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第二节 地图第2课时 地形图的判读新课导入:设计研学路线本次研学活动项目分别有登山、攀岩、漂流、露营等。请你设计研学路线?说一说你的路线有什么样的优势?你所设计的路线适合什么样的人群?你选择什么样的地图,更能直观地看出当地地形状况,本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地形图。01500米500米1000米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 不同点 相同点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 垂直距离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1.甲地的海拔是多少?2.乙地的海拔是多少?3.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读图回答地表高低起伏是怎么表示到地图上?100100100100100100100100200200200200200200150150150150150150150150100100100等高线:在地图上,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依次连成的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点依次连成的线等深线:同线等高等高线 。坡陡的地方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密集稀疏山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判断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征山体不同部位对应等高线的特点用等高线形态除了判读坡陡和坡缓之外,还可以判断些什么呢?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中间 (大或小),四周 (大或小)。大小(适合建观景台)山峰—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0000000000山脊山脊—等高线向 处凸出BCA(古代建长城)凸低为脊低0000000000山谷山谷—等高线向 处凸出凸高为谷高瞧,这有什么?(河流)鞍部:两山顶之间的低洼处100200300400400300200100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景观(瀑布)适合运动(攀岩)等高线弯曲,由山麓向山顶(高处)凸出等高线弯曲,由山顶向山麓(低处)凸出BCAA=C=300m300mDEFD=F=300m200m山脊与山谷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地形部位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活动目的: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并在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活动器材:橡皮泥、刮刀、竹签、硬纸板、白纸、笔等。活动步骤: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参照右图,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以下步骤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步骤一:选用不同颜色、相同厚度的橡皮泥捏成山的 主体 。步骤二:用刮刀等工具塑造出 山峰 、山脊、 山谷 、鞍部、陡崖等地形部位。步骤三:分别用两根竹签从山体模型的两个 山峰 穿孔到底部。步骤四:将山体模型分层展示在白纸上,从最底层开始,沿着橡皮泥的形态轮廓绘制等高线,画完后将其取走,接着对其上一层进行绘制,以此类推。每次绘制等高线时要将两孔对齐,直到所有等高线绘制完成。盘山公路水渠水库漂流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常常用“陆高海深”图例来表示海拔的变化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山地在等高线和等深线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涂上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这种地图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常常用“陆高海深”图例来表示海拔的变化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1.概念: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颜色就可制成分层设色地形图。2.作用:直观判断地势起伏的状况。 (1)平原一般用_____色表示,海拔越低的平原,颜色越深。 (2)丘陵、高原、山地一般用_____色表示,海拔越高,颜色越深 (3)海洋、湖泊一般用_____色表示,水越深,颜色越深。 (4)积雪、冰川一般用_____色表示。白黄蓝绿出示“中国地形图”,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mp4 第2课时 地形图的判读.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