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省广州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科试题(问卷)1.(2025九下·广州期中)诗歌是中华文明皇冠上的璀明珠。下列诗句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D.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2.(2025九下·广州期中)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A.生铁、钢都属于铁的合金B.红磷、白磷都是磷的单质C.熟石灰、烧碱都属于碱D.天然气、酒精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3.(2025九下·广州期中)氧气是重要资源,关于氧气说法正确的是A.液氧是火箭发动机的燃料B.食品包装里充的是氧气来保鲜C.空气是制取氧气最廉价易得的原料D.氧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4.(2025九下·广州期中)葡萄糖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关于葡萄糖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由6个C,12个H和6个O构成B.葡萄糖属于氧化物C.葡萄糖中CHO的质量比为:6:12:6D.葡萄糖完全燃烧可以生成和5.(2025九下·广州期中)“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上薄膜电池用到了铟。如图是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和铟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铟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49B.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C.铟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D.氧化铟的化学式是InO6.(2025九下·广州期中)水是生命之源,水的净化是各国重要课题,如图呈现了我国最新技术成果,用高分子反渗透膜净化海水制得纯水的过程,关于该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A.给海水加压可以加快其渗透的速率B.左边的海水能导电而右边的纯水不能C.该净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D.该流程对于水的净化程度最高7.(2025九下·广州期中)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事实 解释A. 正常雨水的pH值≈5.6 空气中溶于水生成碳酸B. 相同品种的花在不同土壤里开花颜色不同 土壤酸碱度不同C. 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 焦炭具有还原性D. 布片与浓硫酸接触会被腐蚀发黑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A.A B.B C.C D.D8.(2025九下·广州期中)生活中充满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A.野炊时,生石灰可用作自热食品发热包B.贵重图书精密仪器着火宜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C.被浓硫酸溅到,立刻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氢氧化钠溶液D.有人用黄铜(铜锌合金)假冒黄金,可用盐酸验明真假9.(2025九下·广州期中)下列宏观事实和微观解释完全正确的是A.和的构成原子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一样B.溶液和溶液颜色相同——它们都含有C.气球受热会膨胀——气体分子受热体积变大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它们原子的结构不同10.(2025九下·广州期中)已知金属钴的性质和铁相似。则在CoO、、中说法正确的是A.的化合价有三种 B.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是C.CoO可能读作氧化亚钴 D.和描述的是同一种物质11.(2025九下·广州期中)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加入适量稀盐酸B.:点燃混合气体C.溶液:加入过量的锌粉D.:降温结晶12.(2025九下·广州期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对应关系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属于碱B.物质的化学式为C.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D.把物质转化为,属于还原反应13.(2025九下·广州期中)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其中正确的阐述是A.℃时,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B.℃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三种溶液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C.℃时,配制质量相同的三杯a、b、c的饱和溶液,用水最少D.℃时,将的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4.(2025九下·广州期中)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 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 证明固体溶于水放热 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探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实验设计选项 A B C DA.A B.B C.C D.D15.(2025九下·广州期中)从古至今金属都是人类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材料(1)下表记录了人类使用各种金属的年限,Fe Cu Al Zn Au公元前500年 公元前4000年 1827年 公元500年 公元前5000年可见金属越活泼,使用的年代越 (填“近”或“远”),金在自然界中多以 (填选项)形式存在。A.单质 B.化合物(2)中国古代就掌握了湿法炼铜的工艺,即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以制取铜,下图呈现该反应溶液中的颗粒变化(水分子已省略),请据此回答:代表的颗粒是: (书写化学符号),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将: (填“变大”或“变小”)。(3)将一定量的镁和铁放入一杯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呈浅绿色,过滤。则所得固体中肯定没有 ,所得溶液的溶质肯定有 。16.(2025九下·广州期中)着工业的发展,过度排放导致温室效应的问题凸显。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在碳封存环节,研究人员在研究吸收法吸收时,通过实验比较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钾3种吸收剂对烟气中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2。在碳替代环节,有人提出推广乙醇替代汽油,图3是乙醇燃烧的微观颗粒示意图。(1)将上图方框内的颗粒补充完整。(2)用乙醇汽油替代汽油能否完全杜绝排放? (填“能”或“否”)因此在碳替代环节,你认为可以开发和利用的更好的新能源有 (写一种即可)。(3)由如图1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_____(填序号)A.碳替代 B.碳封存 C.碳减排 D.碳循环(4)对比图2三条曲线可知当烟气流速相同时,对烟气中的脱除效果最好的是 。(5)自然界本就存在碳循环,是植物光合作用的 (填“反应物”或“生成物”),而大海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调节器,其原因是 (用方程式表示)。17.(2025九下·广州期中)盐是重要的调味品,盐的生产与溶液结晶的知识息息相关海盐生产下图用海水晒盐的大致过程如图1。(1)蒸发池中NaCl的溶质质量分数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析出晶体后,经过滤可获得的粗盐和母液,母液是的 (选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2)海水中除外,还含有、,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据此回答以下问题①40℃时,将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可以的得到结晶 。②70℃时,混合溶液中三种物质均已达到饱和,要只获得纯净硫酸镁晶体可用 (只填序号)。A.降温结晶法 B.蒸发结晶法 C.升温结晶法③若中含有少量杂质,配成溶液后,提纯的操作是 ,再用 (填液体名称或化学式)来洗涤晶体。(3)实验室有质量分数5%的NaCl溶液,要浓缩成质量分数为25%的较浓NaCl溶液,需要蒸发掉的水的质量为 g。18.(2025九下·广州期中)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硫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1)烧杯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溶液变为蓝色的是 (填序号),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3)能证明C中发生了反应的现象是 ,如图1为C烧杯中值的变化图示,则a点时,溶液中存在的颗粒是 (水分子省略)。(4)D烧杯中反应的知识可用于以下哪些实验场景_____(只填序号)A.被硫酸溅到后的紧急处理B.自制二氧化碳灭火器C.制取氯化钠溶液(5)实验过程中,发现只有A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铜与稀硫酸不发生反应。【提出问题】铜与硫酸真的不能反应吗?【查阅资料】I.铜与浓硫酸可以反应:II.能使品红溶液褪色;III.有毒,能溶于水,属于非金属氧化物。【进行实验】某同学用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证明铜能和浓硫酸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图中装着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 。②把证明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实验现象补充完整: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 , 。③棉花上浸有氢氧化钠的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④上述实验对比不和稀硫酸反应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化学反应能否进行与 、 有直接关系。【总结反思】课本中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应的硫酸,应为稀硫酸。19.(2025九下·广州期中)工业上以黄铁矿(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亚铁)为原料生产硫酸,工艺流程如图:回答问题:(1)将黄铁矿粉碎的目的是 ,沸腾炉里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炉渣(主要含有)可用来炼铁,写出还原的化学方程式 ,用800t这样的炉渣,其中氧化铁含量为80%,能冶炼出铁 t。(3)接触室里发生的是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接触室里的转化效率能否达到100%? (填“能”或“否”)(4)吸收塔内提前注水,与发生化合反应,其方程式是 ,若要吸收,在塔内直接生成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在物质完全反应的前提下,要往吸收塔里注入 t水。20.(2025九下·广州期中)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溶液的导电性进行了如下探究。【查阅资料】I.室温下,各物质的电导率数值如表(稀硫酸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样)物质 蒸馏水 稀硫酸 溶液 悬浊液电导率 3 3921 3273 3II.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电导率越大。III.电导率小于5可认为几乎不导电。