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卷
·化学·
(试题卷)
注意事项:1.化学试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卡”共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Cl—3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新情境·春节民俗活动春节申遗成功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全球价值。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下列活动中主要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2.“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说法中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A.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B.大肆开采矿物资源
C.生活废水处理排放 D.长江流域十年禁渔
3.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A.青少年的生长过程需要大量的蛋白质 B.可以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来延长保质期
C.人体缺钙易造成甲状腺肿大 D.小明的妈妈为了保持身材,只吃蔬菜和水果
4.钴是可充电电池的重要组成元素,如图所示的是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关于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钴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钴的元素符号为CO
C.一个钴原子有27个电子 D.钴原子的质量为58.93g
5.连花清瘟胶囊具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的功效,其成分中含有一种名为绿原酸 的物质。下列关于绿原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绿原酸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B.绿原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1个绿原酸分子中含有9个H O D.绿原酸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 和H O
新考法·劳动教育劳动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承担家庭劳动。下列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选项 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燃气灶炒菜 燃气燃烧放热
B 用炉具清洁剂去除油污 NaOH 可与油脂反应
C 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D 往自制净水器内放入活性炭 活性炭具有催化作用
化学试题卷第1页(共4页)
安徽新考法·一材多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7~8小题。
过氧化氢 可用于消毒杀菌,常温下就能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将水蒸气在玻璃、塑料、金属等材料表面冷凝时,均发现了过氧化氢的存在。研究表明:水蒸气冷凝成直径小于10微米的液滴时,部分水分子会转化成过氧化氢分子。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水蒸气冷凝的过程中,水分子的体积减小
B.水蒸气在金属表面冷凝得到的液滴可能是混合物
C.氧气可能参加了水蒸气冷凝时发生的反应
D.一定条件下,水蒸气冷凝可用于部分材料表面的绿色消毒
8.且 核心素养·科学思维下列关于H 和H O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构成:都由分子构成,且都含有氢分子 B.性质:常温下都是气体,都具有可燃性
C.用途:H 可作燃料,蒸馏水可长期饮用 D.转化:都含有氢元素,H 燃烧可生成H O
9.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10.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工业上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是氨的催化氧化,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数之比为1:1 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反应物、生成物中共有三种氧化物 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
11.在20℃时,将40g氯化钠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有4g固体未溶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B.该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固体
C.所得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40g D.将该溶液倒出一半,则溶质的质量分数改变
12.在一次实验课上,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了对密闭容器中少量小苏打与少量白醋反应的质量测定(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后小苏打的质量增加 B.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都不变
C.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D.反应前称量的是小苏打和白醋的总质量
化学试题卷 第2页(共4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6分) 新考法·跨学科实践活动为应对全球变暖这一重大问题,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以“低碳”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1) 跨学科·生物学图1中表示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的是 (选填“①”“②”或“③”)。
任务二: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过程】利用如图2所示的U形管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前,先同时取下U形管两端的橡胶塞,再把U形管两端同时浸入两种液体中,开始反应。
【实验分析】(2)反应时,左边玻璃管液面上升速度比右边 (选填“快”或“慢”)。左边烧杯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任务三:了解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
(3)除了利用碱性吸收剂捕集二氧化碳外,还可以将二氧化碳封存于海底。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位于我国南海,计划将在南海海底永久封存超146万吨二氧化碳。该方法中利用了二氧化碳与 (填物质名称)的反应。
任务四:设计低碳行动方案
低碳途径 低碳行动具体措施
促进二氧化碳吸收 植树造林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5分)气体制备、收集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请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A 中任意一种仪器的名称: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氧气,可以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写出一种即可)。
(3)用装置B制取氢气,长颈漏斗使用时应注意 ;用装置C制取氢气的优点是 。若用装置D收集氢气,则气体应从 (选填“a”或“b”)端通入。
15.(6分)RJ九上教材P85图4-6改编如图所示的是污水处理流程示意图,污水经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分级处理后可达标排放。请结合图文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试题卷 第3页(共4页)
(1)污水通过“格栅”可去除较大的悬浮物、漂浮物,相当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 。
(2)“进一步处理”包括消毒处理,常用的消毒剂有 ,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3)污泥发酵制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气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试写出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污水处理后的水叫“中水”,除不可以饮用外,可用于工农业和生活的不同领域,举出“中水”的一种用途: 。
16.(6分)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品读化学史】
(1)火的利用是人类最早的一项化学实践活动。《庄子·外物篇》记载:“木与木相摩则然(通‘燃’)”。从燃烧的条件来看,摩擦的作用是 。
【领略化学美】
(2)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化学与艺术的融合,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
①陶瓷之美在于色泽。宋代青瓷有“千峰翠色”美誉。陶土中的氧化铁与窑炉内的一氧化碳反应,部分转化为氧化亚铁使瓷器呈青色,同时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颜料赋予陶瓷精彩,一种用焙烧黄铁矿产生的红渣(成分为 和 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常见的酸)为原料制备颜料铵铁蓝的工艺流程如图1 所示。为加快“酸浸”的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一点即可)。“滤渣”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
③古代陶器常用作饮具,陶器表面被炭烟熏黑,可用过氧化氢溶液擦洗清除。现欲配制1000g3%的过氧化氢溶液,需要30%的过氧化氢溶液 g。
注意:若答对第(3)小题奖励3分,化学总得分不超过40分。
【探寻化学味】
(3)食品膨松剂能使面包、饼干等食品口感松软、酥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种膨松剂的组成(成分为 和 的混合物)进行分析,设计方案如下:如图2所示,称取一定质量该膨松剂样品进行实验,向样品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完全后,边加热边缓慢通入氮气,通过测定反应后生成氨气的质量来达到实验目的。
已知:I. I `。
Ⅱ.浓硫酸可以吸收氨气。
①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加热的作用是 。
②碱石灰的作用是 。
17.(5分)某工业样品氯化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为测定氯化镁的质量分数,取20.0g样品于烧杯中,加水充分溶解,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得固体11.6g。
(1)检验样品中氯化镁是否完全反应的方法是在滤渣洗涤液中滴入 (填字母)。
A.氢氧化钠溶液 B.硝酸银溶液
(2)计算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化学试题卷 第4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