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阅读综合实践》课件 (共29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阅读综合实践》课件 (共29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学科素养
整合课文与拓展资料,学习撰写介绍,凸显人物精神品格;
分析人物塑造手法,归纳“如何让人物立体”的写作策略;
学习长短句互换,体会不同句式在人物描写中的表达效果。



学校计划在教学楼布置一个“杰出人物长廊”,入选的人物有邓稼先(科学家)、闻一多(学者/革命家)、托尔斯泰(文学家)、吕蒙(军事家)。请同学们在熟悉这些优秀人物基础上,完成长廊设计。
情境导入
教学重难点
整合课文与拓展资料,学习撰写介绍,凸显人物精神品格;分析人物塑造手法,归纳写作策略。
学习长短句互换,体会不同句式在人物描写中的表达效果。
重点
难点
聚焦人物,撰写长廊介绍
任务一
1.设计卡片
先生尽瘁救国事业与进步文化事业,威武不屈,富贵不淫, 今为和平民主而遭反动派毒手,是为全国人民之损失,抑亦为先生不朽之光荣。
——毛泽东、朱德
李公朴(1902—1946)
参照下面的示例,为本单元的人物设计卡片。
指导:人物身份明确、典型细节突出、精神点题。
邓稼先
闻一多
列夫·托尔斯泰
孙权
吕蒙
2.自主创作
请同学们选择任一人物,完成卡片设计。
3.展示设计
组内交流,推选代表全班展示。
邓稼先
闻一多
列夫·托尔斯泰
孙权
吕蒙
梳理写法,解密人物塑造
任务二
篇目 原句 方法
《邓稼先》 “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列夫·托尔斯泰》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孙权劝学》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1.回顾课文,分类梳理
这四篇课文让人物“立体”的秘诀是什么?让我们读读下面的语句吧。
议论点睛
细节描写
外貌夸张
语言描写
篇目 《邓稼先》
手法
效果
精神
2. 分组梳理,对比发现
分组梳理,每组负责梳理一篇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对比(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
突出邓稼先谦逊、朴实、奉献的品质,展现其独特人格魅力。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鞠躬尽瘁。
2. 分组梳理,对比发现
分组梳理,每组负责梳理一篇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篇目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手法
效果
精神
细节描写(写作《唐诗杂论》、投身民主运动等事例)
具体直观地呈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严谨刻苦,作为革命家的英勇无畏。
严谨治学、言行一致、为正义献身。
2. 分组梳理,对比发现
分组梳理,每组负责梳理一篇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篇目 《列夫·托尔斯泰》
手法
效果
精神
外貌细节(面部、眼睛)
用“天才的眼睛”“猎鹰般的目光”反衬灵魂的深邃。
对真理不懈追求,拥有伟大而深邃的灵魂,虽外表平凡却蕴含巨大精神能量。
2. 分组梳理,对比发现
分组梳理,每组负责梳理一篇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篇目 《孙权劝学》
手法
效果
精神
语言描写(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对话等)
生动展现人物性格与态度转变,推动情节发展。
好学上进、善于听取意见、积极进取。
3.全班交流,归纳策略
用1-2个核心事件搭建人物骨架。
如邓稼先“两弹研制”、吕蒙“劝学成才”。
抓独特细节,语言、外貌、动作让人物“有血有肉”。
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托尔斯泰“眼睛如猎鹰”。
用议论、评价句点出精神。
如“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用结果烘托。
如“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长短互换,体会句式魅力
任务三
一个句子,可以写得长些,表达完备精细;也可以写得短些,表达简洁有力。很多作品都是长短句错落使用的。
长句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短句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长短句的结合,使诗歌节奏多变,既具有雄浑豪迈的气势,又有灵活多变的韵律,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黄河颂》中长短句交错使用
1.短句变长句
《邓稼先》第一部分多使用短句,甚至有些短句独立成段。试将一些短句改写为长句,把单句成段的合并为一段,读一读,看看表达效果是否发生变化。
原文短句
1.短句变长句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合并改写后
德国和法国强占胶州湾和广州湾,“租借”99年,俄国和英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和山东威海卫,“租借25年”;英国还强占香港新界,“租借”99年。
1.短句变长句
原文多短句独段,节奏急促有力,如警钟般罗列列强侵略行径,强烈冲击读者,迅速激起民族受辱的悲愤感。改写后的长句虽内容更全,但节奏放缓,气势与冲击力减弱,削弱了历史痛感和悲愤情绪,难以像原文直抵人心,引发对民族苦难历史的深刻反思。
表达效果分析
《邓稼先》第二部分第2段是一个长句,试着改写为几个短句,再比较一下,看看表达效果又有怎样的不同。
2.长句变短句
原文长句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改写为短句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研究的第一线。
在这28年里,邓稼先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从事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
他们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
他们还成功地设计了氢弹。
这些成就把中华民族的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长句变短句
原文长句简洁连贯,富有力度,完整呈现邓稼先长期投身原子武器研究并取得重大成果的历程。改写后短句语气更加舒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节奏感,虽然更易理解,但削弱了原文的简洁和力度。短句的使用让文章显得更加平实,但缺乏原文那种精炼和深刻性。
表达效果分析
2.长句变短句
3. 实战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长短句互换练习,体会长句和短句不同的表达效果。
3. 实战练习
任务1:长句化短(《托尔斯泰》)
原句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改句
他目光如匕首,直戳要害。
3. 实战练习
任务2:短句拉长(《孙权劝学》)
原句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改句
吕蒙听罢,目光坚定地起身一揖,朗声道:“士别三日,便应换一副眼光相看,何况我已苦读多时?”
4. 小组讨论,对比效果
结合改写句子思考:长句、短句各适合什么场景?
长句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原句)
长句
吕蒙听罢,目光坚定地起身一揖,朗声道:“士别三日,便应换一副眼光相看,何况我已苦读多时?”
短句
他目光如匕首,直戳要害。
短句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原句)
长句——细腻描写、复杂情感、深度议论。
短句——对话描写、紧张情节、强调重点。
课堂小结
在本次活动中,同学们犹如穿越时空的旅人,深度走进杰出人物那波澜壮阔的世界,洞察着这些人物身上闪耀的精神品质,从他们身上汲取到源源不断的前行力量。我们深刻地领悟到,这些非凡人物犹如璀璨星辰,对社会发展起到了如巨轮启航般的巨大推动
作用。希望同学们能见贤思齐、追求卓越,在成
长的道路上迈出犹如金石般坚定的步伐!
为所选人物配一幅简笔画,结合介绍文字,模拟“长廊展板”设计。
布置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