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资源跨区域调配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四章 第2节 课时1 新课导入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汉江水从丹江口水库出发,历经15天、1 432千米的行程,于12月27日抵达中线工程终端北京团城湖,并通过自来水管网进入首都的千家万户。到2017年国庆节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达100亿立方米,沿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直辖市5 310万人喝上了汉江水。 新课导入 【思考】 为什么要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在我国,类似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还有哪些? 问题: 俄罗斯为我国提供大量的天然气,对中俄两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俄罗斯总统普京变“带货达人”,目前与我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签署了一份天然气长期合作协议,合同期限为30年,俄罗斯每年都会增加近100亿m3的天然气出口。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结合实例,分析自然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2.结合实例,辩证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入区和调出区经济、环境、社会的影响。(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学习目标 / 01 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 我国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南水北调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1 国家为了解决国内资源及其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空间不匹配问题,实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存在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贫乏区; 自然资源产品的生产地具有一定的集中性; 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一些区域由于经济和人口的集聚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大,也会出现严重的资源短缺。 区域资源禀赋差异 区域经济水平差异 资源跨区域调配可行性 2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基本前提 保障条件 手段 区域之间存在 互补性和可达性 需要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政策作为保障条件,需要在具有更高资源调配权力的区域中实现。 市场机制、行政指令、统筹规划。 思考题 问题: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选择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案 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地质条件、线路长短、施工难度、建设成本;对环境的影响。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实现资源及产品在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移,满足区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 优化配置资源、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实现区域的共同发展。 促进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对社会、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需要兼顾多方效益。 我国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4 南水北调 北煤南运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拓展延伸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显著 种类 丰富区 贫乏区 水能资源 西南、中南、西北 东部沿海 太阳能资源 青藏高原、西北 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天然气资源 中部、西部、近海 华东、华南 石油资源 东北、华北、西北、近海 华东、华南 煤炭资源 华北、西北、东北 华东、华南 我国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西气东输 / 02 西气东输 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于2002年正式开工建设。 西气东输工程概况 1 一线工程:主干线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东至上海。 二、三线工程:主干线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东至福州。 四线工程:主干线西起新疆伊宁,止于宁夏中卫。 西气东输工程包括天然气开发建设、输气管道建设和用户管网建设三个部分,分四条线路。 一线工程主干线: 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东至上海,年输气量120亿立方米。 二、三线工程主干线: 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东至福州,年输气量均为300亿立方米。 四线工程主干线: 西起新疆伊宁,止于宁夏中卫,计划年输气量均为300亿立方米。 中亚 轮南 上海 靖边 问题: 根据图中的天然气分布,找一找有哪些地区为西气东输工程提供气源? 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自西向东经过了哪些省级行政区? 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自西向东经过了哪些地形区? 天然气资源在我国陆上的分布特点? 分析我国西部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长期得不到充分勘探、开发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题 问题:影响天然气管道走向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①市场:为了扩大天然气的消费市场,要为尽可能多的城市提供天然气; ②建设难度:为减小施工难度和降低成本,工程线路多选择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较好的地区; ③气源:为保证稳定、安全的天然气供应,要尽可能地经过天然气丰富的地区。 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2 西气东输的原因有哪些? 【思考】 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读图思考: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有什么特点?产生的问题有哪些? 我国东部地区: 经济发达,能源需求大 能源相对贫乏,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我国西部地区: 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16.2% 原煤 44% 原油 18.2% 天然气 能源生产 19.1% 西部 32.2% 中部 48.7% 东部 能源消费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读图思考:从1980年到2015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有什么样的特征? 从1980年到2015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有什么样的特征?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带来哪些问题?应该如何改进? 提示: 变化特征: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煤炭所占比重不断降低,石油和天然气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其他能源消费比重也不断上升。 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排入大气大量粉尘——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排入大气大量SO2——酸雨范围大、危害严重 煤炭堆放,燃烧废渣——环境污染 北煤南运——给我国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巨大压力 材料一:获得同等热值的前提下,煤炭与天然气排放的灰粉的148:1,排放二氧化硫比例为700:1,排放氮氧化物的比例为29:1。 材料二:天然气vs煤气 价格比:2.3 :1;热值比:2.5 :1 煤与天然气相比,哪个更清洁? 获得同等热量值,使用煤气和天然气哪个花费钱少? 煤炭燃烧排入大气的粉尘是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导致大气污染。 运量巨大的北煤南运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了很大压力。 燃煤排入大气的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是造成酸雨以及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 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为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同步发展,我国必须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 固体废弃物污染 排放SO2,形成酸雨 可吸入颗粒物污染(PM10) 造成交通压力 能源消费 (中国) 70.4% 煤炭 3.3%天然气 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环境问题突出。 北煤南运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了很大压力。 天然气是清洁能源,燃烧效率高,污染小。 西部是我国油气资源未来开发的战略重点之一 读图思考:读图说出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特点? 我国陆上天然气资源的分布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西部的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四大气区。