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立人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质量调研 科学试卷1.(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如图所示,在实验室里的小女孩手摸几万伏的高压放电球,她神态自若、长发飞扬。关于这一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几万伏电压没有超出人体的安全电压B.她神态自若是因为小女孩有特异能力能承受几万伏的电压C.她长发飞扬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D.她长发飞扬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排斥【答案】C【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压【解析】【分析】(1)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2)人体触电并不是指接触带电体,而是指有电流经过人体;(3)(4)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解答】A.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超过36 V,几万伏远远超过了人体的安全电压,故A错误;B.小女孩之所以没有触电并不是因为身体是绝缘体,而是因为双脚站在了绝缘体上,没有电流从人体通过,故B错误;CD.她的长发飞扬,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C正确,而D错误。故选C。2.(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如图),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 )A.小球的作用是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B.此实验为了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实验中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D.若将此实验放到月球上做,只会观察到小球被多次弹开而听不到声音【答案】B【知识点】声音产生的条件【解析】【分析】A.根据乒乓球的振动幅度较大分析;BC.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判断;D.根据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判断。【解答】A.发生的音叉振幅很小,用眼睛看不到,而小球的振幅较大,因此小球的作用是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故A正确不合题意;B.此实验为借助乒乓球的振动反映音叉的振动,即探究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故B错误符合题意;C.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故C正确不合题意;D.月球上没有空气,由于真空不能传声,故听不到声音,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3.(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身心健康,我市为了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创建宜居文明城市,采取了多项措施。下列措施中主要用于降低噪声污染的是( )A.修建人工湖和湿地公园B.倡导市民低碳生活、绿色出行C.高楼大厦减少使用玻璃幕墙D.市区道路设置禁止汽车鸣笛标志【答案】D【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解析】【分析】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结合选项中的描述可逐一做出判断。【解答】 A.修建人工湖和湿地公园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来调节气温,不是为了降低噪声,故A不合题意;B.倡导市民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是为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不是为了降低噪声,故B不合题意;C.高楼大厦减少使用玻璃幕墙是为了减少镜面反射所形成的“光污染”,不是为了降低噪声,故C不合题意;D.市区道路设置禁止汽车鸣笛标志是为了在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故D符合题意。故选D。4.(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如图甲为调光台灯,图乙为一简单调光台灯的电路图,将电路图的 M、N两点之间接入一个滑动变阻器,使得滑片P向右移动时,灯泡的亮度减小,则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A.A接M, B接N B.C接M, D接NC.A接M, D接N D.B接M, C接N【答案】D【知识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解析】【分析】 滑动变阻器有四个接线柱,选择一上一下接线柱接入电路,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部分取决于接入的下面接线柱。根据向左移动滑片时,连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的变化确定电路电流的变化即可。【解答】 滑片P向右移动时,灯泡的亮度减小,即此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变小,说明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所以应该是变阻器滑片左边的电阻丝接入电路,故必须选择C接线柱,再选择A或B接线柱即可,故D正确。故选D。5.(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在医院中医生用B 超检查出病人体内含有结石以后,再用超声波碎石仪发出超声波将病人体内的结石击碎以便于排出体外,关于这两次声音的利用例子说法正确的是( )A.两次都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B.两次都是利用声音具有能量C.第一次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第二次是利用声音具有能量D.第一次是利用声音具有能量,第二次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答案】C【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解析】【分析】声音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据此分析判断。【解答】 医生用B超检查出病人体内含有结石利用的是声音能传递信息;用超声波碎石仪发出超声波将病人体内的结石击碎以便于排出体外,利用的是声音能传递能量。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6.(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小华在教室擦玻璃窗时,无意中在玻璃窗上看到了教室里灯的像。如图所示,当他水平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时,玻璃窗中灯的像( )A.向左运动 B.变小 C.变大 D.保持静止【答案】D【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 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变,由于灯在平面镜中成像时,像与灯相对平面镜对称,水平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看到的像是静止的,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7.(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如图甲、乙、丙、丁是不同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声音的响度最小 B.乙、丙声音音色和音调均相同C.乙、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D.丁声音是一种噪声【答案】B【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 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解答】 A.由图可知,甲振动时偏离中间位置的幅度最小,说明振幅最小,所以甲声音的响度最小,故A正确不合题意;B.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乙、丙振动的次数不同,即频率不相同,所以音调不相同;二者的波形相同,则音色相同,故B错误符合题意;C.乙和丙振动时偏离中间位置的幅度相同,说明振幅相同,则二者的响度相同,故C正确不合题意;D.甲、乙、丙的振动有规律,丁的振动无规律,因此甲、乙、丙声音为乐音,丁声音为噪声,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8.(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如图所示,一口井装满水,在井底正中央趴着一只青蛙;若青蛙的眼睛用P点表示,青蛙此时观察井外事物范围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D【知识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解析】【分析】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天空中的物体反射到井中的光线较少;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 , 发生折射 , 折射角变小 , 可以有更多的光线射入青蛙眼中。【解答】当井里灌满水后 , 天外物体反射的光线会发生折射现象 , 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 青蛙的视野范围更大。A、图中光线没有发生偏折现象,A不合题意;B、图中光线是由青蛙的眼睛发出的 , 而不是天外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的传播方向错误,B不合题意;C、图中光发生折射时 ,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侧 , 不符合光的折射规律 , C不合题意;D、图中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 , 发生折射 ,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 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9.(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科学研究发现,经常揉搓眼睛可能导致出现圆锥角膜(如图),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在疾病早期,可通过佩戴相应的眼镜进行矫正。则该类眼镜的镜片应是如图中的( )A. B. C. D.【答案】C【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解析】【分析】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造成近视。【解答】 经常揉搓眼睛可能导致出现圆锥角膜,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造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如图:故选C。10.(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如图所示,人脸识别一体机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屏幕上所成的是缩小的虚像B.该摄像机镜头是一个凹透镜C.若镜头的焦距为f,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fD.若要使屏幕上显示的人脸小一些,人应离镜头近些【答案】C【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解答】摄像头相当于照相机,因此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在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B错误;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该大于2f,故C正确;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若要使屏幕上的人脸更小一些,应该增大物距,即人离镜头更远些,故D错误。故选C。11.(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一柱形玻璃容器里盛有适量的水,静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规则木板AB上,一束光线竖直向下照射在水面上,若在A端下方垫一个小正方体C,使木板倾斜适当的角度后,则( )A.反射光线将沿逆时针方向适当旋转B.反射光线将沿顺时针方向适当旋转C.折射光线将沿顺时针方向适当旋转D.反射和折射光线的方向都不会旋转【答案】D【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 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光线从一种透明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解答】 在A端下方垫一个正方体C,使木板倾斜一个小的角度,但水面总是水平的,所以入射光线与水面垂直,故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都不变,故D正确。