(1)根据查阅资料可知,蒸馏水里含有的离子 (填“多”或“少”),已知也由离子构成,但该悬浊液几乎不导电的原因可能是 。(2)按如图1 所示装置连接好仪器,在烧杯中加入溶液。开启磁力搅拌器,逐滴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硫酸,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曲线(部分)如图2所示。请据此回答①若往烧杯中同时加入紫色石蕊溶液作为指示剂,则A点之前的溶液会显 色。②结合A点的电导率,书写滴加稀硫酸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 。③A 点后,随着稀硫酸的不断滴加,溶液导电性逐渐恢复增强。但电导率始终没有增加到3921uS/em的原因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烈火焚烧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2.【答案】D【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解析】【解答】A、生铁和钢都属于铁合金,不符合题意;B、红磷、白磷都是磷元素组成的单质,不符合题意;C、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均属于碱,不符合题意;D、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酒精可通过生物质发酵制取,属于可再生能源,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 A、根据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分析;B、根据红磷和白磷的组成分析;C、根据碱是离解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分析;D、根据酒精属于可再生能源分析。3.【答案】C【知识点】氧气的用途;氧气的工业制法【解析】【解答】A、液氧具有助燃性,是火箭发动机的助燃剂,但不能用作燃料,不符合题意;B、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易使食品腐烂,不符合题意;C、空气中含有21%体积的氧气,利用分离液态空气可获得氧气,空气是制取氧气最廉价易得的原料 ,符合题意;D、氧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而非原料,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氧气的助燃性分析;B、根据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分析;C、根据空气中含有21%体积的氧气分析;D、根据氧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分析。4.【答案】D【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解析】【解答】A、葡萄糖由葡萄糖分子构成,一个葡萄糖分子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B、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C、葡萄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不符合题意;D、葡萄糖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和,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B、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C、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D、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5.【答案】D【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解析】【解答】A、铟元素的原子序数=质子数=49,不符合题意;B、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方的数字是相对原子质量,铟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不符合题意;C、铟原子的核外有5个电子层,则铟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不符合题意;D、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铟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氧化铟的化学式是In2O3,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左上角的数字是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最下方的数字是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周期数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等,化合物化学式书写遵循化合价代数和为0原则分析。6.【答案】C【知识点】水的净化;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给海水加压,能增大渗透膜两端的压强差, 可以加快其渗透的速率 ,不符合题意;B、海水中含有大量钠离子、氯离子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够导电;而纯水几乎不含有能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不符合题意;C、该净化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通过高分子反渗透膜净化海水得到纯水,即能除去海水中的所有杂质,对水的净化程度最高,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加压可增大渗透速率分析;B、根据含有自由移动离子的溶液可导电,纯水不导电分析;C、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分析;D、根据高分子反渗透膜净化海水得到纯水分析。7.【答案】D【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析】【解答】A、空气中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呈酸性的碳酸,使雨水显酸性,pH约为5.6,不符合题意;B、由于土壤酸碱度不同,影响花的生长,相同品种的花在不同土壤里开花颜色不同,不符合题意;C、焦炭具有还原性,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不符合题意;D、布片与浓硫酸接触会被腐蚀碳化发黑,是由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B、根据土壤酸碱度对作物的影响分析;C、根据炭的还原性分析;D、根据浓硫酸的脱水性分析。8.【答案】C【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几种常用的灭火器;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解析】【解答】A、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野炊时,生石灰可用作自热食品发热包,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液体,贵重图书精密仪器着火宜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符合题意;C、被浓硫酸溅到,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氢氧化钠腐蚀性较强,不能涂抹,符合题意;D、黄铜是铜锌合金,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产生气泡,黄金和稀盐酸不反应,可以用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验明真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分析;B、根据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液体分析;C、根据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的处理措施分析;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金属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反应分析。9.【答案】B【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解答】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化学性质,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水和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B、硫酸亚铁和氯化亚铁溶液中都含有亚铁离子,它们的溶液都为浅绿色,符合题意;C、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分子体积不变,不符合题意;D、金刚石和石墨都由碳原子构成,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化学性质,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分析;B、根据亚铁离子的溶液呈浅绿色分析;C、根据气体受热膨胀是分子间隔变大分析;D、根据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分析。10.【答案】C【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解析】【解答】A、由化合物化合价正负代数和为0可知,CoO中钴元素化合价为+2价,中钴元素化合价为+3,中钴元素化合价为+2,则的化合价有两种,不符合题意;B、CoO、、中钴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是CoO,不符合题意;C、CoO中Co为+2价,+2价属于钴的亚价态,可以读作“氧化亚钴”,符合题意;D、表示金属钴,表示一氧化碳,两种符号不是同一种物质,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化合物化合价正负代数和为0分析;B、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C、根据多种化合价低价态读作“亚某”分析;D、根据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含义分析。11.【答案】D【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解析】【解答】A、加入适量稀盐酸中,盐酸既能与碳酸钙反应,也能与氧化钙反应,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大量二氧化碳中少量一氧化碳,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杂,不符合题意;C、加入过量的锌,锌既能与氯化铜反应,也能与氯化亚铁反应,不符合题意;D、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金属氧化物和碳酸盐都能与酸反应分析;B、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分析;C、根据锌的活动性大于铁和铜分析;D、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分析。12.【答案】C【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酸、碱、盐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解析】【解答】A、氢氧化铜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不符合题意;B、物质a为+1价铜元素对应的氧化物,化学式为Cu2O,不符合题意;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不能和稀硫酸反应,符合题意;D、物质a为Cu2O,物质a转化为铜,是含氧化合物失氧过程,发生了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碱是离解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分析;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分析;D、根据含氧化合物失氧为还原反应分析。13.