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1.(2024七下·临海期末)同学们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人一生中的重要时期。下列做法和对青春期的认识不合理的是( )A.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B.为了保证营养,应该多吃自己喜欢的零食C.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处于黄金时期,应多学习知识和本领D.对来自烟酒、不健康书刊和网络游戏的诱惑,要保持警惕并远离2.(2024七下·临海期末)在加勒比海红树林中,科学家发现了最大的细菌——华丽硫珠菌,它形如一根细绳,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华丽硫珠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够用肉眼直接观察,又属于真菌B.形如一根细绳,是一类螺旋菌C.细胞内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D.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依赖有机物生存3.(2024七下·临海期末)今年4月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神舟”、“天宫”、“嫦娥”、“天问”、“羲和”……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加速推进,将华夏神话变为现实,把中国式的浪漫写入太空。4月25日,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翌日,神舟十八号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航天员乘组入驻空间站。5月18日,神十八号乘组出舱活动约8.5小时,创造了我国航天员出舱活动的新纪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对接成功后,神舟十八号飞船相对于空间站是静止的B.神舟十八号飞船绕地飞行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C.航天员到达空间站后,质量减小D.出舱活动时,航天员的惯性消失4.(2024七下·临海期末)今年4月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神舟”、“天宫”、“嫦娥”、“天问”、“羲和”……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加速推进,将华夏神话变为现实,把中国式的浪漫写入太空。今年5月进入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期,太阳释放出的高能粒子和射线对地球磁层造成显著冲击,进而引发磁暴,导致空间站快速下降。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的( )A.日冕层 B.色球层 C.光球层 D.日核5.(2024七下·临海期末)今年4月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神舟”、“天宫”、“嫦娥”、“天问”、“羲和”……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加速推进,将华夏神话变为现实,把中国式的浪漫写入太空。神十八号乘组将开展“太空养鱼”计划,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在轨建立稳定运行的空间自循环水生态系统。将金鱼藻新生长出来的茎轴切开后重新种植,便可生根成苗。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A.组织培养 B.分裂生殖 C.有性生殖 D.无性生殖6.(2024七下·临海期末)如图为大豆一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共同组成了胚B.⑥种子和⑦果皮组成了果实C.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①胚芽D.种子萌发初期的营养来自肥沃的土壤7.(2024七下·临海期末)巴黎奥运会将于2024年7月26日(农历六月廿一)开幕,当天地球大致所处的位置( )A.甲 B.乙 C.丙 D.丁8.(2024七下·临海期末)如图所示是共享自行车的标志,由人、自行车和道路三种元素组成,寓意绿色出行。关于人在水平路面上骑行自行车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B.坐垫一般较宽是为了减小压强C.坐垫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坐垫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停止骑行后自行车还会向前运动是受到了惯性的作用9.(2024七下·临海期末)对科学量进行估测,是学好科学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列估测的数据与实际相符的是( )A.用手托起2枚鸡蛋的力约为10牛B.正常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4米/秒C.一张报纸对折平铺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帕D.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米/秒10.(2024七下·临海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过程中,纸板与平面镜必须垂直B.当光线射向平面镜时,C.把右半边纸板绕ON向后折,反射光线将不存在D.使用可绕ON转动的纸板的目的是验证三线共面11.(2024七下·临海期末)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错误的是( )A.甲图:能听到桌面传来的敲击声,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B.乙图:笛子发声是笛子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说明声源可以是气体C.丙图: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最终还能听到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丁图:纸板划得越快,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声音音调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12.(2024七下·临海期末)为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兴趣小组将两根细绳的一端分别系在一块长方形硬纸板的对角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滑轮系着托盘,盘中可放钩码,如图所示。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硬纸板B.实验时应选择质量较大的硬纸板C.为了研究大小不等的两个力能否使物体平衡,应调整两边的钩码数量D.将硬纸板旋转一定角度后释放,是为了研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使物体平衡13.(2024七下·临海期末)2023年4月20日发生的日食比较特殊,食带很窄,在食带中间的地区可见日全食、食带两端的地区可见日环食,这种现象被称为“日全环食”,又称“复合食”。下列各图中的现象与日全环食原理相同的是( )A.手影表演B.斑马倒影C.水中铅笔D.雨后彩虹14.(2024七下·临海期末)乘坐轻轨时,可以直接展示手机乘车码。进站时只需将乘车码对准摄像头,就能快速完成检票通行。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检票”时亮着的手机屏幕是光源B.“检票”原理与照相机原理相同C.检票机摄像头的核心部件是凸透镜D.乘车码通过摄像头所成的像是虚像15.(2024七下·临海期末)应用各种科学方法是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中有关科学方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甲图: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模型法B.乙图:探究种子萌发与温度、空气、水分是否有关——控制变量法C.丙图:通过乒乓球弹开较大的幅度表示音叉较小的振动——放大法D.丁图: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用完全相同的B蜡烛代替A蜡烛的像——转换法16.(2024七下·临海期末)图甲为人类生殖发育过程示意图,图乙为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请回答问题:(1)[A] 有长长的尾巴,能游动。(2)[C] 形成的场所在图乙中的[2] 。(3)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图乙中的[ ]子宫。17.(2024七下·临海期末)如图是耳的结构模式图,请回答问题:(1)接受声波信息的听觉感受器位于图中② 内。(2)听神经将信息传到人的 形成听觉。18.(2024七下·临海期末)气球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器材。请回答:(1)如图甲,左手压气球,两球都变形,说明力的作用是 ;(2)如图乙,手指戳气球,气球凹陷,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3)如图丙,向后喷气,气球前进,使气球向前运动的物体是 (填“气球内喷出的气体”或“气球外的空气”)。19.(2024七下·临海期末)如图,用手电筒模拟“太阳”,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1)拨动地球仪,使其运动的方向是 。(2)实验演示的是 (填“太阳高度变化”、“昼夜交替”或“昼夜”)现象。(3)A地正处于 (填“清晨”或“黄昏”)。20.(2024七下·临海期末)如图所示是易拉罐制成的“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小孔所成的像。(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均匀物质中是沿 传播的;(2)易拉罐底部的小孔是三角形(小孔足够小),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是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影子 D.烛焰的像(3)为了使观察到的像变大,应将蜡烛 (填“远离”或“靠近”)小孔。21.(2024七下·临海期末)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米的两地,甲、乙两物体沿直线分别从P、Q同时相向而行。已知甲的速度为1米/秒,则甲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图像为图中的 线。若8秒时甲乙相遇,则乙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图像在图中的 区域。22.(2024七下·临海期末)如图所示,激光笔发出的一束光从空气中的A点斜射到水面上的O点,经反射在足够长的刻度尺上形成光斑B。(1)若入射光线与界面所成的夹角为37°,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所成的夹角为 ;(2)如果水位上升,光斑B会 (填“向上”或“向下”)移动。23.(2024七下·临海期末)新疆长绒棉具有纤维柔长、整齐度佳、强度高等优良性状,被誉为“棉中极品”。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影响棉籽萌发的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选取100颗品种相同、大小相似的饱满棉籽,随机均分成4组。