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市全市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青春期既带来了浪漫的遐想和成长的欢乐,也带来了一些莫名的烦恼和困惑。面对烦恼和困惑,我们应该学会( )
A.积极面对,自我调节 B.增强自控,压抑想法
C.顺其自然,任其发展 D.寻求帮助,依靠他人
2.《西游记》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经典,然而,杭州一小学生却发现《西游记》中存在一大漏洞:从东土大唐到西域,地域差别极大,吃的饭菜却高度雷同,大多是江淮美食。她的这一发现得到相关专家的肯定。这说明在学习过程中( )
①要勤于观察思考,敢于质疑批判 ②要尊重经典,不应该质疑经典
③要敢于否定一切,坚持自我判断 ④要联系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发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今年央视3 15晚会曝光了安徽阜阳多家预制菜企业用劣质槽头肉生产梅菜扣肉的乱象,再一次将预制菜食品安全问题推上风口浪尖。守住安全底线,才谈得上健康发展。这说明部分预制菜企业没有做到( )
A.行己有耻,树立底线意识 B.意志薄弱,不能战胜自我
C.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 D.敢于说“不”,具有批判精神
4.下面关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自觉维护集体利益
B.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促进集体利益
C.坚持集体主义,就不能关注个人利益
D.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5.下列对调节情绪的方法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心情不好时,小云会找好朋友倾诉——改变认知评价
B.晓滇赛前通过听音乐来缓解参赛的紧张情绪——转移注意
C.考试失利后,小南找个没人的角落大哭一场——合理宣泄
D.心情紧张时,小明会做几个深呼吸来放松自己——放松训练
6.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情感世界。下列诗句主要表达对祖国情感的是( )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C.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D.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7.水滴是散,积聚起来就是辽阔的海洋;沙石是散的,堆积起来就是巍峨的大山。由此可见( )
A.集体的力量取决于成员数量的多少 B.个人汇聚到集体中能产生强大的力量
C.集体的建设需要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 D.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8.我们每个人都有过集体生活的情感需要。下列情境中,能使我们感受到集体温暖的有( )
①小闽心情不好时,向朋友们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②分学习小组时,大家都拒绝和成绩不好的小福一组
③同学打电话问候生病的小岩并为他辅导当天的功课
④下雨时,学校为忘记带雨具的学生准备“爱心雨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班主任要重新制定班规,征求了同学们的建议。下列建议可采纳的是( )
A.每天晨跑的时间太早,建议取消晨跑
B.建议学校活动只让班委参加,其他同学只管学习
C.集体建设靠大家,建议给积极参加学校活动的同学加分
D.为方便与家长联系,建议允许学生带手机进校
10.从下图的对话可以看出,同学们对美好集体的愿景是( )
①具有良好氛围 ②竞争意识强烈
③能够团结合作 ④个人利益优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面对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时有发生的状况,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通过了长江保护法、湿地保护法、黑土地保护法、黄河保护法。这一系列法律的相继出台说明( )
①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的②我国已全面实现了良法善治
③我国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④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2024年3月,某省委原副书记商某涉嫌受贿,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其作出逮捕决定。这体现了法律的特征是( )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C.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D.法律是最严厉的社会规则
13.2024 年3月 1 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二)》进一步完善惩治腐败犯罪规定,加大对行贿犯罪的惩治力度,完善惩治民营企业内部人员腐败犯罪相关规定。由此可知( )
A.法治建立在民主基础上
B.法律规范公民行为
C.刑法规范国家权力运行
D.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14.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禁止广场舞噪声扰民,如果经劝阻、调解和处理未能制止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这一规定说明( )
①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②法律以限制人们活动为目的
③违反法律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④法律可以杜绝一切违法犯罪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5.“法治社会,无法外之地,无法外之人,无法外之权,任何人都不能为所欲为,都必须在法治轨道上活动,任何逾越法律底线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制裁。”这说明( )
①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②法律都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③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如图漫画《青少年模式》加强对未成年人( )
A.网络保护 B.社会保护 C.家庭保护 D.政府保护
17.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同学们自编、自导、自演情境普法短剧《预防校园欺凌从我做起》。参加这一活动有利于同学们( )
①学会保护自己,增强法治观念②学会化解纠纷,制裁违法犯罪
③学习法律知识,自觉遵守法律④增强安全意识,规避所有危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情境探究题
18.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探究一】品读人物故事,汲取奋进力量。
人物 事迹
奥运冠军李冰洁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河北姑娘李冰洁坚信“没有什么困难是不可战胜 的”。她在挫折中奋起,在磨炼中不断成长,勇夺东京奥运会、杭州亚运会游泳金牌
‘河北好人”中建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申建雨虽因儿时罹患脊髓灰质炎而残疾,但他不愿成为家人的负担,创立文化传播公司,大量招募残疾人,帮助百余名残疾人成功就业
(1)以上人物的事迹让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
【探究二】知耻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是做人最起码的底线。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希望的民族更不能放任诋毁英雄。2023年12月5日,熊某在某篮球比赛直播间观看比赛时,在评论区发表侮辱英烈的言论。12月6日,熊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并对自己侮辱英烈的行为供认不讳。公安机关依法对熊某予以行政拘留7日并处罚款200元。
