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5年中考历史第四次模拟测试冲刺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5年中考历史第四次模拟测试冲刺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新疆2025年中考历史第四次模拟测试冲刺卷
(试卷满分:75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
1.考古学家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成排榫卯相连的木桩、大量的横板和竖板,还有很多不同形式的带榫卯结构的构件。榫卯结构的使用奠定了7000年来我国木构建筑技术的基础。这可以佐证( )
A.从事农业的氏族过着定居生活 B.长江流域地区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C.社会已分裂为不同的利益集团 D.私有制在各个部落内部逐渐产生
2.习近平主席在发表2025年新年贺词中提到:“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春秋战国时期与这一理念最为相近的思想主张是( )
A.“无为而治” B.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制
C.“兼爱”“非攻” D.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3.三国时期,无论是魏,还是蜀或吴,从来没有人把另外两国排斥在中国之外;宋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虽有战有和,但也并不把对方排除在中国之外。这段话意在强调当时( )
A.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B.君主专制不断强
C.儒家学说成为正统 D.民族隔阂完全消失
4.隋唐时期,“贵族的力量逐渐衰弱,他们在政府中的地位被职业官僚所代替,这些职业官僚依靠自己的才能和教育程度并通过科举登仕,成了统治王朝的代理人,而不是本社会集团的代表。”这主要说明科举制( )
A.加强了君主专制 B.消除了门阀士族的影响
C.促进了教育发展 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5.下面内容能够反映出中国古代( )
完善三省六部制——建立行省制度——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军机处
A.地方行政管理的逐步加强 B.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强化
C.内轻外重局面的形成过程 D.重文轻武政策的延续发展
6.“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材料中“首先破坏”使得( )
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列强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内地 D.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7.美国作家哈尔森·李尔兹伯曾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次行军( )
A.孕育了伟大的五四精神 B.凝聚了崇高的红船精神
C.铸就了不朽的长征精神 D.坚定了不屈的抗战精神
8.1912年到1917年,荣氏兄弟兴办了九家工厂,建立起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的庞大家族企业。荣氏家族企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为偿还巨额赔款鼓励民间办厂 B.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权在中国完全确立
C.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南京国民政府采取措施支持私人办厂
9.1957年,《人民日报》在发表题为《新年的展望》的元旦社论时指出,“回顾过去一年的巨大成就,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越发增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越发增强”得益于( )
A.土地改革的开始 B.三大改造的实现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国民经济的调整
10.在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多项创新科技产品为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例如,可垂直升降的“空中的士”能帮助乘客避免地面交通拥堵;智能咖啡机机器人仅需75秒即可制作一杯高品质咖啡;搭载AI算法的“智能炒菜机”能根据预设程序烹饪口感出色的菜品。下面适合该展览的主题是( )
A.科技赋能生活 B.推动绿色出行 C.传承经典技艺 D.文化交流融合
11.阿马尔纳书简是世界上有文字可考的最早的外交文献,共有382块泥板。书简(如图)用楔形文字记录了阿拉西亚国王向埃及国王承诺赠送铜币,以换取金色战车、马匹等信件内容由此可印证( )
A.亚非文明交流往来 B.亚欧地区的战争频繁
C.亚非制铜技术高超 D.亚欧经济水平差异大
12.据14世纪佛罗伦萨商人弗朗切斯科·达蒂尼的账簿记载,他在普拉托开设的手工工场中,雇佣了数百名工人生产毛纺织品,按件支付工资,产品销往欧洲各地。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封君封臣的延续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宗教神权的加强 D.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
13.布吕肯街10号的马克思故居,从1至17号房间,分别布展了“创始人足迹”“青春梦想”“思想巨匠”“历史转折点1848”以及“恩格斯与共同理念”等专题。其中“历史转折点1848”指( )
A.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建立了“第一国际”
C.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D.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14.1938年,罗斯福政府颁布的《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工人最低工资每小时40美分,最高工时每周40小时,加班工资增半。但这一法案并未把海员、渔民、家仆及农业工人等列入在内。材料表明美国( )
A.全面粗暴干预经济危机 B.阶级矛盾根本消除
C.并未普遍实现公平劳动 D.社会已经分崩离析
15.“它反对种族歧视,要求基本人权;反对殖民主义,要求民族独立;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会国家的人口超过世界人口总数的一半。通过与会各国代表的认真讨论,大家共同认识到促进亚非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性。”这里的“它”指( )
A.华盛顿会议 B.巴黎和会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计45分)
16.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民族关系·边疆巩固”为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完成活动任务。(13分)
任务一【名片展现民族关系】
材料一
图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 图二 凤鸟纹刺绣
(1)以上两张名片“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凤鸟纹刺绣”分别出土于新疆哪个地方?(2分)说明了什么?(2分)
任务二【举措彰显边疆稳定】
材料二 历代中央政权都将西域视为故土,行使着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权。
——摘编自《简明新疆地方史读本》
(2)结合材料二,指出西汉时设置了什么机构管辖西域?(2分)并分析其设立的意义。(2分)
任务三【史实见证交融巩固】
材料三 17世纪,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勾结沙俄,大搞分裂,发动叛乱。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大败噶尔丹。18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平息。接着,清朝设置官职,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3)材料三中清朝为巩固西北边疆采取了哪些军事行动?(2分)材料中的“官职”指的是哪一官职?(1分)
(4)通过以上探究,谈谈你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的认识。(2分)
17.外交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外交是主权国家对外交往的重要途径。(17分)
【屈辱外交】
材料一