故选D。12.(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如图为耳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听小骨上有听觉感受器,可以传递声波B.②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C.③是听神经,与口腔相连,使儿童易患中耳炎D.④鼓膜有听觉感受器,可以感受声波【答案】B【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解析】【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图中①是听小骨,②是耳蜗,③是听神经,④是鼓膜。【解答】 A.①听小骨主要是将鼓膜产生的振动传导到内耳,故A错误;B.②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故B正确;C.③是听神经,传导神经冲动,咽鼓管与口腔相连,使儿童易患中耳炎,故C错误;D.鼓膜的作用是当声波传送来时产生振动,故D错误。故选B。13.(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如图中电路的滑动触片P原来在中点,当移动P时,电流表读数变化情况是( )A.无论滑动触片P向上或向下移动,电流表读数都减小B.无论滑动触片P向上还是向下移动,电流表读数都增大C.滑动触片P向上移动时电流表读数增大D.滑动触片 P向下移动时电流表读数增大【答案】B【知识点】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的上边电阻与下边电阻并联,安培表测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电阻特点判断电路总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即可判断安培表示数的变化。【解答】 因为并联电路电阻越并越小、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所以无论滑动触片P向上还是向下移动时,并联部分的总电阻都会变小;由可得,干路电流变大,即安培表读数都增大。故选B。14.(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如图所示是一束光由空气进入某透明物质时,在界面上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O可能是入射光线 B.OB 可能是折射光线C.OC 必定是反射光线 D.BO必定是入射光线【答案】B【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解析】【分析】 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 (1)假设AO是入射光线,若OB为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重合,不可能;若OC为反射光线,OB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同侧,不可能;(2)假设BO是入射光线,若OA为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重合,不可能;若OC为反射光线,OA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同侧,不可能;(3)假设CO是入射光线,若OB为反射光线,OA为折射光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能;若OA为反射光线,OB为折射光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能;可见,CO一定是入射光线,OA、OB可能是反射光线也可能是折射光线。故ACD错、B正确。故选:B。15.(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如图是小科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设计测量未知电阻 R 阻值的四种电路,电源电压恒定且未知, 是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 R 最大阻值未知,实验中只能闭合或断开开关及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其中能够测量出R 阻值的电路(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②③④ D.①②③【答案】C【知识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解析】【分析】 要测量电阻阻值,需要测出电阻两端电压与通过电阻的电流,然后应用欧姆定律求出电阻阻值;分析图示电路图,应用串并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分析答题。【解答】 ①由电路图可知,S接1或2时,通过电压表的电流的方向会发生变化,电压表的指针会反向偏转,无法读取电压表的示数,故①不可行;②根据图可知,闭合S1、S2,电路为Rx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量电源的电压U;只闭合开关S1,两只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Rx两端电压为Ux;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0=U-Ux;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关系可知,通过Rx的电流为,则根据Rx两端的电压和电流可以求出Rx阻值,故②可行;③闭合S1、S2时,电路是只有Rx的基本电路,电流表测量通过Rx的电流Ix;闭合S1、断开S2,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I;根据电源电压不变列式I(R0+Rx)=IxRx可求出Rx的阻值,故③可行;④闭合S1,S接2时,R0和R串联接入电路中,把R的阻值调到0,根据电流表的示数和定值电阻的阻值可以求出电源电压U;闭合S1,S接1时,Rx和R串联接入电路中,把R的阻值调到0,读出电流表的示数,根据电流表示数和电源电压,利用可以求出Rx的阻值,故④可行。故选C。16.(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是因为 能传播声音;智能手机有一个功能叫“智慧语音”,它可以通过识别声音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这一特征来工作的。【答案】液体;音色【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17.(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小科同学测量电流时,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至图甲所示位置,原因是电流表 !断开开关,纠正错误后,再闭合开关,发现指针偏转至图乙所示位置,接下来的操作是:断开开关, 继续进行实验。【答案】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换接0~0.6A的量程【知识点】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解析】【分析】 量电流时,电流要从电流表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否则电流表指针会反向偏转;用电流表测量电流时,电流表要选用合适的量程,否则,指针偏转角度过大或过小。【解答】 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至图甲所示位置,说明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断开开关,纠正错误后,再闭合开关,发现指针偏至图乙所示位置,指针偏转角度太小,说明所选的量程太大,接下来的操作是:断开开关,换接0~0.6A的量程,继续进行实验。18.(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和温度有关,如图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回答:(1)当温度为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 。(2)当飞机在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会有很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超音速试验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条件下,在 环境试飞更容易成功。【答案】(1)339m/s(2)低温【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确定声速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据此推算15℃时的声速;(2)根据“ 当飞机在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会有很大的阻力 ”分析解答。【解答】 (1)根据图象可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成正比;当温度从10℃升高到20℃时,声速增大:342m/s-336m/s=6m/s;那么温度为15℃时的声速为:336m/s+=339m/s。(2)当飞机在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会有很大的阻力,则飞机速度与声速相差越大,则阻力越小,越有利于起飞。在低温环境下声速较小,试飞更容易成功。19.(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行车过程中为避免司机低头观察汽车仪表、忽略路况造成事故,厂商开发出如图所示的一种抬头显示器:汽车仪表安装在驾驶台上,显示面水平朝上,司机平视,借助透明挡风玻璃就可看到竖直的仪表显示的像。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光的 (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若抬头显示器水平放置在汽车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度数为 ;某驾驶员发现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过高,不便观察,这时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挡风玻璃;司机在挡风玻璃上看到的数字“6”,在显示器屏幕上图形是 。【答案】反射;45°;靠近;【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 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没有关系;平面镜成像时,成像物体越亮,环境越暗,物体成像越清晰。【解答】 (1)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原理可知,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成虚像;(2)车辆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由于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45度;(3)因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随着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减小而减小,当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高,不便于观察,这时就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靠近挡风玻璃;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司机在挡风玻璃上看到的数字6与其在显示器屏幕上的数字是对称的,为。20.(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如图是小科自制的简易调光灯,闭合开关后,回形针向左移动的过程中灯泡亮度会 (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但小明发现灯泡亮度变化不明显,他应该调换更 (选填“粗”或“细”)的铅笔芯来做实验,接着加热铅笔芯,发现灯泡亮度逐渐变亮。这一现象说明,温度越高,铅笔芯的电阻越 。【答案】变亮;细;小【知识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通过灯泡的电流越大,功率越大;根据夹子移动的方向判定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判定电流的变化,从而判定出灯泡亮度的变化;(2)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温度有关,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非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据以上分析解答。【解答】 (1)闭合开关,回形针向左移动的过程中,铅笔芯接入电路中的长度变短,电阻减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流变大,灯泡变亮;(2)小明发现回形针在移动的过程中灯泡亮度变化不明显,说明电流的变化比较小,根可知,即铅笔芯电阻变化较小,故应选用电阻较大的铅笔芯,即换用更细的铅笔芯;加热铅笔芯,会发现灯泡逐渐亮起来(即电流增大,铅笔芯的电阻减小),这一现象说明铅笔芯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21.(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都是科学知识。(1)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时,发生了 的缘故。(2)小科利用量角器和三角板制作一个影子时钟(日晷仪)。如图所示,这是利用了光的 原理。