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测试(试题)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末测试(试题)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期末测试
一、选择题
1.爷爷有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面积是160平方米,已知宽是8米,长是( )。
A.10米 B.20米 C.30米
2.比较下面竖式中甲和乙的大小,( )。
A.甲>乙 B.甲<乙 C.不确定
3.淘气在对折好的纸上剪了两个洞,打开后会是( )。
A. B. C.
4.下列各图的涂色部分,能用表示的是( )。
A. B. C. D.
5.要表示“”,选用图形( )比较合适。
A. B. C. D.
6.梦梦买了一箱彩色珠子,如下表所示,数量的末尾一位数被弄脏了,看不清楚。做一串项链需要6颗珠子,梦梦最多可能做( )串项链。
商品 数量
彩色珠子 72●颗
A.120 B.102 C.121 D.122
7.下面( )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A. B. C. D.
8.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如果它的边长减少3厘米,则面积减少( )。
A.25平方厘米 B.9平方厘米 C.39厘米 D.39平方厘米
9.长方形的长扩大2倍,宽不变,它的面积会扩大( )倍。
A.2 B.4 C.8 D.10
10.把一条彩带对折、对折、再对折,然后从中间剪开,这条彩带被剪成了( )段。
A.8 B.9 C.16
二、填空题
11.写出下面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2.请在( )里填上“平移”或“旋转”。
推拉窗户是( )。
13.20平方米=( )平方分米 8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0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9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14.想一想,每行的得数都是怎么来的?填一填。
15.如图,李叔叔用叉车运输货物,仔细观察,图中车轮的运动是( )现象,货物的运动是( )现象。
16.把609盆花平均放进8个花坛,平均每个花坛放( )盆,还剩( )盆。
17.三(1)班有学生28人,女生12人,女生占全班的( ),男生有( )名,男生占全班的( )。
18.要买11个玩偶,小包装3个一盒,每盒50元,大包装4个一盒,每盒60元,( )盒小包装和( )盒大包装一起买最省钱。
19.为全面贯彻国家“双减”政策,落实五育并举,学校广泛开展校园艺术节、艺术展演等活动,深化学校美育实践活动。三(1)班在艺术展演时需要购买桌椅,根据下图,请你选择合适的问题并列式解答。
①每把椅子多少元?
②2张桌子多少元?
③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贵多少元?
④一张桌子和4把椅子共多少元?
(1)我选择的一步解答的问题: (填序号)。
(2)我选择的两步解答的问题: (填序号)。
20.今年我们迎来了党的第100个生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欢欢设计了下面的表格,每行、每列都有“建党百年”这四个字,并且每个字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
A是( ),B是( ),C是( )。
三、判断题
21.读作:四分之二,其中2是分子,4是分母。( )
22.1千克的棉花比1千克的盐轻得多。( )
23.工地原有8吨水泥,已经用了3000千克,现在还剩5000克水泥。( )
24.51×41的积一定小于2000。( )
25.□2×□7的积的个位上的数是9。( )
四、计算题
26.直接写出得数。


27.竖式计算。(带*号要验算)
*441÷7=
五、解答题
28.530千克苹果,分5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千克?
29.葡萄和苹果共重6000克,其中苹果重2000克,葡萄重多少千克?
30.公园卖门票规定:大人票每张12元,儿童票每张10元,3位老师带了37名学生去公园,请问带400元够买门票吗?
31.四月份,学校举办“学习雷锋做好事”活动,下面是学校对各班做好事的次数统计。
(1)把上面做好事的次数填入下表中。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次数
(2)( )年级做的好事最多,( )年级和( )年级做好事次数一样多。
(3)雷锋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要怎样向他学习?
32.某网店在对一种每支36元的润肤露进行“买三送一”的优惠促销活动,甲、乙、丙、丁四个人各买一支。如果她们在优惠活动中买,那么每人需要支付多少元?
33.文化馆举行全市中、小学生知识竞赛,有16个小学组和22个中学组参赛,每个组都有14人。一共有多少人参赛?
