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题型专项培优 判断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判断题1.和都是最简分数。( )2.的分子减去4,分母减去6,分数的大小不变。( )3.一个圆的半径是3厘米,它的直径是6厘米。( )4.加上2个它的分数单位后是。( )5.任何非零自然数的因数至少有2个。( )6.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 )7.、和三个分数中,最接近1的分数是。( )8.两个质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质数的最小公倍数。( )9.半圆的周长是所在圆周长的一半加上直径的长度。( )10.因为x÷1.2=3.6,所以x=3.6÷1.2。( )11.x=0是方程2x+4=4的解。( )12.方程4y=0,这个方程没有解。( )13.13和26的最大公因数是26。( )14.因为22=2+2,所以b2=b+b。( )15.是方程的解。( )16.质数一定是奇数,但合数不一定是偶数。( )17.已知a÷b=c,则a是c的倍数。( )18.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 )19.比较两组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可以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20.单位“1”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 )21.。( )22.823的个位上是3,所以823是3的倍数. ( )23.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9份,取其中的2份。( )24.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0.1,分数的大小不变。( )25.一个分数越大,它的分数单位就越小。( )26.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面积和周长相等。( )27.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28.15的倍数一定是3的倍数 ( )29.分数单位是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1。( )30.如果A÷B=2,那么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A。( )31.在一个圆里,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圆的直径。( )32.在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两条折线相交的点表示数量相等。( )33.12的倍数必定也是6的倍数. ( )34.如果3x+4=19,那么4x+3=21。( )35.分数单位是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2。( )36.任意两个非0偶数的最大公因数一定是2。( )37.一根米长的绳子,用去,还剩.( )38.是一个最简分数,那么a和b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乘积。( )39.大圆的周长除以直径和小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结果不相等。( )40.再加上1个就是最小的质数。( )41.4AA0A5这个数一定是3和5的倍数。( )42.1+3+5+…+35的和是偶数。( )43.一根铁丝截去4/5m,还剩1/5m.( )44.因为36÷9=4,所以36是倍数,9是因数 ( )45.把的分子加上15,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18。( )46.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奇数,等式仍然成立。( )。47.把化成最简分数是。( )48.如果a×a=2a,那么a一定等于2。( )49.两个奇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乘积。( )50.分数的分子不变,分母扩大到原来的8倍,分数值反而缩小为原来的。( )51.的分子加上3,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母也同时加上3。( )52.个位上的数是3的倍数的数就是3的倍数。( )53.把约分后,分数单位和分数的大小都不变。( )54.两个直径是的圆的面积之和,与一个直径是的圆面积相等. ( )55.36-16=20不是方程,8+x是方程。( )56.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科学家是刘徽。( )57.两个扇形,圆心角大的扇形面积不一定大。 ( )58.8的倍数一定是4的倍数,4的倍数不一定是8的倍数。( )59.一根铁丝长米,用去,正好用完。( )60.一个连加算式中有251个偶数和108个奇数,和一定是偶数。( )61.因为>,所以的分数单位大于的分数单位. ( )62.在同一个圆中,两条半径就是一条直径。( )63.把14分解质因数,可以表示成14=2×7. ( )64.方程15+x=32与x-14.2=2.8的解相同。( )65.因为,所以也是的分数单位。( )66.如果a是b的2倍(b≠0),那么a,b的最大公因数是a,最小公倍数是b。( )67.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3倍,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9倍。( )68.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 )69.7和13的公因数只有1。( )70.给一个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加上同一个非零自然数,得到的新分数一定比原来大。( )71.一根绳子第一次用去全长的,第二次又用去剩下的,还剩全长的。( )72.分数(a、b都是非0的自然数)的分子加上a,分母加上b,分数的大小不变。( )73.是非0自然数,如果是假分数,是真分数,则等于7。( )参考答案1.√【分析】最简分数是指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或者说分子和分母互质的分数。2和3只有公因数1,由此判断。【详解】据分析可知:和都是最简分数。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最简分数的概念。2.√【分析】分子减去4,4=8÷2;分母减去6,6=12÷2。即分子分母同时除以2,分数大小不变。【详解】据分析:,所以大小不变。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大小不变。3.√【分析】在同一个圆或等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由此解答问题。【详解】3×2=6(厘米)一个圆的半径是3厘米,它的直径是6厘米。原说法正确。故答案为:√4.√【分析】的分数单位是,2个分数单位就是,与相加即可。【详解】+==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数单位的认识与同分母分数加法。5.×【分析】列乘法算式找因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一组一组地写出所有积是这个数的乘法算式,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1的因数是1,1只有1个因数,据此解答即可。【详解】由分析可知:除了1以外的任何一个非0自然数的因数至少有两个。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6.×【分析】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如:8的倍数有:8、16、24、32、40、48…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如8的因数有:1、2、4、8。【详解】由分析可知: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所以题中“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7.×【分析】用1分别减这三个分数,差最小的分数最接近1,利用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即可得解。【详解】1-=1-=1-=<<所以最接近1的分数是。故答案为:×【点睛】此题的解题关键是求出三个分数与1之间的差,再利用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来解决问题。8.√【分析】如果两个数互为质数,那么它们的积就是最小公倍数,1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据此解答。