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84张PPT)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national security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庆祝获得美国政府2009年度安全奖的当天,该公司租赁的“深水地平线”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在墨西哥湾水域发生爆炸并沉没,导致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件。在美国政府的压力下,英国石油公司为墨西哥湾溢油事故付出了数百亿美元的代价。1. 判断此事件发生的性质。2. 这类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有什么特点?3. 是否会影响国家安全?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结合实例,说明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1. 结合实例,说明突发环境事件的概念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2. 结合实例,说明污染物跨国转移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措施。【课 标 要 求】【学 习 目 标】01 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国家安全02 污染物跨国转移影响国家安全目 录03 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国家安全Part one突发性环境污染问题累积性环境污染问题概念:指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突然爆发并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01 突发环境事件如突发性的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以及石油、化学品和危险物质(废弃物)泄露等。▋突发环境事件2002年云南省南盘江突发严重性水污染事件材料一: 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庆祝获得美国政府2009年度安全奖的当天,该公司租赁的“深水地平线”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在墨西哥湾水域发生爆炸并沉没,导致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件。在美国政府的压力下,英国石油公司为墨西哥湾溢油事故付出了数百亿美元的代价。材料二:2011年3月,里氏9.0级地震导致福岛县两座核电站反应堆发生故障,其中第一核电站中一座反应堆震后发生异常导致核蒸汽泄漏,于3月14日地震后发生爆炸。在爆炸后,辐射性物质进入风中,通过风传播到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俄罗斯等一些地区。附近的海水受到严重的辐射污染,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一度紧张起来,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危机。2.成因具有多样性1.发生具有随机性和瞬时性3.危害具有严重性和广泛性结合上面案例,试从发生的时间演化、成因和形式、危害程度上分析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02 特点一线课堂问题探究一 46页突发环境事件一般发生在局地或区域,强度和规模有限或能够得到及时应对,不至于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少数特别重大的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巨大,如果应对不得当或不及时,可能通过以下途径触发经济和社会危机,威胁国家安全。突发环境事件是否一定会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呢?03 突发环境事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 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损失在短期内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导致重大健康损害及人员伤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12月3日,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因管理混乱,操作不当,致使底下储罐内剧毒的甲基异氰酸酯因压力升高而爆炸外泄。45吨毒气形成一股浓密的烟雾,以每小时5000米的速度袭击了博帕尔市区。死亡近2万人,受害20多万人,5万人失明,孕妇流产或产下死婴,受害面积40万平方公里,数千头牲畜被毒死。03 突发环境事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2. 影响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使区域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在短期内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导致一定时期内区域环境质量或宜居性恶化、经济发展衰退乃至难以为继。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意外发生之后,人们的健康问题主要被放射性物质“碘-131”所影响。锶-90和铯-137还会对土壤造成污染,植物、昆虫和蘑菇最表层的土壤会吸收铯-137。所以,有些科学家担心核辐射会对当地人造成几个世纪的影响。