(3)同学们漫步在风光旖旎的雾江平湖畔,同时看到了水中的矫健雄鹰和欢快鱼群,看到水中的雄鹰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水中的鱼群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4)射水鱼又称高射炮鱼,它有非常独特的捕食本领,当搜索到停歇在水面附近树枝、草叶上的猎物后,会选择合适的角度,瞄准目标,从口中喷射出一股1m 多高的水柱,将小虫击落水中吃掉。根据你学过的光学知识,它在水下向小虫喷水时,喷射方向应该____。A.对准看到的小虫 B.对准看到小虫的下方C.对准看到的小虫上方 D.太神秘了,无法判断【答案】(1)漫反射(2)直线传播(3)反射;折射(4)B【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解析】【分析】 (1)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2)影子的形成原因,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光障碍物后,被障碍物挡住,于是在障碍物后就形成影子;日晷就是利用影子的方向、长短粗略判断时刻的计时仪器。(3)平面镜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其实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4)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水中的出射水鱼看到小虫的像比小虫实际位置偏高,解答即可。【解答】 (1)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2)由题可知日晷仪是利用三角板影子长短和位置来粗略计时的一种仪器,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影子。(3)水中的“雄鹰”是在水中形成的像,即平面镜成像,故看到水中的“雄鹰”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因为鱼是在水中的实际物体,是由于光线从水中通过空气折射进入了人的眼睛,我们看到水中的鱼,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4)射水鱼在水中看到水面上方留的昆虫等猎物,是因为水面上方的昆虫等猎物“发出”的光射向水面,发生折射,再进入射水鱼的眼睛中,因此光的传播路线是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鱼看到是变高的虫子的像,故它在水下向小虫喷水时,喷射方向应该是看到的小虫的下方。22.(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如图甲为某智能镜子,其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当人靠近镜子,手按压总开关的①结构,镜子内部的③、④结构连通,形成通路,镜子配置的摄像头就会检测用户脸上的信息,并在镜面的显示屏上提供合适的护肤建议。(1)为防触电,按压开关中 结构应为绝缘体。(填写结构序号)(2)人脸通过摄像头成像于感光组件,其原理如图乙,该像的特点为 (写出两点)(3)当用户靠近镜子时,开关 S1自动闭合,摄像头工作。图像识别系统被唤醒后 S2 自动闭合,智能模块启动,开始分析用户脸上的信息。如图丙所示电路设计符合该要求的是____。A. B.C. D.【答案】(1)①②(2)倒立、缩小的实像(3)B【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串、并联电路的设计;导体和绝缘体【解析】【分析】 (1)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2)人脸通过摄像头在光屏上呈现,利用的是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根据题意分析两个开关的连接方式、灯泡与智能模块的连接方式。【解答】 (1)手按压总开关的①②结构,为绝缘体;(2)人脸通过摄像头可成像在感光组件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3)根据题意可知,当用户靠近镜子时,传感器开关S1闭合,图像识别系统被唤醒后S2闭合,智能模块启动,这说明智能模块与灯泡互不影响,是并联的,且开关S1在干路中控制整个电路,S2控制智能模块。故选B。23.(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如图甲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另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 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2)在B蜡烛的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3)若玻璃板是按图乙所示的方式倾斜放置,那么蜡烛A的像会在图中的 处(选填“A1”、“A2”或“A3”)。【答案】(1)等效替代法(2)不能(3)A2【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 (1)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陌生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用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代替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2)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可以成在光屏上;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能成在光屏上;(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分析判断。【解答】 (1)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在玻璃板前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反射所成的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实验方法是等效替代法;(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是不能成在光屏上的,故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这时,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3)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按图乙所示的方式倾斜放置,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A2。24.(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活动中,学习小组的同学采用三节干电池、电压表(0-3伏、0-15 伏)、一个灯泡、滑动变阻器(2A20Ω)、开关、若干导线进行实验。其实验步骤如下:实验次数 UAB (V) UBC (V) UAC (V) 数据处理1 1.2 2.8 4.1 1.2+2.8=4.02 1.9 4.2 待处理3 0 4.0 4.0 0+4.0=4.04 2.8 7.0 4.2 2.8+4.2=7.0结论:串联电路两端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①连接如图甲所示电路,断开开关,并将滑片滑至阻值最大处。②用电压表分别测出 AB、BC、AC 间电压,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草稿纸上,如表。③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重复步骤②,共获得4次实验数据。④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回答以下问题:(1)测电压时,先测出 AB间电压后,保持电压表的 B 连接点不动,只断开 A 连接点,并改接到 C连接点上,测量BC两端电压,他能否测出BC两端电压,并说明理由 .。(2)第2次实验时,测出AB间电压如图乙所示,该读数为 伏。(3)小组同学认为第3次实验存在电路故障,该故障原因可能是 。(4)小组同学发现第4次实验有一个数据有问题且数据处理也有误,请找出该错误数据并说明产生该错误数据的原因 。【答案】(1)电压表正负接线柱反接了(2)2.4(3)灯泡短路(4)电压表使用的是小量程,读数看成了大量程。【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解析】【分析】 (1)电压表的使用时要求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负接线柱流出,由此分析改接后是否合理;(2)根据电压表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3)电路故障包括断路和短路,根据AB间电压为0分析解答;(4)根据串联电压规律结合电压表的量程分析解答。【解答】 (1)图中电压表测L1两端电压,电流电压表A流入,B流出,若保持电压表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这样流入方向与前面相反,即正负接线柱反接了,所以这样不能测L2两端电压;(2)电压表的量程是0-3V,分度值为0.1V,示数为2.4V;(3)AB电压为0,BC电压等于电源电压,故可能是灯泡短路;(4)表格中总电压AC比BC电压小,说明BC读数错误,7.0V应该是4.2V-2.8V=1.4V,数据扩大了5倍,因而原因是使用的是小量程,读数看成了大量程。25.(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科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山以下猜删: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布关。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的 9 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A 铜 60 0.76 F 铜 80 1.02B 铜 60 0.89 G 铁 C 铜 60 1.02 H 纤维 100 1.02D 铜 80 0.76 1 尼龙 100 1.02E 铜 100 0.76 (1)为了验证猜想 1,应选用编号为 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 2.应选用编号为 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2)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 3,必须知道该内容。则表中编号 G 处所缺的数据应为 , 。(3)随着实验舒进行,小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答案】(1)A、B、C;A、D、E(2)100;1.02(3)取任意编号的一种琴弦,调整其松紧程度,用相同力拨动琴弦,比较发出的音调高低。【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 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材料有关,实验探究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1)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材料不变。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材料不变。(2)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长度不变。(3)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时,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材料不变。【解答】 (1)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横截面积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改变横截面积,可选择A、B、C进行研究。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长度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长度,即选择A、D、E;(2)如果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故应选G、H、I进行探究,则表格中长度为100,横截面积为1.02;(3)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时,控制长短、横截面积和材料不变,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取任意编号的一种琴弦,调整其松紧程度,用相同力拨动琴弦,比较发出的音调高低。26.(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小科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不断地进行深入思考,通过实验重构自己的认知。以下是小科实际的操作和思考:(1)小科在实验过程中不断移动烛焰位置,观察到如图甲中①至⑥的六种烛焰清晰的像,请按蜡烛到凸透镜距离由远到近所得到的6个像进行排序,正确顺序为 。(2)小科还想利用发光字母来探究凸透镜成像时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用如图乙中的4个字母进行实验,发现适合做光源的字母是 。(3)小科还发现,若固定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 L0不变,只移动凸透镜。设蜡烛与凸透镜第一次成滑听像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丙所示,再次移动凸透镜,设第二次成清晰像的位置为B(图中未画出),则前后两次成清晰的像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为 (用L0、L表示)。