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84张PPT)3.2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结合图文资料,全面分析产业结构的特点,包括不同产业类型的比例、主导产业的变化等,综合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以某地区为例,综合分析该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产业结构变化升级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因素,需要将各种地理要素相互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思考。关注地区产业结构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变化,例如不同地区的产业特色和优势产业的空间布局,以及产业转移等现象在空间上的表现。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如城市功能区的演变、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等,从空间角度理解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空间思维理解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对当地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例如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产业规划和转型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体现了人地关系的协调。从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角度,分析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思考如何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既满足人类的经济需求,又能保护好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观结合图文资料,全面分析产业结构的特点,包括不同产业类型的比例、主导产业的变化等,综合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以某地区为例,综合分析该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产业结构变化升级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因素,需要将各种地理要素相互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思考。综合思维可以通过实地调查、案例研究等方式,深入了解具体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的实地观察和调研能力。例如绘制产业结构的饼状图等,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对产业结构概念和数据的理解与分析,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理实践力综合素养通过区域图、材料,认知上海市等区域的产业发展状况以上海市为例,综合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从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角度,分析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收集某一典型地区相关资料,分析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及原因学习目标目录CONTENTS01地区产业结构02产业结构的升级03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快速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在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外贸出口、海洋运输、创意文化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我国极具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城市之一(图3.14)。深圳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哪些原因影响了深圳的产业结构升级转换?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报告,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地区产业结构什么是地区产业结构?地区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以工业或者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第三产业工业-第二产业农业-第一产业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包括种植业、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也称服务业,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如金融及保险业、运输业、其他各项事业。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物流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辅助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业等。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军队、警察等。依据生产要素集约程度划分1.资源密集型产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很高,如采矿业。2.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劳动力,如传统的纺织、食品等工业部门,农业、林业、纺织、服装、玩具、皮革、家具等制造业。3.资本密集型产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大量的资金购买生产资料钢铁业、一般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重型机械工业、电力工业等。4.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主要依靠技术的投入,如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微电子与信息产品制造业、航空航天工业、原子能工业、现代制药工业、新材料工业。依据产业功能分类划分1.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2.关联产业: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3.基础性产业:为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产业。比重大,效益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高,对经济驱动作用大常见的产业结构图(表)某市1978年和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常见的产业结构图(表)某地三大产业从业人员构成图四地三大产业比重构成图亚洲的新加坡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产业结构特征(变化)描述方法三次产业比例的大小(变化)三次产业内部的结构(变化)简述新加坡产业结构特点,并分析形成该特点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条件)。第一产业几乎没有;二、三产业为主;第三产业比重最高产业结构特点:外贸驱动型经济;以石油化工、金融、航运、服务业为主主导产业简述新加坡产业结构特点,并分析形成该特点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条件)。