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 土地资源1.结合相关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土地的数量概况和利用类型。2.运用相关资料,说出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地区。3.结合相关资料,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要因地制宜。4.结合相关实例,理解保护我国土地资源的意义。 运用多媒体播放《土地资源》的视频,展示广阔的草地、茂密的森林和高楼林立的城市,同学们观看视频,讨论它们都和哪种自然资源有关 学生讨论:土地资源。 教师:人和土地的关系,就好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土地抚育人类,人类利用土地。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中国土地资源的概况、分布及利用与保护,感受土地带给我们无尽的恩泽。学习活动一 了解我国耕地状况【自主学习】总量大,种类全1.我国陆地国土面积居世界第 ,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我国人均土地资源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 2.我国可利用土地资源约占土地总面积的5/6,分为 种利用类型。中国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类型有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湿地、草地、林地。3.在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中, 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4.我国山区修筑梯田,既能 ,又能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合作探究1】 了解家乡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资料分析、实地调查是了解一个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的主要途径。收集、分析家乡土她利用数据。了解家乡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1.收集家乡土地利用类型数据。2.计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百分比,并绘制成饼状图。3.根据饼状图,描述家乡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特点。学习活动二 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自主学习】 分布不均1.我国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地资源分布 ,区域差异明显。2.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类型 所在的干湿地区 农业部门 主要的地形类型 分布耕地 东部湿润 、 区 _______和林业 东部 和低山丘陵区 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新疆5个省级行政区的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0%。草地 干旱、半干旱区 牧业 高原、山地 西藏、内蒙古、新疆、青 海、甘肃、四川6个省级行政区草地面积广阔,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94%。林地 湿润区、半湿润区 林业 _______ 四川、云南、内蒙古、黑龙江4个省级行政区的林地 面积占全国林地总面积的34%。学习活动三 了解土地的利用与保护【自主学习】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1.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布局 原则 宜林则林 宜草则草 宜耕则耕 宜湿则湿 宜沙则沙自然条件 山地降水较多,生长森林 高山气温低,山地下部降水少草地广布。 山前、河道两侧的绿洲,地形平缓,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 河湖水域及周边 低地宜留作湿地, 发挥其 价值。 沙漠、戈壁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布局农业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湿地 不宜大规模改造2.我国针对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分别设定了开发和保护的边界。土地资源 生态用地 农业用地 建设用地开发和保护的边界 保护生态用地。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确保永久生态用地功能 、面积 、性质不改变。 保护耕地。严守 (即 1.2亿公顷)耕地红线,其 中,永久基本农田不得擅自 占用或者改变其用途。 规范城镇用地。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防止城镇无序蔓延。【合作探究2】初步了解我国的国家公园我国设立国家公园,是对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土地采取的一项重要保护措施。2022年11月30日,国家印发<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宣告中国国家公园的建设目标:到2035年,中国将基本建成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49个国家公园,总面积约110万平方千米。1.收集资料,说说我国首批建成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东北豹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等5个国家公园的位置。2.阅读下面的资料,选择你感兴趣的区域,进-步查找相关资料,举例说明国家公园的生态价值。青藏高原:这里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共设置13个国家公园候选区,保护这里脆弱而重要的生态环境。 长江流域:在长江流域重点生态区设置11个国家公园候选区,为长江大保护与经济发展奠定生态基底。 黄河流域:在黄河流域重点生态区设置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为这里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学后反思】【达标训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通过土地整理转移安置,减少农村建设用地,增加农村农业用地,将农村建设用地转移到城镇建设用地。读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图,完成1~2题:1.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中( )A.草地占比小,分布范围广 B.林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C.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D.难以利用土地仅在西藏分布2.受该政策影响,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A.浙江省易地搬迁恢复草地 B.四川省整治农村闲置耕地C.甘肃省毁林开荒增加耕地 D.黑龙江平整高寒荒漠土地2024年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活动的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读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简图和为1949—2020年我国人口数量、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变化曲线图,完成3~4题:3.受气候和地形因素影响,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A.海拔较高的青藏地区 B.东部平原丘陵和盆地地区C.气候干旱的西北内陆地区 D.亚热带山地高原地区4.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①保护耕地,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要求②加大科技投入,落实藏粮于技③合理用地,实行土地休耕,提高土地生产力④大力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24年以来,湖南宁乡沿河村实行土地整村流转试点,所有田地流转至村集体,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土壤改良、机耕道修整、荒地复垦等,实现了“小田变大田”。