖的里湖和外湖
叠巘——湖岸山峰重叠 重叠表现景物的层次感
清嘉——美好。总括西湖景致的秀美风格
三秋: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王勃《滕王阁序》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②三年。《诗经》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来具体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来具体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1.对仗工整,气势宏大。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写得高度凝炼,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2.远近结合,层次分明。首先是远望湖山相连,再是近观桂子飘香,然后又把视线拉到远景,画面富有层次美。
3.意象典型,视、嗅结合。
“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谢驿《杭州》)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之问《灵隐寺》)
羌笛在晴空下吹奏,采菱的歌声在夜空中飘荡,钓鱼的老翁和采莲的姑娘在戏乐。
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
“弄”:写出吹笛人悠然自得的愉快心情。
“泛”:说明人们是在湖中歌唱。
“泛夜”“弄晴”,互文,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渔翁的笛曲和采莲姑娘采菱的歌声,极富生活情趣。
“嬉嬉”:表现老叟怡然垂钓,采莲少女快乐穿梭的神态。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民:描绘出百姓安居乐业、生活愉快的盛世景象。
莲娃:白居易《忆江南》“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吴娃指吴地的女子,莲娃则是采莲的少女。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很多人马簇拥着长官缓缓而来,乘着酒兴听吹箫击鼓,吟咏欣赏山水景色。
他日把杭州美景描绘出来,回到朝廷,夸耀杭州的美景。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高牙: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将军之旗。借指孙何。
“乘醉听萧鼓”——写宴酣之乐
“吟赏烟霞”——写山水之乐
表现官员之乐
权贵出行气派威风,有一呼百应之势。闲暇时,品酒赏乐,吟诗作画,赏玩山水,何等风流潇洒之乐事。
官: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正因为百姓各自安居乐业,官吏才有闲情逸致享受歌舞和美景,从侧面歌颂了他们治理有方,才使当地呈现出一片祥和的承平气象。
夸张、借代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画出来,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好景具体指什么?
自然风光
都市繁荣
实指:孙何政绩卓著
人民安定、富足
好景
因景明情
西湖湖山之美
重湖、叠巘(水碧山青)
三秋桂子(山上)
十里荷花(水中)
百姓生活富足怡然自得
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嬉
长官生活休闲
千骑(仪仗队的气派、威风)
乘醉
吟赏
互文
(宴酣之乐)
(山水之乐)
下片小结
总结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远近结合
诗文研读
望海潮下阕
上阕:写西湖之美和杭州人民和平欢乐的生活景象
如何夸——总结
市井繁华
百姓安乐
自然景观壮丽秀美
地理位置优越
官民同乐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地理位置重要
社会条件优越
长期繁盛历史
街巷河桥美丽
居民住宅雅致
都市人口众多
美景气势非凡
繁华富有奢侈
总纲
城内
城外
市井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
归去凤池夸。
西湖湖山之美丽
百姓生活之愉悦
长官生活之悠闲
孙何政绩之显著



投赠之意
“点染”本是国画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现在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
“点”:抽象的评点(总写)
“染”:具体的描述(分述)
点染间不能有其它相隔,必须是一气而下,二者紧密相连,表达共同意境。
“点染”艺术
手法
“点染”艺术
长亭送别
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点染”艺术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分析点染手法在词作中的运用
①上阙起首三句为点,点出杭州自然环境优越、长期繁盛的特点;
“烟柳画桥”等句作渲染,通过具体直观的描述,展现了杭州城景色优美、百姓富足、人民安乐的繁华景象。
②下阙“重湖叠巘清嘉”是点,直接点明西湖秀美动人的总体特点;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是染。从山色之美、湖荷之胜、人文面貌之佳三个方面,从风物到人文进行渲染,全方位、多角度描绘了西湖美景及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图景。
准确辨识,规范答题——“点染”在高考中的运用
送王昌龄
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这首诗与柳永的《望海潮》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
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地渲染烘托了离情。
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答题步骤:释手法+析作用
第一步:指出“点”的内容,
第二步:指出“染”的内容,
第三步:指出“点染”这种艺术手法在本诗词中的作用——诗词点明的情感和景物渲染的作用。
巩固训练:
1.《望海潮》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句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
2.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在《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3.《望海潮》中的“___________”,写街巷河桥的美丽;” ___________”,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4.《望海潮》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钱塘江就像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的句子是: , , 。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