【答案】C【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解答】A、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0g,则100g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不符合题意;B、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a、b两物质因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变成℃饱和溶液,℃时b的溶解度大于a,则溶质质量分数b>a,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温后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是t2℃时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因t2℃时c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所以降温后三种溶液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不符合题意;C、t2℃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关系为a>b>c,则配制质量相同的三杯a、b、c的饱和溶液,a用水最少,符合题意;D、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则将50g的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最多能溶解25g的a物质,形成溶液的质量为,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确定结晶方法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适用于降温结晶,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可以根据溶解度/(溶解度+100)确定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4.【答案】A【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金属活动性的探究15.【答案】(1)近;A(2);变小(3)镁;硝酸镁、硝酸亚铁【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一般地说,金属越活泼,冶炼越困难,人类使用该金属的时间就越迟,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l>Zn>Fe>Cu>Au,根据表格,可见金属越活泼,使用的年代越近;金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则金在自然界中多以单质形式存在,故选A;(2)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实质是铁与铜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铜,反应前后硫酸根离子不变,则代表的颗粒是硫酸根离子,化学符号表示为;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将变小;(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Mg>Fe>H>Ag,将一定量的镁和铁放入一杯硝酸银溶液中,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待镁反应完全,若硝酸银有剩余,铁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呈浅绿色,说明滤液中含有亚铁离子,即铁参与了反应(无法确定铁是否反应完全),镁一定反应完全,则过滤所得固体中肯定没有镁,一定有银,可能有铁,那么所得溶液的溶质肯定有硝酸镁、硝酸亚铁,可能有硝酸银(无法确定硝酸银是否反应完全)。【分析】(1)根据金属越活泼,冶炼越困难,金的活动性弱分析;(2)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及硫酸铜和硫酸亚铁中离子构成,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分析;(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排在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发生反应,且两金属相差越多越先反应分析。(1)一般地说,金属越活泼,冶炼越困难,人类使用该金属的时间就越迟,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l>Zn>Fe>Cu>Au,根据表格,可见金属越活泼,使用的年代越近;金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则金在自然界中多以单质形式存在,故选A;(2)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实质是铁与铜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铜,反应前后硫酸根离子不变,则代表的颗粒是硫酸根离子,化学符号表示为;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将变小;(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Mg>Fe>H>Ag,将一定量的镁和铁放入一杯硝酸银溶液中,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待镁反应完全,若硝酸银有剩余,铁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呈浅绿色,说明滤液中含有亚铁离子,即铁参与了反应(无法确定铁是否反应完全),镁一定反应完全,则过滤所得固体中肯定没有镁,一定有银,可能有铁,那么所得溶液的溶质肯定有硝酸镁、硝酸亚铁,可能有硝酸银(无法确定硝酸银是否反应完全)。16.【答案】(1)、(2)否;太阳能(答案合理即可)(3)A(4)氨基乙酸钾(5)反应物;【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解析】【解答】(1)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则方框中粒子为、(2)用乙醇汽油替代汽油不能否完全杜绝排放,因为乙醇汽油完全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目前可以开发和利用的更好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等。(3)由图1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碳替代,故选A。(4)由图2可知,当烟气流速相同时,对烟气中的脱除效果最好的是氨基乙酸钾。(5)在阳光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葡萄糖,同时生成氧气,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反应物;大海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调节器,其原因之一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2)根据乙醇汽油完全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目前所用新能源分析;(3)根据图示中所给信息分析;(4)根据图2中曲线的变化情况分析;(5)根据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葡萄糖,同时生成氧气,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1)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2)用乙醇汽油替代汽油不能否完全杜绝排放,因为乙醇汽油完全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目前可以开发和利用的更好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等。故填:否;太阳能(答案合理即可)。(3)由图1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碳替代。故选:A。(4)由图2可知,当烟气流速相同时,对烟气中的脱除效果最好的是氨基乙酸钾。故填:氨基乙酸钾。(5)在阳光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葡萄糖,同时生成氧气,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反应物;大海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调节器,其原因之一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反应物;。17.【答案】(1)变大;饱和溶液(2)11.5;C;蒸发结晶;饱和氯化钠溶液(3)800【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制盐【解析】【解答】(1)在蒸发池中,水分不断蒸发,溶剂质量减少,而溶质NaCl质量不变,根据,溶剂减少时,NaCl的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变大;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NaCl,所以母液是NaCl的饱和溶液。(2)①由图 2 可知,40℃时MgCl2 的溶解度是57.5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7.5g MgCl2 。设20g水中溶解MgCl2 的质量为x,则,解得x=11.5g,所以恒温蒸发20g水,可得到结晶11.5g。②由图 2 可知,70℃后,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而氯化钠和氯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要只获得纯净硫酸镁晶体,可采用升温结晶法,使硫酸镁结晶析出,而氯化钠和氯化镁不析出,故选 C。③NaCl、MgCl2 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MgCl2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提纯NaCl用蒸发结晶的方法;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晶体,可减少NaCl的溶解损失。(3)设需要蒸发掉水的质量为x,根据蒸发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可得,解得x=800g。【分析】(1)根据蒸发过程中水减少,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该物质饱和溶液分析;(2)根据溶解度确定饱和溶液蒸发水时析出晶体质量,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适用降温结晶,氯化钠适宜蒸发结晶,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分析;(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1)在蒸发池中,水分不断蒸发,溶剂质量减少,而溶质NaCl质量不变,根据,溶剂减少时,NaCl的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变大;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NaCl,所以母液是NaCl的饱和溶液。(2)①由图 2 可知,40℃时MgCl2 的溶解度是57.5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7.5g MgCl2 。设20g水中溶解MgCl2 的质量为x,则,解得x=11.5g,所以恒温蒸发20g水,可得到结晶11.5g。②由图 2 可知,70℃后,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而氯化钠和氯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要只获得纯净硫酸镁晶体,可采用升温结晶法,使硫酸镁结晶析出,而氯化钠和氯化镁不析出,故选 C。③NaCl、MgCl2 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MgCl2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提纯NaCl用蒸发结晶的方法;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晶体,可减少NaCl的溶解损失。(3)设需要蒸发掉水的质量为x,根据蒸发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可得,解得x=800g。18.