【答案】(1)②①③⑤⑥④(2)F(3)L0-2L【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 (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相反,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探究凸透镜成像上下左右位置关系应该让发光体本身上下左右是不同的,即上下和左右是不对称的;(3)对比成像条件,结合烛焰和光屏之间距离不变,分析计算。【解答】 (1)凸透镜成实像时,像是倒立的,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物距减小,像距也减小,像变小;所以,蜡烛到凸透镜距离由远到近时,其成像情况的正确顺序为②①③⑤⑥④;(2)为了更好地利用发光字母来探究凸透镜成像时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应该让发光体本身上下左右是不同的,即上下和左右是不对称的,且上下左右颠倒后,应该与原来有明显的区别,故只有“F”这两个发光字母适合做光源;(3)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成倒立放大实像条件是f<u<2f,如图2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L;当凸透镜移至B位置时,因为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根据光的可逆性原理,可以假设蜡烛在光屏位置时,像应成在原蜡烛位置,因此,光屏到透镜位置B的距离应为L,故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L0-2L。27.(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15V 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50Ω 2A”,阻值为 10Ω、20Ω、30Ω、40Ω 的定值电阻各 1 个, 电流表量程0~0.6A、0~3A, 电压表量程0~3V、0~15V。(1)根据图甲将图乙所示的实物图连接完整,电压表量程选择应满足能测量5组数据。(2)小科将 10Ω 的电阻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多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记录对应的几组电表示数。此过程小明实际探究的问题是 ,其中自变量是 。(3)要完成预定实验探究任务,滑动变阻器除了保护电路外,另有一个重要作用是 。(4)如表为另一同学提交的实验数据,林老师指出有的数据不符合实际,你认为不符合实际的是实验次序 的数据,理由是 。实验次序 R/Ω I/A1 10 0.602 20 0.303 30 0.204 40 0.15【答案】(1)(2)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压(3)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4)4;要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6V不变,所需分压电阻超出了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解析】【分析】 (1)由表中数据分析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选择,电压表和电阻并联,电流表和电阻串联;(2)探究电流与点的关系时,控制电阻不变,改变电压值,分析电流和电压的关系;(3)要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要通过滑动变阻器调节电阻两端的电压,保证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4)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阻两端电压,再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求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做出解答。【解答】 (1)由表中数据可知,最大电流为0.6A,所以电流表选择0.6A量程即可;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导体两端电压U=IR=0.3A×20Ω=6V,所以电压表选择15V量程;电压表和电阻并联,电流表和电阻串联,实物图连接如下:(2)小明将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多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记录对应的几组电表示数。此过程小明控制电阻不变,改变电压值,探究的问题是电流与电压的关系;(3)要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要通过滑动变阻器调节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4)由表中数据可知,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6V不变,那么第4次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分担的电压为9V,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超出了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要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6V不变,所需分压电阻超出了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28.(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如图所示,图左侧是小科和家长一起在平静的湖边观赏十五的月亮所看到情景。图右侧 S 点代表月亮A点代表人的眼睛,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从月亮射出的一束光,经水面反射后进入人眼的光路图。【答案】【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解析】【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反射光线好像是由像点发出的,由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作出像点后,连接S'A,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再完成光路。【解答】 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作出点S关于湖面的对称点S',即为月亮S在湖面中的像,连接S'A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SO就得到入射光线,AO即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29.(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位于海面下几十米深处的“南海一号”商船被打捞浮出海面,这是中国考古史上的又一突破,“南海一号”商船长约 30米,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如图所示。很早以前,我国考古队员就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的特点制成了一种装置安装在船上,用它发出的超声波对“南海一号”沉船进行了细致的探测。(1)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m/s,如果探测装置发出的信号后,从发出到遇到沉船,再到接受返回信号所花时间是0.02s,则沉船在海面下多深处 (2)该装置能不能用来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为什么 。【答案】(1)解:从发出超声波到接受到返回信号所花时间是0.02s=2×10-2s,则超声波传到海底的时间。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v=1500m/s,超声波传到海底的时间t=1×10-2s,沉船在海面下的深度为:s=vt=1500m/s×1×10-2s=15m。(2)不能,真空不能传声。【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1)利用回声计算海底深度:先找到超声波从水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再利用公式s=vt计算海底的深度。(2)声波的传播特点:真空不能传声。【解答】 (2)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不能利用超声波探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30.(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如图,电源电压不变,电阻 开关 S 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 9V,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开关闭合时的 ,求: 的咀值和电源电压。【答案】解: 开关断开时,电阻R1和R2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测量R2两端电压,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电流,开关闭合时,R1短路,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电流表测量通过R2的电流,开关S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9V,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开关闭合时的,根据欧姆定律可得:,即,解得:U=12V;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当开关断开时,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得,所以R2=3R1=3×6Ω=18Ω。答:R2的阻值为18Ω;电源电压为12V。【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开关断开时,电阻R1和R2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测量R2两端电压,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电流;开关闭合时,R1短路,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电流表测量通过R2的电流,开关S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9V,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开关闭合时的,根据欧姆定律列方程可得电源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结合串联分压原理可得两电阻之比,进一步计算R2的阻值。31.(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某大道改造提升工程已于 2024 年底完成,道路两侧都换上了新型的智能路灯。某款智能路灯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控制电路中 为半导体硅制成的光敏电阻, 阻值随光强k(国际单位坎德拉,符号:cd)变化的规律如表所示。光强k/ cd 5 10 20 40 80 电阻 R2/Ω 40 20 10 5 2.5 工作电路中开关: 的状态由 两端的电压决定:光照足够强时, 两端的电压很小,开关 处于断开状态,路灯L关闭;当光强降为20cd时, 两端的电压刚好升至2V,此时开关 闭合,电路接通,路灯 L正常工作。已知,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中电源电压分别为6V和220V。请解决下列问题:(1)工作电路刚好接通时,请计算 接入电路的阻值。(2)保持工作电路刚好接通的. 阻值不变,当光强为40cd时,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多大 (3)为了节约能源,使路灯在光强为10cd时点亮,该如何调节 的阻值 【答案】(1)解:当光强降为20cd时,R2两端的电压刚好升至2V时开关S2与c点接触,电路接通,由表格数据可知,此时R2的阻值为10Ω,从图中可知控制电路中R1、R2串联,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根据欧姆定律可得此时通过电路的电流:,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则R1两端电压U1=U-U2=6V-2V=4V,则R1接入电路的阻值:。(2)解:保持R1接入电路的阻值不变,当光强为40cd时,由表格可知R2的阻值为5Ω,控制电路中的电流:。(3)解:当光强为10cd时,由表格可知R2的阻值为20Ω,根据欧姆定律可得此时通过电路的电流:,此时R1接入电路的阻值:,所以应将R1的阻值调为40Ω。【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1)当光强降为20cd,R2两端的电压刚好升至2V时开关S2与c点接触,电路接通,由表格数据可知此时R2的阻值,从图中可知控制电路中R1、R2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结合欧姆定律计算此时通过电路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计算R1两端电压,根据欧姆定律计算R1接入电路的阻值;(2)保持R1接入电路的阻值不变,当光强为40cd时,由表格可知R2的阻值,根据串联电路电阻规律结合欧姆定律计算此时控制电路中的电流;(3)当光强为10cd时,由表格可知R2的阻值,根据欧姆定律计算此时通过电路的电流,进一步计算此时R1接入电路的阻值,据此判断该如何调节R1的阻值。1 / 1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立人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质量调研 科学试卷1.