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件(共46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件(共46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46张PPT)
施耐庵《水浒传》
厘清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体会林冲是怎样一步步被“逼”上梁山的。
1
注意小说塑造人物性格的特点,感受和理解自然环境渲染气愤、推动情节的作用。
2
通过林冲的变化认识小说的主题,了解《水浒传》的思想艺术成就。
3
学习目标
作 家 作 品
知作者:施耐庵
  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耳,名子安,祖籍苏州,后迁居兴化县,元末明初杰出小说家。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在钱塘(杭州)做过两年官,因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愿对当道权贵逢迎拍马,遂弃官回乡,专心著述。相传他曾参加过元朝末年的张士诚起义军,在张士诚起义失败后,逃回兴化,隐居著书,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
  施耐庵在教书期间根据民间传说与话本戏曲(《大宋宣和遗事》),编著了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忠义水浒传》),在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故被誉为“中国长篇小说之父”。
知文体:章回小说
  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讲史时,说话人不可能把一段历史有头有尾地一两次说完,必须连续讲若干次,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所说的一回。在每次讲说前,要用题目向听众提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小说回目的起源。从章回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和“看官”等字样,可以看出它和话本之间的传承关系。
  北宋末年,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水浒》第15回)社会严重分化,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爆发。
  《水浒传》是成于明代的长篇小说,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前半部写官逼民反,林冲、杨志、宋江、武松、卢俊义等108好汉被逼上梁山落草为寇、对抗朝廷官兵的故事;后半部写宋江率部受朝廷招安,征辽国,攻方腊,最后以悲剧收尾的故事。
  
知作品:《水浒传》
【评价】
  “无恶不归朝廷,无美不归绿林,已为盗者读之而自豪,未为盗者读之而为盗也。”
(金圣叹《评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卷之一》)
  
金圣叹将《水浒传》与《离骚》、《庄子》、《史记》、《杜诗》、《西厢记》合称为“六才子书”。
人 物 前 情
●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第十一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九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
一、关于林冲的误读
1.豹子头
智深正使得活泛,只见墙外一个官人看见,喝采道:“端的使得好!”智深听得,收住了手看时,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怎生打扮?但见:
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穿一对磕瓜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
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一、关于林冲的误读
2.八十万禁军教头
智深问道:“那军官是谁?”众人道:“这官人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名唤林冲。”
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京师尝宿重兵以为固,而郡国亦各有禁军,无非天子所以自守其地也。”
二、林冲为什么“软弱”
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当时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手软了。高衙内说道:“林冲,干你甚事,你来多管?”
