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二次模拟
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5.考试结束时,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谷丰登”不仅代表农业生产的一种结果,更是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许。“五谷”分别指稻、黍、稷、麦、菽这五种粮食,小麦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物质是
A. 蛋白质 B. 糖类 C. 无机盐 D. 维生素
2. 在“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影响”的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兴趣小组同学做了系列实验,下列相关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
A. 取样 B. 溶解 C. 倾倒出上层清液 D. 测定
3. 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冰刻机”为国产芯片的发展带来希望。冰刻机中的水蒸气在凝结成无定形“冰膜”。有关“冰膜”说法错误的是
A. 它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它的分子之间有间隔 C. 它的化学性质与水不同 D. 它是纯净物
4. 探究燃烧的条件。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着火点:白磷,红磷)。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①②探究燃烧温度需达到着火点
B. ②③探究燃烧需要接触空气
C. 加导管往③通入,白磷能燃烧
D. 小气球可以防止生成的污染空气
5. 下列有关科学家与其贡献对应错误的是
A. 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作出卓越贡献
B. 徐寿—与人合译《化学鉴原》并制定了元素中文名称的命名规则
C. 闵恩泽—研发了多种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
D. 侯德榜—用“联合制碱法”制得纯碱碳酸氢钠
6. 在唐朝时,人们在造纸过程中加“矾”作为沉淀剂,以改善纸张质量。这种“矾”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铝,硫酸铝Al2(SO4)3所属的物质类别是
A. 氧化物 B. 酸 C. 碱 D. 盐
7. “人造树叶”是一利新型材料。光照时,H2O和CO2在“人造树叶”的催化下反应,其微观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B. 反应前后“人造树叶”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
C. 该反应既能缓解全球变暖,又能产生燃料
D. 参加反应的H2O和CO2的分子个数比为3:1
8. 如图所示,将缠有铁丝绒的粗钢丝插入U型管的右端,往管中注入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硫酸铜溶液(呈酸性),液面距管口有2~3cm。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 铁丝绒表面覆盖一层白色固体
B. U型管右端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C. U型管两边的液面出现左低右高
D. U型管中溶液颜色由蓝色变无色
9.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CO和CH4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B 鉴别稀H2SO4、Ca(OH)2溶液,NaNO3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
C 除去CO2中少量的HCl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
D 除去NaCl中的Na2SO4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10. 兴趣小组利用图甲装置,向盛有相同质量的铁片和铝片(铝片未经打磨)的锥形瓶中,同时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后,发现锥形瓶外壁变热,锥形瓶内压强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中,铁片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溶液变黄
B. 曲线a表示的是铝片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的压强变化
C. 曲线b在0~100s内压强几乎不变,说明该金属的活动性极弱
D. 曲线a和b最后压强略降低的原因是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温度下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共40分)
11. 中国很多典籍中记载了金属的化学知识。
(1)《周礼·考工记》中记载青铜经锻打、碾压可做成不同厚度的青铜片,说明青铜具有良好的______。
(2)《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法炼铁”如图1和“炒钢法”如图2。
①古法炼铁与高炉炼铁的原理相同。图1中用风箱不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写一点)。
②图2为“炒钢法”,即不断翻炒液态生铁,是为了降低生铁的______,得到性能优质的钢。与纯铁相比钢的性能更优良,如:钢的熔点更______(填“高”或“低”)。
12. 稀土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有“工业的维生素”的美誉。
(1)稀土元素是储量较少的钪、铼等一类金属的统称;这些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
(2)国际著名的中国化学家______(选填“徐光宪”或“范旭东”)和他的团队提出稀土分离技术,使我国能够自主分离稀土产品,打破了发达国家在国际稀土市场上的垄断地位。
(3)稀土元素铼与“太空金属”钛制成的钛铼合金,具有耐腐蚀、硬度大等优良的性能,可用来制造核潜艇。如图是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据此分析:铼属于______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其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13. 某同学用碳酸钠、水和紫罗兰花(变色规律与紫色石蕊溶液类似)进行了如图1所示实验,并连续观察几天。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1)碳酸钠溶液呈______(选填“酸”或“碱”)性,图中的紫罗兰花几天后变为______色。
(2)在0~4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为______。
(3)2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______,放置至室温后,III中______(填“有”或“没有”)晶体析出。
14. 光催化固氮是一种简单、灵活的合成氨技术,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______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分子个数比为______。
(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4)该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选填字母)。