【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两个质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质数的最小公倍数。此说法正确。比如:2和5都是质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2×5=10。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最小公倍数的计算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果这两个数是倍数关系,则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其中较大的数;如果这两个数互质,则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如果这两个数既不是倍数关系,也不互质,则先将这两个数分别分解质因数,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和各自独有的质因数的乘积。9.√【分析】根据半圆的意义,半圆的是由该圆周长的一半与直径围成的封闭图形,所以半圆的周长等于该圆周长的一半加上一条直径,据此判断。【详解】半圆的周长是所在圆周长的一半加上直径的长度,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半圆周长的意义及应用。10.×【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据此解答即可。【详解】x÷1.2=3.6解:x÷1.2×1.2=3.6×1.2x=3.6×1.2x=4.32因此原说法错误。故答案为:×11.√【分析】把x=0代入方程2x+4=4,看是否成立,即可判断。【详解】把x=0代入方程2x+4=4,得0+4=4,方程两边相等,所以x=0是方程的解。故答案为: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方程的解,该题是判断题,因此可以直接把x的值代入方程判断。12.×【分析】方程4y=0,方程两边同时除以4即可求解。【详解】4y=0解:y=0÷4y=0所以方程4y=0,这个方程的解是y=0。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了解方程,主要运用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13.×【分析】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如果两个数为倍数关系,较小的那个数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如果两个数为互质数,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据此解答。【详解】13和26是倍数关系,13和26的最大公因数是13。原题干说法错误。故答案为:×14.×【分析】b2表示两个b相乘,b+b表示两个b相加,据此解答。【详解】因为b+b和b2表示的意义不同,所以结果也就不一定相等。2+2=2×2=22,这只是一个特殊例子,据此就断定b2=b+b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平方的理解。15.√【分析】将代入方程进行验算,如果左边等于右边,则是方程的解,反之,就不是方程的解。【详解】将代入方程,左边=3×8-16=8,右边=8左边=右边所以是方程的解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解方程和方程的解,只需将数值代入原方程进行验算,如果左右两边相等,则是方程的解。16.×【分析】根据他们的定义,可以进行比较,找到他们相同之处,做出正确的判断。【详解】合数只限制了因数在三个或三个以上,9、15等这样的奇数也是合数,因此合数不一定全是偶数;质数只有1与它本身两个因数,2便是最小的质数,故题干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睛】本道题目比较综合的比较了质数与奇数,合数与偶数之间的异同点,只要我们严格按照定义,进行分析找到特殊的数字即可。17.×【分析】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当a÷b=c(a、b、c为非0的自然数)时,我们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因数;原题没有说明a、b、c是非0自然数,据此解答。【详解】已知a÷b=c,a、b、b没有说明是非0自然数,不能说a是c的倍数。如:4.8÷2.4=2,我们不能说4.8是2.4的倍数,也不能说2.4是4.8的因数;原题干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注意不能忽略a、b、c为非0的自然数的条件。18.√【分析】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大小有关,圆心角越大扇形越大,反之亦然。【详解】因此,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点睛】如果两个扇形不是在同一个圆中,那么即使圆心角相同,也不能保证这两个扇形完全一样。因此,在同一个圆中,是必要的前提。19.√【分析】折线统计图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单式折线统计图,一种是复式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相比,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每组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而且还便于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由此解答即可。【详解】根据统计图的特点可知: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两组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而且更便于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统计图的选择,要掌握不同统计图的不同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0.√【详解】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21.×【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在分子相同的情况下,分母越小,分数值就越大,则,又因为被减数一定的情况下,减数越大,差就越小。据此解答。【详解】由于,所以。故答案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以及减法的意义。22.×23.√【分析】把“1”平均分为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其中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取走的份数,据此分析。【详解】根据分数的意义,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9份,取其中的2份,说法正确。故答案为:√24.√【分析】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据此分析。【详解】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0.1,分数的大小不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25.×【详解】分数单位的大小取决于单位“1”平均分成的份数,而分数的大小取决于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后所取的份数,因此,分数单位的大小与分数的大小无关;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26.×【分析】面积与周长的定义不同:圆的表面或围成的圆形表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围成圆的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圆的周长。据此进行判断。【详解】圆的周长的单位是长度单位,圆的面积的单位是面积单位,计量单位不同,所以无法比较它们的大小。故答案:×【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圆的面积与圆的周长的定义,属于基础知识,一定得牢牢掌握。27.×【分析】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质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详解】如:偶数2是质数,不是合数;质数2是偶数,不是奇数;所以,不是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不是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28.√29.