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主题学习 实现中国人的飞天梦【学习目标】1.运用相关图文资料,了解中国航天工程发展历程,为祖国航天事业发展增加自豪感。2.通过讲述航天英雄的故事,知晓并理解“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为将来献身祖国航天事业打下坚实的感情基础。3.通过对航天服探究,明确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明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情境导入】通过“万户飞天”的典故相关图片和视频导入,为实现飞天梦想,坐在捆绑着火箭的椅子上,手握风筝飞向天空。问题:万户要冒着什么风险?这种风险值不值得?【学习导航】【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一:展示中国航天大事【自主学习】写出中国航天大事的时间及名称时间 事件名称1970年 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发射成功。2013年 “嫦娥三号”发射,探测器“________”月球车成功登月2016年 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________”发射。2020年 “________”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2021年 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________”发射。2022年 全面建成中国空间站【合作探究】选取一件航天大事,制作中国航天大事记海报。学习活动二:致敬中国航天英雄【自主学习】1.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钱学森等一批杰出科学家功不可没,他们身上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这些科学家都有哪些?2.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________________,铸就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载人航天精神。【合作探究】1.书写中国航天功勋人物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以“两弹一星功勋人物”为主题征文活动。2.选择一位你心目中的航天英雄,将他(她)的事迹写成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学习活动三:揭秘“飞天”舱外航天服【自主学习】1.舱外航天服是一个浓缩的________,有着高超的技术含量和技术密集度。2.“飞天”舱外航天服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功能。【合作探究】搜集相关资料,撰写“飞天”舱外航天服主要部件的功能说明书。主要部件 功能 特点【达标练习】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展现了国家科技实力,也实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深入探索。据此完成1~2题。1.哪项工程代表了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A. 北斗一号B.东方红卫星C. 嫦娥工程D. 天问一号2.中国探月工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成功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软着陆的任务是()A. 神舟五号B. 嫦娥一号C. 嫦娥三号D. 天宫一号知识点2致敬中国航天英雄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离不开那些为国家航天科技和太空探索做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据此完成3~4题。3.在中国航天及导弹事业的发展中,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两弹元勋是(B)A.邓稼先B.钱学森C.朱光亚D.郭永怀4.在中国航天员队伍中,首位执行太空行走任务并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特别贡献的是:A.翟志刚 B. 杨利伟C.费俊龙 D.聂海胜中国自主研发的“飞天”舱外航天服是航天员执行太空行走任务时的重要装备。据图完成5~6题。5.“飞天”舱外航天服的哪个部件为航天员在太空中提供氧气和温度调节(B)A. 头盔B. 生命维持系统背包C. 手套D. 航天靴6.“飞天”航天服的生命维持系统可以支持航天员在太空中工作(B)A. 1小时B. 4小时C. 8小时D. 24小时【学后反思】学习活动一:【自主学习】东方红月兔号墨子号北斗羲和号【合作探究】海报略,要突出重要事件名称及人物、时间。学习活动二:【自主学习】1.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两弹一星精神1.两弹一星元勋有:钱学森(中国航天之父)、“航天四老”(任新民、黄纬禄、屠守锷、梁守槃)、杨嘉墀(空间自动控制学家)、王希季(中国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孙家栋(探月工程总设计师)、赵九章(大气科学家)、钱骥(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2.航天英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合作探究】参考答案:示例:“传承精神,致敬功勋——两弹一星人物故事”活动流程:①宣传动员:通过班会介绍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的背景和意义。②资料学习:提供相关人物资料,学生自学。③撰写征文:学生撰写关于功勋人物的征文,字数限制在400-600字。2.示例:《星海中的勇士:杨利伟的太空之旅》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杨利伟站在了中国航天员训练中心的门前,他的眼神坚定而充满期待。这一天,他将踏上一段前所未有的旅程——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杨利伟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从小就对天空充满了好奇。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飞行员,探索那无边的蓝天。经过多年的努力和训练,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飞行员。2003年,中国决定发射载人航天飞船,杨利伟被选为执行这一历史性任务的宇航员。面对未知的太空和巨大的挑战,他没有退缩,而是更加刻苦地训练,为这次任务做好了充分的准备。10月15日,随着一声巨响,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火箭的推动下,缓缓升空。杨利伟坐在飞船内,心中充满了自豪和激动。他知道,这一刻,他不仅代表着自己,更代表着整个国家。在太空中,杨利伟完成了多项科学实验,并通过摄像头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航天员的风采。他看到了地球的壮丽景色,感受到了太空的神秘和宁静。返回:经过21小时的太空之旅,杨利伟成功返回地球。当他走出返回舱,面对着迎接的人群,他知道,这一刻,他不仅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更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篇章。杨利伟的故事激励了无数人,他的勇气和决心成为了中国航天精神的象征。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中国乃至世界航天史上。学习活动三:【自主学习】1.太空舱2.环境控制生命保障舱外通信【合作探究】参考答案示例:"飞天"舱外航天服是中国自主研发的航天员舱外活动专用服装,主要用于支持航天员在太空中进行舱外活动。以下是"飞天"舱外航天服主要部件的功能说明书草案:主要部件 功能 特点头盔显示器 提供航天员在舱外活动时的视觉信息,包括时间、气压、氧气含量等关键数据 具有高清晰度和良好的视野,确保航天员在复杂环境下也能准确获取信息。 生命维持系统:生命维持系统 为航天员提供氧气、调节温度、过滤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确保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呼吸和体温。 高效能,低能耗,确保长时间舱外活动的安全。压力服 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压力,以模拟地球上的大气压力,防止体液沸腾和减压病。 采用多层材料,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柔韧性,适应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各种动作。手套 保护航天员的手部免受太空环境的伤害,同时保持手部的灵活性,便于操作工具。 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耐磨性,适应精细操作。下肢和靴子 保护航天员的下肢,提供必要的支撑和保护,便于航天员在太空中移动。 设计考虑到人体工程学,确保穿着舒适,活动自如。通信设备 允许航天员与地面控制中心及其他航天员进行实时通信。 具有抗干扰能力,保证通信的清晰和稳定。应急设备 包括紧急供氧、定位系统和快速返回机制,确保航天员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安全。 易于操作,快速响应,最大程度减少风险。工具携带系统 为航天员提供携带和固定工具的设备,便于在舱外活动中使用。 模块化设计,易于调整和固定,适应不同工具的携带需求。环境监测系统 监测航天服内外的环境参数,如温度、压力、辐射水平等。 实时数据反馈,帮助航天员和地面控制中心了解当前环境状况。 视觉辅助系统视觉辅助系统 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中提供辅助照明,增强航天员的视觉能力。 高亮度、低能耗,适应太空中的极端光照条件。【达标测试】1.A 2.C 解析:第1题,选项B、C和D分别代表了中国航天的其他重要成就,但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无关。第2题,选项A代表了中国载人航天的重要成就,选项B是中国探月计划的开始,选项D是中国空间站计划的一部分,但只有选项C正确代表了中国首次月球软着陆的成就。3.B 4.A 第3题,邓稼先、朱光亚、郭永怀都是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但钱学森在航天科技领域的贡献尤为突出,被称为“中国航天之父”。第4题,翟志刚是首位在太空中代表中国留下足迹的航天员。5.B 6.B 第5题,生命维持系统背包是“飞天”舱外航天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航天员提供氧气、温度调节和必要的生命支持,确保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生存和工作。第6题,“飞天”航天服的生命维持系统设计为支持航天员在太空中至少工作4小时,这是执行舱外活动时的标准配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