【答案】(1)(2)E;(3)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钠离子、硫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4)A;B(5)分液漏斗;溶液变蓝色;品红溶液褪色;;反应物浓度;反应物条件【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解析】【解答】(1)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溶液中含有铜离子时显蓝色,而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位于氢元素后面,则铜不能和硫酸反应,但氧化铜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则E中溶液变为蓝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但氢氧化钠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则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则能证明C中发生了反应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a点时溶液pH>7,显碱性,说明氢氧化钠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硫酸钠和氢氧化钠,则此时溶液中的微粒有钠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4)若浓硫酸不小心溅到皮肤上,应先用水大量冲洗,再涂抹3%~5%的碳酸氢钠溶液,A符合题意;碳酸氢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则可用于制备二氧化碳灭火器,B符合题意;该反应不能生成氯化钠,C不符合题意。(5)①由图可知,浓硫酸装在分液漏斗中。②根据资料可知,铜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且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可观察到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变蓝色、溶液变蓝色。③二氧化硫有毒,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Na2SO3和水,能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④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但铜在加热条件下能和浓硫酸反应,则说明化学反应能否进行与反应物浓度、反应条件有直接关系。【分析】(1)根据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分析;(2)根据溶液中含有铜离子时显蓝色,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分析;(3)根据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a点溶液碱过量分析;(4)根据酸碱的使用注意事项,碳酸氢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分析;(5)根据常用仪器名称,铜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分析。(1)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溶液中含有铜离子时显蓝色,而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位于氢元素后面,则铜不能和硫酸反应,但氧化铜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则E中溶液变为蓝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但氢氧化钠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则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则能证明C中发生了反应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a点时溶液pH>7,显碱性,说明氢氧化钠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硫酸钠和氢氧化钠,则此时溶液中的微粒有钠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4)A、若浓硫酸不小心溅到皮肤上,应先用水大量冲洗,再涂抹3%~5%的碳酸氢钠溶液,该选项符合题意;B、碳酸氢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则可用于制备二氧化碳灭火器,该选项符合题意;C、该反应不能生成氯化钠,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B。(5)①由图可知,浓硫酸装在分液漏斗中。②根据资料可知,铜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且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可观察到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变蓝色、溶液变蓝色。③二氧化硫有毒,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Na2SO3和水,能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④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但铜在加热条件下能和浓硫酸反应,则说明化学反应能否进行与反应物浓度、反应条件有直接关系。19.【答案】(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2);;448(3)氧化;否(4);20【知识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1)将黄铁矿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由流程图可知,沸腾炉中发生的反应是与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氧化铁,化学方程式为;(2)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及质量不变,则用800t这样的炉渣,其中氧化铁含量为80%,能冶炼出铁的质量为;(3)由流程图可知,接触室中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和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三氧化硫,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由流程图可知,二氧化硫与氧气在接触室中转化为三氧化硫,同时有未反应的二氧化硫和氧气重新进入接触室,说明接触室里的转化效率不能达到100%;(4)水与三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化学方程式为;设吸收水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的质量为y,设得到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需要水的质量为z,则,解得,故在物质完全反应的前提下,要往吸收塔里注入水的质量为。【分析】(1)根据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与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氧化铁分析;(2)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及质量不变分析;(3)根据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和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分析;(4)根据水与三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由反应的三氧化硫的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反应的水和生成硫酸的质量,再由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进行计算分析。(1)将黄铁矿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由流程图可知,沸腾炉中发生的反应是与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氧化铁,化学方程式为;(2)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及质量不变,则用800t这样的炉渣,其中氧化铁含量为80%,能冶炼出铁的质量为;(3)由流程图可知,接触室中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和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三氧化硫,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由流程图可知,二氧化硫与氧气在接触室中转化为三氧化硫,同时有未反应的二氧化硫和氧气重新进入接触室,说明接触室里的转化效率不能达到100%,故填:否;(4)水与三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化学方程式为;设吸收水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的质量为y,设得到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需要水的质量为z,则,解得,故在物质完全反应的前提下,要往吸收塔里注入水的质量为。20.【答案】(1)低;硫酸钡悬浊液中存在的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很少(2)蓝;;A点后,稀硫酸不断滴加,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不断增大,故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增强,但由于反应生成水,溶液中的离子溶度始终低于所加稀硫酸中的离子浓度【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解析】【解答】(1)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电导率越大,蒸馏水电导率很低,说明蒸馏水里含有的离子少;硫酸钡悬浊液几乎不导电可能原因是该悬浊液中存在的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很少。(2)①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A点时硫酸与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A点之前的溶液中还存在氢氧化钡,此时溶液显碱性,故A点之前的溶液会显蓝色;②滴加稀硫酸过程中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③A点后,稀硫酸不断滴加,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不断增大,故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增强,但由于反应生成水,溶液中的离子溶度始终低于所加稀硫酸中的离子浓度,故电导率始终没有增加到3921uS/em。【分析】(1)根据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悬浊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少分析;(2)根据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石蕊在碱性溶液中变蓝,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稀硫酸不断滴加,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不断增大分析。(1)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电导率越大,蒸馏水电导率很低,说明蒸馏水里含有的离子少;硫酸钡悬浊液几乎不导电可能原因是该悬浊液中存在的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很少。(2)①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A点时硫酸与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A点之前的溶液中还存在氢氧化钡,此时溶液显碱性,故A点之前的溶液会显蓝色;②滴加稀硫酸过程中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③A点后,稀硫酸不断滴加,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不断增大,故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增强,但由于反应生成水,溶液中的离子溶度始终低于所加稀硫酸中的离子浓度,故电导率始终没有增加到3921uS/em。1 / 1广东省广州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科试题(问卷)1.