经过处理后在不同的环境下播种,观察棉籽的萌发量,实验记录如下表。编号 是否提前晒种 土壤湿度 播种温度 萌发量1 是 湿润 10℃ 13株2 是 干燥 25℃ 9株3 否 湿润 25℃ 15株4 是 湿润 25℃ 23株(1)分析上表数据,影响棉籽萌发的因素有 个。(2)某同学根据实验结果认为“棉籽萌发只需要保持湿润即可”,该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4.(2024七下·临海期末)周朝时期,周王在河南登封“垒土为圭,立木为表,测量日影”。某校(105°E,40°N)兴趣小组利用相同方法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记录数据如表。日期 9月5日 9月7日 9月10日 9月19日影长 178cm 184cm 192cm 216cm太阳高度角 56.8° 56° 54.8° 51.6°(1)夏至日正午,该校所立“表”的影子朝向 。(2)请据表描述影长与太阳高度角的关系 。25.(2024七下·临海期末)图甲是某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根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B,移动蜡烛B使其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分别测量A到玻璃板的距离、B到玻璃板的距离,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次数 1 2 3 平均4.0 5.0 6.0 5.04.0 5.0 6.0 5.0(1)在蜡烛A侧观察时,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又能看到后面的蜡烛B,其原理是 。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2)将点燃的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到如图乙所示的现象,该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有 。(3)多次实验后,将数据取平均值,得到和相等,并由此得出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该数据处理方法是否恰当,并说明理由 。26.(2024七下·临海期末)为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某同学按步骤进行了如下实验。①测量木块(背面贴有磁条)的重力为1.4N;②将木块隔着白纸吸在竖直黑板上,向下缓缓抽出白纸,测力计示数为5.0N;③在木块凹槽内放入两个50g的铜柱,测得总重力为2.4N;④重复步骤②,测力计示数为6.0N。(1)该实验探究的是滑动摩擦力与 的关系;(2)步骤④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3)本实验是否需要匀速抽出白纸,为什么 ?27.(2024七下·临海期末)某同学利用压强计(如图)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压强计是通过比较 来反映压强大小的;(2)请设计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28.(2024七下·临海期末)某项目化小组开展“自制测力计”活动。【项目任务】自制测力计并测量物体的重力【项目准备】提供材料如图甲,弹簧和橡皮筋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关系如图乙。【评价量表】小组同学制定了评价量表,表中为部分评价指标。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优秀 良好 待改进调零方式 (a) 只有一种调零方式 不能调零精确度 达到0.1牛 达到0.2牛 大于0.2牛【项目制作】(1)选择材料时,小组同学认为弹簧比橡皮筋合适,理由是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 关系,便于均匀标注刻度;(2)表中(a)“调零方式”的内容为 ;(3)小组同学用制好的测力计称量物体的重力:①称量重力时测力计要竖直放置的原因是重力的方向是 ;②请说出测力计示数等于物体重力的理由 ;【项目评价】(4)用图乙中b弹簧制作测力计。实测时,挂上0.1牛的铅粒,发现测力计示数几乎没有变化,为使“精确度”指标表现更优秀,应选择 弹簧代替b弹簧。29.(2024七下·临海期末)近年来,电动汽车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如图是某品牌的电动汽车,部分参数如表所示。整车质量 2000kg纯电续航里程 700km最高车速 210km/h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已知该车在水平路面匀速行驶时所受的阻力是总重力的0.2倍,驾驶员质量为60千克,从临海出发,驾车前往神仙居。求:(1)汽车以20米/秒的速度匀速通过一段长约150米的松山隧道,需要多少时间?(2)遇到红灯原地等待时,汽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为多大?(3)匀速行驶时,发动机的牵引力是多少?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解析】【分析】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阶段发展为成人阶段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一般女孩10~18岁,男孩12~20岁。青春期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青春早期、青春中期和青春晚期。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会经历身体上的发育和心理上的发展及转变,包括第二性征的出现和其他性发育、体格发育、认知能力的发展、人格的发展、社会性的发展等。每个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的年龄和时期都因遗传、营养和运动等因素有所不同 ;【解答】A. 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是合理的;B. 为了保证营养,应该多吃自己喜欢的零食,是不健康,不合理的认识,B错误;C. 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处于黄金时期,应多学习知识和本领,是合理的;D. 对来自烟酒、不健康书刊和网络游戏的诱惑,要保持警惕并远离,是合理的;故答案为:B2.【答案】D【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解析】【分析】A.能够用肉眼看到的不一定是真菌;B. 细菌的种类是根据细菌的形态来进行分类的,分为杆菌、球菌、螺旋菌。外形呈球状的细菌为球菌,外形为杆状的细菌为杆菌,外形为螺旋状的细菌为螺旋菌。C.细菌没有细胞核,真菌有细胞核;D.根据细菌的营养方式判断。【解答】A.华丽硫珠菌是最大的细菌,故A错误;B.华丽硫珠菌形如一根细绳,应该是杆菌,故B错误;C.华丽硫珠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故C错误;D.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依赖现成的有机物生存,营养方式是异养,故D正确。故选D。3.【答案】A【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参照物及其选择;惯性;平衡力的辨别【解析】【分析】A.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判断;B.平衡状态包括: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D.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对接成功后,以空间站为参照物,神舟十八号飞船的位置保持不变,所以神舟十八号飞船是静止的,故A正确;B.神舟十八号飞船绕地飞行过程中,运动状态不断地在改变,所以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B错误;C.航天员到达空间站后,虽然位置发生改变,但是质量不变,故C错误;D.航天员出舱活动时,航天员具有惯性,故D错误。故选A。4.【答案】C【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解析】【分析】太阳从内到外大致可分为核心、辐射层、对流层、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日冕层是太阳的最外层,只有在日全食时或通过特殊的仪器才能看到;色球层位于光球层之上,在日全食时能看到它呈现出玫瑰色的光芒。【解答】光球层是我们平时肉眼看到的太阳表面,太阳黑子就出现在这一层,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5.【答案】D【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解析】【分析】①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②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解答】“将金鱼藻新生长出来的茎轴切开后重新种植,便可生根成苗”,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属于无性生殖,故D符合题意,而A、B、C不合题意。故选D。6.【答案】B【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知,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⑥种子、⑦果皮。结合种子萌发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胚轴、胚芽、胚根和子叶共同组成了胚,即①②③④ ,故A错误;B.⑥种子和⑦果皮组成了果实,故B正确;C.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③胚根,故C错误;D.种子萌发初期的营养来自种子自身储存在子叶或胚乳,故D错误。故选B。7.【答案】A【知识点】地球公转【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知,上为春分,下为秋分,左为夏至,右为冬至,据此分析解答。【解答】2024年7月26日在6月22日和9月12日之间,即位于夏至日和秋分日之间,也就是甲的位置,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8.【答案】B【知识点】惯性;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解析】【分析】A.增大摩擦力的方式:增大压力和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B.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和增大接触面积;C.根据平衡力的条件判断;D.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解答】A.轮胎上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方式增大摩擦力,故A错误;B.坐垫一般较宽,是在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式减小压强,故B正确;C.坐垫对人的支持力作用在人上,人对坐垫的压力作用在坐垫上,二者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D.惯性不是一种力,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故D错误。故选B。9.【答案】C【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解析】【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合理的是哪一个。