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练习
一、单选题
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图为“碳中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存在于(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臭氧层
2.全球顶尖学者围绕“碳中和”主题展开交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共同性原则
3.可助力中国实现“碳中和”的可行措施有( )
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②减少空调使用频率
③关停有大气污染的工厂④提倡绿色的出行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 关注食品生产和消 费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有人建议食用当地、当季食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食用当地、当季食物可产生的生态效益是( )
A.减少食物运输中的碳排放 B.丰富餐桌食物类别
C.增加当地农户的经济收益 D.扩大食物进口规模
5.为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个人应当( )
A.丢弃闲置物品 B.多用一次性筷子
C.使用节能灯具 D.尽量开私家车出行
读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某工业园区实施清洁生产的产业链模式图,回答问题。
6.根据清洁生产的原理,判断图中①②的含义分别为( )
A.粉煤灰、新型建筑材料厂 B.供气、液化气站
C.供水、农田灌溉 D.钢材、轧钢厂
7.该园区大力发展太阳能电池板厂的优势条件是( )
A.靠近煤矿 B.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
C.科技发达 D.交通条件好
所谓大件垃圾,是指重量超过5千克或体积超过0.2立方米或长度超1米、整体性强需要拆解后方可再利用或进一步处理的具有坐卧以及贮存、间隔等功能的废旧生活和办公器具,如床架,床垫、沙发、桌椅、衣(书)柜等。下图为某企业大件垃圾收运处置流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大件垃圾收集地集中区的主要特征为( )
A. 经济活动是最繁忙的 B.建筑高大稠密,人口昼多夜少
C.不断向城区外缘移动 D.建筑质量上有高级与普通分化
9.在大件垃圾运输前,需要( )
A.焚烧处理 B.消毒处理 C.压碎处理 D.分拣处理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经济学规律,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我国某地区传统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近年来开始推行生态农业生产模式(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该地区可能位于( )
A.云贵高原 B.太湖平原 C.黄土高原 D.东北平原
11.与传统农业相比,该生态农业生产模式的优势在于( )
A.减少耕地占用 B.解决生活用能 C.降低人工成本 D.资源高效利用
读“某地生态农业生产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地农业生产结构模式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13.该地发展这种农业生产结构模式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A.科技发达 B.交通便利 C.原料丰富 D.劳动力素质高
14.该生态农业实现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的核心环节是( )
A.沼气池的建设与利用 B.甘蔗的种植
C.糖的生产 D.多种产品的加工
2018年12月25日,《中国绿色GDP绩效评估报告(2018年全国卷)》发布。该报告基于学界对绿色GDP的界定之核心内核,充分考虑到经济增长中的能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生态损耗,以GDP、人均GDP、绿色GDP、人均绿色GDP、绿色发展指数5个指标,综合呈现了全国内陆31个省自治区市的绿色发展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5.以下有关“绿色GD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GDP”的增长主要靠提高绿色农业产值和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来实现
B.“绿色GDP”的含义之一是不追求GDP的增长速度,而追求环境质量
C.“绿色GDP”的提高会增加资源的相对消耗量
D.“绿色GDP”的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16.近几年北京郊区的农村在秋收以后,某些农作物秸秆并不挖掉,而是等到第二年春耕之前再挖掉,这种做法的好处是( )
A.涵养水源 B.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肥力
C.农民忙于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没有时间 D.防风固土,减轻沙尘天气的危害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江苏省东林村通过“六个一”循环农业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该村将2200亩农田产出的稻麦秸秆加工成饲料,供应肉羊养殖场;羊粪与菌渣混合发酵制成有机肥,替代化肥施入农田,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30%;同时村里成立米业公司生产富硒大米,建设芽苗菜基地,打造“金仓湖”品牌;并开发农事体验、观光小火车等旅游项目。下图示意东林村“六个一”循环农业模式。
(1)指出东林村发展传统农业生产时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
(2)分析东林村发展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3)除材料所述措施外,提出该村可进一步推广的绿色生产技术。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N村是云南省低山区典型的鱼—稻混作的农业区,坡地开垦梯田从事水稻种植业,低洼水塘区从事水产养殖,能源结构以薪柴为主。因薪柴采伐和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N村在农业生产中出现了众多的生态环境问题,农业经济效益逐年降低。而后,该地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行“生态、绿色”农业生产模式,2022年,N村被评为该区域“生态小康农业示范村”。下图为N村优化后的生态农业模式示意图。
(1)指出N村生态农业模式的优点。
(2)分析N村生态农业模式对该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改善作用。
(3)阐述N村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所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虾稻共作模式源于湖北省潜江市,同一块稻田兼种水稻与养小龙虾,一般会在稻田中规划环沟、田间沟等沟渠。利用稻田环境为小龙虾提供栖息、觅食、繁殖条件,其活动可促进稻田生态、提升稻米品质,养殖需定期换水,稻田周边常打一口水井。下表示意小龙虾的生活习性。
底栖性 常栖于水域底部,若有水草、树根或石块等隐蔽物,可躲避天敌
杂食性 杂食性动物,可食用水生植物,如藻类、水草等,也捕食底栖动物、浮游动物、有机碎屑等
怕光性 喜阴暗环境,对光线敏感,白天常潜伏在水体底部较暗之处,夜晚出来活动、觅食
水温适应性 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0℃—30℃,水温高于32℃或低于15℃时,其生长速度会下降
(1)结合材料,简述虾稻共作模式下稻米品质高的原因。
(2)简析水稻种植对小龙虾养殖的有利条件。
(3)简析在稻田周边打一口水井对小龙虾养殖的作用。
《5.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练习》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B A C A B D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C A D D
17.(1)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态破坏(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资源枯竭(不合理灌溉导致水资源危机、林木砍伐导致森林资源减少)等。
(2)通过旅游业拓展收入渠道,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旅游业与生态农业结合,有利于减少农业污染,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增加就业岗位,完善基础设施,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等。
(3)推广滴灌、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并保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利用养殖场屋顶推动光伏发电,发展清洁能源;引进天敌昆虫、“微生物农药”等来替代化学农药,降低化学农药残留等。
18.(1)污染物排放量较少;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产品绿色、优质。
(2)沼气的生产使用,减少了林地伐木,林地植被破坏减少,水土流失问题减轻;生活垃圾被大量利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减少了大气污染和水源污染:绿肥的使用,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减少了养殖和水稻种植过程中的水污染和土壤污染。
(3)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加大了废弃物综合利用,且减少了环境污染,体现了持续性原则;减少了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维护了区域生物生长环境、保障了区域生物多样性,体现了公平性原则。
19.(1)小龙虾杂食,摄食稻田杂草、害虫,减少农药使用;小龙虾粪便可作为天然肥料,减少水稻化肥施用量;稻田开挖沟渠,加强通风,增加水稻光照时长与强度,利于光合作用;稻田养虾常换水,水稻生长的水源、水质得以改善,从而提高稻米品质。
(2)水稻茎杆可为小龙虾提供栖息与隐蔽之处,助其躲避天敌;夏季高温时,水稻能起遮荫作用,降低水温;同时可遮挡强光,利于小龙虾生长;稻田中的浮游生物、藻类及水稻落叶等,为小龙虾提供食物来源。
(3)利用井水可为小龙虾养殖提供稳定水源补充;夏季井水温度较低,引入井水能为稻田降温;通过换水引入井水,改善稻田水质,为小龙虾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