(2025九下·广州期中)诗歌是中华文明皇冠上的璀明珠。下列诗句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D.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答案】A【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烈火焚烧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2.(2025九下·广州期中)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A.生铁、钢都属于铁的合金B.红磷、白磷都是磷的单质C.熟石灰、烧碱都属于碱D.天然气、酒精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答案】D【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解析】【解答】A、生铁和钢都属于铁合金,不符合题意;B、红磷、白磷都是磷元素组成的单质,不符合题意;C、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均属于碱,不符合题意;D、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酒精可通过生物质发酵制取,属于可再生能源,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 A、根据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分析;B、根据红磷和白磷的组成分析;C、根据碱是离解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分析;D、根据酒精属于可再生能源分析。3.(2025九下·广州期中)氧气是重要资源,关于氧气说法正确的是A.液氧是火箭发动机的燃料B.食品包装里充的是氧气来保鲜C.空气是制取氧气最廉价易得的原料D.氧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答案】C【知识点】氧气的用途;氧气的工业制法【解析】【解答】A、液氧具有助燃性,是火箭发动机的助燃剂,但不能用作燃料,不符合题意;B、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易使食品腐烂,不符合题意;C、空气中含有21%体积的氧气,利用分离液态空气可获得氧气,空气是制取氧气最廉价易得的原料 ,符合题意;D、氧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而非原料,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氧气的助燃性分析;B、根据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分析;C、根据空气中含有21%体积的氧气分析;D、根据氧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分析。4.(2025九下·广州期中)葡萄糖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关于葡萄糖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由6个C,12个H和6个O构成B.葡萄糖属于氧化物C.葡萄糖中CHO的质量比为:6:12:6D.葡萄糖完全燃烧可以生成和【答案】D【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解析】【解答】A、葡萄糖由葡萄糖分子构成,一个葡萄糖分子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B、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C、葡萄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不符合题意;D、葡萄糖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和,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B、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C、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D、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5.(2025九下·广州期中)“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上薄膜电池用到了铟。如图是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和铟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铟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49B.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C.铟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D.氧化铟的化学式是InO【答案】D【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解析】【解答】A、铟元素的原子序数=质子数=49,不符合题意;B、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方的数字是相对原子质量,铟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不符合题意;C、铟原子的核外有5个电子层,则铟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不符合题意;D、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铟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氧化铟的化学式是In2O3,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左上角的数字是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最下方的数字是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周期数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等,化合物化学式书写遵循化合价代数和为0原则分析。6.(2025九下·广州期中)水是生命之源,水的净化是各国重要课题,如图呈现了我国最新技术成果,用高分子反渗透膜净化海水制得纯水的过程,关于该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A.给海水加压可以加快其渗透的速率B.左边的海水能导电而右边的纯水不能C.该净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D.该流程对于水的净化程度最高【答案】C【知识点】水的净化;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给海水加压,能增大渗透膜两端的压强差, 可以加快其渗透的速率 ,不符合题意;B、海水中含有大量钠离子、氯离子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够导电;而纯水几乎不含有能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不符合题意;C、该净化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通过高分子反渗透膜净化海水得到纯水,即能除去海水中的所有杂质,对水的净化程度最高,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加压可增大渗透速率分析;B、根据含有自由移动离子的溶液可导电,纯水不导电分析;C、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分析;D、根据高分子反渗透膜净化海水得到纯水分析。7.(2025九下·广州期中)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事实 解释A. 正常雨水的pH值≈5.6 空气中溶于水生成碳酸B. 相同品种的花在不同土壤里开花颜色不同 土壤酸碱度不同C. 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 焦炭具有还原性D. 布片与浓硫酸接触会被腐蚀发黑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A.A B.B C.C D.D【答案】D【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析】【解答】A、空气中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呈酸性的碳酸,使雨水显酸性,pH约为5.6,不符合题意;B、由于土壤酸碱度不同,影响花的生长,相同品种的花在不同土壤里开花颜色不同,不符合题意;C、焦炭具有还原性,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不符合题意;D、布片与浓硫酸接触会被腐蚀碳化发黑,是由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B、根据土壤酸碱度对作物的影响分析;C、根据炭的还原性分析;D、根据浓硫酸的脱水性分析。8.(2025九下·广州期中)生活中充满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A.野炊时,生石灰可用作自热食品发热包B.贵重图书精密仪器着火宜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C.被浓硫酸溅到,立刻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氢氧化钠溶液D.有人用黄铜(铜锌合金)假冒黄金,可用盐酸验明真假【答案】C【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几种常用的灭火器;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解析】【解答】A、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野炊时,生石灰可用作自热食品发热包,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液体,贵重图书精密仪器着火宜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符合题意;C、被浓硫酸溅到,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氢氧化钠腐蚀性较强,不能涂抹,符合题意;D、黄铜是铜锌合金,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产生气泡,黄金和稀盐酸不反应,可以用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验明真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分析;B、根据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液体分析;C、根据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的处理措施分析;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金属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反应分析。9.(2025九下·广州期中)下列宏观事实和微观解释完全正确的是A.和的构成原子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一样B.溶液和溶液颜色相同——它们都含有C.气球受热会膨胀——气体分子受热体积变大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它们原子的结构不同【答案】B【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解答】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化学性质,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水和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B、硫酸亚铁和氯化亚铁溶液中都含有亚铁离子,它们的溶液都为浅绿色,符合题意;C、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分子体积不变,不符合题意;D、金刚石和石墨都由碳原子构成,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化学性质,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分析;B、根据亚铁离子的溶液呈浅绿色分析;C、根据气体受热膨胀是分子间隔变大分析;D、根据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分析。10.(2025九下·广州期中)已知金属钴的性质和铁相似。则在CoO、、中说法正确的是A.的化合价有三种 B.