(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如图所示,在实验室里的小女孩手摸几万伏的高压放电球,她神态自若、长发飞扬。关于这一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几万伏电压没有超出人体的安全电压B.她神态自若是因为小女孩有特异能力能承受几万伏的电压C.她长发飞扬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D.她长发飞扬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排斥2.(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如图),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 )A.小球的作用是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B.此实验为了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实验中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D.若将此实验放到月球上做,只会观察到小球被多次弹开而听不到声音3.(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身心健康,我市为了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创建宜居文明城市,采取了多项措施。下列措施中主要用于降低噪声污染的是( )A.修建人工湖和湿地公园B.倡导市民低碳生活、绿色出行C.高楼大厦减少使用玻璃幕墙D.市区道路设置禁止汽车鸣笛标志4.(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如图甲为调光台灯,图乙为一简单调光台灯的电路图,将电路图的 M、N两点之间接入一个滑动变阻器,使得滑片P向右移动时,灯泡的亮度减小,则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A.A接M, B接N B.C接M, D接NC.A接M, D接N D.B接M, C接N5.(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在医院中医生用B 超检查出病人体内含有结石以后,再用超声波碎石仪发出超声波将病人体内的结石击碎以便于排出体外,关于这两次声音的利用例子说法正确的是( )A.两次都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B.两次都是利用声音具有能量C.第一次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第二次是利用声音具有能量D.第一次是利用声音具有能量,第二次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6.(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小华在教室擦玻璃窗时,无意中在玻璃窗上看到了教室里灯的像。如图所示,当他水平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时,玻璃窗中灯的像( )A.向左运动 B.变小 C.变大 D.保持静止7.(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如图甲、乙、丙、丁是不同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声音的响度最小 B.乙、丙声音音色和音调均相同C.乙、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D.丁声音是一种噪声8.(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如图所示,一口井装满水,在井底正中央趴着一只青蛙;若青蛙的眼睛用P点表示,青蛙此时观察井外事物范围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B.C. D.9.(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科学研究发现,经常揉搓眼睛可能导致出现圆锥角膜(如图),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在疾病早期,可通过佩戴相应的眼镜进行矫正。则该类眼镜的镜片应是如图中的( )A. B. C. D.10.(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如图所示,人脸识别一体机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屏幕上所成的是缩小的虚像B.该摄像机镜头是一个凹透镜C.若镜头的焦距为f,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fD.若要使屏幕上显示的人脸小一些,人应离镜头近些11.(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一柱形玻璃容器里盛有适量的水,静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规则木板AB上,一束光线竖直向下照射在水面上,若在A端下方垫一个小正方体C,使木板倾斜适当的角度后,则( )A.反射光线将沿逆时针方向适当旋转B.反射光线将沿顺时针方向适当旋转C.折射光线将沿顺时针方向适当旋转D.反射和折射光线的方向都不会旋转12.(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如图为耳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听小骨上有听觉感受器,可以传递声波B.②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C.③是听神经,与口腔相连,使儿童易患中耳炎D.④鼓膜有听觉感受器,可以感受声波13.(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如图中电路的滑动触片P原来在中点,当移动P时,电流表读数变化情况是( )A.无论滑动触片P向上或向下移动,电流表读数都减小B.无论滑动触片P向上还是向下移动,电流表读数都增大C.滑动触片P向上移动时电流表读数增大D.滑动触片 P向下移动时电流表读数增大14.(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如图所示是一束光由空气进入某透明物质时,在界面上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O可能是入射光线 B.OB 可能是折射光线C.OC 必定是反射光线 D.BO必定是入射光线15.(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如图是小科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设计测量未知电阻 R 阻值的四种电路,电源电压恒定且未知, 是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 R 最大阻值未知,实验中只能闭合或断开开关及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其中能够测量出R 阻值的电路(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②③④ D.①②③16.(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是因为 能传播声音;智能手机有一个功能叫“智慧语音”,它可以通过识别声音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这一特征来工作的。17.(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小科同学测量电流时,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至图甲所示位置,原因是电流表 !断开开关,纠正错误后,再闭合开关,发现指针偏转至图乙所示位置,接下来的操作是:断开开关, 继续进行实验。18.(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和温度有关,如图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回答:(1)当温度为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 。(2)当飞机在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会有很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超音速试验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条件下,在 环境试飞更容易成功。19.(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行车过程中为避免司机低头观察汽车仪表、忽略路况造成事故,厂商开发出如图所示的一种抬头显示器:汽车仪表安装在驾驶台上,显示面水平朝上,司机平视,借助透明挡风玻璃就可看到竖直的仪表显示的像。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光的 (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若抬头显示器水平放置在汽车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度数为 ;某驾驶员发现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过高,不便观察,这时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挡风玻璃;司机在挡风玻璃上看到的数字“6”,在显示器屏幕上图形是 。20.(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如图是小科自制的简易调光灯,闭合开关后,回形针向左移动的过程中灯泡亮度会 (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但小明发现灯泡亮度变化不明显,他应该调换更 (选填“粗”或“细”)的铅笔芯来做实验,接着加热铅笔芯,发现灯泡亮度逐渐变亮。这一现象说明,温度越高,铅笔芯的电阻越 。21.(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都是科学知识。(1)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时,发生了 的缘故。(2)小科利用量角器和三角板制作一个影子时钟(日晷仪)。如图所示,这是利用了光的 原理。(3)同学们漫步在风光旖旎的雾江平湖畔,同时看到了水中的矫健雄鹰和欢快鱼群,看到水中的雄鹰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水中的鱼群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4)射水鱼又称高射炮鱼,它有非常独特的捕食本领,当搜索到停歇在水面附近树枝、草叶上的猎物后,会选择合适的角度,瞄准目标,从口中喷射出一股1m 多高的水柱,将小虫击落水中吃掉。根据你学过的光学知识,它在水下向小虫喷水时,喷射方向应该____。A.对准看到的小虫 B.对准看到小虫的下方C.对准看到的小虫上方 D.太神秘了,无法判断22.(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如图甲为某智能镜子,其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当人靠近镜子,手按压总开关的①结构,镜子内部的③、④结构连通,形成通路,镜子配置的摄像头就会检测用户脸上的信息,并在镜面的显示屏上提供合适的护肤建议。(1)为防触电,按压开关中 结构应为绝缘体。(填写结构序号)(2)人脸通过摄像头成像于感光组件,其原理如图乙,该像的特点为 (写出两点)(3)当用户靠近镜子时,开关 S1自动闭合,摄像头工作。图像识别系统被唤醒后 S2 自动闭合,智能模块启动,开始分析用户脸上的信息。如图丙所示电路设计符合该要求的是____。A. B.C. D.23.(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如图甲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另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 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2)在B蜡烛的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3)若玻璃板是按图乙所示的方式倾斜放置,那么蜡烛A的像会在图中的 处(选填“A1”、“A2”或“A3”)。24.(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活动中,学习小组的同学采用三节干电池、电压表(0-3伏、0-15 伏)、一个灯泡、滑动变阻器(2A20Ω)、开关、若干导线进行实验。其实验步骤如下:实验次数 UAB (V) UBC (V) UAC (V) 数据处理1 1.2 2.8 4.1 1.2+2.8=4.02 1.9 4.2 待处理3 0 4.0 4.0 0+4.0=4.04 2.8 7.0 4.2 2.8+4.2=7.0结论:串联电路两端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①连接如图甲所示电路,断开开关,并将滑片滑至阻值最大处。②用电压表分别测出 AB、BC、AC 间电压,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草稿纸上,如表。③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重复步骤②,共获得4次实验数据。④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回答以下问题:(1)测电压时,先测出 AB间电压后,保持电压表的 B 连接点不动,只断开 A 连接点,并改接到 C连接点上,测量BC两端电压,他能否测出BC两端电压,并说明理由 .。(2)第2次实验时,测出AB间电压如图乙所示,该读数为 伏。(3)小组同学认为第3次实验存在电路故障,该故障原因可能是 。(4)小组同学发现第4次实验有一个数据有问题且数据处理也有误,请找出该错误数据并说明产生该错误数据的原因 。25.(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科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山以下猜删: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布关。