√【分析】先找出分数单位是的所有最简真分数,再相加即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最简分数是指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详解】分数单位是的最简真分数是:、;+=1所以,分数单位是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1。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30.√【分析】两个数属于倍数关系的时候,较大的数为最小公倍数,较小的数为最大公因数。据此解答。【详解】A÷B=2,即A=2B,A和B属于倍数关系,较大的数为A,就是A和B的最小公倍数。故答案:√【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两数间的最小公倍数,熟练掌握当两数为倍数关系时,较大的数为最小公倍数,较小的数为最大公因数。31.×【分析】根据直径的定义: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据此判断。【详解】在一个圆里,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原题干的说法缺少了“通过圆心”这个条件,因此原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32.√【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增减变化。【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在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两条折线相交的点表示数量相等。故答案为:√【点睛】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够清楚的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33.√34.×【分析】解方程主要运用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不变。等式两边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不变。把含有x的放在等号的一侧,不含x的放在等号的另一侧,然后把x前的数利用等式的性质2除过去,就能得出x是多少。解出3x+4=19中x的值,然后把x的值代入4x+3,看是否等于21,由此即可判断。【详解】3x+4=19解:3x=19-43x=15x=15÷3x=54×5+3=20+3=2323≠21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能力,熟练掌握等式的性质并灵活运用。35.√【分析】根据真分数的意义: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最简分数: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据此求出分数单位是的所有最简真分数,再相加即可解答。【详解】分数单位是的最简真分数有:;;;。+++=++=+=2故答案为:√【点睛】根据真分数的意义,最简分数的意义进行解答,注意求出所有分数单位是的最简真分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6.×【分析】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如果一个整数同时是几个整数的因数,称这个整数为它们的“公因数”;公因数中最大的称为最大公因数(最大公约数);据此解答。【详解】两个偶数至少有2这个公有质因数,最大的一个才是它们最大公因数,两个偶数的最大公因数不一定是2。比如4和8最大公因数是4。故本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睛】解题时要明确:公因数中最大的称为最大公因数。37.√【解析】略38.√【分析】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作最简分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两数互质,最小公倍数是两数的积,据此分析。【详解】是一个最简分数,那么a和b是互质数,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ab,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睛】关键是理解最简分数的含义,掌握求最小公倍数的特殊方法。39.×【分析】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πd,即C÷d=π,据此判断即可。【详解】根据圆周率的含义可知:大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等于小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所以题干说法错误。故答案为:×40.×【分析】根据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求出+的和,然后根据质数的意义判断是否是最小的质数。【详解】+=1根据质数的意义,最小的质数是2。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及应用,质数的意义及应用,关键是明确:最小的质数是2。41.√【分析】根据3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的数是3的倍数;根据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5的数是5的倍数,据此解答。【详解】4+A+A+0+A+5=4+3A+5=9+3A9+3A为3的倍数,4AA0A5末位为5,是5的倍数,因此4AA0A5这个数一定是3和5的倍数,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3、5的倍数特征。42.√【分析】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根据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可知,奇数个奇数的和是奇数,偶数个奇数的和是偶数,据此判断。【详解】1+3+5+…+35中有18个奇数相加,18个奇数的和是偶数,所以1+3+5+…+35的和是偶数。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43.╳【解析】略44.×【分析】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b≠0),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进行解答即可.【详解】36÷9=4,所以36是9的倍数,9是36的因数,因数和倍数不能单独存在;故答案为:×45.√【分析】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用分子加15的和除以原来的分子,可得分子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分母也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再减原来的分母,据此分析。【详解】把的分子加上15,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18。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46.√【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可知,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详解】由分析可知,如果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奇数,那么等式仍然成立。故答案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式性质的认识。47.×【分析】把化成最简分数,就是把进行约分;根据约分的方法,分子和分母要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由此即可判断。【详解】由于27和45的最大公因数是9,所以分子和分母应该同时除以9=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数的约分,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即约分后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为1。48.×【分析】根据0的特性解题即可。【详解】当a=0时,a×a=0×0=0=2×0所以当a×a=2a,a不一定等于2。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等式的性质的理解,解题时要牢记0的特殊性。49.×【分析】可以通过举例解答。【详解】3、9的最小公倍数是9,3和9的乘积是27,这两个奇数的最小公倍数不是它们的乘积,所以原判断错误。故答案为:×【点睛】举反例是解答此类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50.