【解答】 A.用2枚鸡蛋的质量约为100g=0.1kg,手托起2枚鸡蛋的力约为F=G=mg=0.1kg×10N/kg=1牛,故A不合实际;B.正常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B不合实际;C.Pa是一个很小的压强单位,一张对折平铺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很小,约为1Pa,故C符合实际;D.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D不合实际。故选C。10.【答案】C【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根据对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的过程、现象和结论的认识判断。【解答】A.实验过程中,为了确保准确的呈现光的传播路径,则纸板与平面镜必须垂直放置,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 把右半边纸板绕ON向后折, 反射光线不能呈现在纸板上,但光线仍是存在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D.使用可绕ON转动的纸板的目的是呈现反射光线和验证三线共面,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1.【答案】C【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A.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根据真空不能传声判断;D.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的频率大小有关。【解答】A.能听到桌面传来的敲击声,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笛子发声是笛子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说明声源可以是气体,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错误符合题意;D.纸板划得越快,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声音音调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2.【答案】B【知识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解析】【分析】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根据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分析判断。【解答】A.硬纸板静止时受力平衡,探究左右两侧拉力的关系可以确定二力平衡的条件,即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硬纸板,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硬纸板的质量越大,则重力越大,那么对实验探究的影响越大,故B错误符合题意;C. 为了研究大小不等的两个力能否使物体平衡,应调整两边的钩码数量, 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将硬纸板扭转一个角度,则两侧的拉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因此可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3.【答案】A【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原理,然后与日环食的形成原理对照即可。【解答】日全环食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手影表演,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斑马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水中铅笔,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而BCDD不符合题意。故选A。14.【答案】D【知识点】光源;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A.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是光源;BCD.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判断。【解答】 A.亮着的手机屏幕自身能发光,是光源,故A正确不合题意;BCD.检票机摄像头的核心元件是凸透镜,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光通过摄像头会发生折射,其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乘车码在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符合题意,BC正确不合题意。故选D。15.【答案】D【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的实验中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然后与结论对照即可。【解答】A.光线实际不存在,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采用的是模型法,A正确不符合题意;B.在研究种子萌发 与温度、空气、水分是否有关时,运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通过乒乓球弹开较大的幅度表示音叉较小的振动,运用 了放大法,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 蜡烛,其中一根等效替代另一根去与像重合,以确 定虚像的位置和大小,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6.【答案】(1)精子(2)受精卵;输卵管(3)3【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解析】【分析】 图甲中,A是精子、B是卵巢、C是受精卵、D是分娩;1是卵巢、2是输卵管、3是子宫、4是阴道。(1) 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能够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2)(3)女性的生殖系统主要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图甲中,A是精子、B是卵巢、C是受精卵、D是分娩;1是卵巢、2是输卵管、3是子宫、4是阴道。【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能够产生精子,精子有长尾,能游动。(2)根据图片可知,C是受精卵,其形成的场所图乙中的2是输卵管。(3) 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图乙中的3子宫。(1)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能够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A是由睾丸产生的精子,精子有长尾,能游动。(2)C是受精卵,其形成的场所是输卵管,图乙中的2是输卵管。(3)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故3子宫是人体胚胎发育的场所。17.【答案】(1)耳蜗(2)听觉中枢【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解析】【分析】图中,①是听小骨、②是耳蜗、③是听神经、④是鼓膜。(1)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至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2)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解答】(1) 根据图片可知,接受声波信息的听觉感受器位于图中②耳蜗;(2)听神经将信息传到人的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1)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至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可见,接受声波信息的听觉感受器在②耳蜗内。(2)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因此,听神经将信息传到人的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18.【答案】相互的;形状;气球内喷出的气体【知识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析】【分析】(1)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解答;(2)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对气球进行受力分析即可。【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左手压气球,右球也对左球施力,此时两球都发生了形变,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 如图乙, 手指戳气球,气球凹陷,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3)使气球向前运动的力作用在气球上,因此施力物体是喷出的气体。19.【答案】(1)自西向东(2)昼夜交替(3)黄昏【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昼夜交替【解析】【分析】(1)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解答;(2)地球自转产生日夜交替;(3)根据图片分析A地所处的位置即可。【解答】(1)拨动地球仪时,地球仪会绕着地轴转动,这就是地球的自转,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2)地球朝向太阳的一侧为白天,背向太阳的一侧为黑夜,则这一实验演示的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3)A地正处白天和黑夜的分界线上,即处于黄昏。(1)图中所示的是地球的自转,在演示过程中,拨动地球仪,使其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2)这一实验演示的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其周期是一天。(3) A地正处于黄昏,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该地位于昏线上。20.【答案】直线;D;靠近【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小孔成像的原理解答;(2)小孔成像的形状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3)小孔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距和物距的比值,即比值越大,那么像越大。【解答】(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2)蜡烛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即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成的像是蜡烛的倒立像。