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 盆地 鄂尔多斯 四川盆地 我国陆上天然气资源分布的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西部的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四大气区。 提示: 我国陆上天然气资源分布总的格局: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西部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崎岖不平,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 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普遍落后,资金短缺,技术落后; 西部地区人口较少,工农业发展落后,市场需求量有限。 天然气资源在我国陆上的分布特点? 分析我国西部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长期得不到充分勘探、开发的原因是什么? 新疆的能源资源非常丰富, 仅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资源量就占全国天然气总资源量的22% 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施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发展战略,西部地区作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西部地区作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倡导形成亚欧非之间的能源互联互通大格局,西部是油气进口的重要通道。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思考题:西气东输对于西部地区来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对西部地区的影响 天然气勘探、开发、管道建设 配套设施建设 服务业 输气 基础设施 天然气 加工业 增加就业 提高收入 扩大就业 完善 基础设施 区域发展 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效益,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量投资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增加了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调出区及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西气东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环境保护的要求。 思考 你认为是否应该提高天然气的价格,以促进西部发展? 促进西部发展的方式有很多,不一定要通过提高天然气的价格来实现。相比进口天然气和煤气,西部地区天然气的竞争优势之一是价格低,若提高价格,可能失去市场。 对东部地区的影响 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 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天然气可以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减轻东部铁路运输的压力。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统筹配置,缓解了东西部地区能源产销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提高了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对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共同富裕起到促进作用。 中央政府 东部 资源利用 西部 资源开发 补贴、投资 税 收 资源流动 资金流向 从区域整体性角度看,西气东输有利于加强区际联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西气东输工程不仅是建设一条输气管道,而且为沿途各省级行政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激活了沿线地区的钢铁、建筑、建材等产业的发展潜力。 思考题 问题:西气东输对西部生态有何影响? 答案 有利: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有利于改善西部环境。 不利:西部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管道建设中容易对地表植被造成破坏,会加剧生态恶化。 总结: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效益 调入地区 调出地区 经济 效益 获取资源,缓解资源紧缺状况,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获得经济效益 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扩大相关产业,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 社会 效益 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 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 有利于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稳定 生态 效益 发展经济,减轻污染,保护生态 素养培优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俄罗斯总统普京变“带货达人”,目前与我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签署了一份天然气长期合作协议,合同期限为30年,俄罗斯每年都会增加近100亿 m3的天然气出口。从2014年开始。俄罗斯曾通过哈萨克斯坦向我国输送每年最多1 000万吨石油,未来10年内,俄罗斯将通过哈萨克斯坦向我国提供1亿吨石油。 活动 发源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大分水岭的墨累河是澳大利亚的主要河流,其流域是澳大利亚重要的农业区。全流域年平均降水量仅为425毫米。由于自然原因,墨累河流域的土壤中、河水里富含盐分,有的河水的盐度甚至高于海水的盐度。 1949年,澳大利亚开始兴建雪山调水工程,于1974年完工。该工程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在大分水岭东部雪河流域建库蓄水,再通过隧道将东部的水引至西部墨累河流域,在调水沿途利用落差发电(图4.22)。 活动 1.? 分析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西两侧的降水差异及形成原因。 差异:东侧降水多,西侧降水少。 原因:东侧位于迎坡,东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水汽,降水丰沛;西侧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稀少。 活动 2.? 说明澳大利亚修建雪山调水工程的原因。 自然原因:大分水岭东侧降水多,水资源多;西侧降水少,水资源匮乏。 人文原因:西侧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供不应求,技术、资金等有保障。 活动 3.? 讨论雪山调水工程对于墨累河流域的城市供水和供电、农牧业发展、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有利影响:增加墨累河流域的水资源,增加城市供水量和供电量,扩大农牧业发展规模,有利于缓解荒漠化等生态问题。 不利影响:灌溉增加后,可能会加剧土壤盐碱化;农牧业规模扩大后,可能会造成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素养培优 下面两图分别示意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分布及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线路。 问题: 1.[综合思维]简述俄罗斯通过哈萨克斯坦向我国输送石油的主要原因。 答案: 俄罗斯部分油田位于西伯利亚西部地区,通过哈萨克斯坦输送可以缩短运输距离,降低运输成本;利用中哈已有的石油管道,可以降低成本等。 问题:2.[区域认知]分析中俄东线管道沿弯曲线路输送天然气的主要原因。 答案: 在俄罗斯境内沿弯曲线路输送可以增加天然气供应量;在我国境内沿弯曲线路输送,主要是经过能源需求量大的城市和经济区,满足其能源需求;线路弯曲可借助已有输送管道,减少新建管线建设成本等。 问题:3.[综合思维]说明俄罗斯为我国提供大量的天然气和石油对中俄两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案: 对俄罗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经济收入;增加大量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 对我国: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 问题:4.[地理实践力]结合我国能源进口状况,请你为我国能源开发利用献计献策。 答案: 加强国内能源勘探,提高国内能源产量;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率;多元化进口能源,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提高科技水平,为能源开发和利用提供技术支持等。 / 03 西电东送 西电东送的原因 1 西部能源资源丰富(水电、煤炭等);东部经济发达,电力资源不足。 线路及其影响 2 北通道:晋、陕、内蒙古(火电)和黄河上中游(水电)→环渤海地区 中通道:三峡和金沙江(水电)→华东地区 南通道:红水河(水电)和黔、滇(火电)→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水力发电 火力发电 西电东送 对输入地的影响 ①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经济发展; ②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 ③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西电东送 对输出地的影响 ①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③缩小东西部差距,对社会稳定起重要作用。 贵州大数据中心 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建设的意义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效益 调入区 调出区 经济效益 获取资源、解决资源短缺问题;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获得经济效益 促进资源开发,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扩大相关产业,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 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带动该地区城镇化发展,提高生活水平 有利于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稳定 生态效益 发展经济、减轻污染、保护生态 发展经济、保护生态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