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表格式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表格式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提供者 -
教材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2)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脚踏实地、实事求是、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等重要思想理念。 (3)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并学会如何将这些理念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品格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 (2)道德修养:通过分析大禹治水等传统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理念,如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等。 (3)法治观念:通过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思想,帮助学生理解法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增强法治意识。 (4)健全人格:通过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健全的人格。 (5)责任意识:通过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脚踏实地、实事求是,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惠民利民、安民富民,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2)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与当代社会生活、个人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体会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实际应用和育人价值。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感悟教学法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多媒体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舞蹈 + 武术视频《咏春》片段,以及相关的古诗文和二十四节气图片,增强视觉效果,激发学生兴趣。 (2)准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选段,例如陆游、韩愈的诗句,以及《礼记 大学》中的名言,供学生阅读和分析,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3)设计互动式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让学生模拟大禹治水的情景,探讨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展示材料:播放舞剧《咏春》的精彩片段,展示舞蹈与武术结合的艺术表现。 提问:在观看《咏春》的过程中,你们注意到了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生:有古典舞蹈、传统武术、民族服饰等) 总结:通过《咏春》,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魅力,还感受到了这些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深远影响和价值。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讨论分享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受,并简要介绍自己了解的传统文化元素。 设计意图: 利用多媒体展示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地位 教师活动: 展示材料:诗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 大学》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提问: 这些名句分别表达了什么思想理念?(生:实践出真知、勤奋努力、不断进取、宁静淡泊) 这些思想理念对你有什么启发?(生:让我更加注重实践,努力学习,保持进取心,追求内心的平静) 学生活动: 阅读名句,认真思考其中蕴含的思想理念。 分享体会,讨论这些思想理念如何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态度。 设计意图: 通过赏析古诗词中的经典名句,让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并思考这些理念对自己的启示。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涵 (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教师活动: 展示材料:讲述故事《大禹治水》 大禹从父亲鲧用 “堵” 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采用了 “疏导” 的方法,尊重自然规律,使水顺利东流入海。 提问:大禹的做法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什么思想理念?(生: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总结:中华民族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张顺应自然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 学生活动: 听老师讲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解其背后的哲学思想。 讨论并回答问题,分享自己对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理念的理解。 设计意图: 通过《大禹治水》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并内化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的思想理念,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二)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教师活动: 继续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与百姓一起劳动,挖山掘石,披星戴月地工作。他带着测量工具,对中国的主要山脉、河流进行了严密的考察,发现龙门山口过于狭窄后,果断拓宽峡口,加快了洪水通过的速度。 提问:大禹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什么思想理念?(生: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总结:中华民族倡导做人做事要从实际出发,既怀抱梦想,又关注现实,在实践中探求真知,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处理事情。 学生活动: 聆听老师继续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重点关注其实际行动。 思考并回答问题,分享自己对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理念的理解和应用。 设计意图: 通过大禹的实际行动,引导学生理解和践行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的思想理念,认识到踏实做事的重要性。 (三)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教师活动: 继续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摒弃了父亲采用堵截的方法,创新变革,发明了疏导治水的新方法,并运用了许多当时的先进技术,如测量工具和施工技术,有效地控制了洪水泛滥。 提问:大禹敢于创新变革,采用新方法治水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什么思想理念?(生: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总结:中华民族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生生不息、不断变化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新。 学生活动: 听取老师继续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重点关注其创新精神。 讨论并回答问题,分享自己对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理念的理解和应用。 设计意图: 通过大禹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理解和践行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的思想理念,认识到创新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四)惠民利民、安民富民 教师活动: 继续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洪水泛滥时,无数人民流离失所,饱受苦难。大禹决心治理洪水,用 13 年时间驯服了咆哮的河水,平息了水患,创造了良田,让人民过上了安定富足的生活。 提问:大禹用了 13 年的时间治水,平息水患,造良田,是为了谁呢?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什么思想理念?(生:为了人民,体现了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理念) 总结:中华民族主张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认为社会发展必须惠及人民,满足人民的实际利益需求,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学生活动: 听取老师继续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重点关注其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思考并回答问题,分享自己对 “惠民利民、安民富民” 理念的理解和应用。 设计意图: 通过大禹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引导学生理解和践行 “惠民利民、安民富民” 的思想理念,认识到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造福人民。 四、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播放视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话。 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引导思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聆听习总书记的讲话。 反思并分享自己的想法,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视频和总结,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他们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某个思想理念(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是如何影响自己的日常行为的。 (2)要求学生选取一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创作一个小故事或者漫画,展现该思想理念的具体内容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