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的 9 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A 铜 60 0.76 F 铜 80 1.02B 铜 60 0.89 G 铁 C 铜 60 1.02 H 纤维 100 1.02D 铜 80 0.76 1 尼龙 100 1.02E 铜 100 0.76 (1)为了验证猜想 1,应选用编号为 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 2.应选用编号为 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2)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 3,必须知道该内容。则表中编号 G 处所缺的数据应为 , 。(3)随着实验舒进行,小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26.(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小科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不断地进行深入思考,通过实验重构自己的认知。以下是小科实际的操作和思考:(1)小科在实验过程中不断移动烛焰位置,观察到如图甲中①至⑥的六种烛焰清晰的像,请按蜡烛到凸透镜距离由远到近所得到的6个像进行排序,正确顺序为 。(2)小科还想利用发光字母来探究凸透镜成像时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用如图乙中的4个字母进行实验,发现适合做光源的字母是 。(3)小科还发现,若固定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 L0不变,只移动凸透镜。设蜡烛与凸透镜第一次成滑听像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丙所示,再次移动凸透镜,设第二次成清晰像的位置为B(图中未画出),则前后两次成清晰的像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为 (用L0、L表示)。27.(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15V 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50Ω 2A”,阻值为 10Ω、20Ω、30Ω、40Ω 的定值电阻各 1 个, 电流表量程0~0.6A、0~3A, 电压表量程0~3V、0~15V。(1)根据图甲将图乙所示的实物图连接完整,电压表量程选择应满足能测量5组数据。(2)小科将 10Ω 的电阻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多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记录对应的几组电表示数。此过程小明实际探究的问题是 ,其中自变量是 。(3)要完成预定实验探究任务,滑动变阻器除了保护电路外,另有一个重要作用是 。(4)如表为另一同学提交的实验数据,林老师指出有的数据不符合实际,你认为不符合实际的是实验次序 的数据,理由是 。实验次序 R/Ω I/A1 10 0.602 20 0.303 30 0.204 40 0.1528.(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如图所示,图左侧是小科和家长一起在平静的湖边观赏十五的月亮所看到情景。图右侧 S 点代表月亮A点代表人的眼睛,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从月亮射出的一束光,经水面反射后进入人眼的光路图。29.(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位于海面下几十米深处的“南海一号”商船被打捞浮出海面,这是中国考古史上的又一突破,“南海一号”商船长约 30米,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如图所示。很早以前,我国考古队员就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的特点制成了一种装置安装在船上,用它发出的超声波对“南海一号”沉船进行了细致的探测。(1)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m/s,如果探测装置发出的信号后,从发出到遇到沉船,再到接受返回信号所花时间是0.02s,则沉船在海面下多深处 (2)该装置能不能用来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为什么 。30.(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如图,电源电压不变,电阻 开关 S 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 9V,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开关闭合时的 ,求: 的咀值和电源电压。31.(2025八下·镇海区期中)某大道改造提升工程已于 2024 年底完成,道路两侧都换上了新型的智能路灯。某款智能路灯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控制电路中 为半导体硅制成的光敏电阻, 阻值随光强k(国际单位坎德拉,符号:cd)变化的规律如表所示。光强k/ cd 5 10 20 40 80 电阻 R2/Ω 40 20 10 5 2.5 工作电路中开关: 的状态由 两端的电压决定:光照足够强时, 两端的电压很小,开关 处于断开状态,路灯L关闭;当光强降为20cd时, 两端的电压刚好升至2V,此时开关 闭合,电路接通,路灯 L正常工作。已知,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中电源电压分别为6V和220V。请解决下列问题:(1)工作电路刚好接通时,请计算 接入电路的阻值。(2)保持工作电路刚好接通的. 阻值不变,当光强为40cd时,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多大 (3)为了节约能源,使路灯在光强为10cd时点亮,该如何调节 的阻值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压【解析】【分析】(1)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2)人体触电并不是指接触带电体,而是指有电流经过人体;(3)(4)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解答】A.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超过36 V,几万伏远远超过了人体的安全电压,故A错误;B.小女孩之所以没有触电并不是因为身体是绝缘体,而是因为双脚站在了绝缘体上,没有电流从人体通过,故B错误;CD.她的长发飞扬,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C正确,而D错误。故选C。2.【答案】B【知识点】声音产生的条件【解析】【分析】A.根据乒乓球的振动幅度较大分析;BC.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判断;D.根据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判断。【解答】A.发生的音叉振幅很小,用眼睛看不到,而小球的振幅较大,因此小球的作用是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故A正确不合题意;B.此实验为借助乒乓球的振动反映音叉的振动,即探究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故B错误符合题意;C.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故C正确不合题意;D.月球上没有空气,由于真空不能传声,故听不到声音,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3.【答案】D【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解析】【分析】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结合选项中的描述可逐一做出判断。【解答】 A.修建人工湖和湿地公园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来调节气温,不是为了降低噪声,故A不合题意;B.倡导市民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是为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不是为了降低噪声,故B不合题意;C.高楼大厦减少使用玻璃幕墙是为了减少镜面反射所形成的“光污染”,不是为了降低噪声,故C不合题意;D.市区道路设置禁止汽车鸣笛标志是为了在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故D符合题意。故选D。4.【答案】D【知识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解析】【分析】 滑动变阻器有四个接线柱,选择一上一下接线柱接入电路,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部分取决于接入的下面接线柱。根据向左移动滑片时,连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的变化确定电路电流的变化即可。【解答】 滑片P向右移动时,灯泡的亮度减小,即此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变小,说明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所以应该是变阻器滑片左边的电阻丝接入电路,故必须选择C接线柱,再选择A或B接线柱即可,故D正确。故选D。5.【答案】C【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解析】【分析】声音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据此分析判断。【解答】 医生用B超检查出病人体内含有结石利用的是声音能传递信息;用超声波碎石仪发出超声波将病人体内的结石击碎以便于排出体外,利用的是声音能传递能量。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6.【答案】D【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 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变,由于灯在平面镜中成像时,像与灯相对平面镜对称,水平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看到的像是静止的,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7.【答案】B【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 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解答】 A.由图可知,甲振动时偏离中间位置的幅度最小,说明振幅最小,所以甲声音的响度最小,故A正确不合题意;B.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乙、丙振动的次数不同,即频率不相同,所以音调不相同;二者的波形相同,则音色相同,故B错误符合题意;C.乙和丙振动时偏离中间位置的幅度相同,说明振幅相同,则二者的响度相同,故C正确不合题意;D.甲、乙、丙的振动有规律,丁的振动无规律,因此甲、乙、丙声音为乐音,丁声音为噪声,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8.【答案】D【知识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解析】【分析】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天空中的物体反射到井中的光线较少;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 , 发生折射 , 折射角变小 , 可以有更多的光线射入青蛙眼中。【解答】当井里灌满水后 , 天外物体反射的光线会发生折射现象 , 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 青蛙的视野范围更大。A、图中光线没有发生偏折现象,A不合题意;B、图中光线是由青蛙的眼睛发出的 , 而不是天外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的传播方向错误,B不合题意;C、图中光发生折射时 ,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侧 , 不符合光的折射规律 , C不合题意;D、图中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 , 发生折射 ,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 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9.【答案】C【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解析】【分析】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造成近视。【解答】 经常揉搓眼睛可能导致出现圆锥角膜,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造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如图:故选C。10.【答案】C【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解答】摄像头相当于照相机,因此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在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B错误;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该大于2f,故C正确;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若要使屏幕上的人脸更小一些,应该增大物距,即人离镜头更远些,故D错误。