故选D。(3)根据题意可知,为了增大蜡烛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换用更大的蜡烛或将蜡烛靠近小孔。21.【答案】A;Ⅰ或Ⅲ【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分别甲和乙的速度大小即可;(2)根据图像,结合速度公式列式计算即可。【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 A图线的速度;则A为甲的s-t图像;B图线的速度;所以乙的s-t图线为图中的B图线。(2) 由图可知,8s时甲通过的路程为8m;已知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m的两地,甲、乙两物体沿直线分别从P、Q同时相向而行,则8s内乙通过的路程为:s乙=s-s甲=10m-8m=2m;由可知,乙的速度为:<0.5m/s,故乙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图像在图中的Ⅲ区域。22.【答案】106°;向上【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作光的反射光路图【解析】【分析】(1)入射角与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之和为90°,据此计算出入射角,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计算即可;(2)根据水位的高度变化确定入射点的位置改变,进而确定反射光线与刻度尺交点的位置变化即可。【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入射光线和界面的夹角为37度,则入射角为90°-37°=53°;根据“反射角=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为53°;那么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所成的夹角53°+53°=106°。(2)如果水位上升,那么反射点左移,因此反射光线向左平移,那么反射光线也向左移动,因而与刻度尺的交点上移。23.【答案】(1)3(2)不正确,因为没有提前晒种也会影响种子的萌发;【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 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除了种子本身要具有健全的发芽力以及解除休眠期以外,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主要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解答】(1) 分析上表数据,影响棉籽萌发的因素有3个,分别是是都晒种、土壤湿度和播种温度。(2)某同学根据实验结果认为“棉籽萌发只需要保持湿润即可”,不正确,因为没有提前晒种和播种温度也会影响种子的萌发;故答案为:(1)3(2)不正确,因为没有提前晒种和播种温度也会影响种子的萌发;24.【答案】(1)北(2)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就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就越长。【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解析】【分析】(1)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因此影子的位置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相反;(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影子长度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解答】(1)该校纬度位置为40°N,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因此直射点地处其南方,故其影子朝向北方。(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就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就越长。(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该校纬度位置为40°N,直射点地处其南方,故其影子朝向北方。(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故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就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就越长。25.【答案】D;小汽车的前窗;不恰当。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得到普遍规律,不能将数据取平均值,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的描述分析蜡烛A的像和蜡烛B的像的成像原理即可;(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分析解答;(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而不能寻找普遍规律。【解答】(1)蜡烛A发出的光在镜面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射入眼睛从而成像,因此蜡烛A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蜡烛B在镜面后面,它发出的光透过玻璃发生折射,因此蜡烛B的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选D。(2)将点燃的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倾斜,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可知,像在斜上方,小汽车的前窗就是利用此现象。(3)我认为这种数据处理方法不恰当,理由是:为得到普遍规律,进行多次实验,不能将数据取平均值,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26.【答案】重力;3.6;见解析【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描述分析哪个因素发生改变即可;(2)对步骤④中的凹槽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的知识计算它受到的摩擦力;(3)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知识分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实验中改变放置内部的铜柱的质量,会改变凹槽的重力,因此探究的是滑动摩擦力与重力之间的关系。(2)根据题意可知,此时凹槽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和竖直向下的摩擦力、竖直向下的重力相互平衡,即F=f+G,则凹槽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F-G=。(3)因为滑动摩擦力与运动速度无关,它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因此本实验不需要匀速抽出白纸。27.【答案】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把金属盒的橡皮膜都朝下,且放置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记下压强计U形管左右液面的高度差【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解析】【分析】(1)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越大,则说明探头上受到的液体压强越大;(2) 要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需控制液体深度相同,液体密度不同,据此设计实验步骤即可。【解答】(1)本实验中,用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2)要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实验步骤为:把金属盒的橡皮膜都朝下,且放置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记下压强计U形管左右液面的高度差可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跟液体密度的关系。28.【答案】正比;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调零方式;竖直向下;根据二力平衡知识,静止时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拉力;a【知识点】弹力;力的测量【解析】【分析】(1)根据乙图中弹簧伸长与受到压力的变化图像的形状分析;(2)根据“调零方式”中“良好”的内容分析;(3)①根据重力方向的知识解答;②根据平衡力的知识解答。(4)当弹簧受到相同的拉力时,弹簧的伸长量越大,则精确度更高。【解答】(1)根据乙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随拉力的变化图像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那么得到: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跟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关系,满足“均匀标注刻度”要求。(2)根据表格“调零方式”的“良好”的内容可知,“优秀”的指标内容为:两种或以上;(3)① 称量重力时测力计要竖直放置的原因是重力的方向是: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② 测力计示数等于物体重力的理由:根据二力平衡知识,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拉力,拉力的大小可从弹簧测力计示数上直接读出。(4)选择b弹簧作测力计,示数几乎没有变化,为“精确度”指标表现更优秀,示数明显,则要使弹簧测力计在所受拉力相等的情况下,弹簧伸长量越长,观察图乙弹簧图像,在所受拉力相等时,a弹簧的伸长量更长,故选a。29.【答案】解:(1)根据题意可知,汽车以20米/秒的速度匀速通过一段长约150米的松山隧道,需要的时间为。答:汽车以20米/秒的速度匀速通过一段长约150米的松山隧道,需要的时间为7.5s。(2)根据题意可知,车和人的总质量为;总重力为;汽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为。答:遇到红灯原地等待时,汽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为;(3)根据题意可知,总阻力为;因为汽车匀速行驶,由二力平衡得到, 发动机的牵引力。答:匀速行驶时,发动机的牵引力是。【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重力的大小;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解析】【分析】 (1)根据公式计算通过隧道的时间;(2)该电动车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车的重力和人的重力之和,根据压强公式计算汽车对地面的压强;(3)根据阻力与重力的关系,求出阻力,再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汽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等于阻力。1 / 1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1.