(
…………○…………内…………○…………装…………○…………订…………○…………线…………○…………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期末测试》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A A C C B D A B
1.B
【分析】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用长方形的面积除以宽就是长。据此解答。
【详解】(米)
所以,长是20米。
故答案为:
2.A
【分析】在这个除法竖式中,甲是商十位上的数字5与除数7的乘积。因为商十位上的5代表5个十,也就是50,所以甲是50与7相乘的结果。乙是商个位上的数字9与除数7的乘积。算出甲和乙的结果后再比较A和B的大小。
【详解】甲:50×7=350
乙:9×7=63
350>63
所以,甲>乙
故答案为:A
3.A
【分析】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详解】由图形的对称性,剪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将纸打开后会有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
所以淘气在对折好的纸上剪了两个洞,打开后是。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意义的灵活运用。
4.A
【分析】把一个图形的面积或一些图形的个数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3份,每1份是它的,其中1份涂色,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A.把1个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涂色部分占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为;
B.把1个正方形分成9份,涂色部分占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为;
C.把1个三角形分成了3份,涂色部分占其中的1份,但不是平均分,不能用分数表示为;
D.把1个圆形分成了3份,涂色部分占其中的1份,但不是平均分,不能用分数表示为;
故答案为:A
5.C
【分析】表示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8份,把其中的3份涂上颜色即可。
【详解】由分析得:
图中的涂色部分可用分数表示;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分数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C
【分析】要求梦梦最多可能做多少串项链,彩色珠子总数的个位数字就要最大,即彩色珠子的总数为729颗,用彩色珠子的总数除以做一串项链需要的颗数,求出的商即是梦梦最多可能做项链的颗数。
【详解】729÷6=121(串)……3(颗)
梦梦买了一箱彩色珠子,如下表所示,数量的末尾一位数被弄脏了,看不清楚。做一串项链需要6颗珠子,梦梦最多可能做121串项链。
故答案为:C
7.B
【分析】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据此判断即可解答。
【详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
B.是轴对称图形;
C.不是轴对称图形;
D.不是轴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定义的理解和掌握,以及灵活运用定义来判断轴对称图形。
8.D
【分析】根据题意,原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边长减少后的正方形的边长是8-3=5(厘米),根据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分别求出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再相减,即得到减少的面积,结果应使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作单位。据此解答。
【详解】8-3=5(厘米)
8×8-5×5
=64-25
=39(平方厘米)
所以,面积减少39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D
9.A
【分析】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再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据此解答。
【详解】长方形的长扩大2倍,宽不变,面积扩大2倍;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以及积的变化规律。
10.B
【分析】对折一次,分成2段;再折一次,分成:2×2=4(段);折第三次,分成:4×2=8(段);
把这8段绳子从中间剪开,那么原来彩带的两端就被剪成了2段,而有弯折的7个地方则被剪成了7段。所以,这根剪开的彩带一共有9段。
【详解】如下图:
把一条彩带对折、对折、再对折,然后从中间剪开,这条彩带被剪成了9段。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折叠问题,具体操作一下会更简捷易懂。
11.分子;分数线;分母
【分析】根据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中间的横线是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是分母,分数线上面的数是分子;进行填空即可。
【详解】填空如下:
12.平移
【分析】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而形状、大小不变。区别在于,平移时物体沿直线运动,本身方向不发生改变;旋转是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运动,本身方向发生了变化。
【详解】推拉窗户是平移。
13. 2000 800 30 9
【分析】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高级单位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名数乘进率,低级单位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名数除以进率。
【详解】20平方米=2000平方分米 8平方分米=800平方厘米
3000平方厘米=30平方分米 900平方分米=9平方米
【点睛】熟练掌握面积单位的换算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44;6
44;30
264;1320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是: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详解】根据分析:
对于264:它是由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6去乘第一个乘数44得到的,即44×6=264 ,所以264是44×6的结果。
对于132:它是由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3(表示30)去乘第一个乘数44得到的,即44×30=1320,这里在竖式中132实际表示1320 ,是44×30的结果。
对于1584:它是把前面两次乘得的积264和1320加起来得到的,即264+1320=1584 ,所以1584是264+1320的结果。
15. 旋转 平移
【分析】根据对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的认识,如果物体是沿着一定的方向做平移运动,它的大小、形状不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化了,那就是平移现象。 如果物体绕一点做旋转式的动作,那就是旋转现象。
【详解】李叔叔用叉车运输货物,仔细观察,图中车轮的运动是(旋转)现象,货物的运动是(平移)现象。
16. 76 1
【分析】把609盆花平均放进8个花坛,求平均每个花坛放多少盆。就是求609里面有几个8,用除法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法则: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最高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求出每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据此解答。
【详解】609÷8=76(盆)……1(盆)
故把609盆花平均放进8个花坛,平均每个花坛放76盆,还剩1盆。
17. 16
【分析】把一个图形、一个整体、一些物体等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分母表示平均分得分数,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
【详解】把全班同学平均分成28份,女生占其中的12份,女生占全班的,男生人数是28-12=16(人),男生占其中的16份,男占全班的。
三(1)班有学生28人,女生12人,女生占全班的()(答案不唯一),男生有( 16 )名,男生占全班的( )(答案不唯一)。