故选C。11.【答案】D【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 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光线从一种透明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解答】 在A端下方垫一个正方体C,使木板倾斜一个小的角度,但水面总是水平的,所以入射光线与水面垂直,故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都不变,故D正确。故选D。12.【答案】B【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解析】【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图中①是听小骨,②是耳蜗,③是听神经,④是鼓膜。【解答】 A.①听小骨主要是将鼓膜产生的振动传导到内耳,故A错误;B.②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故B正确;C.③是听神经,传导神经冲动,咽鼓管与口腔相连,使儿童易患中耳炎,故C错误;D.鼓膜的作用是当声波传送来时产生振动,故D错误。故选B。13.【答案】B【知识点】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的上边电阻与下边电阻并联,安培表测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电阻特点判断电路总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即可判断安培表示数的变化。【解答】 因为并联电路电阻越并越小、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所以无论滑动触片P向上还是向下移动时,并联部分的总电阻都会变小;由可得,干路电流变大,即安培表读数都增大。故选B。14.【答案】B【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解析】【分析】 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 (1)假设AO是入射光线,若OB为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重合,不可能;若OC为反射光线,OB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同侧,不可能;(2)假设BO是入射光线,若OA为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重合,不可能;若OC为反射光线,OA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同侧,不可能;(3)假设CO是入射光线,若OB为反射光线,OA为折射光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能;若OA为反射光线,OB为折射光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能;可见,CO一定是入射光线,OA、OB可能是反射光线也可能是折射光线。故ACD错、B正确。故选:B。15.【答案】C【知识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解析】【分析】 要测量电阻阻值,需要测出电阻两端电压与通过电阻的电流,然后应用欧姆定律求出电阻阻值;分析图示电路图,应用串并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分析答题。【解答】 ①由电路图可知,S接1或2时,通过电压表的电流的方向会发生变化,电压表的指针会反向偏转,无法读取电压表的示数,故①不可行;②根据图可知,闭合S1、S2,电路为Rx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量电源的电压U;只闭合开关S1,两只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Rx两端电压为Ux;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0=U-Ux;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关系可知,通过Rx的电流为,则根据Rx两端的电压和电流可以求出Rx阻值,故②可行;③闭合S1、S2时,电路是只有Rx的基本电路,电流表测量通过Rx的电流Ix;闭合S1、断开S2,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I;根据电源电压不变列式I(R0+Rx)=IxRx可求出Rx的阻值,故③可行;④闭合S1,S接2时,R0和R串联接入电路中,把R的阻值调到0,根据电流表的示数和定值电阻的阻值可以求出电源电压U;闭合S1,S接1时,Rx和R串联接入电路中,把R的阻值调到0,读出电流表的示数,根据电流表示数和电源电压,利用可以求出Rx的阻值,故④可行。故选C。16.【答案】液体;音色【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17.【答案】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换接0~0.6A的量程【知识点】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解析】【分析】 量电流时,电流要从电流表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否则电流表指针会反向偏转;用电流表测量电流时,电流表要选用合适的量程,否则,指针偏转角度过大或过小。【解答】 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至图甲所示位置,说明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断开开关,纠正错误后,再闭合开关,发现指针偏至图乙所示位置,指针偏转角度太小,说明所选的量程太大,接下来的操作是:断开开关,换接0~0.6A的量程,继续进行实验。18.【答案】(1)339m/s(2)低温【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确定声速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据此推算15℃时的声速;(2)根据“ 当飞机在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会有很大的阻力 ”分析解答。【解答】 (1)根据图象可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成正比;当温度从10℃升高到20℃时,声速增大:342m/s-336m/s=6m/s;那么温度为15℃时的声速为:336m/s+=339m/s。(2)当飞机在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会有很大的阻力,则飞机速度与声速相差越大,则阻力越小,越有利于起飞。在低温环境下声速较小,试飞更容易成功。19.【答案】反射;45°;靠近;【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 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没有关系;平面镜成像时,成像物体越亮,环境越暗,物体成像越清晰。【解答】 (1)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原理可知,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成虚像;(2)车辆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由于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45度;(3)因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随着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减小而减小,当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高,不便于观察,这时就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靠近挡风玻璃;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司机在挡风玻璃上看到的数字6与其在显示器屏幕上的数字是对称的,为。20.【答案】变亮;细;小【知识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通过灯泡的电流越大,功率越大;根据夹子移动的方向判定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判定电流的变化,从而判定出灯泡亮度的变化;(2)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温度有关,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非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据以上分析解答。【解答】 (1)闭合开关,回形针向左移动的过程中,铅笔芯接入电路中的长度变短,电阻减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流变大,灯泡变亮;(2)小明发现回形针在移动的过程中灯泡亮度变化不明显,说明电流的变化比较小,根可知,即铅笔芯电阻变化较小,故应选用电阻较大的铅笔芯,即换用更细的铅笔芯;加热铅笔芯,会发现灯泡逐渐亮起来(即电流增大,铅笔芯的电阻减小),这一现象说明铅笔芯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21.【答案】(1)漫反射(2)直线传播(3)反射;折射(4)B【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解析】【分析】 (1)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2)影子的形成原因,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光障碍物后,被障碍物挡住,于是在障碍物后就形成影子;日晷就是利用影子的方向、长短粗略判断时刻的计时仪器。(3)平面镜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其实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4)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水中的出射水鱼看到小虫的像比小虫实际位置偏高,解答即可。【解答】 (1)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2)由题可知日晷仪是利用三角板影子长短和位置来粗略计时的一种仪器,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影子。(3)水中的“雄鹰”是在水中形成的像,即平面镜成像,故看到水中的“雄鹰”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因为鱼是在水中的实际物体,是由于光线从水中通过空气折射进入了人的眼睛,我们看到水中的鱼,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4)射水鱼在水中看到水面上方留的昆虫等猎物,是因为水面上方的昆虫等猎物“发出”的光射向水面,发生折射,再进入射水鱼的眼睛中,因此光的传播路线是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鱼看到是变高的虫子的像,故它在水下向小虫喷水时,喷射方向应该是看到的小虫的下方。22.【答案】(1)①②(2)倒立、缩小的实像(3)B【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串、并联电路的设计;导体和绝缘体【解析】【分析】 (1)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2)人脸通过摄像头在光屏上呈现,利用的是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根据题意分析两个开关的连接方式、灯泡与智能模块的连接方式。【解答】 (1)手按压总开关的①②结构,为绝缘体;(2)人脸通过摄像头可成像在感光组件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3)根据题意可知,当用户靠近镜子时,传感器开关S1闭合,图像识别系统被唤醒后S2闭合,智能模块启动,这说明智能模块与灯泡互不影响,是并联的,且开关S1在干路中控制整个电路,S2控制智能模块。故选B。23.【答案】(1)等效替代法(2)不能(3)A2【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 (1)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陌生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用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代替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2)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可以成在光屏上;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能成在光屏上;(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分析判断。【解答】 (1)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在玻璃板前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反射所成的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实验方法是等效替代法;(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是不能成在光屏上的,故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这时,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3)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按图乙所示的方式倾斜放置,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A2。