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第一章 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第三节 地理实践井冈山红色革命研学之旅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3页的自主学习部分,了解井冈山红色革命研学之旅,说出完成此次研学实践任务所使用的地理实践方法与工具,并在课下设计一份关于井冈山发展红色旅游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调查问卷。地理实践地理实践是在地理学习中,通过地理实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等方式深入学习地理知识、技能、方法等的一种地理学习方式,是培养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一、地理实验1.地理实验是指运用相关设备、软件和材料,按照一定的程序或方法,通过相关 地理活动 检验地理结论或探索地理现象,进而获得地理事象本质特征的学习方式。2.地理实验主要包括 地理模型 、学具等的制作与使用,以及一些演示和模拟实验。3.实验方案包括实验 目的 、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等,最后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 评价 。4.地理实验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 VR)等营造出仿真的 地理场景 或 实验场景 。模拟水土流失实验实验目的:通过依次改变植被覆盖率、降水强度及坡度大小,理解各要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实验器材:电子秤、量杯、泥沙、草皮、小铲子等。实验步骤:参照右图实验装置,按下列步骤完成实验。步骤一:在坡面上铺设2千克泥沙,将坡面依次调整至坡度a、坡度b、坡度c (坡度a、b、c均不大于45°),模拟降雨约40秒。观察泥沙收集器中的水土总量和浑浊度并称重,记录在表中。步骤二:将坡面调整至坡度a,在坡面上分别铺设2千克泥沙(即裸地)、2千克泥沙和一层草皮(草皮的覆盖率为50%)、2千克泥沙和一层草皮(草皮的覆盖率为100%),模拟降雨约40秒。观察泥沙收集器中的水土总量和浑浊度并称重,记录在表中。步骤三:将坡面调整至坡度a,在坡面上铺设2千克泥沙,降雨强度依次为小雨、中雨、大雨,模拟降雨约40秒。观察泥沙收集器中的水土总量和浑浊度并称重,记录在表中。模拟水土流失实验实验结论: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 多 ;地表植被覆盖越少,水土流失越 多 ;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 多 。二、社会调查1.概念:社会调查是指为了了解某一地理事象的 实际情况 ,通过实地调查、人员访谈、问卷回答等形式获取直接的地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或寻求解决方案的 研究方法 。2.内容:社会调查侧重 人文地理 内容的调查,如社区人口调查、城市交通状况调查、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调查等。3.过程:社会调查包括方案设计、过程探究、结果分析等,调查过程中需明确调查目的、内容、分工、方法和预期成果,并制订 调查方案 ,通过问卷或访谈进行调查,最后对调查过程和结果进行 评价 。4.作用:社会调查有利于帮助我们将所学知识与 生活实践 相联系,学习有用的地理,形成关注人文社会的思维习惯。社区垃圾分类社区垃圾分类调查问卷三、野外考察1.概念:野外考察是指通过实地 观察 、 观测 、 调查 的形式,认识某一地区内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而获得有关地理事象基本特征及形成原因的学习方式。2.内容:野外考察侧重对 自然地理环境 的考察,如气象观测、天文观测、河流考察、植被考察、地形地貌考察等。3.作用:野外考察可以让我们近距离地亲近自然,知行合一,灵活应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对学科知识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江苏周庄古镇周庄古镇位于苏州市东南,始建于北宋,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美誉。江苏周庄古镇一、考察目的1.通过绘制周庄古镇河流分布示意图,建立周庄古镇建筑分布与河流的关系。2.通过考察周庄古镇的建筑,认识地理环境对周庄古镇建筑特点的影响。3.通过对周庄古镇进行野外考察,掌握野外考察的方法及地理工具的使用。江苏周庄古镇野外考察江苏周庄古镇野外考察二、考察准备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周庄古镇的地理环境和建筑特点等。2.准备好地图、指南针、皮尺、记录本、笔等考察工具。3.设计周庄古镇建筑特点记录表及野外考察方案的思路、要点等。江苏周庄古镇野外考察三、考察过程考察活动一:绘制周庄古镇河流分布示意图1.利用周庄古镇平面图,确定周庄古镇的考察路线,对周庄古镇的河流进行考察,并使用指南针判断河流流向。2.结合周庄古镇平面图和河流的考察结果,绘制周庄古镇河流分布图。考察活动二:考察周庄古镇古代建筑1.考察沈厅,观察前部水墙门和河埠,中部墙门楼、茶厅、正厅,后部大堂楼、小堂楼和后厅屋,了解三部分不同的用途,归纳沈厅的建筑特点。2.考察张厅,观察厢房楼、门楼、石柱上细腻精良的雕饰,记录古代建筑的装饰类型。将考察到的情况记录在下表中。江苏周庄古镇野外考察沈厅 张厅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江苏周庄.mp4 第三节 地理实践.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