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染色体交叉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通过交叉可实现染色体片段的互换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染色体交叉后互换发生在姐妹染色单体之间B.染色体交叉后互换通常发生在减数分裂I中期生物学C.图示染色体交叉形成了2个交叉点,可互换片段D.染色体交叉后互换会使该细胞产生的配子数量增加考生注意:5.某动物(2n=4)的基因型为BbXY,其体内有4个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下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A.细胞甲和细胞丙中的同源染色体对数不同,但核DNA数相同符合题目要求的。B.若细胞乙是由细胞丙产生的,则细胞乙可能是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1.孟德尔以豌豆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成功发现了生物的遗传规律。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C.基因D与b的分离可在细胞丙中发生,基因B与B的分离可在细胞甲中发生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D.细胞甲和细胞丙中都含有2个基因D,细胞乙和细胞丁中可能都不含基因DA.选择去雄的个体作为杂交的父本B.在实验过程中套袋是为了防止自交6.剂量补偿效应是指在XY性别决定机制的生物中,使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两种性别中有相C.进行正反交实验后观察到性状分离现象D.进行测交实验是对演绎推理过程的验证等或近乎相等的有效剂量的遗传效应,如哺乳动物体内发生的X染色体随机固缩现象(使2.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对多株高茎豌豆进行测交,子代表现X染色体失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为高茎:矮茎=5:1,则这些高茎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收获的F,中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比A.X染色体固缩现象通常发生在雌性动物体内例为(不考虑基因突变)B.X染色体发生固缩不利于DNA的复制和转录A.11:1B.9:1C.7:1D.5:1C.固缩失活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其雌性亲本3.某植物的花色有红花和白花两种,茎色有紫茎和绿茎两种,这两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D.常染色体上通常不存在基因的剂量补偿效应控制。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两组杂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7.研究小组对某地区的100条线虫的某抗药性基因进行测序,部分结果如表所示,已知抗药实验一:白花紫茎(甲)×红花紫茎(乙)→红花紫茎:红花绿茎:白花紫茎:白花绿茎≈型个体中纯合子占1/4。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3:1:3:1线虫类型实验二:白花紫茎(丙)×白花绿茎(丁)→红花紫茎:红花绿茎:白花紫茎:白花绿茎≈抗药型1抗药型2敏感型相应位点碱基序列GCA/GAAGCA/GCAGAA/GAA1:1:3:3个体数M60A.该植物花色和茎色的显性性状分别是白花和紫茎B.两组实验的亲本中甲和丙的表型相同,基因型也相同注:相应位点碱基序列代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该基因的相应碱基序列」C.选择亲本乙和丁杂交可用于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该种线虫的抗药型对敏感型为显性B.M和N代表的个体数分别为10和30D.两组实验的子代中白花绿茎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C.相应位点碱基序列包含某种遗传信息D.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可对基因进行测序生物学试题第1页(共8页)生物学试题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