第一产业几乎没有;二、三产业为主;第三产业比重最高产业结构特点:外贸驱动型经济;以石油化工、金融、航运、服务业为主自然条件新加坡国土面积小,耕地少,农业难以发展社会经济条件新加坡教育和科技水平高,劳动力素质高,电子、金融和服务业发达;自然资源缺乏,国内市场狭小,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运要道上,海运便利,利于发展外贸驱动型经济地区产业结构作用体现经济发展水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非洲的加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亚洲的新加坡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不能机械对应非洲的布隆迪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受资源禀赋、技术条件以及分工深化等因素的影响,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受资源禀赋、技术条件以及分工深化等因素的影响资源禀赋:指一国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的方面非州的加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农业是加纳经济的基础,2022年农业对GDP贡献率为20.9%。农业人口约1063万,占全国就业人口的一半左右。可耕地731万公顷,已利用30%。可灌溉土地11万公顷,但灌溉面积仅占7.5%。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北部,种植面积约250万公顷。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薯类、高粱、大米、小米等。亚洲的新加坡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新加坡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城市基础设施排名世界第一。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6435亿新元(约合4671.8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4万新元(约合8.3万美元)。新加坡属外贸驱动型经济,以电子、石油化工、金融、航运、服务业为主,高度依赖中、美、日、欧和周边市场,外贸总额是GDP的三倍。经济曾长期高速增长。新加坡的工业主要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制造业产品主要包括电子、化学与化工、生物医药、精密机械、交通设备、石油产品、炼油等产品。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新加坡服务业包括金融服务、零售与批发贸易、饭店旅游、交通与电讯、商业服务等,系经济增长的龙头。正确理解地区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地区产业结构资源禀赋技术条件分工深化地区产业结构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素水平较低以第一产业为主水平较高以二三产业为主反映体现思考:第一产业比重小是不是说明农业不发达?简要说明理由注意:产业结构是指三大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并不完全反映各产业的发展水平。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小,但农业发达;发展中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大,但农业不发达。美国三大产业比重;美国产业结构图分析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的产业结构存在空间差异。1.结合所学知识,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比较四大地区的差异。2.根据表3.2,将现阶段中国四大地区的产业结构比例用饼状图表示出来。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地理位置 位于我国东部地区,,除北京外,其他均沿海(东临太平洋) 位于我国中部内陆地区。 位于我国西部内陆地区,邻国众多。 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北与俄罗斯接壤,南临渤海。地形 地势低,平原、丘陵为主 地势较高,平原、高原为主 地势高,高原、盆地为主 地势高,高原、盆地为主气候 北部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人口 人口稠密 人口众多 人口密度较大 人口少较稀疏 人口相对较少密度小资源 贫乏 丰富 丰富 丰富经济发展水平 高 较高 较低 较高2. 根据表将现阶段中国四大地区的产业结构比例用饼状图表示出来3. 比较现阶段中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异同,并说明原因。东部地区:第三产业比重大,第一产业比重小。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城镇化水平高,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发达。中部地区: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的比重比东部地区比重大。主要原因是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比东部地区稍低第三产业的比重没有东部地区大,第一产业的比重比东部地区稍大。西部地区: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的比重比中部地区比重稍大。主要原因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第二、第三产业的整体比重比中部地区稍低。东北地区:第三产业比重大,第一产业的比重比其他地区比重大。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自然基础条件较好,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平原面积广大,农业发展较好。相同点: 第一产业比重较小,第二、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不同点: 东部第三产业比重最高; 中部第二产业比重相对最高,工业结构具有过渡性;西部与东北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仍然较高,第二产业以重工业为主;原因: 总体中国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阶段,东部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基础好,科技水平高,产业结构转型更加成功,中西部与东北地区还在转型过程中。4.7637.7557.499.0440.6250.3411.8814.3236.8333.6651.2952.11上海市,别称沪、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中国共产党诞生地、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 、上海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一线城市。上海市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武汉市,简称“汉”,别称江城,湖北省辖地级市、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 ,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机关驻地。西安市,古称长安、镐京,陕西省辖地级市,是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西安都市圈以及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 ,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哈尔滨市,别称冰城,黑龙江省辖地级市、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哈长城市群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哈尔滨地处中国东北地区、东北亚中心地带,是中国东北地区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哈大齐工业走廊的起点,国家战略定位的沿边开发开放中心城市、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及“对俄合作中心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的升级: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升级的过程。