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是C.CoO可能读作氧化亚钴 D.和描述的是同一种物质【答案】C【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解析】【解答】A、由化合物化合价正负代数和为0可知,CoO中钴元素化合价为+2价,中钴元素化合价为+3,中钴元素化合价为+2,则的化合价有两种,不符合题意;B、CoO、、中钴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是CoO,不符合题意;C、CoO中Co为+2价,+2价属于钴的亚价态,可以读作“氧化亚钴”,符合题意;D、表示金属钴,表示一氧化碳,两种符号不是同一种物质,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化合物化合价正负代数和为0分析;B、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C、根据多种化合价低价态读作“亚某”分析;D、根据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含义分析。11.(2025九下·广州期中)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加入适量稀盐酸B.:点燃混合气体C.溶液:加入过量的锌粉D.:降温结晶【答案】D【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解析】【解答】A、加入适量稀盐酸中,盐酸既能与碳酸钙反应,也能与氧化钙反应,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大量二氧化碳中少量一氧化碳,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杂,不符合题意;C、加入过量的锌,锌既能与氯化铜反应,也能与氯化亚铁反应,不符合题意;D、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金属氧化物和碳酸盐都能与酸反应分析;B、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分析;C、根据锌的活动性大于铁和铜分析;D、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分析。12.(2025九下·广州期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对应关系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属于碱B.物质的化学式为C.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D.把物质转化为,属于还原反应【答案】C【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酸、碱、盐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解析】【解答】A、氢氧化铜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不符合题意;B、物质a为+1价铜元素对应的氧化物,化学式为Cu2O,不符合题意;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不能和稀硫酸反应,符合题意;D、物质a为Cu2O,物质a转化为铜,是含氧化合物失氧过程,发生了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碱是离解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分析;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分析;D、根据含氧化合物失氧为还原反应分析。13.(2025九下·广州期中)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其中正确的阐述是A.℃时,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B.℃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三种溶液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C.℃时,配制质量相同的三杯a、b、c的饱和溶液,用水最少D.℃时,将的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为【答案】C【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解答】A、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0g,则100g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不符合题意;B、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a、b两物质因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变成℃饱和溶液,℃时b的溶解度大于a,则溶质质量分数b>a,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温后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是t2℃时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因t2℃时c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所以降温后三种溶液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不符合题意;C、t2℃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关系为a>b>c,则配制质量相同的三杯a、b、c的饱和溶液,a用水最少,符合题意;D、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则将50g的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最多能溶解25g的a物质,形成溶液的质量为,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确定结晶方法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适用于降温结晶,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可以根据溶解度/(溶解度+100)确定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4.(2025九下·广州期中)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 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 证明固体溶于水放热 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探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实验设计选项 A B C DA.A B.B C.C D.D【答案】A【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金属活动性的探究15.(2025九下·广州期中)从古至今金属都是人类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材料(1)下表记录了人类使用各种金属的年限,Fe Cu Al Zn Au公元前500年 公元前4000年 1827年 公元500年 公元前5000年可见金属越活泼,使用的年代越 (填“近”或“远”),金在自然界中多以 (填选项)形式存在。A.单质 B.化合物(2)中国古代就掌握了湿法炼铜的工艺,即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以制取铜,下图呈现该反应溶液中的颗粒变化(水分子已省略),请据此回答:代表的颗粒是: (书写化学符号),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将: (填“变大”或“变小”)。(3)将一定量的镁和铁放入一杯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呈浅绿色,过滤。则所得固体中肯定没有 ,所得溶液的溶质肯定有 。【答案】(1)近;A(2);变小(3)镁;硝酸镁、硝酸亚铁【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一般地说,金属越活泼,冶炼越困难,人类使用该金属的时间就越迟,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l>Zn>Fe>Cu>Au,根据表格,可见金属越活泼,使用的年代越近;金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则金在自然界中多以单质形式存在,故选A;(2)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实质是铁与铜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铜,反应前后硫酸根离子不变,则代表的颗粒是硫酸根离子,化学符号表示为;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将变小;(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Mg>Fe>H>Ag,将一定量的镁和铁放入一杯硝酸银溶液中,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待镁反应完全,若硝酸银有剩余,铁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呈浅绿色,说明滤液中含有亚铁离子,即铁参与了反应(无法确定铁是否反应完全),镁一定反应完全,则过滤所得固体中肯定没有镁,一定有银,可能有铁,那么所得溶液的溶质肯定有硝酸镁、硝酸亚铁,可能有硝酸银(无法确定硝酸银是否反应完全)。【分析】(1)根据金属越活泼,冶炼越困难,金的活动性弱分析;(2)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及硫酸铜和硫酸亚铁中离子构成,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分析;(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排在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发生反应,且两金属相差越多越先反应分析。(1)一般地说,金属越活泼,冶炼越困难,人类使用该金属的时间就越迟,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l>Zn>Fe>Cu>Au,根据表格,可见金属越活泼,使用的年代越近;金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则金在自然界中多以单质形式存在,故选A;(2)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实质是铁与铜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铜,反应前后硫酸根离子不变,则代表的颗粒是硫酸根离子,化学符号表示为;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将变小;(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Mg>Fe>H>Ag,将一定量的镁和铁放入一杯硝酸银溶液中,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待镁反应完全,若硝酸银有剩余,铁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呈浅绿色,说明滤液中含有亚铁离子,即铁参与了反应(无法确定铁是否反应完全),镁一定反应完全,则过滤所得固体中肯定没有镁,一定有银,可能有铁,那么所得溶液的溶质肯定有硝酸镁、硝酸亚铁,可能有硝酸银(无法确定硝酸银是否反应完全)。16.(2025九下·广州期中)着工业的发展,过度排放导致温室效应的问题凸显。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在碳封存环节,研究人员在研究吸收法吸收时,通过实验比较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钾3种吸收剂对烟气中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2。在碳替代环节,有人提出推广乙醇替代汽油,图3是乙醇燃烧的微观颗粒示意图。(1)将上图方框内的颗粒补充完整。(2)用乙醇汽油替代汽油能否完全杜绝排放? (填“能”或“否”)因此在碳替代环节,你认为可以开发和利用的更好的新能源有 (写一种即可)。(3)由如图1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_____(填序号)A.碳替代 B.碳封存 C.碳减排 D.碳循环(4)对比图2三条曲线可知当烟气流速相同时,对烟气中的脱除效果最好的是 。(5)自然界本就存在碳循环,是植物光合作用的 (填“反应物”或“生成物”),而大海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调节器,其原因是 (用方程式表示)。