A. 催化剂的质量 B. 单个原子的质量 C. 氮气的质量 D. 物质的总质量
(5)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______。
15. 目前我国平均每年产生4亿部以上废旧手机,废旧手机回收处理作为“朝阳产业”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从废旧手机的某些部件中可以回收银和铜;其操作流程如图所示。
(1)废旧部件经过预处理粉碎后得到粗产品,其目的是______。
(2)步骤①实验流程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的目的是______。
(3)步骤①②③操作的名称是______,步骤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步骤③中,为了回收金属铜,金属M可选择______(填字母)。
A. 铝 B. 银 C. 铁
16.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如图1实验一是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用此原理制取的氢气中含有水蒸气,若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氢气,则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连接______(填“b”或“c”)。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其优点是______。
(2)如图2实验二向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观察到U形管中的液面a_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b。一段时间后(装置内温度未恢复至室温)可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______。
17. 南方地区采用了“渔光互补”发展模式,化学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对渔光互补的工作模式、鱼塘水的成分、光伏发电成果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任务一:了解渔光互补模式
【信息检索】同学们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到“渔光互补”是在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发电,下方的水域则用于水产养殖,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展模式。
【分析交流】
(1)光伏发电过程中能量转化形式是光能转化为______。
任务二:检测分析鱼塘水质
【检测水质】
同学们用pH试纸对鱼塘水的酸碱度进行了检测。
【小组讨论】
(2)同学们继续测定了不同时间段内鱼塘水的pH,并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相应图像。同学们分析,鱼塘水中溶有鱼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所以pH应该减小,但从清晨到中午,鱼塘水的pH却逐渐增大,其原因可能与水中藻类的______作用有关。
任务三:探究鱼塘水的成分
教师指导】老师告诉同学们:
①鱼塘底部塘泥中的有机物分解易使水质酸性增强;
②本地区水质偏硬,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
③MgCO3微溶于水,CaCO3难溶于水;
④该鱼塘养殖鱼虾,需定期投入CaCl2为鱼虾补充钙质。
【猜想假设】同学们猜想:该鱼塘水呈酸性,且含有CaCl2。
【进行实验】
(3)填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鱼塘水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_溶液。 溶液变成红色。 鱼塘水呈酸性
②另取少量鱼塘水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______溶液。 先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产生白色沉淀。 且含有CaCl2
【反思评价】
(4)步骤②中产生白色沉淀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有同学对步骤②结论提出了质疑,理由是______,同学们改进方案后重新进行实验,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任务四:项目研究应用成果
【成果分享】
(6)同学们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到“渔光互补”是一项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效生产模式,他们设计了板报进行宣传,请你与他们共同完成板报内容生态效益______。
渔光互补生态富民1+1>2! ★经济效益:增加了水产品、电力和旅游收入 ★生态效益:______
18. 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钙固体,对其是否变质产生兴趣(若变质,杂质只有一种),进行了相关实验并绘制图象如图:
根据实验过程和图象提供的信息,请回答:
(1)b点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为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计算稀盐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二次模拟
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5.考试结束时,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共40分)
【11题答案】
【答案】(1)延展性 (2) ①. 提供充足的氧气,促进木炭燃烧 ②. 碳元素的含量 ③. 低
【12题答案】
【答案】(1)原子中质子数不同##原子中核电荷数不同
(2)徐光宪 (3) ①. 金属 ②. 186.2
【13题答案】
【答案】(1) ①. 碱 ②. 蓝
(2)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 ①. 21.8g ②. 有
【14题答案】
【答案】(1)丙 (2)1:2
(3)置换反应 (4)ABD
(5)24:17
【15题答案】
【答案】(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使粗产品中的镁、铝完全反应
(3) ①. 过滤 ②. Cu+2AgNO3=Cu(NO3)2+2Ag (4)AC
【16题答案】
【答案】(1) ①. ②. b ③. 燃烧产物只有水,无污染,且燃烧值大(合理即可)
(2) ①. 低于 ②. 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氢氧化钙结晶析出
【17题答案】
【答案】(1)电能 (2)光合
(3) ①. 紫色石蕊试液 ②. Na2CO3##碳酸钠
(4)Na2CO3+CaCl2=CaCO3↓+2NaCl
(5)本地区水质偏硬,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其中钙、镁离子均会和碳酸钠中的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和微溶于水的碳酸镁
(6)改善水质,减小污染
【18题答案】
【答案】(1)CaCl2、HCl
(2)由图可知,与碳酸钙反应稀盐酸的质量为150g-100g=50g,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设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x,则:
x=7.3%
答: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7.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