03 突发环境事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3. 影响社会稳定导致公众对环境恶化的担忧和不满情绪,诱发环境群体性事件,使环境安全转化为公共安全问题,从而威胁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03 突发环境事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突发环境事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2010年4月20号,英国石油公司(以下简称“BP”)在墨西哥湾的钻井平台爆炸,造成11人死亡,170多人受伤。爆炸造成的原油泄漏持续87天,超过1.25亿加仑的石油泄漏到墨西哥湾及周边的美国5个州,沿线旅游和渔业损失达数百亿美元。分析墨西哥湾原油泄露事故这一类突发性环境事件主要产生了哪些影响?事件造成了严重的海洋污染,直接杀死了102种鸟类,死亡数高达82000+只鸟、6165+只海龟,对25900+只海洋哺乳动物造成伤害,四种海洋哺乳动物在海中大量死亡。甚至在事情过去几年后,污染地区还会不断出现海豚搁浅现象。严重威胁生命和财产安全严重损害区域自然环境的各项服务功能突发环境事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人类接触泄漏原油,短期内可能引发头痛、眩晕、恶心、皮肤不适、眼睛灼热、呼吸不畅、记忆力下降等症状。长期而言,大量原油在水中扩散,可能通过食物链,间接对人体健康形成长期危害。考虑到墨西哥湾提供全美20%的海产品,对于公共卫生的影响几乎难以避免。 事件对附近的渔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由于离开从事的职业,渔民面临支付房屋、船只贷款等现实经济问题,居民家庭和个人生活乃至心理上都承受了极大压力,暴力事件明显增加。漏油事故也对美国政治生态产生了影响。奥巴马政府在处理过程中判断不准,反应迟钝,受到负面评价,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加。分析墨西哥湾原油泄露事故这一类突发性环境事件主要产生了哪些影响?转化为公共安全问题威胁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1952年12月5日至9日,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大量工业和市民取暖燃煤排放的废气,在伦敦上空形成厚达上百米的浓雾,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碳平均含量剧增,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 在烟雾持续的5天时间里,共有4000余人丧生,数周后又有8000多人相继死亡,超过10万人感染支气管炎和肺炎等疾病。烟雾事件还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大批航班取消,公路交通受到影响,人们的室外活动基本停止;在此期间,抢劫、盗窃案件增多,社会秩序混乱。起初政府推卸责任,否认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与烟雾之间有直接联系,引起民众不满和批评质疑。烟雾事件引发政治危机,政府内阁出现争议,反对党发起了对政府的不信任动议,英国王室也对政府施压。威胁生命安全,导致重大健康损害和人员伤亡影响社会经济秩序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引发公众不满情绪和政治危机损害了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区域环境质量恶化案例:伦敦烟雾事件2. 特别重大的突发环境事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总结)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损失: 在短期内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导致重大健康损害及人员伤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影响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使区域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在短期内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导致一定时期内区域环境质量或宜居性恶化、经济发展衰退乃至难以为继。影响社会稳定: 导致公众对环境恶化的担忧和不满情绪,诱发环境群体性事件,使环境安全转化为公共安全问题,从而威胁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教材案例P641.伦敦烟雾事件是如何产生的?图3.8 伦敦地区1952年12月上半月死亡人数与大气污染的关系1952年12月5日至9日,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大量工业和市民取暖燃煤排放的废气,在伦敦上空形成厚达上百米的浓雾,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平均含量剧增(图3.8),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2.伦敦烟雾事件通过哪些途径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阅读教材64-65页案例的其他内容,回答问题:教材案例P641.伦敦烟雾事件是如何产生的?不利气象条件(逆温,无风等);大量工业和市民取暖燃煤排放废气。图3.8 伦敦地区1952年12月上半月死亡人数与大气污染的关系2.伦敦烟雾事件通过哪些途径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造成人员伤亡;干扰社会经济秩序;引发社会治安混乱;引发群体性事件等。2020年7月25日,一艘隶属于一家日本公司的货船在毛里求斯东南部海域搁浅;8月6日,货船船体出现破裂,造成大量燃油泄漏。据此完成下题。1.