√【解析】略51.×【分析】的分子“3”加上3后变为3+3=6,6÷3=2,即分子比原来扩大了2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知,要想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也应该扩大2倍。【详解】3+3=6,6÷3=2,即分子加上3后,分子扩大了2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知,要想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也应该扩大2倍是7×2=14,所以分母应加上14-7=7。故答案为:×【点睛】加上3与乘3意义不同,所以本题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直接判断。52.×53.×【分析】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分数约分后,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数单位是分数中的分母分之一;由此比较分数单位的大小即可。【详解】==的分数单位是,的分数单位是,<。所以把约分后,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数单位变大。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约分及分数单位的认识。54.×【详解】3.14×(2÷2)2×2=3.14×1×2=6.28(平方厘米)3.14×(4÷2)2=3.14×4=12.56(平方厘米)6.28平方厘米≠12.56平方厘米。因此,两个直径是2cm的圆的面积之和,与一个直径是4cm的圆面积相等。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55.×【分析】根据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36-16=20是等式,但不含未知数,8+x不是等式。【详解】36-16=20是等式但不是方程,8+x是式子而不是等式。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对方程和等式的意义的理解,注意它们的区别。56.×【分析】我国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求得圆周率的近似值是3.14。我国南北朝科学家祖冲之算出圆周率大约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人。【详解】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科学家是祖冲之。即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57.√【解析】略58.√【分析】因为8和4是倍数关系,8是4的2倍;所以一个数是8 的倍数,就一定是4的倍数;但4的倍数不一定是8的倍数,如4是4的倍数,但不是8的倍数;由此解答。【详解】8÷4=2(倍),一个数是8的倍数,一定是4的倍数;4的倍数有4、8、16等,4不是8的倍数,8、16都是8的倍数,所以4的倍数不一定是8的倍数。所以原题说法正确。【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倍数的理解与实际应用解题。59.×【分析】根据题目可知,这根绳子长度是单位“1”,由于用去了绳子的,则还剩下绳子的1-=,由此即可判断。【详解】由分析可知,绳子用了,还剩下1-=,还没有用完。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判断,同时要注意,分数后面有单位表示具体的数。60.√【分析】根据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据此解答即可。【详解】因为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所以奇数个奇数相加得奇数,偶数个奇数相加得偶数,即251个偶数相加是偶数,108个奇数相加也是偶数,偶数+偶数=偶数;所以最终和一定是偶数;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偶数与奇数的和的奇偶性。61. 62.×【分析】根据圆的直径的含义: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因为从长度来说,在同一个圆里,一条直径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两倍,但是如果这两条半径不在一条直线上,就不能说这两条半径是一条直径;据此判断即可。【详解】由分析可知:在同一个圆里,一条直径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两倍,但是如果这两条半径不在一条直线上,就不能说这两条半径是一条直径,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了直径的含义,应注意知识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63.√64.√【分析】方程15+x=32,根据等式的性质1,方程两边同时减去15,求出方程的解;方程x-14.2=2.8,根据等式的性质1,方程两边同时加上14.2,求出方程的解,再进行比较,即可解答。【详解】15+x=32解:15-15+x=32-15x=17x-14.2=2.8解:x-14.2+14.2=2.8+14.2x=1717=17,方程15+x=32与x-14.2=2.8的解相同。原题干说法正确。故答案为:√65.×【分析】分数的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则。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据此分析。【详解】,但是的分数单位的分数单位是,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66.×【分析】两数成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据此分析。【详解】如果a是b的2倍(b≠0),那么a,b的最大公因数是b,最小公倍数是a,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67.√【分析】假定圆的半径是1,面积是;半径扩大到原来的3倍后是3,面积是,据此解答。【详解】假定圆的半径是1,根据题意则:==9故原题说法正确【点睛】假定一个利用计算的数字做为圆的半径,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8.×【分析】由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判断方法可知,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最小公倍数是它们中的较大数,以此进行判断。【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不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故答案为:×【点睛】求两数的最小公倍数要看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当两个数互质时,则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当两个数为倍数关系时,则最小公倍数为较大的数;一般的两个数,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公有质因数与每个数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69.√【详解】因为7是质数、13也是质数,所以7和13是互质数,那么它们的公因数只有1。因此,7和13的公因数只有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70.√【分析】设真分数为(a<b),非0自然数为n(n为大于0的整数),根据题意可得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加上同一个非零自然数为,用得到的新分数减去原来的真分数,判断其结果与0的大小,若大于0,则新分数大于原来的分数;若小于0则新分数小于原来的分数。【详解】设真分数为(a<b),非0自然数为n(n为大于0的整数),则有==因为n>0,b-a>0,所以>0,即>0,可得>。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灵活应用。71.√【解析】略72.√【解析】略73.×【分析】真分数是指分数小于1的分数,特征是分数的分子小于分母;假分数是指分数大于或等于1的分数,特征是分子等于或大于分母。据此可得出答案。【详解】是假分数,则分数的分子等于或大于分母,即;是真分数,则分数中分子小于分母,即,综合可得:,可取的值是6和7。故本题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真分数和假分数,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并运用分数的分类知识。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