(2024七下·临海期末)同学们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人一生中的重要时期。下列做法和对青春期的认识不合理的是( )A.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B.为了保证营养,应该多吃自己喜欢的零食C.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处于黄金时期,应多学习知识和本领D.对来自烟酒、不健康书刊和网络游戏的诱惑,要保持警惕并远离【答案】B【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解析】【分析】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阶段发展为成人阶段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一般女孩10~18岁,男孩12~20岁。青春期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青春早期、青春中期和青春晚期。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会经历身体上的发育和心理上的发展及转变,包括第二性征的出现和其他性发育、体格发育、认知能力的发展、人格的发展、社会性的发展等。每个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的年龄和时期都因遗传、营养和运动等因素有所不同 ;【解答】A. 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是合理的;B. 为了保证营养,应该多吃自己喜欢的零食,是不健康,不合理的认识,B错误;C. 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处于黄金时期,应多学习知识和本领,是合理的;D. 对来自烟酒、不健康书刊和网络游戏的诱惑,要保持警惕并远离,是合理的;故答案为:B2.(2024七下·临海期末)在加勒比海红树林中,科学家发现了最大的细菌——华丽硫珠菌,它形如一根细绳,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华丽硫珠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够用肉眼直接观察,又属于真菌B.形如一根细绳,是一类螺旋菌C.细胞内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D.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依赖有机物生存【答案】D【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解析】【分析】A.能够用肉眼看到的不一定是真菌;B. 细菌的种类是根据细菌的形态来进行分类的,分为杆菌、球菌、螺旋菌。外形呈球状的细菌为球菌,外形为杆状的细菌为杆菌,外形为螺旋状的细菌为螺旋菌。C.细菌没有细胞核,真菌有细胞核;D.根据细菌的营养方式判断。【解答】A.华丽硫珠菌是最大的细菌,故A错误;B.华丽硫珠菌形如一根细绳,应该是杆菌,故B错误;C.华丽硫珠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故C错误;D.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依赖现成的有机物生存,营养方式是异养,故D正确。故选D。3.(2024七下·临海期末)今年4月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神舟”、“天宫”、“嫦娥”、“天问”、“羲和”……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加速推进,将华夏神话变为现实,把中国式的浪漫写入太空。4月25日,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翌日,神舟十八号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航天员乘组入驻空间站。5月18日,神十八号乘组出舱活动约8.5小时,创造了我国航天员出舱活动的新纪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对接成功后,神舟十八号飞船相对于空间站是静止的B.神舟十八号飞船绕地飞行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C.航天员到达空间站后,质量减小D.出舱活动时,航天员的惯性消失【答案】A【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参照物及其选择;惯性;平衡力的辨别【解析】【分析】A.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判断;B.平衡状态包括: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D.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对接成功后,以空间站为参照物,神舟十八号飞船的位置保持不变,所以神舟十八号飞船是静止的,故A正确;B.神舟十八号飞船绕地飞行过程中,运动状态不断地在改变,所以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B错误;C.航天员到达空间站后,虽然位置发生改变,但是质量不变,故C错误;D.航天员出舱活动时,航天员具有惯性,故D错误。故选A。4.(2024七下·临海期末)今年4月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神舟”、“天宫”、“嫦娥”、“天问”、“羲和”……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加速推进,将华夏神话变为现实,把中国式的浪漫写入太空。今年5月进入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期,太阳释放出的高能粒子和射线对地球磁层造成显著冲击,进而引发磁暴,导致空间站快速下降。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的( )A.日冕层 B.色球层 C.光球层 D.日核【答案】C【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解析】【分析】太阳从内到外大致可分为核心、辐射层、对流层、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日冕层是太阳的最外层,只有在日全食时或通过特殊的仪器才能看到;色球层位于光球层之上,在日全食时能看到它呈现出玫瑰色的光芒。【解答】光球层是我们平时肉眼看到的太阳表面,太阳黑子就出现在这一层,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5.(2024七下·临海期末)今年4月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神舟”、“天宫”、“嫦娥”、“天问”、“羲和”……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加速推进,将华夏神话变为现实,把中国式的浪漫写入太空。神十八号乘组将开展“太空养鱼”计划,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在轨建立稳定运行的空间自循环水生态系统。将金鱼藻新生长出来的茎轴切开后重新种植,便可生根成苗。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A.组织培养 B.分裂生殖 C.有性生殖 D.无性生殖【答案】D【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解析】【分析】①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②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解答】“将金鱼藻新生长出来的茎轴切开后重新种植,便可生根成苗”,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属于无性生殖,故D符合题意,而A、B、C不合题意。故选D。6.(2024七下·临海期末)如图为大豆一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共同组成了胚B.⑥种子和⑦果皮组成了果实C.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①胚芽D.种子萌发初期的营养来自肥沃的土壤【答案】B【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知,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⑥种子、⑦果皮。结合种子萌发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胚轴、胚芽、胚根和子叶共同组成了胚,即①②③④ ,故A错误;B.⑥种子和⑦果皮组成了果实,故B正确;C.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③胚根,故C错误;D.种子萌发初期的营养来自种子自身储存在子叶或胚乳,故D错误。故选B。7.(2024七下·临海期末)巴黎奥运会将于2024年7月26日(农历六月廿一)开幕,当天地球大致所处的位置(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A【知识点】地球公转【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知,上为春分,下为秋分,左为夏至,右为冬至,据此分析解答。【解答】2024年7月26日在6月22日和9月12日之间,即位于夏至日和秋分日之间,也就是甲的位置,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8.(2024七下·临海期末)如图所示是共享自行车的标志,由人、自行车和道路三种元素组成,寓意绿色出行。关于人在水平路面上骑行自行车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B.坐垫一般较宽是为了减小压强C.坐垫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坐垫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停止骑行后自行车还会向前运动是受到了惯性的作用【答案】B【知识点】惯性;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解析】【分析】A.增大摩擦力的方式:增大压力和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B.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和增大接触面积;C.根据平衡力的条件判断;D.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解答】A.轮胎上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方式增大摩擦力,故A错误;B.坐垫一般较宽,是在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式减小压强,故B正确;C.坐垫对人的支持力作用在人上,人对坐垫的压力作用在坐垫上,二者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D.惯性不是一种力,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故D错误。故选B。9.(2024七下·临海期末)对科学量进行估测,是学好科学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列估测的数据与实际相符的是( )A.用手托起2枚鸡蛋的力约为10牛B.正常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4米/秒C.一张报纸对折平铺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帕D.