燃油大量泄漏会导致水污染区域水生生物死亡其原因有( )①阻挡光照 ②水中缺氧③水污染严重,鱼类中毒 ④油比水黏稠,鱼类难以游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A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后,反对使用核能的抗议浪潮蔓延至日本各地,各地举行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据此完成下题。2.日本各地举行示威游行反对使用核能,这是突发环境事件诱发的( )A.经济损失 B.生命健康损害 C.环境质量恶化 D.环境群体性事件3.下列关于突发环境事件的说法,错误的是( )A.突发环境事件的形式具有多样性B.突发环境事件一般具有全球性特点C.突发环境事件一般不至于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影响D.特别重大的突发环境事件可能威胁到国家安全BD污染物跨国转移影响国家安全Part two1.污染物跨国传输污染物跨国传输: 一个国家排放的污染物,可通过大气环流、 河流径流等自然过程传输到其他国家。(自然因素)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后,为什么加拿大受影响较大?福岛核电站位于沿海,核泄漏导致海水受到污染,会随着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到北美西海岸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后,反对使用核能的抗议浪潮蔓延至日本各地,各地举行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日本的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后,一些辐射性物质为什么会传播到我国的大陆地区 日本是我国的近邻,同属东亚季风气候区,污染物通过大气运动会扩散到我国大陆地区。污染物跨国传输: 一个国家排放的污染物,可通过大气环流、 河流径流等自然过程传输到其他国家。(自然因素)2.废弃物物跨国转移巴西“洋垃圾"退运事件: 2009年7月22日,巴西环境部门从英国进口的、标记为塑料袋的41 个集装箱中检查出1 400吨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其中包括电池、衣物、尿布、针管、血袋等。3名英国人因非法贩运此批垃圾而被捕,此批垃圾于2009年8月被退回英国。废弃物跨国转移:一个国家通过正常贸易或非法入境的手段,将在本国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输送到其他国家。(人为原因)废弃物跨国转移:一个国家通过正常贸易或非法入境的手段,将在本国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输送到其他国家。2021年3月28日,天津港南疆码头,数台门座式起重机紧张作业,将红褐色的粉末装上货轮。作为中国海关系统迄今为止查扣的数量最大的一批走私入境固体废物——49.8万吨硫铁矿渣的最后一部分即将装船完毕,这些“洋垃圾”计划于夜间驶离天津港,全部退运出境。3.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英国疯牛病牛肉事件: 1996年3月,英国出口的牛肉检出疯牛病病毒,英国有8人因该病毒导致脑衰竭而死亡。事件引发进口英国牛肉或牛骨粉的欧盟各国及其他30多个国家的恐慌,各国相继宣布禁止进口英国牛肉。英国肉牛被大量宰杀,牛肉销量下降70%。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有毒有害物质超标或含有尚未被认识的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从一个国家进入其他国家。(人为原因)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有毒有害物质超标或含有尚未被认识的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从一个国家进人其他国家。2020年中国海关及时的拦截了美国向中国出口的一批燕麦,这批燕麦含有有毒物质。(豚草,误食豚草引起咳嗽,哮喘,肺气肿,支气管炎等病变反应。)美国出口的燕麦含有有毒物质,让很多中国人感到十分的恐慌。污染物跨国传输大气环流河流径流洋流等废弃物跨国转移正常贸易非法入境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转移 原因 自然原因 空气和水的自然流动(洋流和大气运动)人为原因 发达 国家 公众对污染物问题关注度高,环境标准日趋严格,对污染物的处理程序复杂污染物处理费用环保成本高,污染型企业失去发展空间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减少污染物处理费用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薄弱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就业环保法规不健全,不法经营者违法走私污染物跨国转移的原因判断下列案例体现的污染物跨国转移方式科特迪瓦毒污泥倾废事件:2006年8月19日,荷兰托克公司的货船将530余吨毒污泥倾倒在科特迪瓦阿比让,造成十几人死亡,10万余人因头痛、皮肤和肺重度灼伤等症状就医。该事件引发民众示威与骚乱,科特迪瓦政府内阁宣布解散。巴西“洋垃圾”退运事件:2009年7月22日,巴西环境部门从英国进口的、标记为塑料袋的41个集装箱中检查出1400吨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其中包括电池、衣物、尿布、针管、血袋等。3名英国人因非法贩运此批垃圾而被捕,此批垃圾于2009年8月被退回英国。英国疯牛病牛肉事件:1996年3月,英国出口的牛肉检出疯牛病病毒,英国有8人因该病毒导致脑衰竭而死亡。事件引发进口英国牛肉或牛骨粉的欧盟各国及其他30多个国家的恐慌,各国相继宣布禁止进口英国牛肉。英国内牛被大量宰杀,牛肉销量下降70%。罗马尼亚奥拉迪亚金矿事件:2000年1月30号,罗马尼亚边境城镇奥拉迪亚一座金矿发生氰化物废水泄露,废水流入河流,并扩散到下游的匈牙利,塞尔维亚境内,导致何种80%的鱼类死亡。废弃物跨国转移废弃物跨国转移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污染物跨国传输教材案例P66罗马尼亚奥拉迪亚金矿事件科特迪瓦毒污泥倾废事件巴西“洋垃圾”退运事件英国疯牛病牛肉事件图1图2图3图41.