(2)熊某的行为带给我们哪些警示
【探究三】心有正能,方能致远。止于至善,是中华民族始终不变的人格追求。
对个人尤其是广大青年来说,要把道德作为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认真细致地扣好。向模范看齐,向先进学习,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义利观,才能坚定、自信、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风雨,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在不懈奋斗中找到人生的真谛。
(3)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我们应该怎么做
◎在家里: 。
◎在学校: 。
◎在社会: 。
19.【情境探究明理践行】
下面是七年级学生丽丽生活的三个生活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探究。
情境一 丽丽进入青春期后,脸上的长了许多痘痘,为此她很自卑。
(1)面对这种现象,丽丽应该: 理由:
情境二 学校组织的阶段性学科测试,丽丽数学成绩55分,她非常难过,在上数学课时,放声大哭起来。
(2)丽丽的正确做法是: 理由:
情境三 丽丽因感冒,起床迟了,上课迟到了,班主任老师批评了她。她感动很悲伤。放学回家后,她和几位同学在篮球场打了一会儿篮球,心情逐渐好了起来。
(3)丽丽运用 方法调节情绪.这样做有助于: 。
三、分析说明题
20.情境一 小东独自长跑时,尽管很想坚持跑完,可常常因意志不够坚定半途而废。后来班级进行集体长跑训练,要求“一个也不能少”。班长小李向老师建议,让跑得快的同学轮流每天带着小东一起训练,并且指导小东跑步的技巧,最终他的训练成绩得到了提升。在5月份学校组织的集体长跑比赛中,小东所在的班级获得了年级第一名。
情境二 七年级1班,明明和小强、小军三人成立了学习兴趣小组,他们互帮互助,成绩提高很快。班主任请他们推广经验和做法。
情境三 在现实生活中,也总有另一类小群体。他们三五个同学成为好“哥们儿”。在校园,他们形影不离,认为只有讲“义气”,肯为朋友“两肋插刀”才是真正的朋友。他们不分青红皂白,为包庇犯错误的朋友而说谎话,为给朋友报仇而动拳脚,排斥群体外的同学,经常一起迟到,一起逃课玩游戏,无视校规校纪。
(1)结合情境一,请你说说集体的力量对个人的影响。
(2)结合情境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集体中的小群体影响的认识。
四、综合探究题
21.某校七年级(3)班同学为了提升自己的法治素养,加强自我保护能力,开展了一次“法治伴我一生”的主题教育活动。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日常生活中,法律如同空气和水一样,时刻与我们相伴。法治细节彰显特殊关爱,法律为我们护航。我们出生后,父母就会到当地的派出所给我们办户籍登记;适龄时,父母送我们去上学。我们受义务教育法的保护;十八岁之前,我们同时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成年后,我们将走上工作岗位,又与劳动法紧密相连;到了一定年龄我们又将依据相关法律退休。
【我思考】
(1)我们的生活与法律之间有什么联系?
材料二 某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动各地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动态排查预警机制、分析报告机制、分类保护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工作保障机制、评估督导机制等七大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保护常态化、工作长效化,形成全社会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多元化网络”,探索建立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
【我分析】
(2)该市为什么要出台《意见》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
材料三 大国治理,机杼万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把依法治国摆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关键位置来谋划、推进,先后作出许多部署,勾勒出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图景。
【我践行】
(3)作为中学生我们如何与法律同行?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市全市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参考答案
1.A
2.C
3.A
4.A
5.A
6.C
7.B
8.D
9.C
10.B
11.A
12.B
13.B
14.A
15.B
16.A
17.B
18.(1)①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了自信,我们才能怀着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我们要相信自己,勇敢尝试,不断进步。②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我们要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
(2)①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②我们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③我们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3) ①在家里:孝亲敬长,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②在学校:尊重老师,团结和关心同学。 ③在社会:热心公益,积极帮助他人。
19.(1) 正确对待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我们要正视身体的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卑,是我们对自己的尊重;在追求形体、仪表等外在美的同时,我们也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养,体现青春的内在美。
(2) 停止哭泣,认真听讲。 要在合适场合、用合理的方式表达情绪。
(3) 转移注意。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更好地调节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
20.(1)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强大的合力。借助这种合力,我们得以完成许多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事情。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
(2)①在小群体中,成员彼此相互接纳,相互欣赏,找到自己的位置,体验归属感和安全感。在小群体中,我们与同伴更容易相互理解、沟通,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习交往,在与同伴的互学共进中增长才干。②当小群体的节奏融入集体生活的旋律时,小群体成员就能感受到集体生活的美好,更愿意参与集体的建设。③当小群体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生活时,其成员就会与小群体之外的其他同学产生矛盾和冲突,甚至与集体的共同要求产生矛盾和冲突。
21.(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交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2)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所以该市要出台此《意见》。
(3)①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同时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②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