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省日照市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中考三模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山东省日照市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中考三模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九年级学业水平能力素养测试(二)
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a-40 Fe-56
第Ⅰ卷(选择题共3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0题每小题2分,11-15题每小题3分,共35分)
1. 有关校园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组装和使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引起酸雨 B. PM2.5的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差
C. 不属于空气质量监测污染物 D. 空气质量指数级别越低,空气质量越好
2. 为了实验顺利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实验中应该标注的图标有
A. ①②③⑥ B. ②③④⑥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④⑥
3. 材料助力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不断进步。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于制造火箭外壳的硬铝属于金属材料
B. 用于制造导弹头部防护罩的微晶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C. 用于制造航空母舰的高强度合金钢属于复合材料
D. 用于制造汽车部件的聚丙烯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4. 草木灰是农作物秸秆燃烧后的灰烬,富含可溶性钾盐。下列检验草木灰浸出液性质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浸取草木灰 B.过滤草木灰浊液 C.测量浸出液pH D.检验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A A B. B C. C D. D
5. 不管是在实验室还是在生活中都要树立安全意识,形成良好习惯。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酒精灯不慎被碰倒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 夜间发现燃气泄漏,不能开灯检查
C. 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氢氧化钠溶液
D. 携带易燃、易爆品乘坐高铁
6.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与食品:黄豆、花生、牛奶、鸡蛋等食物都富含蛋白质
B. 化学与健康:钙元素在人体中属于常量元素,可长期大量服用补钙剂
C. 化学与能源:电动汽车使用的电能都来自可再生能源
D. 化学与农业:硝酸钾属于钾肥,只增强农作物抗倒伏的能力
7. 我国正在筹建月球科考站。研究发现月球上确实存在一层及其稀薄的大气层,气体成分随昼夜变化,使用质谱仪测定,在月球黑暗处温度可低至-183℃,发现有极微量的气体生成,其主要成分是氢气、氦气、氖气和氩气等。日出时,月球表面有极微量的甲烷和氨气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月球黑暗处发现的气体分子不再运动。
B. 日出时,月球表面产生了氨气,是因为温度升高,氨分子体积变大
C. 氨气由氮分子和氢分子构成
D. 一个甲烷分子由5个原子构成
8. 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而进行的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观察到甲中白磷未燃烧,乙中白磷燃烧 B. 该实验只能探究燃烧需要氧气
C. 该实验可以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 可反复呈现白磷燃烧与熄灭的现象
9. 化学学习者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变化与守恒:某物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和,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 探究与创新:探究CuO为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只证明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即可
C. 模型与推理: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宏观与微观:稀硫酸与稀盐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10.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图1:除去CO中混有的CO2 B. 图2:探究反应速率与反应物质量分数有关
C. 图3: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 D. 图4:测定氧气的体积
11. 科学家利用太阳光在新型催化剂Ⅰ表面高效分解水后,再利用高效催化剂Ⅱ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Ⅰ中,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B. 反应Ⅱ为置换反应
C. 反应Ⅰ、Ⅱ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改变
D. 反应Ⅱ中,理论上生成28kg的需要的质量为44kg
12. 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集气瓶中先加入Y,再滴加X(所加X体积忽略不计),打开弹簧夹K后,观察到乙瓶中右侧导管内液面上升,则X、Y的组合不可能是
A. 水 苛性钠 B. 稀硫酸 氢氧化钾
C. 稀盐酸 镁条 D. 氢氧化钡溶液 二氧化碳
13. 硫及其化合物的“化合价—物质类别”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单质S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蓝紫色火焰
B. X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转化成
C. X可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反应中X发生了氧化反应。
D. Y的浓溶液稀释时,可将水沿器壁慢慢注入浓溶液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14.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观察现象
B 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 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
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取样,滴加的溶液,观察现象
D 验证铜粉中含有的杂质是CuO 滴加过量稀硫酸,固体不断减少且溶液呈蓝色
A A B. B C. C D. D
15. 兴趣小组利用图1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电导率传感器测定反应过程中pH和电导率的变化如图2、图3.(查阅资料:一定条件下,电导率的大小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1中滴加的a溶液为稀盐酸
B. 图2中b→c能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C. 图2中d→e所示溶液中的NaCl的质量不变
D. 图3中90s之前电导率下降是因为溶液中有水生成,离子的浓度减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5分)
二、综合应用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6. 镁锂合金被称为“最为绿色环保的革命性材料”,是目前世界上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汽车、医疗器械、电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已知图1是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2是锂原子的结构模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镁属于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反应中易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2)镁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氧化镁的化学式是______。
(3)图2中“微观粒子”表示的是锂原子中的______(填“质子、中子或电子”),锂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周期,与图3中A-D表示的四种元素中______的化学性质相似(填字母标号)。
(4)图3若E中,则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_。
(5)镁元素和图3中A、B表示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能治疗胃酸过多,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______。