请判断以上四起事件属于哪种污染物跨国转移的方式并比较异同。阅读教材66页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污染物跨国传输废弃物跨国转移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2.请判断图二三四中的污染物跨国转移的方向有什么规律?3.讨论分析污染物跨国转移可能带来哪些影响?教材案例P66罗马尼亚奥拉迪亚金矿事件科特迪瓦毒污泥倾废事件巴西“洋垃圾”退运事件英国疯牛病牛肉事件图1图2图3图41.请判断以上四起事件属于哪种污染物跨国转移的方式并比较异同。阅读教材66页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污染物跨国传输废弃物跨国转移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图一:自然因素导致 图二三四:人为因素导致教材案例P66罗马尼亚奥拉迪亚金矿事件科特迪瓦毒污泥倾废事件巴西“洋垃圾”退运事件英国疯牛病牛肉事件图1图2图3图4阅读教材66页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污染物跨国传输废弃物跨国转移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2.请判断图二三四中的污染物跨国转移的方向有什么规律?图二:荷兰 科特迪瓦;图三:英国 巴西;图四:英国 其他国家规律:多由发达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污染物跨国传输污染物跨国转移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环境污染从一个国家扩散到其他国家威胁到输入国的国家安全(特别是突发环境事件)引发输出国与输入国的矛盾和外交争端,甚至演变为政治、经济和军事冲突,影响双方国家安全案例 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引发的国际争端1986年11月1日,位于瑞士巴塞尔的桑多斯化学公司的仓库发生火灾,装有大约1250吨剧毒农药的钢罐爆炸,大量硫、磷、汞有毒化学物质排入莱茵河,形成一条长达70千米的微红色恐怖“飘带”,向下游流去。次日,化工厂用钢塑管堵塞下水道,8天后由于塞子脱落导致数十吨有毒物质流入莱茵河,造成二次污染。此次污染事件导致莱茵河巴塞尔下游约160千米范围内多数鱼类死亡,约480平方千米内的井水受到污染不能引用。瑞士、德国、法国、荷兰四国沿岸城市自来水厂全部关闭,改用汽车向居民定量供水。荷兰将与莱茵河相通的河闸全部关闭,同时开启莱茵河下游水闸将污染水流加速排入北海。大约10000名愤怒的抗议者在巴塞尔游行,对事件责任公司和瑞士政府政府提出批评。德国、法国、荷兰等国家向瑞士提出了赔偿要求。沿河国家在短时间内召开了3次部长级会议,讨论莱茵河污染及损害赔偿问题。此次事件后,莱茵河沿河国家加强合作,共同制定了治理莱茵河的长期计划。1.1986年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的主要受害国包括( )A.德国、法国、比利时 B.荷兰、德国、法国C.瑞士、法国、卢森堡 D.奥地利、瑞土、德国2.1986年的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 )A.既属于突发环境事件,又属于污染物跨国传输事件B.造成污染物跨国传输,但不会威胁输入国的环境安全C.引发跨国环境安全问题,冲突是唯一的应对方式D.瑞土是责任国,应当负责整个莱茵河的污染处理工作3.下列河流有可能发生类似1986年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的是( )A.长江、澜沧江 B.多瑙河、尼罗河C.雅鲁藏布江、黄河 D.淮河、伏尔加河BBA案例 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引发的国际争端4.你认为沿岸各国该如何解决莱茵河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问题?案例 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引发的国际争端①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建立预警机制;②提高人们环保意识;③研发减排和污水处理技术;④控制污水排放,建设污水处理厂;⑤进行国际合作,共同治理。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Part two污染物源头防范Source prevention of pollutants事中风险控制Risk control in the event01事后治理After the event management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措施主要从污染物的源头防范、事中风险控制、事后治理等环节采取措施治标措施是亡羊补牢尽量减少跨国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治本措施是曲突徙薪从源头上消除跨国环境污染造成的环境安全隐患。01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措施1.通过自然过程产生影响的跨国污染源源头防范 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国际合作机制促进污染物来源国的污染治理事中风险控制 及时采取应急响应,控制影响范围,消除危害事后治理 做好生态恢复、赔偿损失等善后处理工作02 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措施差异主要从污染物的源头防范、事中风险控制、事后治理等环节采取措施2.