图A 《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晚清直至民国,中国的外交活动明显地呈现出的特征:在对外态度上,既蔑视西方列强又深深恐惧之……在外交进程的演进上,既被动回应,又在一定程度上借鉴西方先进策略而渐次成熟。中国近代外交的上述主要特征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
——摘编自李胜臣《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及成因探析》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A条约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2分)结合近代史实说明中国“在外交进程的演进上,既被动回应,又在一定程度上借鉴西方先进策略而渐次成熟”。(2分)
【独立外交】
材料二


图B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国际事务,先后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大小国家一律平等、不干涉内政、“三个世界”、永远不称霸、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等影响深远的重要外交理念,形成了以独立自主、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鲜明特色的外交传统,赢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摘编自郑立樵《新中国外交70年:成就与启示》
(2)写出我国奉行的基本外交政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新中国成立后实现“形成了以独立自主、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鲜明特色的外交传统”的相关史实。(2分)图B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方面的重要成就,阐述“万隆精神”的内涵。(1分)
【大国外交】
材料三

图C 中国重返联合国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取得图C外交成就的原因。(2分)依据材料三,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2分)
【强国外交】
材料四 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推进,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2分)请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主题名称。(2分)
18.某历史社团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开展项目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学习任务,请你参与完成。(15分)
【收集史料·明晰争端背景】
19世纪中后期的欧洲国家关系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大国军费投入情况统计表
时间 欧洲各大国军费增长情况
1883—1908年 英国海军军费增加3倍多
德国海军军费增加9倍多
1902—1911年 德、奥军费分别增加1.4倍
法、俄军费分别增加1.3倍
意大利军费增加1.7倍
(1)一组同学收集了以上资料。根据示意图,归纳一战前各欧洲国家关系的突出特点。(2分)根据图表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关系发展带来的影响。(2分)
【释读图片·了解历史发展】
图1遭到炮轰后凡尔登讲解词: 图2遭到炮轰的珍珠港美军机场讲解词:
(2)二组同学收集了以上图片。请你从图1、图2中任选一幅图片,帮助他们完成历史讲解。(4分)
【汇报交流·阐述时代价值】
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②诺曼底登陆③雅尔塔会议④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⑤联合国成立 ⑥万隆会议 ⑦欧盟成立 ⑧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3)三组同学收集了以上资料,请你从以上的表格中任选两项史事,自拟一个你想论述的主题,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7分)新疆2025年中考历史第四次模拟测试冲刺卷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A D B B C C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D C C D
二、非选择题(共45分)
16.(1)“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出土于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
“凤鸟纹刺绣”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
说明: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多民族聚居和多种文化交流融合的地区,新疆地区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古代就与中原地区在文化等方面有着密切联系。
(2)机构:西域都护府。
意义: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促进了西域与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民族团结,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3)军事行动:康熙帝三次亲征,大败噶尔丹;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
“官职”:伊犁将军。
(4)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是一个长期的、不断融合和巩固的过程。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发展过程中,虽然会面临分裂势力等挑战,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
17.(1)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客观上促进了中央机构(外交)的近代化。(任意一点)
说明:被动回应,签订《南京条约》开辟通商口岸,被迫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签订《辛丑条约》,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借鉴西方,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推行变法运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广泛影响;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推翻了清政府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提倡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动摇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掀起了思想解放潮流。(任意两点)
(2)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史实: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中美建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任意两点)内涵: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任意两点)
(3)原因: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大力支持。(任意两点)理解: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任意两点)
(4)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主题名称:中国外交百年风雨路,共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外交风云。(符合题意即可)
18.(1)突出特点:矛盾复杂、尖锐;分为两大阵营。
影响:推动德奥意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图1: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
讲解词示例:
图1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凡尔登展开的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凡尔登战役,该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凡尔登战役也因此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这一图片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了凡尔登战役的激烈程度以及其对凡尔登地区的巨大破坏。
图2:遭到轰炸的珍珠港美军机场。
讲解词示例:
图2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1年日本法西斯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历史史实。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随即对日宣战,推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更多地区和人民被迫卷入战争当中。这一图片真实地再现了日军对美军的偷袭。(任选一个作答即可)
(3)主题:合作共赢。
选择的史事:④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⑧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下,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英勇抗击日军,牵制了大量的日军力量,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及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类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综上所述,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