【答案】(1)、(2)否;太阳能(答案合理即可)(3)A(4)氨基乙酸钾(5)反应物;【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解析】【解答】(1)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则方框中粒子为、(2)用乙醇汽油替代汽油不能否完全杜绝排放,因为乙醇汽油完全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目前可以开发和利用的更好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等。(3)由图1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碳替代,故选A。(4)由图2可知,当烟气流速相同时,对烟气中的脱除效果最好的是氨基乙酸钾。(5)在阳光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葡萄糖,同时生成氧气,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反应物;大海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调节器,其原因之一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2)根据乙醇汽油完全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目前所用新能源分析;(3)根据图示中所给信息分析;(4)根据图2中曲线的变化情况分析;(5)根据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葡萄糖,同时生成氧气,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1)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2)用乙醇汽油替代汽油不能否完全杜绝排放,因为乙醇汽油完全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目前可以开发和利用的更好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等。故填:否;太阳能(答案合理即可)。(3)由图1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碳替代。故选:A。(4)由图2可知,当烟气流速相同时,对烟气中的脱除效果最好的是氨基乙酸钾。故填:氨基乙酸钾。(5)在阳光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葡萄糖,同时生成氧气,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反应物;大海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调节器,其原因之一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反应物;。17.(2025九下·广州期中)盐是重要的调味品,盐的生产与溶液结晶的知识息息相关海盐生产下图用海水晒盐的大致过程如图1。(1)蒸发池中NaCl的溶质质量分数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析出晶体后,经过滤可获得的粗盐和母液,母液是的 (选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2)海水中除外,还含有、,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据此回答以下问题①40℃时,将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可以的得到结晶 。②70℃时,混合溶液中三种物质均已达到饱和,要只获得纯净硫酸镁晶体可用 (只填序号)。A.降温结晶法 B.蒸发结晶法 C.升温结晶法③若中含有少量杂质,配成溶液后,提纯的操作是 ,再用 (填液体名称或化学式)来洗涤晶体。(3)实验室有质量分数5%的NaCl溶液,要浓缩成质量分数为25%的较浓NaCl溶液,需要蒸发掉的水的质量为 g。【答案】(1)变大;饱和溶液(2)11.5;C;蒸发结晶;饱和氯化钠溶液(3)800【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制盐【解析】【解答】(1)在蒸发池中,水分不断蒸发,溶剂质量减少,而溶质NaCl质量不变,根据,溶剂减少时,NaCl的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变大;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NaCl,所以母液是NaCl的饱和溶液。(2)①由图 2 可知,40℃时MgCl2 的溶解度是57.5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7.5g MgCl2 。设20g水中溶解MgCl2 的质量为x,则,解得x=11.5g,所以恒温蒸发20g水,可得到结晶11.5g。②由图 2 可知,70℃后,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而氯化钠和氯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要只获得纯净硫酸镁晶体,可采用升温结晶法,使硫酸镁结晶析出,而氯化钠和氯化镁不析出,故选 C。③NaCl、MgCl2 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MgCl2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提纯NaCl用蒸发结晶的方法;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晶体,可减少NaCl的溶解损失。(3)设需要蒸发掉水的质量为x,根据蒸发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可得,解得x=800g。【分析】(1)根据蒸发过程中水减少,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该物质饱和溶液分析;(2)根据溶解度确定饱和溶液蒸发水时析出晶体质量,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适用降温结晶,氯化钠适宜蒸发结晶,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分析;(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1)在蒸发池中,水分不断蒸发,溶剂质量减少,而溶质NaCl质量不变,根据,溶剂减少时,NaCl的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变大;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NaCl,所以母液是NaCl的饱和溶液。(2)①由图 2 可知,40℃时MgCl2 的溶解度是57.5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7.5g MgCl2 。设20g水中溶解MgCl2 的质量为x,则,解得x=11.5g,所以恒温蒸发20g水,可得到结晶11.5g。②由图 2 可知,70℃后,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而氯化钠和氯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要只获得纯净硫酸镁晶体,可采用升温结晶法,使硫酸镁结晶析出,而氯化钠和氯化镁不析出,故选 C。③NaCl、MgCl2 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MgCl2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提纯NaCl用蒸发结晶的方法;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晶体,可减少NaCl的溶解损失。(3)设需要蒸发掉水的质量为x,根据蒸发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可得,解得x=800g。18.(2025九下·广州期中)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硫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1)烧杯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溶液变为蓝色的是 (填序号),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3)能证明C中发生了反应的现象是 ,如图1为C烧杯中值的变化图示,则a点时,溶液中存在的颗粒是 (水分子省略)。(4)D烧杯中反应的知识可用于以下哪些实验场景_____(只填序号)A.被硫酸溅到后的紧急处理B.自制二氧化碳灭火器C.制取氯化钠溶液(5)实验过程中,发现只有A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铜与稀硫酸不发生反应。【提出问题】铜与硫酸真的不能反应吗?【查阅资料】I.铜与浓硫酸可以反应:II.能使品红溶液褪色;III.有毒,能溶于水,属于非金属氧化物。【进行实验】某同学用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证明铜能和浓硫酸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图中装着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 。②把证明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实验现象补充完整: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 , 。③棉花上浸有氢氧化钠的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④上述实验对比不和稀硫酸反应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化学反应能否进行与 、 有直接关系。【总结反思】课本中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应的硫酸,应为稀硫酸。【答案】(1)(2)E;(3)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钠离子、硫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4)A;B(5)分液漏斗;溶液变蓝色;品红溶液褪色;;反应物浓度;反应物条件【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解析】【解答】(1)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溶液中含有铜离子时显蓝色,而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位于氢元素后面,则铜不能和硫酸反应,但氧化铜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则E中溶液变为蓝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但氢氧化钠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则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则能证明C中发生了反应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a点时溶液pH>7,显碱性,说明氢氧化钠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硫酸钠和氢氧化钠,则此时溶液中的微粒有钠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4)若浓硫酸不小心溅到皮肤上,应先用水大量冲洗,再涂抹3%~5%的碳酸氢钠溶液,A符合题意;碳酸氢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则可用于制备二氧化碳灭火器,B符合题意;该反应不能生成氯化钠,C不符合题意。(5)①由图可知,浓硫酸装在分液漏斗中。②根据资料可知,铜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且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可观察到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变蓝色、溶液变蓝色。③二氧化硫有毒,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Na2SO3和水,能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④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但铜在加热条件下能和浓硫酸反应,则说明化学反应能否进行与反应物浓度、反应条件有直接关系。