废弃物跨国转移、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类型源头防范 从源头上控制境外污染物的输入,严格禁止有毒有害物质严重超标的产品和高污染固体废弃物入境事中风险控制 加强无害化处理,积极发展国内替代以逐步减少进口事后治理 强化污染治理,及早消除污染危害02 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措施差异主要从污染物的源头防范、事中风险控制、事后治理等环节采取措施对废弃物跨国转移,含有有毒物质的产品贸易类的跨国污染问题,还要有严格的环境准入我国禁止“洋垃圾”入境 - 源头控制中国制造业曾将国外的固体废弃物和废料作为可回收原材料的廉价来源发达国家向我国出口固体废弃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数量增长迅速我国禁止“洋垃圾”入境2017年之前的十年间,我国平均每年进口的“洋垃圾”超过4000万吨“洋垃圾”存在严重的环境安全隐患,是我国环境问题的重要源头之一2017年7月我国发布《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分批分类调整进口固体废物管理目录逐步有序减少固体废弃物进口种类和数量我国禁止“洋垃圾”入境2017年年底我国已将生活来源废塑料、未经分拣废纸、废纺织品、钒渣等4类24种固体废弃物调整为禁止进口(1)分析洋垃圾进入我国的危害。①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加剧环境污染;②带有大量细菌和病毒,导致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与扩散,危害人体健康;③回收加工再销售的电子产品,质量不稳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④以极低的价格流通,扰乱我国经济秩序。(2)说明中国明令禁止进口洋垃圾的原因。①洋垃圾直接排放或加工利用中的污染排放,损害当地生态环境;②洋垃圾携带的病毒细菌等有毒有害物质,影响人类健康;③走私商从出售洋垃圾中赚取高额利润,影响经济发展;④国内垃圾产量多,亟待处理,环境压力大。(3)说说我国禁止洋垃圾采取的治理措施。①严把审批关,实行垃圾处理企业准入制度;②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打击走私洋垃圾违法犯罪行为;③加大综合治理,增强国际协作;④宣传教育,认识洋垃圾的危害性。国家间应对跨国环境安全问题有冲突与合作两种方式减少冲突加强合作 维护国家安全①环境安全冲突:是指环境安全问题的责任国与受害国之间出现的紧张关系,或政治、经济、外交等敌对行为,甚至军事冲突,使相关国家的国家安全受到影响。②环境安全合作:是指各国均遵守相关国际环境公约和双边协定。跨国环境问题应对方式、原则《巴塞尔公约》的签订标志着针对污染物跨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国际合作迈入了实质性阶段。联合国《控制危险废料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不以邻为壑,故意将污染物转移到其他国家;—旦发生跨境的突发环境事件,责任国与受害国要密切合作,联合应对突发的环境安全危机,以控制其危害,避免威胁其他领域的国家安全。应对方式媒体客观报道媒体指责渲染对策合作方式、冲突方式利于缓解双方矛盾,化解问题,国家安全加剧双方矛盾,诱发政治问题,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加强合作,减少冲突。跨国环境问题应对方式、原则2005年11月13日,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一家化工企业发生爆炸事故,约100吨苯类物质(苯、硝基苯等)流入松花江,形成长达80千米的污染带,引发流域重大水污染事故,位于下游的俄罗斯对此表示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中俄两国政府通过合作成功化解了此次危机。分析松花江跨境污染事件中的中俄合作应对2.分析此次事件中我国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对降低国际争端风险的作用。应对措施 作用及时向俄方通报情况和动态 引起俄方关注,做好防范工作,降低损失向俄方无偿提供 水质监测仪器和活性炭 有利于俄方监测和净化水质降低水污染的危害程度领导人表态 减轻俄方民众的担心和敌对情绪筑坝拦截污染带外移 减轻水污染的危害程度1.归纳中俄双方应对此次跨境污染事件的互动过程。中国外交部知会俄方→俄方媒体关注,成立应急组织,可能受影响区域进入紧急状态→中方向俄通报污染状况和应对措施→俄驻华大使关注→中国向俄提供仪器和物资→俄方在污染河段禁渔→中方领导人表态,筑坝拦截污染团分析松花江跨境污染事件中的中俄合作应对知识拓展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措施1. 现场污染处置2. 转移安置人员3. 医学救援4. 应急监测5. 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6. 维护社会稳定知识拓展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防控措施1.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国民污染防控意识2.促进经济发展,升级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层次3.建立和完善污染处理机制4.加强立法,加大执法力度5.以行政手段不断推动污染防治技术进步6.加强国际合作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国家安全污染物跨国转移影响国家安全污染物跨国转移影响国家安全污染物跨国转移方式概念特点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应对措施应对措施差异跨国环境问题应对方式如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1.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C2.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 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能源结构 B.人口密度C.资源条件 D.出行方式A如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3﹣14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