17. 水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水展开了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参观自来水厂生产过程。
了解水的常规处理技术流程:取水→加混凝剂→过滤后加入活性炭→消毒杀菌→配水。
(1)经过这一流程处理后的水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加入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
(2)同学们在实验室模拟这一流程,其中过滤时用到了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
任务二:自制净水器
(3)同学们设计了甲、乙、丙三组净水装置,如图所示,净水效果最好的是______。
任务三:探秘水的资源化
(4)水除了直接饮用外,还可将其电解制成氢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探究水电解速率的影响因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______。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蒸馏水体积/mL 350 350 350 350 350
电解质(NaOH)质量/g 0 2 4 4 4
电极间距/cm 1 3 3 2 1
电极上产生气泡的速率 几乎无气泡 较慢 较快 快 很快
A. 水中加入NaOH的目的是增强导电性 B. ①⑤可探究有无电解质的影响
C. ②④可探究电解质质量的影响 D. ③④⑤可探究电极间距的影响
(6)我国科学家发明的无淡化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技术,利用防水透气膜将海水和电解槽隔离开,从根本上解决了海水杂质离子对设备的腐蚀问题,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 理论上,该设备制得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8:1
B. 防水透气膜选择性允许气态的水分子透过
C. 电解槽中a电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D. 电解时,M、N室中海水含盐的浓度均增大
18. 我国嫦娥六号成功完成世界首次月背采样,月壤中含有钛铁矿[主要成分为钛酸亚铁(),还含少量]。以钛铁矿为原料制备二氧化钛()的原理如图所示。
氢氧化物 开始沉淀时的pH
0.5
1.5
7.6
已知:相关金属离子开始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如表。
(1)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在酸浸槽中为提高钛铁矿的浸出率,可采用的措施是______(填序号)。
A. 缩短浸取时间 B. 循环浸取
C. 适当降低硫酸浓度 D. 适当提高浸取温度
(3)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对钛、铁浸出率的影响如图所示,据此判断,酸浸时所加硫酸的质量分数应为______。
(4)酸浸槽中的主要反应为,X的化学式为______。发生的另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为了得到纯净的固体,调节水解槽中的pH时,应始终保持pH小于______。滤液中主要含有的金属离子为______。
(6)煅烧炉中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5分)
19. 学习小组开展实践活动,设计装置制取气体,并模拟制备固体双氧水。
Ⅰ、选择下图中的部分仪器实验室制取气体
(1)加热时需垫陶土网的仪器是______(填仪器名称)。
(2)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若用如上图所示装置收集,验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______端(填“a”或“b”)。
(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实验过程需要控制反应速率,该实验应选择的仪器有______(填序号)。
Ⅱ、拓展:还原性铁粉中含有少量,可用氧气测定其组成,小组同学进行以下实验。
【资料】:①Fe,在加热时与反应能生成相应氧化物。②不与酸反应。③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与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实验1】:取36.0g样品,加入足量稀,充分反应后生成0.2g。
【实验2】:另取36.0g样品,按如图进行实验。实验后A中固体全部变为红色,装置B质量增加了8.8g。
(4)A中通入的作用:①与含铁物质反应;②______。(不考虑原有空气影响)
(5)通过计算,得出中,______。
(6)若用空气(过量)替代进行实验,测得的值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0. 印染使纺织品颜色更加丰富。印染时,先向水中加入染料形成染液,再向染液中加入NaCl和提高染色效果。
查阅资料:Ⅰ、操作顺序:先加入NaCl,一段时间后再加入。
Ⅱ、若染液中有NaCl和固体时,会导致染色不均和固色率低。
Ⅲ、染液的碱性过强,会导致织物中的纤维损伤及染料聚集等。
Ⅳ、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1)NaCl、都属于______物质(填“易溶”或“难溶”)。
(2)在20℃时,向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加入20g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为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继续升温至44℃(不考虑水分蒸发),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
(3)现有44℃时NaCl和的饱和溶液(只含两种溶质,且均饱和),若要得到纯净的晶体,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填写字母标号)。
A. 降温到30℃,过滤 B. 降温到10℃,过滤
C. 升温到80℃,趁热过滤 D. 蒸发适量水后,恢复到44℃,过滤
(4)固色时,需先用40~50℃的水溶解,再将溶液分批次加入染液中,控制染液中浓度,可防止染液碱性过强或防止染色不均、固色率低。控制温度在40~50℃的理由是______。
(5)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4%氯化钠溶液时,主要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______。应选取______(填“50”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6)将上述配好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若量取24%的氯化钠溶液时俯视,则会导致稀释后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 为确定碱石灰干燥剂(CaO和NaOH混合物)的干燥效果,测定其中CaO与NaOH的质量比。实验如下:
步骤1:取11.2g样品于锥形瓶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210.8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样品完全溶解,无气泡产生。
步骤2:向步骤1的锥形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溶液,溶液的体积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
(1)步骤1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种(填数字)。
(2)该样品中CaO与NaOH的质量比为______。
(3)求步骤1所得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025年九年级学业水平能力素养测试(二)
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a-40 Fe-56
第Ⅰ卷(选择题共3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0题每小题2分,11-15题每小题3分,共35分)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5分)
二、综合应用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6题答案】
【答案】(1) ①. 金属 ②. 失去
(2) ①. 24.31 ②. MgO
(3) ①. 电子 ②. 2##二 ③. C
(4)Al3+ (5)
【17题答案】
【答案】(1) ①. 混合物 ②. 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引流(或引流,防止液体洒出等)
(3)丙 (4) (5)C (6)AC
【18题答案】
【答案】(1)+4 (2)BD
(3)80% (4) ①. H2O ②. Fe2O3+3H2SO4=Fe2(SO4)3+3H2O
(5) ①. 1.5 ②. Fe2+、Fe3+
(6)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5分)
【19题答案】
【答案】(1)锥形瓶 (2) ①. ②. b
(3) ①. ②. ①⑤⑥或②⑤⑥⑩
(4)将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到B装置中
(5)5:2 (6) 偏小
【20题答案】
【答案】(1)易溶 (2) ①. 饱和 ②. 2:7 (3)D
(4)防止染液碱性过强或防止染色不均、固色率低
(5) ①. 溶解 ②. 50
(6) ①. 350 ②. 偏小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题答案】
【答案】(1)3 (2)1:1
(3)设:步骤1所得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为x
x=11.1g
步骤1所得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步骤1所得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