林冲见说,吃了一惊,也不顾女使锦儿,三步做一步,跑到陆虞候家。抢到胡梯上,却关着楼门,只听得娘子叫道:“清平世界,如何把我良人妻子关在这里!”又听得高衙内道:“娘子,可怜见救俺!便是铁石人,也告的回转!”林冲立在胡梯上,叫道:“大嫂开门!”那妇人听的是丈夫声音,只顾来开门,高衙内吃了一惊,斡开了楼窗,跳墙走了。林冲上的楼上,寻不见高衙内,问娘子道:“不曾被这厮点污了?”娘子道:“不曾。”林冲把陆虞候家打得粉碎,将娘子下楼。出得门外看时,邻舍两边都闭了门。女使锦儿接着,三个人一处归家去了。
二、林冲为什么“软弱”
1.小日子挺好
那一日,两个同行到阅武坊巷口,见一条大汉,头戴一顶抓角儿头巾,穿一领旧战袍,手里拿着一口宝刀,插着个草标儿,立在街上,口里自言自语说道:“不遇识者,屈沉了我这口宝刀!”……当时林冲看了,吃了一惊,失口道:“好刀!你要卖几钱?”那汉道:“索价三千贯,实价二千贯。”林冲道:“值是值二千贯,只没个识主。你若一千贯肯时,我买你的。”那汉道:“我急要些钱使,你若端的要时,饶你五百贯,实要一千五百贯。”林冲道:“只是一千贯,我便买了。”那汉叹口气道:“金子做生铁卖了。罢,罢!一文也不要少了我的。”林冲道:“跟我来家中,取钱还你。”……”林冲别了智深,自引了卖刀的那汉,去家去取钱与他。将银子折算价贯,准还与他。
二、林冲为什么“软弱”
1.小日子挺好
宋朝时候一两银子等于一贯也就是一千文铜钱(换算价格会因经济情况有所变化)。宋徽宗时期一石米的要价是650文钱,一石米约合现在是66公斤,约十文钱一公斤。
按照现在超市里面最便宜是每公斤2.5元的米来换算的话,一元人民币是相当于当时的四文钱。一贯钱也就是人民币250元钱。所以,林冲花了一千贯钱,买的那把刀也就是人民币250000元。
二、林冲为什么“软弱”
2.地位差太多
高俅:殿帅府太尉。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承唐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正一品。
·宋徽宗统治时期,定北宋武官共五十二阶,以太尉为最高。
二、林冲为什么“软弱”
3.写实的中年人
前:鲁提辖当街打死郑关西
前: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得罪高太尉带着老母亲逃跑,结果被抓回来
后:林冲当街不敢打高衙内
后: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得罪高太尉却不敢逃走打算坐穿牢底
三、林冲为什么毫无防备
1.陆谦的毒计
第一,找人假意在街头卖刀,把宝刀卖给林冲:
第二,找两个林冲不认识的随从,只说太尉要与林冲比刀,将林冲诳骗至军机重地白虎节堂;
第三,两个随从乘机消失,以便诬陷林冲的时候,让林冲找不到人证,百口莫辩,死无对证;
第四,在白虎节堂设下埋伏,高太尉亲自出马指证林冲行刺,并一举拿下林冲。
三、林冲为什么毫无防备
2.“明星教官”
·林冲:“高太尉府中有一口宝刀,胡乱不肯教人看,我几番借看,也不肯将出来。今日我也买了这口好刀,慢慢和他比试。”
·林冲:“我在府中不认的你。”
·林冲:“本管高太尉。”
·高衙内:“林冲,干你甚事,你来多管 ”原来高衙内不认得他是林冲的娘子,若还认得时,也没这场事。
·闲汉:“教头休怪,衙内不认的,多有冲撞。”
·众人:“这官人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名唤林冲。”
三、林冲为什么毫无防备
3.林冲心存幻想
·读者是上帝视角。
·林冲的角度也可能这么想:大领导的儿子虽然两次意图强暴我老婆,但全京城的人都知道高衙内是个花花太岁,他未必是针对我,可能过几天就看上别的姑娘了;现在大领导要见我,会不会是借比刀的名义来帮儿子求个和,那我要不要给他们个台阶下?
四、林冲为什么心存幻想
林冲的“心存幻想”
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林冲不知是计,只顾伸下脚来,被薛霸只一按,按在滚汤里。
林冲:“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
张教头道:“今日权且去沧州躲灾避难,早晚天可怜见,放你回来时,依旧夫妻完聚。”
林冲一家子都觉得自己已经倒霉到底了,已经被人整得坐牢了,应该不会更惨了。老老实实坐完牢回来,夫妻团聚还继续过小日子。
体制内生活:习惯纪律和服从
高估了恶人的底线
四、林冲为什么心存幻想
林冲的为人
第九回: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嫌小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 ”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差拨道:“既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值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患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
四、林冲为什么心存幻想
vs武松
武松道:“你倒来发话,指望老爷送人情与你,半文也没。我精拳头有一双相送!金银有些,留了自买酒吃,看你怎地奈何我?没地里倒把我发回阳谷县去不成!”那差拨大怒去了……