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米/秒【答案】C【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解析】【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合理的是哪一个。【解答】 A.用2枚鸡蛋的质量约为100g=0.1kg,手托起2枚鸡蛋的力约为F=G=mg=0.1kg×10N/kg=1牛,故A不合实际;B.正常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B不合实际;C.Pa是一个很小的压强单位,一张对折平铺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很小,约为1Pa,故C符合实际;D.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D不合实际。故选C。10.(2024七下·临海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过程中,纸板与平面镜必须垂直B.当光线射向平面镜时,C.把右半边纸板绕ON向后折,反射光线将不存在D.使用可绕ON转动的纸板的目的是验证三线共面【答案】C【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根据对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的过程、现象和结论的认识判断。【解答】A.实验过程中,为了确保准确的呈现光的传播路径,则纸板与平面镜必须垂直放置,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 把右半边纸板绕ON向后折, 反射光线不能呈现在纸板上,但光线仍是存在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D.使用可绕ON转动的纸板的目的是呈现反射光线和验证三线共面,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1.(2024七下·临海期末)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错误的是( )A.甲图:能听到桌面传来的敲击声,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B.乙图:笛子发声是笛子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说明声源可以是气体C.丙图: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最终还能听到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丁图:纸板划得越快,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声音音调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答案】C【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A.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根据真空不能传声判断;D.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的频率大小有关。【解答】A.能听到桌面传来的敲击声,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笛子发声是笛子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说明声源可以是气体,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错误符合题意;D.纸板划得越快,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声音音调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2.(2024七下·临海期末)为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兴趣小组将两根细绳的一端分别系在一块长方形硬纸板的对角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滑轮系着托盘,盘中可放钩码,如图所示。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硬纸板B.实验时应选择质量较大的硬纸板C.为了研究大小不等的两个力能否使物体平衡,应调整两边的钩码数量D.将硬纸板旋转一定角度后释放,是为了研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使物体平衡【答案】B【知识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解析】【分析】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根据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分析判断。【解答】A.硬纸板静止时受力平衡,探究左右两侧拉力的关系可以确定二力平衡的条件,即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硬纸板,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硬纸板的质量越大,则重力越大,那么对实验探究的影响越大,故B错误符合题意;C. 为了研究大小不等的两个力能否使物体平衡,应调整两边的钩码数量, 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将硬纸板扭转一个角度,则两侧的拉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因此可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3.(2024七下·临海期末)2023年4月20日发生的日食比较特殊,食带很窄,在食带中间的地区可见日全食、食带两端的地区可见日环食,这种现象被称为“日全环食”,又称“复合食”。下列各图中的现象与日全环食原理相同的是( )A.手影表演B.斑马倒影C.水中铅笔D.雨后彩虹【答案】A【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原理,然后与日环食的形成原理对照即可。【解答】日全环食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手影表演,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斑马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水中铅笔,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而BCDD不符合题意。故选A。14.(2024七下·临海期末)乘坐轻轨时,可以直接展示手机乘车码。进站时只需将乘车码对准摄像头,就能快速完成检票通行。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检票”时亮着的手机屏幕是光源B.“检票”原理与照相机原理相同C.检票机摄像头的核心部件是凸透镜D.乘车码通过摄像头所成的像是虚像【答案】D【知识点】光源;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A.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是光源;BCD.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判断。【解答】 A.亮着的手机屏幕自身能发光,是光源,故A正确不合题意;BCD.检票机摄像头的核心元件是凸透镜,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光通过摄像头会发生折射,其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乘车码在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符合题意,BC正确不合题意。故选D。15.(2024七下·临海期末)应用各种科学方法是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中有关科学方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甲图: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模型法B.乙图:探究种子萌发与温度、空气、水分是否有关——控制变量法C.丙图:通过乒乓球弹开较大的幅度表示音叉较小的振动——放大法D.丁图: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用完全相同的B蜡烛代替A蜡烛的像——转换法【答案】D【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的实验中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然后与结论对照即可。【解答】A.光线实际不存在,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采用的是模型法,A正确不符合题意;B.在研究种子萌发 与温度、空气、水分是否有关时,运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通过乒乓球弹开较大的幅度表示音叉较小的振动,运用 了放大法,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 蜡烛,其中一根等效替代另一根去与像重合,以确 定虚像的位置和大小,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6.(2024七下·临海期末)图甲为人类生殖发育过程示意图,图乙为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请回答问题:(1)[A] 有长长的尾巴,能游动。(2)[C] 形成的场所在图乙中的[2] 。(3)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图乙中的[ ]子宫。【答案】(1)精子(2)受精卵;输卵管(3)3【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解析】【分析】 图甲中,A是精子、B是卵巢、C是受精卵、D是分娩;1是卵巢、2是输卵管、3是子宫、4是阴道。(1) 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能够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2)(3)女性的生殖系统主要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图甲中,A是精子、B是卵巢、C是受精卵、D是分娩;1是卵巢、2是输卵管、3是子宫、4是阴道。【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能够产生精子,精子有长尾,能游动。(2)根据图片可知,C是受精卵,其形成的场所图乙中的2是输卵管。(3) 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图乙中的3子宫。(1)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能够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A是由睾丸产生的精子,精子有长尾,能游动。(2)C是受精卵,其形成的场所是输卵管,图乙中的2是输卵管。(3)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故3子宫是人体胚胎发育的场所。17.(2024七下·临海期末)如图是耳的结构模式图,请回答问题:(1)接受声波信息的听觉感受器位于图中② 内。(2)听神经将信息传到人的 形成听觉。【答案】(1)耳蜗(2)听觉中枢【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解析】【分析】图中,①是听小骨、②是耳蜗、③是听神经、④是鼓膜。