劳动力 国民经济重心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产业结构升级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和比较优势的变化。技术水平低、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其产业结构必然处于较低层次上。但是,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要求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包括几个方面:由以轻纺工业为主上升到以重化工业为主由以原材料为主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由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此外,从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变化看,产业结构升级还包括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进而向第三产业的升级。提升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从根本上说,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的过程。(一)消费需求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二)解决当前就业问题的需要(三)解决环境能源压力的需要促使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升级的原因很多,其中,比较优势的变化和政策的引导往往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关系到该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直接影响该国社会的再生产能否顺利进行。我国的产业结构问题是经济发展中的顽症,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就致力于调整和改造,在二十年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竞争压力下,我们的产业结构出现了新的问题。(一)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二)工业大而不强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 已经解决了产业结构中的一些问题。今后,为了进一步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一)坚持自主创新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中心环节(二)充分政府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三)积极合理地引导外资的流向在全球化背景下,每个国家或地区根据自身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相比而具有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比较优势可能逐渐丧失,而新的比较优势逐渐凸显,其主导产业需要转型,产业结构需要升级。在这样的时期,国家或地区政府政策的引导,往往能促使产业结构尽快升级。东北重工业东北旅游业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政策优势和劳动力价格较低的优势,大力发展以出口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至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价格大幅度提高,劳动力价格低这一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同时,因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逐渐形成。珠江三角洲地区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图3.16)。从全球来看,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产生一系列的新兴产业。这些新兴产业首先在技术创新地区得到发展,促使该地区产业升级,新的产业不断向其他地区次第扩散,并依次带动相应地区的产业升级。改革开放以前,深圳是以农业为主的渔村;改革开放以后,受国家政策的引导,深圳从以第一产业为主转向以第二产业为主;现在,由于比较优势的变化,深圳的产业结构由以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升级为以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为主案例解读广东流传着反映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阶段轻工业起步时的顺口溜:三水一瓶水(健力宝饮料),顺德一把扇(各种名牌电风扇),鹤山一条毯(拉舍尔毛毯)。20世纪90年代后,众多优势如政策、廉价劳动力、土地价格等逐渐丧失,但多年初级阶段的积累已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资金、设备、人才、经营管理经验优势明显,所以在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中能抓住机遇,顺利实现产业的升级。而今,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1)珠江三角洲早期为什么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2)第二阶段有哪些优势条件逐渐丧失?在众多优势条件逐渐丧失的前提下,为何能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3)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工业结构主要不同是什么?(1)珠江三角洲早期为什么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答:该阶段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劳动力丰富廉价,因此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2)1990年后有哪些优势条件逐渐丧失?在众多优势条件逐渐丧失的前提下,为何能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答:1990年后,众多优势如政策、廉价劳动力、土地价格等逐渐丧失但多年初级阶段的积累已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资金、设备、人才、经营管理经验优势明显,所以在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中能抓住机遇,顺利实现产业的升级,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3)1990年及以前和1995年以后工业结构主要差异是什么?答:第一阶段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第二阶段重点发展了高新技术产业。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政策优势和劳动力价格较低的优势,大力发展以出口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珠江三角洲是广东省平原面积最大的地区。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辐射带动华南、华中和西南发展的龙头,是中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城市群之一,有“南海明珠”之称。世界银行报告显示,珠江三角洲已在2010年超越日本东京,成为世界人口和面积最大的城市群。如今,珠三角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正携手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经过了持续的产业结构升级,引领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上海位于长江与东部沿海的交汇处(图 3.17),是我国最大城市和最大的港口。