武松道:“都不要你众人闹动,要打便打。我若是躲闪一棒的,不是好汉,从先打过的都不算,从新再打起。我若叫一声,也不是好男子!”两边看的人都笑道:“这痴汉弄死,且看他如何熬!”武松又道:“要打便打毒些,不要人情棒儿,打我不快活。”两下众人都笑起来。
四、林冲为什么心存幻想
vs宋江
差拨到单身房里,送了十两银子与他,管营处又自加倍送十两并人事,营里管事的人,并使唤的军健人等,都送些银两与他们买茶吃,因此无一个不欢喜宋江。
在厅上说道:“这个新配到犯人宋江听着:先朝太祖武德皇帝圣旨事例,但凡新入流配的人,须先吃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捉去背起来。”宋江告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时症,至今未曾痊可。”管营道:“这汉端的似有病的,不见他面黄肌瘦,有些病症。且与他权寄下这顿棒。此人既是县吏出身,着他本营抄事房做个抄事。就时立了文案,便教发去抄事。
武松看似是体制人,实则是江湖人
宋江看似是江湖人,实则是体制人
只有林冲是个尴尬的中间人
情 节 分 析
林冲的隐忍与爆发
情节游戏:看图配文
情节思维导图
明线:
林冲的苟安和复仇行为(由忍气吞声到奋起反抗的性格变化过程)
暗线:陆谦一伙的阴谋陷害(反动统治者的步步紧逼)

关于凶手的两种写法:
第一种:悬疑小说的套路,主角在明,凶手在暗,凶手了解主角的一切,主角和读者对凶手一无所知,信息不对等,悬念一直保持到最后。
第二种:凶手一开始就曝光,主角和读者都知道凶手是谁,要做什么,但不知道会何时做、在哪做、怎么做,悬念在一开始就揭示一部分。
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坦言罪囚身份)
逆来顺受,委曲求全,隐忍安分
林冲含冤受屈刺配到沧州,邂逅故旧李小二,这在情节安排上有何作用?
交代主要人物
说明林、李关系,为下文李小二报恩埋伏笔
语言描写
表现林冲身上扶弱济困,善良正义的一面。
“工具人”李小二夫妇
情节点:林教头沧州遇旧交
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
“工具人”李小二夫妇
情节点: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前面那个人是军官打扮
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客到时,果品酒馔只顾将来,不必要问。”
那人道:“烦你与我去营里请管营、差拨两个来说话。
“只见那个官人和管营、差拨两个讲了礼。”
那人道:“有书在此,少刻便知。且取酒来。”
那人叫讨副劝盘来
只见那人说道:“我自有伴当烫酒,不叫你休来。我等自要说话。”
鬼鬼祟祟
若隐若现
扑朔迷离
紧张气氛
铺垫陆谦等人即将动手,增加悬疑感,营造紧张气氛
李小二道:“你不省得,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倘或叫的他来看了,正是前日说的甚么陆虞候,他肯便罢?做出事来,须连累了我和你。你只去听一听,再理会。”老婆道:“说的是。”
……
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那泼贱贼也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教他骨肉为泥!”李小二道:“只要提防他便了”
两种发展方式:
(1)李小二立刻叫来林冲。
(2)李小二怕连累自己,就只偷听不立刻叫林冲来,而是等到陆谦走了、林冲来打酒才把事情说出来。
后续:双方立刻打起来,林冲杀光四个人落草
后续:林冲知道危险将临,却错过了报仇的最好时机
陆谦躲起来展开计谋,但不知道林冲已经发现他了
思考:为什么才过了三五日,林冲就熄灭怒火?
性格急躁、刚猛激烈;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1.……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那泼贱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教他骨肉为泥!”
2.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李小二夫妻两个捏着两把汗。
3.……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又隐忍自安、心存幻想。
“盘马弯弓,引而不发”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情节点: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1)交代当时的气候:密布的彤云、怒号的朔风、飞扬的大雪、破败的草料场。为后文风雪越来越大作铺垫
(2)营造一种荒凉冷落、紧张压抑的气氛,预示后面的血腥大战;“卷”为下文写雪压倒房屋做了铺垫。
“第六日”?
“工具人”老军
作用:
1.给林冲(读者)交代草料场的大致情况
2.交代草料场东边三二里有一个市井可以买酒,为后文埋伏笔
沧洲城——————草料场——山神庙———市井
东十五里
东半里
东三二里
为什么这几个地点要设计在同一个方向上?