改造后,以组为单位分配给种粮大户,统一种植作物品种。实现了粮食产业提质增效,集体经济收入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完成5~6题:5.湖南宁乡沿河村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A.草地 B.林地 C.旱地 D.水田6.土地整村流转,可以提高( )①农业机械化水平 ②农业生产多样化水平 ③粮食种植比例 ④农民收入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④②7.读我国“土地利用分布示意图”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2)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 ,我国大体以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耕地主要分布在 (季风、非季风)区。(3)2021年6月25日是第31个中国土地日,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为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我们应该( )(单项选择题)A.退林退草还耕 B.保护好每一寸耕地C.围湖围海造田 D.开垦难利用的土地【参考答案】学习活动一【自主学习】1.三2.8 交通运输用地 耕地3.耕地4.保水、保土、保肥【合作探究1】1.略。提示:可通过查阅政府官网的公开数据、遥感影像解译或实地调查等方式,获得数据。2.略。提示:根据查询到的数据,先计算总土地面积(例如: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耕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园地+林地+湿地+草地+未利用地......),然后利用电子表格或通过其他方式,计算各类土地占比并生成(手绘出)饼状图。3.提示:根据占比数据,描述构成特点,如耕地占比较高,表明该地区耕地面积较大,以农业生产为主;林地与湿地合计占比高,说明该区域生态用地较多,具备一定的生态屏障功能;等等。学习活动二 【自主学习】1.不均2.半湿润 种植业 平原 山区学习活动三 【自主学习】1.林业 牧业 耕作业 生态2.不降低 不减少 18亿亩【合作探究2】1.三江源国家公园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实现了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整体保护。 大熊猫国家公园 :跨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是野生大熊猫集中分布区和主要繁衍栖息地。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跨吉林、黑龙江两省,与俄罗斯、朝鲜毗邻,是我国境内规模最大、唯一具有繁殖家族的野生东北虎、东北豹种群分布区。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位于海南省,其雨林生境持续改善,是保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区域。 武夷山国家公园 :位于福建省,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风貌,是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重要成果。 2.耕 国家公园的生态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以下举例说明 : 保护生物多样性 :国家公园致力于保护具有全球意义和国家象征的自然生态系统。例如,大熊猫国家公园以保护大熊猫为主要目的,涵盖了多个片区,有效保护了大熊猫等珍稀物种及其栖息地 。 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 :国家公园强调自然生态的完整性,其区域内生态系统未受到人类活动的根本性改变。如三江源国家公园,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其保护对于维护整个流域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生态恢复与物种增长 :国家公园的建设有助于生态恢复和物种数量的增长。例如,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东北虎、东北豹的数量分别从试点之初的27只、42只增长到70只、80只左右,显示了国家公园在生态保护方面的显著成效 。 提供生态教育与科研平台 :国家公园还是生态教育和科研的重要平台。通过广泛开展自然教育、科普教育和宣传引导,国家公园能够增强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推动国内外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综上所述,国家公园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促进生态恢复与物种增长以及提供生态教育与科研平台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生态价值。【达标训练】1.C 2.B 【解析】第1题,我国草地占比大,是我国面积最广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范围广,A错误;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山区,而西北内陆气候干旱,以草地和难以利用土地为主,B错误;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以及低缓丘陵地区,这些地区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水源充足,适合发展种植业。第2题,四川省整治农村闲置耕地,通过整理复垦等方式合理盘活闲置耕地,符合政策目的。3.B 4.A【解析】第3题,我国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气候温和、降水适中的东部平原丘陵和盆地地区,该区域的地形和气候条件适合农业耕作,而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严寒;西北内陆区气候干旱,不适合作为主要耕地;亚热带山地高原地区则以山地为主,适合种植经济作物而非大面积耕地耕种。第4题,为保障粮食安全,保护耕地,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及加大科技投入和合理土地利用的措施都是可行的,能够提升土地生产力和保证粮食安全。而大力开垦荒地可能会破坏生态等造成不可逆的环境影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①②③正确。5.D 6.A【解析】第5题,湖南宁乡地处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降水较为丰富,水热条件适宜水稻等水田作物生长,所以其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水田。第6题,土地流转后,田地集中,便于大型农业机械作业,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①正确。材料提到“统一种植作物品种”,这是减少了种植品种的多样性,不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多样化水平,②错误。材料中未提及土地流转前后粮食种植比例的变化,无法得出土地流转能提高粮食种植比例的结论,③错误。“实现了粮食产业提质增效,集体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农民作为集体经济的参与者,其收入会提高,④正确。7.(1)林地(2)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400 季风(3)B【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我国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是以降水量为基础的,其中: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林地。(2)结合所学知识,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大体以400毫米年降水量为界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耕地主要分布在季风区,耕地大致又以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分为水田和旱地。(3)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为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我们应该保护好每一寸耕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