(1)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至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2)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解答】(1) 根据图片可知,接受声波信息的听觉感受器位于图中②耳蜗;(2)听神经将信息传到人的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1)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至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可见,接受声波信息的听觉感受器在②耳蜗内。(2)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因此,听神经将信息传到人的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18.(2024七下·临海期末)气球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器材。请回答:(1)如图甲,左手压气球,两球都变形,说明力的作用是 ;(2)如图乙,手指戳气球,气球凹陷,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3)如图丙,向后喷气,气球前进,使气球向前运动的物体是 (填“气球内喷出的气体”或“气球外的空气”)。【答案】相互的;形状;气球内喷出的气体【知识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析】【分析】(1)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解答;(2)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对气球进行受力分析即可。【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左手压气球,右球也对左球施力,此时两球都发生了形变,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 如图乙, 手指戳气球,气球凹陷,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3)使气球向前运动的力作用在气球上,因此施力物体是喷出的气体。19.(2024七下·临海期末)如图,用手电筒模拟“太阳”,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1)拨动地球仪,使其运动的方向是 。(2)实验演示的是 (填“太阳高度变化”、“昼夜交替”或“昼夜”)现象。(3)A地正处于 (填“清晨”或“黄昏”)。【答案】(1)自西向东(2)昼夜交替(3)黄昏【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昼夜交替【解析】【分析】(1)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解答;(2)地球自转产生日夜交替;(3)根据图片分析A地所处的位置即可。【解答】(1)拨动地球仪时,地球仪会绕着地轴转动,这就是地球的自转,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2)地球朝向太阳的一侧为白天,背向太阳的一侧为黑夜,则这一实验演示的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3)A地正处白天和黑夜的分界线上,即处于黄昏。(1)图中所示的是地球的自转,在演示过程中,拨动地球仪,使其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2)这一实验演示的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其周期是一天。(3) A地正处于黄昏,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该地位于昏线上。20.(2024七下·临海期末)如图所示是易拉罐制成的“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小孔所成的像。(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均匀物质中是沿 传播的;(2)易拉罐底部的小孔是三角形(小孔足够小),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是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影子 D.烛焰的像(3)为了使观察到的像变大,应将蜡烛 (填“远离”或“靠近”)小孔。【答案】直线;D;靠近【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小孔成像的原理解答;(2)小孔成像的形状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3)小孔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距和物距的比值,即比值越大,那么像越大。【解答】(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2)蜡烛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即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成的像是蜡烛的倒立像。故选D。(3)根据题意可知,为了增大蜡烛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换用更大的蜡烛或将蜡烛靠近小孔。21.(2024七下·临海期末)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米的两地,甲、乙两物体沿直线分别从P、Q同时相向而行。已知甲的速度为1米/秒,则甲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图像为图中的 线。若8秒时甲乙相遇,则乙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图像在图中的 区域。【答案】A;Ⅰ或Ⅲ【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分别甲和乙的速度大小即可;(2)根据图像,结合速度公式列式计算即可。【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 A图线的速度;则A为甲的s-t图像;B图线的速度;所以乙的s-t图线为图中的B图线。(2) 由图可知,8s时甲通过的路程为8m;已知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m的两地,甲、乙两物体沿直线分别从P、Q同时相向而行,则8s内乙通过的路程为:s乙=s-s甲=10m-8m=2m;由可知,乙的速度为:<0.5m/s,故乙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图像在图中的Ⅲ区域。22.(2024七下·临海期末)如图所示,激光笔发出的一束光从空气中的A点斜射到水面上的O点,经反射在足够长的刻度尺上形成光斑B。(1)若入射光线与界面所成的夹角为37°,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所成的夹角为 ;(2)如果水位上升,光斑B会 (填“向上”或“向下”)移动。【答案】106°;向上【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作光的反射光路图【解析】【分析】(1)入射角与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之和为90°,据此计算出入射角,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计算即可;(2)根据水位的高度变化确定入射点的位置改变,进而确定反射光线与刻度尺交点的位置变化即可。【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入射光线和界面的夹角为37度,则入射角为90°-37°=53°;根据“反射角=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为53°;那么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所成的夹角53°+53°=106°。(2)如果水位上升,那么反射点左移,因此反射光线向左平移,那么反射光线也向左移动,因而与刻度尺的交点上移。23.(2024七下·临海期末)新疆长绒棉具有纤维柔长、整齐度佳、强度高等优良性状,被誉为“棉中极品”。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影响棉籽萌发的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选取100颗品种相同、大小相似的饱满棉籽,随机均分成4组。经过处理后在不同的环境下播种,观察棉籽的萌发量,实验记录如下表。编号 是否提前晒种 土壤湿度 播种温度 萌发量1 是 湿润 10℃ 13株2 是 干燥 25℃ 9株3 否 湿润 25℃ 15株4 是 湿润 25℃ 23株(1)分析上表数据,影响棉籽萌发的因素有 个。(2)某同学根据实验结果认为“棉籽萌发只需要保持湿润即可”,该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答案】(1)3(2)不正确,因为没有提前晒种也会影响种子的萌发;【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 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除了种子本身要具有健全的发芽力以及解除休眠期以外,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主要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解答】(1) 分析上表数据,影响棉籽萌发的因素有3个,分别是是都晒种、土壤湿度和播种温度。(2)某同学根据实验结果认为“棉籽萌发只需要保持湿润即可”,不正确,因为没有提前晒种和播种温度也会影响种子的萌发;故答案为:(1)3(2)不正确,因为没有提前晒种和播种温度也会影响种子的萌发;24.(2024七下·临海期末)周朝时期,周王在河南登封“垒土为圭,立木为表,测量日影”。某校(105°E,40°N)兴趣小组利用相同方法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记录数据如表。日期 9月5日 9月7日 9月10日 9月19日影长 178cm 184cm 192cm 216cm太阳高度角 56.8° 56° 54.8° 51.6°(1)夏至日正午,该校所立“表”的影子朝向 。(2)请据表描述影长与太阳高度角的关系 。【答案】(1)北(2)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就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就越长。【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解析】【分析】(1)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因此影子的位置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相反;(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影子长度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解答】(1)该校纬度位置为40°N,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因此直射点地处其南方,故其影子朝向北方。(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就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就越长。