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十三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十三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联合测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积累与运用(27 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 1-3题。(6分)
青春之热情,照亮人生旅程。《社戏》里少年的热忱在瞳孔里 méng fā,
似星火灼透寒夜;安塞腰鼓的轰鸣震颤黄土高原,使人叹为观止;随《灯笼》的
微光追溯往昔经历,我们意绪纷繁;大雁以羽翼破译春日的密码,qiān xǐ轨
迹掠过冻土,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便随草籽生生不息;南极冰层下的化石纹路,亘
古不变以地质年轮讲述时光褶皱里的往事……
1.根据拼音依次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2.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叹为观止 B.生生不息 C.亘古不变
3.下列关于上面文段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灼透寒夜”“掠过冻土”“化石纹路”结构一致,均为动宾短语。
B.文段中加点词“破译”为动词,“轨迹”为名词,“对”为介词。
C.“似星火灼透寒夜”中“似星火”作为定语修饰“灼透寒夜”。
D.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主干为“微光追溯往昔,意绪纷繁”。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
神。
B.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感彩鲜明的讲演词。
C.应对时,要准确判断对方的态度。如果恶意讥讽,就用恰当的方式给予有力的
回应。
D.说明文介绍事物或阐明事理时,说明顺序要合理。如《恐龙无处不在》,用在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来说明“板块构造学说”,是采用了从概括到具体的顺
序。
5.八年级“最是书香能致远”主题演讲活动的决赛拟定于 5 月 25 日下午 14:30
在学校报告厅举行,请你参与。(4分)
(1)活动策划组打算邀请八年级语文组全体老师担任评委,请你作为策划组的
代表前往办公室找备课组长李老师,并发出邀请,你会怎么说?(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就演讲时的临场表现和发挥打分标准各抒己见,你也参与讨论。(2
分)
小语:演讲是语言的艺术,首先要看声音是否清晰、悦耳,音量是否适中。
小文:还要注意保持饱满的情绪,一气呵成地完成演讲。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 第
6.《经典常谈》是一部精彩的学术散文集,也是一部厚重的中国文化学术史。同
学们以“人物形象”为专题对《经典常谈》进行名著探究,请你积极参与。(6
分)
⑴下面是探究结果的部分内容,请你联系原著,将下面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3分)
序 人名 特点 名著精彩选段

妻子,嫂嫂,父母,都瞧不起他。他恨极
A ① 勤学苦读 了,用心读书,用心揣摩;夜里倦了要睡,用
锥子扎大腿,血流到脚上。
《楚辞》中《离骚》和《九章》在各篇,
都是他放逐的时候所作。《 ③》尤其是千古流
B 屈原 ② 传在杰作。这一篇大概是二次被放时作的。他
感念怀王的信任,却恨他糊涂,让一群小人蒙
蔽着。
⑵你在探究 A 人物形象时,摘抄了下面一段文字。请结合你的阅读积累和体验,
说说你对战国时期的策士的认识或看法。(3分)
使锥子扎腿的时候,自己发狠道:“哪有游说主人不能得金玉锦绣,不能取
卿相之尊的道理!”这正是战国策士的心思。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
画策,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
你的时候帮你,不帮你的时候也许害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课文原句填空。(9 分)
漫步诗苑,同学们吟诵“一日不见,⑴▲ 。”(《诗经·子衿》)感受夸张修
辞渲染出的无限情思;吟诵“⑵▲ ,白露未晞”《诗经·蒹葭》)感受主人公对
伊人悠长的思念;吟诵“⑶▲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感受到古人对美好
爱情的追求; 吟诵《式微》“⑷▲ ,胡为乎泥中”,体会苦于劳役的人对统治者
的愤懑之情。吟诵“⑸▲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贺敬之《回延安》)感受
青年要持一颗感恩的心。吟诵“⑹▲ ,⑺▲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感受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气势;吟诵送别名句“⑻▲ ,⑼▲ 。”(王勃《送杜少府
之任蜀州》)感受王勃开阔的胸襟和乐观的情怀。
二、阅读与理解(58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8-9 题。(7 分)