【分析】(1)根据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分析;(2)根据溶液中含有铜离子时显蓝色,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分析;(3)根据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a点溶液碱过量分析;(4)根据酸碱的使用注意事项,碳酸氢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分析;(5)根据常用仪器名称,铜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分析。(1)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溶液中含有铜离子时显蓝色,而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位于氢元素后面,则铜不能和硫酸反应,但氧化铜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则E中溶液变为蓝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但氢氧化钠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则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则能证明C中发生了反应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a点时溶液pH>7,显碱性,说明氢氧化钠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硫酸钠和氢氧化钠,则此时溶液中的微粒有钠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4)A、若浓硫酸不小心溅到皮肤上,应先用水大量冲洗,再涂抹3%~5%的碳酸氢钠溶液,该选项符合题意;B、碳酸氢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则可用于制备二氧化碳灭火器,该选项符合题意;C、该反应不能生成氯化钠,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B。(5)①由图可知,浓硫酸装在分液漏斗中。②根据资料可知,铜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且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可观察到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变蓝色、溶液变蓝色。③二氧化硫有毒,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Na2SO3和水,能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④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但铜在加热条件下能和浓硫酸反应,则说明化学反应能否进行与反应物浓度、反应条件有直接关系。19.(2025九下·广州期中)工业上以黄铁矿(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亚铁)为原料生产硫酸,工艺流程如图:回答问题:(1)将黄铁矿粉碎的目的是 ,沸腾炉里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炉渣(主要含有)可用来炼铁,写出还原的化学方程式 ,用800t这样的炉渣,其中氧化铁含量为80%,能冶炼出铁 t。(3)接触室里发生的是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接触室里的转化效率能否达到100%? (填“能”或“否”)(4)吸收塔内提前注水,与发生化合反应,其方程式是 ,若要吸收,在塔内直接生成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在物质完全反应的前提下,要往吸收塔里注入 t水。【答案】(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2);;448(3)氧化;否(4);20【知识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1)将黄铁矿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由流程图可知,沸腾炉中发生的反应是与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氧化铁,化学方程式为;(2)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及质量不变,则用800t这样的炉渣,其中氧化铁含量为80%,能冶炼出铁的质量为;(3)由流程图可知,接触室中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和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三氧化硫,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由流程图可知,二氧化硫与氧气在接触室中转化为三氧化硫,同时有未反应的二氧化硫和氧气重新进入接触室,说明接触室里的转化效率不能达到100%;(4)水与三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化学方程式为;设吸收水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的质量为y,设得到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需要水的质量为z,则,解得,故在物质完全反应的前提下,要往吸收塔里注入水的质量为。【分析】(1)根据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与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氧化铁分析;(2)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及质量不变分析;(3)根据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和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分析;(4)根据水与三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由反应的三氧化硫的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反应的水和生成硫酸的质量,再由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进行计算分析。(1)将黄铁矿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由流程图可知,沸腾炉中发生的反应是与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氧化铁,化学方程式为;(2)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及质量不变,则用800t这样的炉渣,其中氧化铁含量为80%,能冶炼出铁的质量为;(3)由流程图可知,接触室中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和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三氧化硫,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由流程图可知,二氧化硫与氧气在接触室中转化为三氧化硫,同时有未反应的二氧化硫和氧气重新进入接触室,说明接触室里的转化效率不能达到100%,故填:否;(4)水与三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化学方程式为;设吸收水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的质量为y,设得到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需要水的质量为z,则,解得,故在物质完全反应的前提下,要往吸收塔里注入水的质量为。20.(2025九下·广州期中)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溶液的导电性进行了如下探究。【查阅资料】I.室温下,各物质的电导率数值如表(稀硫酸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样)物质 蒸馏水 稀硫酸 溶液 悬浊液电导率 3 3921 3273 3II.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电导率越大。III.电导率小于5可认为几乎不导电。(1)根据查阅资料可知,蒸馏水里含有的离子 (填“多”或“少”),已知也由离子构成,但该悬浊液几乎不导电的原因可能是 。(2)按如图1 所示装置连接好仪器,在烧杯中加入溶液。开启磁力搅拌器,逐滴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硫酸,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曲线(部分)如图2所示。请据此回答①若往烧杯中同时加入紫色石蕊溶液作为指示剂,则A点之前的溶液会显 色。②结合A点的电导率,书写滴加稀硫酸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 。③A 点后,随着稀硫酸的不断滴加,溶液导电性逐渐恢复增强。但电导率始终没有增加到3921uS/em的原因是 。【答案】(1)低;硫酸钡悬浊液中存在的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很少(2)蓝;;A点后,稀硫酸不断滴加,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不断增大,故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增强,但由于反应生成水,溶液中的离子溶度始终低于所加稀硫酸中的离子浓度【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解析】【解答】(1)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电导率越大,蒸馏水电导率很低,说明蒸馏水里含有的离子少;硫酸钡悬浊液几乎不导电可能原因是该悬浊液中存在的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很少。(2)①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A点时硫酸与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A点之前的溶液中还存在氢氧化钡,此时溶液显碱性,故A点之前的溶液会显蓝色;②滴加稀硫酸过程中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③A点后,稀硫酸不断滴加,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不断增大,故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增强,但由于反应生成水,溶液中的离子溶度始终低于所加稀硫酸中的离子浓度,故电导率始终没有增加到3921uS/em。【分析】(1)根据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悬浊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少分析;(2)根据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石蕊在碱性溶液中变蓝,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稀硫酸不断滴加,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不断增大分析。(1)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电导率越大,蒸馏水电导率很低,说明蒸馏水里含有的离子少;硫酸钡悬浊液几乎不导电可能原因是该悬浊液中存在的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很少。(2)①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A点时硫酸与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A点之前的溶液中还存在氢氧化钡,此时溶液显碱性,故A点之前的溶液会显蓝色;②滴加稀硫酸过程中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③A点后,稀硫酸不断滴加,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不断增大,故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增强,但由于反应生成水,溶液中的离子溶度始终低于所加稀硫酸中的离子浓度,故电导率始终没有增加到3921uS/em。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省广州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科试题(问卷)(学生版).docx 广东省广州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科试题(问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