近现代以来其产业结构经历了由第二产业为主导向第三产业为主导的转变过程(图 3.18),其中工业经历了轻纺工业—综合性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典型升级过程。每一次升级都伴随政策的调整和比较优势的变化。(一)工业化初期,以轻纺工业为支柱产业上海接近原料产地,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最大的消费市场,早在明代中叶就已成为全国的棉纺织手工业中心。鸦片战争以后,作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的上海对外联系和频繁,发展了棉纺、毛纺、针织、染织等纺织工业和面粉、卷烟等轻工业,为国内市场提供半数以上的商品,出口额也占了很大比重,成为我国经济中心和最大的轻工业基地。1949年,上海市轻纺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88.2%。中国最大的产丝区在上海附近的苏南和浙北地区,其丝产量约占全国的一半。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第一个缫丝工厂在上海设立。此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纷纷在上海建立,上海成为我国近代工业的主要基地。(二)20世纪50年代开始,轻重工业协调发展在国家重工业化战略决策的引导下,基于原有的基础设施、技术和劳动力等优势,上海发展了冶金、机电、仪表、化工等重工业部门,以制造国家建设需要的装备,弥补了国家重化工业发展的空白(图3.20)。机电工业产品众多,有电机、电气成套装置、家用电器、电力电容器、电子元件等,可用于电站、冶金、矿山、机械、化工、船舶、科研、交通、排灌、轻纺等各行各业。图为上海某电机厂旋转电机车间。至20世纪70年代,上海的重工业比重超过轻工业,形成了以冶金、化工、机械设备、纺织四大行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成为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图3.21)20世纪70年代我国最大、最现代化的钢铁企业总部就位于上海。图为该钢铁企业巨大的炼钢车间和炼钢流水线。(三)20世纪90年代以后,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新形势,上海依托国家设立浦东新区的优惠政策、良好的工业基础和雄厚的科研实力等优势,吸引大量高素质人才和科技企业集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工业领衔、现代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为主导的工业新体系。上海林众电子智能质造中心项目1990 年,国家提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政策,在浦东设立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三个国家级开发区,1992年成立了张江高科技园区。目前,张江高科技园建有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基地,是我国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199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授权,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建立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开业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今后,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依托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将逐步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在这个发展方向指引下,上海将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建设,并发挥其龙头作用,带动其他区域协调发展。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深水港区,洋山港为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深水港,建有目前全球最大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活动●分析贵阳市产业结构的变化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数据中心的规模以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高。如果把数据中心的数据比作原材料的话,用这些原料可以发展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交易、数据服务、智能制造等产业。贵阳市的森林覆盖率达46.5%,空气质量优,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小。2015年,经国家批准,贵阳市、贵安新区共同创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至2018年,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在此集聚,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1.分析贵阳市建设数据中心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2.读图,讨论随着数据中心基地的发展,贵阳市产业结构可能产生的变化。▋活动●分析贵阳市产业结构的变化1.分析贵阳市建设数据中心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大数据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对环境质量要求高,贵阳市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大数据产业设备对降温有很高的要求,贵阳市位于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夏季气候凉爽,可自然降温;而且水能等自然资源丰富,可为数据中心运营提供充足能源 。▋活动●分析贵阳市产业结构的变化2.读图,讨论随着数据中心基地的发展,贵阳市产业结构可能产生的变化。数据中心基地建设除了带动相关数据产业以外,还可以推动贵阳市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城市环境,如减少有污染的工业、发展旅游业、拓展交通网等因此贵阳市的旅游、商务、交通等第三产业比重会明显上升,第一、二产业会有所下降,尤其是污染型重工业比重下降较快。课后练习老三线建设是指在1964年为了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开始了史无前例的“三线建设”,将大量资源和人才投入到中西部地区,建设起了一批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国防工程。2024年9月25日,中央重要会议决定,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有序转移。由此,新形势下的“新三线建设”拉开了序幕。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影响我国上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密度 B.国防安全 C.产业结构 D.环境保护2.“新三线建设”带来的主要影响有( )①促进我国城市人口向乡村转移 ②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均衡发展③促进中西部地区资源合理开发 ④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为了促进“新三线建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新三线建设”地区应当( )①不断加大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 ②积极倡导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科技的投入 ④对移入产业实施资金等量投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DC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老三线建设是指1964年为了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在中西部地区,建设起了一批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国防工程,主要是为了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保障国防安全,B正确;与人口密度的分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环境保护无关,ACD错误。