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阶段微卷1 探索自然的科学(1.1 1.2)原卷版一、选择题(每小题7分,共49分)1.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以下不属于科学进步带来便利的是( )A. 使用机器人扫地 B. 乘坐高铁出行C. 用诊断病情 D. 汽车排放尾气2.下列关于科学史的叙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 法拉第发明了白炽灯 B. 袁隆平成功培育了杂交水稻C.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D.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3.下列表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小科赛跑成绩约B. 今年夏季某天的气温为C. 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D. 普通教室的面积约4.为测量某参考书中一张纸的厚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分度值是的刻度尺能直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B. 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C. 参考书共200页,测出整本书的总厚度记为,然后再用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200,则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D. 测量厚度时,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5.小科想利用如图所示的量筒测量一颗鹌鹑蛋的体积(鹌鹑蛋能放进量筒并能沉入水底,体积约为)。小科加入量筒中的水的体积最适宜的范围是( )A. B. C. D.6.以下是小科对刻度尺和温度计使用的操作,下列对测量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小科用正确的方法测得某物体的长度为,则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B. 图1中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乙刻度尺C. 图2是某天晚上的气温,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为D. 图3是小科自制的一款简易温度计,它是利用导管中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7.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分析,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下列常见的“错误操作”会导致结果一定偏大的是( )A. 用没甩过的体温计测体温B.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C. 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D.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二、非选择题(共51分)8.(9分)要准确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需要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1) 如图甲所示,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时,要把玻璃泡浸没在水中,待温度稳定后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_ _ _ _ 。(2) 丙是体温计,某同学将示数为的体温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待到示数稳定后读数为_ _ _ _ 。该同学的测量方法明显是错误的,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9.(18分)小科同学用量筒、烧杯等器材测量矿石的体积,如图所示。(1)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保持水平。(2)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示数,矿石的体积为_ _ _ _ 。(3) 小科同学的下列操作,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的是_ _ _ _ (填字母,可多选)。A. 改用粗线拴住矿石B. 取出矿石时有水带出C. 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时不慎有水滴溅出D. 待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至标记处后,俯视量筒读数10.(24分)学习了长度的测量后,小红想利用自己的步距和步数测量学校到家的距离。小红在微湿的泥土地上按照不同方式前进,测量步距。方式1:快跑 方式2:慢走(1) 请选择合适的前进方式,并说明理由: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 选择合适的前进方式后,小红在湿地上进行测量,标记步距为。下列测量方式正确的是_ _ _ _ (填字母)。(3) 小红从学校到家,行走多次,计算出平均步数为3 000步,测量得到每步的步距为50厘米,试列式计算小红学校到家的距离为多少千米。(4) 小明也想测量学校到家的距离,但他家离学校较远,步行时间过长,通常都是骑自行车上下学,请帮助他一起完成测量,写出测量方法。阶段微卷1 探索自然的科学(1.1 1.2)答案解析版一、选择题(每小题7分,共49分)1.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以下不属于科学进步带来便利的是( )A. 使用机器人扫地 B. 乘坐高铁出行C. 用诊断病情 D. 汽车排放尾气【答案】D2.下列关于科学史的叙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 法拉第发明了白炽灯 B. 袁隆平成功培育了杂交水稻C.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D.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答案】A【点拨】白炽灯是爱迪生发明的。3.下列表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小科赛跑成绩约B. 今年夏季某天的气温为C. 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D. 普通教室的面积约【答案】B【点拨】中学生赛跑成绩约为十几秒,故不符合实际;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即,故不符合实际;普通教室的面积约为,故不符合实际。4.为测量某参考书中一张纸的厚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分度值是的刻度尺能直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B. 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C. 参考书共200页,测出整本书的总厚度记为,然后再用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200,则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D. 测量厚度时,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答案】D5.小科想利用如图所示的量筒测量一颗鹌鹑蛋的体积(鹌鹑蛋能放进量筒并能沉入水底,体积约为)。小科加入量筒中的水的体积最适宜的范围是( )A. B. C. D.【答案】C【点拨】利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时,应向量筒中加入适量水,水要能浸没物体,而且在放入物体后不能超过量筒的量程。题图中的量筒量程为,鹌鹑蛋的体积为(即),则所加水的体积最大为。、项中的最大加水量均大于,不符合题意;项中的最小加水量太小,不能浸没鹌鹑蛋,不符合题意;项中的加水量既能浸没鹌鹑蛋,又不会超出量筒的量程,符合题意。6.以下是小科对刻度尺和温度计使用的操作,下列对测量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小科用正确的方法测得某物体的长度为,则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B. 图1中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乙刻度尺C. 图2是某天晚上的气温,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为D. 图3是小科自制的一款简易温度计,它是利用导管中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答案】A【点拨】用正确的方法测得某物体长度为,则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故正确;图1中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甲刻度尺,乙刻度尺的刻度没有紧贴被测物体,故错误;由图2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此时液面在零刻度线以下,显示的温度为,故错误;图3中的简易温度计是利用烧瓶中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故错误。7.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分析,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下列常见的“错误操作”会导致结果一定偏大的是( )A. 用没甩过的体温计测体温B.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C. 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D.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答案】B【点拨】用没甩过的体温计测体温,测量结果可能偏大也可能正常,故不符合题意;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测量结果偏大,故符合题意;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测量结果偏小,故不符合题意;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测量结果偏小,故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共51分)8.(9分)要准确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需要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1) 如图甲所示,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时,要把玻璃泡浸没在水中,待温度稳定后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_ _ _ _ 。(2) 丙是体温计,某同学将示数为的体温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待到示数稳定后读数为_ _ _ _ 。该同学的测量方法明显是错误的,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答案】(1) 19(2) 36.8;体温计的量程为,不能用来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9.(18分)小科同学用量筒、烧杯等器材测量矿石的体积,如图所示。(1)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保持水平。(2)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示数,矿石的体积为_ _ _ _ 。(3) 小科同学的下列操作,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的是_ _ _ _ (填字母,可多选)。A. 改用粗线拴住矿石B. 取出矿石时有水带出C. 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时不慎有水滴溅出D. 待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至标记处后,俯视量筒读数【答案】(1) 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2) 70(3) ABC10.(24分)学习了长度的测量后,小红想利用自己的步距和步数测量学校到家的距离。小红在微湿的泥土地上按照不同方式前进,测量步距。方式1:快跑 方式2:慢走(1) 请选择合适的前进方式,并说明理由: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 选择合适的前进方式后,小红在湿地上进行测量,标记步距为。下列测量方式正确的是_ _ _ _ (填字母)。(3) 小红从学校到家,行走多次,计算出平均步数为3 000步,测量得到每步的步距为50厘米,试列式计算小红学校到家的距离为多少千米。(4) 小明也想测量学校到家的距离,但他家离学校较远,步行时间过长,通常都是骑自行车上下学,请帮助他一起完成测量,写出测量方法。【答案】(1) 方式2,因为微湿的泥土地表面湿滑,慢走不容易摔倒,且步距均匀(2) A(3) 解:小红学校到家的距离为。答:小红学校到家的距离为1.5千米。(4) 先测出自行车踏板转一圈时车轮运动的距离,再数出从学校到家一共蹬了多少圈,然后计算总长度。第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