(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该校纬度位置为40°N,直射点地处其南方,故其影子朝向北方。(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故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就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就越长。25.(2024七下·临海期末)图甲是某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根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B,移动蜡烛B使其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分别测量A到玻璃板的距离、B到玻璃板的距离,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次数 1 2 3 平均4.0 5.0 6.0 5.04.0 5.0 6.0 5.0(1)在蜡烛A侧观察时,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又能看到后面的蜡烛B,其原理是 。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2)将点燃的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到如图乙所示的现象,该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有 。(3)多次实验后,将数据取平均值,得到和相等,并由此得出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该数据处理方法是否恰当,并说明理由 。【答案】D;小汽车的前窗;不恰当。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得到普遍规律,不能将数据取平均值,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的描述分析蜡烛A的像和蜡烛B的像的成像原理即可;(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分析解答;(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而不能寻找普遍规律。【解答】(1)蜡烛A发出的光在镜面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射入眼睛从而成像,因此蜡烛A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蜡烛B在镜面后面,它发出的光透过玻璃发生折射,因此蜡烛B的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选D。(2)将点燃的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倾斜,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可知,像在斜上方,小汽车的前窗就是利用此现象。(3)我认为这种数据处理方法不恰当,理由是:为得到普遍规律,进行多次实验,不能将数据取平均值,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26.(2024七下·临海期末)为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某同学按步骤进行了如下实验。①测量木块(背面贴有磁条)的重力为1.4N;②将木块隔着白纸吸在竖直黑板上,向下缓缓抽出白纸,测力计示数为5.0N;③在木块凹槽内放入两个50g的铜柱,测得总重力为2.4N;④重复步骤②,测力计示数为6.0N。(1)该实验探究的是滑动摩擦力与 的关系;(2)步骤④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3)本实验是否需要匀速抽出白纸,为什么 ?【答案】重力;3.6;见解析【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描述分析哪个因素发生改变即可;(2)对步骤④中的凹槽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的知识计算它受到的摩擦力;(3)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知识分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实验中改变放置内部的铜柱的质量,会改变凹槽的重力,因此探究的是滑动摩擦力与重力之间的关系。(2)根据题意可知,此时凹槽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和竖直向下的摩擦力、竖直向下的重力相互平衡,即F=f+G,则凹槽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F-G=。(3)因为滑动摩擦力与运动速度无关,它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因此本实验不需要匀速抽出白纸。27.(2024七下·临海期末)某同学利用压强计(如图)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压强计是通过比较 来反映压强大小的;(2)请设计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答案】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把金属盒的橡皮膜都朝下,且放置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记下压强计U形管左右液面的高度差【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解析】【分析】(1)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越大,则说明探头上受到的液体压强越大;(2) 要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需控制液体深度相同,液体密度不同,据此设计实验步骤即可。【解答】(1)本实验中,用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2)要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实验步骤为:把金属盒的橡皮膜都朝下,且放置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记下压强计U形管左右液面的高度差可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跟液体密度的关系。28.(2024七下·临海期末)某项目化小组开展“自制测力计”活动。【项目任务】自制测力计并测量物体的重力【项目准备】提供材料如图甲,弹簧和橡皮筋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关系如图乙。【评价量表】小组同学制定了评价量表,表中为部分评价指标。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优秀 良好 待改进调零方式 (a) 只有一种调零方式 不能调零精确度 达到0.1牛 达到0.2牛 大于0.2牛【项目制作】(1)选择材料时,小组同学认为弹簧比橡皮筋合适,理由是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 关系,便于均匀标注刻度;(2)表中(a)“调零方式”的内容为 ;(3)小组同学用制好的测力计称量物体的重力:①称量重力时测力计要竖直放置的原因是重力的方向是 ;②请说出测力计示数等于物体重力的理由 ;【项目评价】(4)用图乙中b弹簧制作测力计。实测时,挂上0.1牛的铅粒,发现测力计示数几乎没有变化,为使“精确度”指标表现更优秀,应选择 弹簧代替b弹簧。【答案】正比;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调零方式;竖直向下;根据二力平衡知识,静止时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拉力;a【知识点】弹力;力的测量【解析】【分析】(1)根据乙图中弹簧伸长与受到压力的变化图像的形状分析;(2)根据“调零方式”中“良好”的内容分析;(3)①根据重力方向的知识解答;②根据平衡力的知识解答。(4)当弹簧受到相同的拉力时,弹簧的伸长量越大,则精确度更高。【解答】(1)根据乙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随拉力的变化图像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那么得到: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跟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关系,满足“均匀标注刻度”要求。(2)根据表格“调零方式”的“良好”的内容可知,“优秀”的指标内容为:两种或以上;(3)① 称量重力时测力计要竖直放置的原因是重力的方向是: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② 测力计示数等于物体重力的理由:根据二力平衡知识,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拉力,拉力的大小可从弹簧测力计示数上直接读出。(4)选择b弹簧作测力计,示数几乎没有变化,为“精确度”指标表现更优秀,示数明显,则要使弹簧测力计在所受拉力相等的情况下,弹簧伸长量越长,观察图乙弹簧图像,在所受拉力相等时,a弹簧的伸长量更长,故选a。29.(2024七下·临海期末)近年来,电动汽车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如图是某品牌的电动汽车,部分参数如表所示。整车质量 2000kg纯电续航里程 700km最高车速 210km/h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已知该车在水平路面匀速行驶时所受的阻力是总重力的0.2倍,驾驶员质量为60千克,从临海出发,驾车前往神仙居。求:(1)汽车以20米/秒的速度匀速通过一段长约150米的松山隧道,需要多少时间?(2)遇到红灯原地等待时,汽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为多大?(3)匀速行驶时,发动机的牵引力是多少?【答案】解:(1)根据题意可知,汽车以20米/秒的速度匀速通过一段长约150米的松山隧道,需要的时间为。答:汽车以20米/秒的速度匀速通过一段长约150米的松山隧道,需要的时间为7.5s。(2)根据题意可知,车和人的总质量为;总重力为;汽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为。答:遇到红灯原地等待时,汽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为;(3)根据题意可知,总阻力为;因为汽车匀速行驶,由二力平衡得到, 发动机的牵引力。答:匀速行驶时,发动机的牵引力是。【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重力的大小;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解析】【分析】 (1)根据公式计算通过隧道的时间;(2)该电动车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车的重力和人的重力之和,根据压强公式计算汽车对地面的压强;(3)根据阻力与重力的关系,求出阻力,再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汽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等于阻力。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学生版).docx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