故选B。2.答案:D解析:随“新三线建设”迁入的人口还是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的城市,不可能促进我国城市人口向乡村转移,①错误;“新三线建设”能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但各地区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发展方向等存在差异,所以不可能造成中西部地区经济均衡发展,②错误;能够促进西部资源开发,提高经济发展水平,③正确;能够促进中西部经济发展,缩小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差距,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④正确。综上,D正确。故选D。3.答案:C解析: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附加值低,利润低,中西部地区前期可以适当引入,推动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后期还不断加大此产业比重会影响到其他产业的发展,形成区域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不利于区域经济的长期发展,①错误;中西部生态环境较脆弱,在“新三线建设”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②正确;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为“新三线建设”提供智力支持,③正确;对移入产业要有侧重的发展,不能实施等量资源、资金投入的发展战略,④错误。综上,C正确。故选C。中式奶茶是牛奶和茶的混合饮品。长沙某知名网红品牌奶茶店,产品原料来自全球采购,采用鲜牛奶与鲜茶冲泡的独特配方调制,包装设计富含中国古典元素,产品受到全国消费者的青睐。目前,该奶茶店在长沙有100多家直营门店,仅在武汉、重庆、南京等城市开设了加盟店。下表为长沙市该奶茶店市场营销策略部分调查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结合市场调查结果,推测该品牌奶茶的消费对象主要为( )①年轻女性 ②外地游客③门店附近居民 ④交通便利的居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该品牌奶茶最吸引广大消费者的原因是( )A.包装设计,古风古韵 B.用料讲究,口味独特C.价格实惠,易于接受 D.饥饿营销,店面太少6.结合材料分析,该品牌奶茶今后发展的策略主要是( )A.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B.优化门店地理位置C.丰富奶茶产品类型 D.适度提高产品价格消费者 调查结果 性别 男:36.3% 女:63.7% 职业 学生:48.5% 白领、公务员:21.5% 技术人员:14.3% 自由职业:15.7% 居住地 门店附近16.5%: 距店3—5km:25.4% 距店6—10km;34.3% 距店>10km:23.8% 意见 产品多样化;37.4% 店面环境:29.15 价格;2.9% 地理位置:6.7% 服务质量:17.9%DBC4.答案:D解析:结合市场营销调查结果,该品牌奶茶的消费对象以女性为主,且学生比例最高,故①正确;消费者以居住在距门店6~10km占比最高,因此除距离因素外,消费者居住地的交通便捷程度也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故④正确,③错误;居住地大多居门店较近,主要不是外地游客,②错误。综上,D正确。故选D。5.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该品牌奶茶的“原料来自全球采购,采用鲜牛奶与鲜茶冲泡的独特配方调制”,说明其用料讲究,调制配方独特,饮品品质应为吸引消费者的主要原因,B正确;包装设计、价格因素、营销策略会影响消费者数量,但非主要原因,ACD错误。故选B。6.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该品牌奶茶目前主要针对长沙市场,在全国的加盟店较少,所以今后应加强扩展国内市场,A错误;该奶茶店在长沙有100多家直营门店,门店较多,涉及地理位置较多,B错误;适度提高产品价格,不利于产品销售,D错误;结合市场调查结果,消费者对该奶茶的产品多样化、门店的环境和服务质量要求较高,其他要求较低,C正确。故选C。近年来,广东省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供应链日趋完善,截至2023年8月,广东共有相关企业39家。2024上半年,广东省工信厅公布培育未来智能装备产业集群行动计划,提出到2035年,将广东省打造成为全球人形机器人、空天装备、深海装备、深地装备等未来智能装备产业创新发展高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广东省大力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政策支持 B.产业优化升级C.科学技术水平高 D.产业基础雄厚8.未来最先被“人形机器人”取代行业可能是( )A.幼儿看护 B.事故处理 C.家庭保洁 D.心理疏导BC7.答案:B解析:广东省位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早期凭借政策优势和丰富廉价的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劳动力、土地资源优势逐渐丧失。广东省开始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B正确;ACD选项都是广东省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有利区位因素,但不是内在原因,ACD错误。故选B。8.答案:C解析:“人形机器人”是在人的控制下,替代人力从事一些工作,所以未来最先取代的行业应为家庭保洁,C正确;幼儿看护、事故处理、心理疏导行业都对人的主观能动性+有较高要求,短期内难以被机器人取代,ABD错误。故选C。山东青州市素有“东方花都”之美誉,经近40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我国北方规模最大的花卉交易中心和盆栽花卉价格形成中心。花卉是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的重要物质基础,现在花卉已进入千家万户。近年来,青州花卉企业聚焦花卉新品种研发,实现了从“种花人”到“育种人”的转变,青州“小花朵”激活出了千亿产业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青州市成为“盆栽花卉价格形成中心”的关键性因素是( )A.人口规模 B.种植规模 C.种植经验 D.品种研发10.“种花人”到“育种人”的转变对青州花卉企业的重要作用是( )①扩大标准化种植②满足多元化需求③提高机械化水平④推动高端化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BD9.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人口规模与青州市成为“盆栽花卉价格形成中心”无关,A错误;市场价格受供给与需求的共同影响,青州花卉作为我国北方规模最大的花卉交易中心、花卉的规模化种植直接影响了北方花卉的市场供给量,因此花卉种植规模是青州市成为“盆栽花卉价格形成中心”的关键性因素,B正确,CD错误。故选B。10.答案:D解析:青州花卉企业通过聚焦花卉新品种研发,可以根据市场喜好定制培育新品,缩短花卉培育上市周期等,进而实现紧跟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谋求更高收益。同时,花卉种子的研发也可以帮助花卉企业解决种源受限、花卉品质低等关键性的“卡脖子”问题,通过选择品种实现花卉从低端向高端的种植转变,提升种植收益。劳动者身份的转变不能直接扩大标准化种植,也不能提高机械化水平,②④正确。综上,D正确。故选D。课堂小结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地区产业结构概念影响因素产业结构升级表现原因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表现变化过程PPT模板 http://www./moban/THANK YOU FOR WATCHING感谢观看感谢观看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