【点睛】此题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有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掌握情况。
18. 1 2
【分析】小包装的盒数×每盒小包装的价钱+大包装的盒数×每盒大包装的价钱=买玩偶需要的总钱数,依此计算出可能的方案,然后再进行比较即可。
【详解】方案1:3×4=12(个),则需要购买4盒小包装的,共需要:4×50=200(元);
方案2:4×3=12(个),则需要购买3盒大包装的,共需要:3×60=180(元);
方案3:2×4+3=8+3=11(个),则需要购买2盒大包装和1盒小包装的,共需要:
50+2×60
=50+120
=170(元)
170元<180元<200元
1盒小包装和2盒大包装一起买最省钱。
19.(1)①;82元
②;560元
④;608元
(2)③;198元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4把椅子328元,一张桌子280元,则可以一步解答的问题是①、②和④,需要两步解答的问题是③。据此选择问题即可。选择一步解答的问题①,用328除以4可以直接求出每把椅子的价格;选择一步解答的问题②,用280乘2可以直接求出2张桌子的价格;选择一步解答的问题④,用280加上328可以直接求出一张桌子和4把椅子的总价格;选择两步解答的问题是问题③,先用328除以4求出一把椅子的价格,再用桌子的价格减去椅子的价格即可。
【详解】(1)我选择的一步解答的问题:①。
328÷4=82(元)
答:每把椅子82元。
我选择的一步解答的问题:②。
280×2=560(元)
答:2张桌子560元。
我选择的一步解答的问题:④。
280+328=608(元)
答:一张桌子和4把椅子共608元。
(2)我选择的两步解答的问题:③。
328÷4=82(元)
280-82=198(元)
答: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贵198元。
20. 建 年 党
【分析】第一行出现“建”,故,第二列第一个字不是“建”,且第二列出现“党”和“百”,所以,A是建;
第三列出现“建”,且第二行出现“党”和“百”,所以,B是年;
第三列出现“建”和“年”,第四行出现“百”,所以,C是党;据此填空。
【详解】
A是建,B是年,C是党。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要学会用排除法来完成。
21.√
【分析】分数的读法: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之”然后读分子,分子和分母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分子在上面,分母在下面;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读作:四分之二,所以其中2是分子,4是分母,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2.×
【分析】要比较棉花和盐谁轻谁重,就比较二者的重量。根据题意可知,棉花和盐都重1千克,同样重,据此判断。
【详解】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同样重,都是1千克,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质量单位的认识,要注意克服盐“重”、棉花“轻”的惯性思维的干扰。
23.×
【分析】8吨=8000千克,用原有水泥的重量减已经用了的重量即可解答。
【详解】8吨=8000千克
8000-3000=5000(千克)
还剩5000千克水泥,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质量单位的换算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
【分析】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然后将两次的积相加。计算出结果再判断即可。
【详解】51×41=2091
2091>2000
51×41的积大于2000。原题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25.×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先用下面因数个位的数去乘上面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下面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下面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上面的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下面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根据两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结果,观察末位上的数是否是9即可;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2×7=14,所以□2×□7的积的个位上的数是4,而不是9,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6.;;;;
407;440;120;103
【详解】略
27.1272;117;63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分别与两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得结果要与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分别与两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得结果要与十位对齐,然后两个结果相加就得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结果。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时,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每次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除法验算时用商乘除数看是不是等于被除数;有余数时,用商乘除数加上余数看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详解】1272 117 *441÷7=63
验算:
28.106千克
【分析】用苹果的总重530千克除以5次,即可求出平均每次运多少千克。
【详解】530÷5=106(千克)
答:平均每次运多少千克。
29.4千克
【分析】1000克=1千克,据此把6000克、2000克换算成千克作单位,再用葡萄和苹果总共的质量减去苹果的质量,求出葡萄的质量。
【详解】6000克千克
2000克千克
(千克)
答:葡萄重4千克。
【点睛】熟练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0.不够
【分析】已知大人票每张12元,有3位老师,那么老师买门票的费用就是老师人数乘每张大人票的价格;儿童票每张10元,有37名学生,所以学生买门票的费用为学生人数乘每张儿童票的价格;买门票的总费用为两者之和,最后与400元比较即可。
【详解】12×3+37×10
=36+370
=406(元)
400<406
答:带400元不够买门票。
31.(1)6;9;12;12;14;16
(2)六;三;四
(3)见详解
【分析】(1)认真数出每个年级做好事的次数,再填入表格中;
(2)认真比较每个年级做好事的次数,即可知道哪个年级做的好事最多,哪两个年级做好事次数一样多;
(3)根据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精神,提出合理的建议即可。
【详解】(1)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次数 6 9 12 12 14 16
(2)6<9<12<14<16
六年级做的好事最多,三年级和四年级做好事次数一样多。
(3)向雷锋叔叔学习,做一名美德少年,不乱丢垃圾、不说脏话、在别人困难时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据的搜集与整理,并且能够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2.27元
【分析】根据“买三送一”可知:甲、乙、丙、丁四个人只需要购买3支,就能得到4支润肤露,用36乘3再除以4,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36×3÷4
=108÷4
=27(元)
答:每人需要支付27元。
【点睛】本题考查了整数乘、除法的意义及应用,关键是明确只需要购买3支36元的润肤露。
33.532人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用小学组数乘每组人数再加上中学组数乘每组人数;也可以把小学组和中学组的人数相加,再乘每组的人数;列式计算即可求出总人数。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方法一:
16×14+22×14
=224+308
=532(人)
方法二:
(16+22)×14
=38×14
=532(人)
答:一共有532人参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