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第五单元 人文地理环境第二节 乡村与城镇【情境体验】思考判断:1.千灯湖片区30年前属于乡村还是城镇,并说处你的判断依据。2.对比两幅图,说说千灯湖片区景观有哪些变化。一、乡村和城镇1. 聚落的概念城镇乡村人类聚居的地方(生产和生活的地方)。2. 聚落的分类团状带状自然环境影响着聚落的分布地形气候资源自然环境聚落影响 形态适应 利用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团块状聚落沿河流、山麓、谷地呈条带状【合作探究一】了解家乡景观1.聚落的形成条件(1)填出图中空缺的内容。①气候 ②水源 ③自然资源 ④交通 ⑤地形(2)总结:一般来讲,在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等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优越的地方聚落分布较多。2.简要描述你居住的乡村或城镇的景观特征。3.查找录料说明家乡某典型景观的形成原因。例如房屋屋顶坡度大,墙体高;墙厚窗小等。(可依据具体情况分析)聚落的分类乡村聚落城镇聚落(根据生产方式不同)农村牧村渔村林场(按照规模大小不同)大城市小城市中等城市乡村居民一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农村渔村牧村林 场城镇居民一般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工业服务业聚落 房屋高矮和多少 道路多少和宽窄 商店/学校/医院等生活设施 人口密度大小 自然景观改变多少情况乡村城镇高而多矮且少少而窄多而宽少多小大改变少改变多观察图5.16,回答:探索新知2简单说说聚落发展和演变的一般过程。从小村庄发展成集镇、小城镇、城镇,是聚落发展和演变的一般过程。【合作探究二】了解乡村和城镇的景观变化1.昔日后沟村的乡村景观有什么特点 村落稀疏,村落规模较小,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交通线路狭窄、稀少;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较少。村落周围常有农田等。2.实施多村振兴战略后,后沟村的乡村景观发生了哪些变化 别墅式民居,建筑密度比较大,规模较大;基础设施较齐全;道路平坦等。山西省晋中市后沟村景观的前后变化二、多媒体投放“广州市区”局部图,思考下列问题:1.图中分布的道路类型和数量有什么特点 道路类型有:地铁、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等;数量多。2.你能在图中找出商业街、医院和学校吗 能找到,基础设施齐全。“广州市区”局部图三、案例探究:了解石家庄:从小县城到大都市案例材料:当初京汉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时,把车站向南迁到了石家庄。到了1925年,石家庄已发展成为一座小县城。后来又有两条铁路在此交汇,石家庄成了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1968年,河北省会正式迁至石家庄市,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近年来,石家庄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大都市。1.说出石家庄由乡村演变为城市的主要原因。有铁路线经过。2.简述石家庄1980--2010年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特点。城镇居民增多,高层建筑涌现,建设用地范围扩大,城镇规模不断扩大。3.请为石家庄打造滹沱河生态经济带提出合理的建议。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生态破坏等。 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聚落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为人类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反映了不同阶段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和民俗、宗教习惯,成为人类发展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三、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1.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意大利佛罗伦萨古城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也是世界艺术之都,深红色的屋顶是其标志色彩。贵州古村落-西江千户苗寨:村寨依山而建,山坡开辟出大片梯田,形成了传统农耕文化, 也保存着苗族原生态文化,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世 界 遗 产 名 录法国的“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山西的平遥古城、云南的丽江古城、安徽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大力保护传统聚落活动: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在课下搜集相关资料,讨论以下问题:1.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主要特色?你怎样理解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丽江的评语?2.丽江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3.如果你去丽江旅游,作为一名旅游者,你能为保护丽江古城做些什么呢?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1.旅游业在蓬勃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2.如果你去旅游,作为一名旅游者,你能为保护名胜古迹做些什么呢?思考:【合作探究二】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1.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世界上有些村落和城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请搜集资料,从《世界遗产名录》中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村落或城镇,收集能体现其景观特色的图文资料。例如:西递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保持了皖南传统的古村落面貌,村庄背依青山,清流穿村而过,白墙黑瓦的古民居与秀美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被誉为“桃花源里人家”“中国画里的乡村”。2.结合家乡附近的某特色景观,谈一谈保护该景观的意义及举措。意义:特色景观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保护特色景观有重要意义。举措:完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法规政策;加强规划管理;提高居民对传统聚落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创新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方式;建立激励机制;借鉴国际成功案例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