林冲的行动路线:草料场——山神庙——市井——草料场——山神庙
陆谦的行动路线:沧洲城——草料场——山神庙
正是因为“雪”,( )才( )……
如果没有“风”,( )就( )……
“风雪山神庙”
“雪”的作用
1.有“雪”→林冲才会生火→才给了陆谦等人嫁祸的合理解释
(→林冲才会在离开房间之前仔细处理火→说明草料场大火,绝不是由“火盆”中的火蔓延而起,是别有用心的人在纵火)
2.有“雪”→草厅被压塌→林冲无处藏身,离开草料场躲过一场死劫
(→林冲去山神庙躲避→听到陆谦等人的阴谋。)
“风雪山神庙”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下得正紧。
“紧”字意蕴丰富:
①表明雪下得大而急促,写出了大雪纷飞的气势,烘托紧张的气氛;
②大雪铺天盖地的气势,烘托出林冲这位落难英雄的困窘;“紧”字最易使人联想到陆谦等人正在紧锣密鼓地暗中策划,形势越来越紧急,林冲的命运到了紧要关头。
正是因为“雪”,( )才( )……
正是没有“风”,( )就( )……
“风雪山神庙”
“风”的作用
1.没有“风”→草料场的大火也许有救→林冲也许还有别的“生路”
2.没有“风”→林冲就不会用石头抵住庙门→就不会听到陆谦等人的阴谋
使得情节严丝合缝
风雪大→压倒草厅→林冲去山神庙→+风雪大→搬石头靠门
风雪大→陆谦动手→火烧得快+风雪大→陆谦去山神庙
两方相遇未相见
角度
情节
曲折
线索
明确
情节艺术
林冲买刀寻陆谦等人,“寻”而“寻不见”,再由“寻不见”而冥冥中“撞见”,情节安排错落有致,波澜起伏。
小说采用双线结合形式,较好地展现了“好人在明处,坏人在暗处”的合理性,使读者无时无刻不在担心林冲的命运。
金圣叹说《水浒传》“百看不厌”,原因正在于其情节的精彩。
小结
伏笔照应
合情合理
设置
悬念
小二妻的偷听、未听尽固然是悬念,从林冲的反应来看,小二妻的偷听至少是部分了解了“疑”,只不过这个悬念的“核心疑问”——陆谦等人到底会采取何种手段、方式谋害林冲——并没有解开。小说在十分巧妙地“吊”起读者的胃口后,让读者得到了一个阅读心理的喘息空间,然后又被此悬念吸引至小说的最后,才全部“释悬”,从而让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会“掇”块大石头“靠了门”,而正是这块只有一身好武艺的林冲“掇”得起的大石头,为下文陆谦等三人“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伏笔,使得林冲躲在庙内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
人 物 探 讨
林冲的隐忍与爆发
如果你是林冲,走到哪一步会反 (举手表决)
1.妻子当街遭人调戏
2.被好友出卖,妻子险些被强暴
3.遭陷害误入白虎堂
4.发配中,屡遭欺压,险遭杀害
5.山神庙前得知真相
天王堂的劳改日常:
每日只是烧香扫地,不觉光阴早过了四五十日。
草料场的打算:
“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语言描写 忍辱负重,委曲求全
……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门草场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细节描写 谨小慎微,细致用心,防患未然,唯恐出事。
……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的歹!且吃我一刀。”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狠:信仰崩塌、幻想破灭、有家难回、有才无路的忍无可忍
因悲愤仇恨直下狠手
武艺高强,扶危济困;
正直善良,安分守己;
委曲求全,忍辱负重;
逆来顺受,小心谨慎;
性格急躁,勇猛刚烈。
金圣叹: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
总结林冲其人




林冲悲剧的意义
(1)突显出社会黑暗,官逼民反。
(2)在专制统治下,底层百姓诉求无门,要么做顺民,有时连顺民都无法做,只得变成暴民,变成打家劫舍的“好汉”。
(3)启人深思:为什么那个社会让好人变坏,善人变黑?
林冲是一个善良、循规蹈矩、有着光明前途的人,却在没犯任何错误的情况下,最终被逼上梁山、家破人亡。这一巨大悲剧有何意义?
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穿一对磕瓜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
知识链接
  小说中的环境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即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和所遇景物等,社会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为人物的活动和情节的展开提供了特定的背景。
●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细节描写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单元。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往往由许多细节组成(场景、服饰、动作、心理、语言等细节描写)。成功的细节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是文学创作和记叙文不可忽视的技巧。
知识链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