24.【答案】(1)电压表正负接线柱反接了(2)2.4(3)灯泡短路(4)电压表使用的是小量程,读数看成了大量程。【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解析】【分析】 (1)电压表的使用时要求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负接线柱流出,由此分析改接后是否合理;(2)根据电压表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3)电路故障包括断路和短路,根据AB间电压为0分析解答;(4)根据串联电压规律结合电压表的量程分析解答。【解答】 (1)图中电压表测L1两端电压,电流电压表A流入,B流出,若保持电压表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这样流入方向与前面相反,即正负接线柱反接了,所以这样不能测L2两端电压;(2)电压表的量程是0-3V,分度值为0.1V,示数为2.4V;(3)AB电压为0,BC电压等于电源电压,故可能是灯泡短路;(4)表格中总电压AC比BC电压小,说明BC读数错误,7.0V应该是4.2V-2.8V=1.4V,数据扩大了5倍,因而原因是使用的是小量程,读数看成了大量程。25.【答案】(1)A、B、C;A、D、E(2)100;1.02(3)取任意编号的一种琴弦,调整其松紧程度,用相同力拨动琴弦,比较发出的音调高低。【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 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材料有关,实验探究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1)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材料不变。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材料不变。(2)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长度不变。(3)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时,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材料不变。【解答】 (1)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横截面积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改变横截面积,可选择A、B、C进行研究。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长度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长度,即选择A、D、E;(2)如果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故应选G、H、I进行探究,则表格中长度为100,横截面积为1.02;(3)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时,控制长短、横截面积和材料不变,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取任意编号的一种琴弦,调整其松紧程度,用相同力拨动琴弦,比较发出的音调高低。26.【答案】(1)②①③⑤⑥④(2)F(3)L0-2L【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 (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相反,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探究凸透镜成像上下左右位置关系应该让发光体本身上下左右是不同的,即上下和左右是不对称的;(3)对比成像条件,结合烛焰和光屏之间距离不变,分析计算。【解答】 (1)凸透镜成实像时,像是倒立的,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物距减小,像距也减小,像变小;所以,蜡烛到凸透镜距离由远到近时,其成像情况的正确顺序为②①③⑤⑥④;(2)为了更好地利用发光字母来探究凸透镜成像时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应该让发光体本身上下左右是不同的,即上下和左右是不对称的,且上下左右颠倒后,应该与原来有明显的区别,故只有“F”这两个发光字母适合做光源;(3)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成倒立放大实像条件是f<u<2f,如图2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L;当凸透镜移至B位置时,因为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根据光的可逆性原理,可以假设蜡烛在光屏位置时,像应成在原蜡烛位置,因此,光屏到透镜位置B的距离应为L,故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L0-2L。27.【答案】(1)(2)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压(3)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4)4;要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6V不变,所需分压电阻超出了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解析】【分析】 (1)由表中数据分析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选择,电压表和电阻并联,电流表和电阻串联;(2)探究电流与点的关系时,控制电阻不变,改变电压值,分析电流和电压的关系;(3)要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要通过滑动变阻器调节电阻两端的电压,保证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4)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阻两端电压,再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求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做出解答。【解答】 (1)由表中数据可知,最大电流为0.6A,所以电流表选择0.6A量程即可;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导体两端电压U=IR=0.3A×20Ω=6V,所以电压表选择15V量程;电压表和电阻并联,电流表和电阻串联,实物图连接如下:(2)小明将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多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记录对应的几组电表示数。此过程小明控制电阻不变,改变电压值,探究的问题是电流与电压的关系;(3)要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要通过滑动变阻器调节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4)由表中数据可知,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6V不变,那么第4次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分担的电压为9V,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超出了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要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6V不变,所需分压电阻超出了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28.【答案】【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解析】【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反射光线好像是由像点发出的,由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作出像点后,连接S'A,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再完成光路。【解答】 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作出点S关于湖面的对称点S',即为月亮S在湖面中的像,连接S'A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SO就得到入射光线,AO即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29.【答案】(1)解:从发出超声波到接受到返回信号所花时间是0.02s=2×10-2s,则超声波传到海底的时间。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v=1500m/s,超声波传到海底的时间t=1×10-2s,沉船在海面下的深度为:s=vt=1500m/s×1×10-2s=15m。(2)不能,真空不能传声。【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1)利用回声计算海底深度:先找到超声波从水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再利用公式s=vt计算海底的深度。(2)声波的传播特点:真空不能传声。【解答】 (2)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不能利用超声波探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30.【答案】解: 开关断开时,电阻R1和R2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测量R2两端电压,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电流,开关闭合时,R1短路,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电流表测量通过R2的电流,开关S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9V,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开关闭合时的,根据欧姆定律可得:,即,解得:U=12V;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当开关断开时,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得,所以R2=3R1=3×6Ω=18Ω。答:R2的阻值为18Ω;电源电压为12V。【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开关断开时,电阻R1和R2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测量R2两端电压,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电流;开关闭合时,R1短路,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电流表测量通过R2的电流,开关S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9V,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开关闭合时的,根据欧姆定律列方程可得电源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结合串联分压原理可得两电阻之比,进一步计算R2的阻值。31.【答案】(1)解:当光强降为20cd时,R2两端的电压刚好升至2V时开关S2与c点接触,电路接通,由表格数据可知,此时R2的阻值为10Ω,从图中可知控制电路中R1、R2串联,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根据欧姆定律可得此时通过电路的电流:,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则R1两端电压U1=U-U2=6V-2V=4V,则R1接入电路的阻值:。(2)解:保持R1接入电路的阻值不变,当光强为40cd时,由表格可知R2的阻值为5Ω,控制电路中的电流:。(3)解:当光强为10cd时,由表格可知R2的阻值为20Ω,根据欧姆定律可得此时通过电路的电流:,此时R1接入电路的阻值:,所以应将R1的阻值调为40Ω。【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1)当光强降为20cd,R2两端的电压刚好升至2V时开关S2与c点接触,电路接通,由表格数据可知此时R2的阻值,从图中可知控制电路中R1、R2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结合欧姆定律计算此时通过电路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计算R1两端电压,根据欧姆定律计算R1接入电路的阻值;(2)保持R1接入电路的阻值不变,当光强为40cd时,由表格可知R2的阻值,根据串联电路电阻规律结合欧姆定律计算此时控制电路中的电流;(3)当光强为10cd时,由表格可知R2的阻值,根据欧姆定律计算此时通过电路的电流,进一步计算此时R1接入电路的阻值,据此判断该如何调节R1的阻值。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立人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质量调研 科学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立人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质量调研 科学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