春日寄怀①
李商隐
世间荣落重逡巡②,我独丘园坐四春。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青袍③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
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④。
【注】①诗人遭遇党争,仕途不顺,在母亲去世服丧四年后返京,仍居九品
旧职。此诗为返京前所作。②逡巡:顷刻、急速。③青袍:即青衫,唐八、
九品官穿青袍。④龙津:即龙门。
8.颔联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3 分)
▲ ▲ ▲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4 分)
▲ ▲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18 分)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
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
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
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
是则已矣。——(选自《庄子·逍遥游》)
【乙】庄子钓于濮(pú)水①,楚王使大夫②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
累矣!”③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④笥⑤而藏
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
曰:“宁生而曳⑥尾涂⑦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选自《庄
子·秋水》)
【注释】背景:庄子在濮水垂钓,楚威王闻讯后,认为庄子到了自己的国境内,
机会难得,于是想请庄子出仕为官。①濮水:水名。②大夫:古职官名。③愿以境内
累(lèi)矣:希望把国内政事托付于你,劳累你了。④巾:用锦缎包裹。⑤笥
(sì):用竹匣装。⑥曳:拖,拽。⑦涂:泥。
10.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每句 1处)。(2分)
①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②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11.解释下列加点字。(4 分)
①怒.而飞( ▲ ) ②志.怪者也( ▲ )
③庄子持竿不顾.( ▲ ) ④吾闻.楚有神龟( ▲ )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 分)
①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 ▲
②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 ▲ ▲
13.下面的故事来自古籍,它的作者可能是庄子吗?结合你对【甲】文风格的了
解,说说你的理由。(4分)
【原文】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
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没而下,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
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以北,莫不厌
若鱼者。
【译文】任公子做了大鱼钩和黑丝绳垂钓,以五十头牛为钓饵,蹲在会稽山
上,投竿东海,天天在那里钓鱼,等了一整年还没有掉到。不久,大鱼吃钩了,
牵动这巨大的鱼钩沉入水下,白浪如山,海水震荡,发出的声音好像出自鬼神,
震慑千里。任公子得此大鱼,分割腌制成鱼干,从制河以东,到苍梧以北的人们,
没有不饱食此鱼的。
▲ ▲ ▲
14.庄子为什么不愿接受楚王的礼遇?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的理解。(4
分)
▲ ▲ ▲
(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5-18 题。(15 分)
材料一:
资料显示,中国内地大城市 7至 18岁的儿童青少年中,100个男生就有 12
个超重、5 个肥胖,100 个女生就有 7 个超重、3 个肥胖;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
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对此,专家指出,国民
整体能量摄入提高、洋快餐、含糖和碳酸饮料及甜食摄入增加是重要原因,在生
活中应做到以下两点:
1.要控制饮食。饮食过量,吃得过饱,是肥胖的主要原因。因米面主要成分
是碳水化合物,多食可在人体内转化成脂肪而积聚在皮下。因此每顿饭以吃八九
成饱为宜。同时要限制高脂肪副食品的摄入量。
2.要增强运动。每天不仅要增加运动量,而且要延长运动时间。因运动初期
是消耗体内的糖类,只有较长时间的运动才能消耗贮存的脂肪。因此每天要坚持
运动,而且要选用消耗性较大的运动,如长跑、跳绳、打篮球、踢足球、游泳、
爬山等活动,关键在持之以恒。
材料二:
图 1 某地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发生率比例统计图 图 2 老师我跑不动
材料三:
膳食平衡避免隐性饥饿(节选)
肥胖也属营养不良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学生营养室副主任张倩表示,儿童处于不同年龄
段,需要分阶段补充各种营养。比如 2岁至 6岁儿童应保证足量食物摄入,并做
到平衡膳食,每天饮奶及足量水;6 至 17 岁学龄儿童要三餐合理,不偏食、贪
食,保证钙、铁及维生素摄入,并保持适量体重增长。张倩还说,所有儿童都应
经常进行户外活动,6岁以上儿童应达到每天至少 60分钟的充足运动。
当前,我国儿童肥胖问题日趋严重。实际上,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
表现。肥胖儿童的营养不均衡问题非常严重,超重者的饮食习惯往往不良,摄入
过多高热、高脂食物,却又排斥蔬菜水果等有益身体的食物,再加上运动不足,
就造成营养不良的发生。因此,肥胖儿童更需要注意均衡膳食的摄入,减少高热、
高脂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增强运动,以达到健康减肥的目的。
重视学生一日三餐
据《北京市 2015 年度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报告》显示,北京市中小学
生生长发育处于全国较高水平,但仍存在膳食结构不尽合理、高强度身体活动少、
睡眠不足、肥胖、超重等健康问题,学生们的饮食行为和营养知识有待改善和加
强。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马冠生指出,应制订学生餐营
养需求及营养操作相关标准,同时要加强学生餐供餐管理,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
配餐、烹调培训;鼓励学校开设食堂,为不同年级、不同生理状态的学生提供相
应的群体配餐。
15.请在材料一中找到一句话,用来说明材料二中图 1和图 2所表达的信息。(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以上材料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任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但仍存在膳食结构不尽合理、高强度身体活动少、睡眠不足、肥胖、超重
等健康问题”一句中“尽”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你同意材料三中专家说的“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吗?请结合
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理由。(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9∽22题。(18分)
粽叶飘香时 熊代厚
①A.石榴花红了,栀子花白了,端午到了。
②街上的摊点开始吆喝起各式各样的粽子,商场的大楼挂满了斑斓的条幅,
营造着端午的氛围。我穿行于这节日的森林里,开始想念故乡的粽香。
③故乡在一个遥远的乡村,门前有一条蜿蜒的小河,两边是连绵的青山。河
水清澈,映着青山和白云,河边长着极茂盛的芦叶和苇草。
④为包出最好的粽子,母亲在端午的前一天就去河边采芦叶和苇草。她起得
很早,赶在太阳出来之前,赶着芦叶挂着晶莹的露水。芦叶细长锋利,母亲的脸
和手常被划破,但她并没有在意。
⑤选上好的糯米,先要泡上一宿,然后堆在一个大铁脸盆里。青青的芦叶和
苇草放在旁边,闪着亮光。
⑥母亲系上围裙,坐下来,左边是芦叶和苇草,右边放着糯米。她熟练地将
两张芦叶交叠在一起,然后在右手握成一个斗形,左手抓半把糯米,轻轻地一松
手,把米填进去。约莫加到一半时,将准备好的红枣或是红豆,或是一块咸肉丁
放入,接着,在侧面再插入一片芦叶,然后继续加糯米直到装满斗形,用拇指轻
压一下,粽子就变得严实。
⑦米全部填好了,她折过侧面的芦叶来封口。B.她的嘴里含着苇草的一端,
用拇指拉紧另一端,顺着整个粽子一绕,一拉,一扣,一结,一个鲜绿漂亮的三
角粽就在她的手中诞生了,整个动作是那样的连贯和优美。
⑧包好的粽子以 8个为一组,被拴在了一起,再一排一排地挂起来,沉沉实
实的,等待着下锅。
⑨天暗了下来,粽子全包完了,一个个饱满而结实。看着眼前的粽子,母亲
的脸上荡漾着满足的笑容。她把包好的粽子一个个地放入锅中,密实而紧凑。她
在上面还要压一块重的小青石,防止水滚开后,粽子浮起来煮不透。
⑩灶膛里放进早已晒干的树根,熊熊的火焰开始“舔”着锅底,发出呼呼的
声音。大火把锅里的水煮沸后,母亲改用温火慢慢煮,不然,粽子会爆馅。她不
时地去灶膛加柴或是减柴,时刻检查锅里的水。
白白的雾气开始氤氲起来,慢慢地飘出浓浓的芦叶的清香和糯米的甜味。
两个时辰后,撤掉柴火,让底火来闷。一勾新月挂上树梢,滑嫩芳润、清香醇厚
的粽子终于新鲜出锅。
那一个晚上,村子里每家都在煮粽子,粽子的清香从每一个角落飘散出来,
弥漫着院落,沁润在心里。
粽叶飘香的日子,另一件值得巴望的就是吃鸭蛋。
母亲选一个结实的瓦缸,先在里面装满了黄泥,然后加粗粒的盐和花椒,
倒一点白酒,把它们搅匀。然后挑出最好的鸭蛋,把它们洗干净,在每一个蛋上
小心地糊上一层层薄薄的黄泥后,整齐地放进缸里。
腌鸭蛋,时间太早,等到端午会太咸;迟了未免又少了些成色,不够入味。
母亲把时间把控得正好,她腌的蛋咸淡适中,剥开,红黄油的淋漓,吃在嘴里,
沙朗得很。
鸭蛋是和粽子一道煮的,需提前拿出来,不然时间长了会全部爆破。她把
白净净或绿粉粉的鸭蛋用冷水浸一下,干了之后,在上面涂上红黄的颜料,然后
装进一个小小的络子里,给我们姐弟挂在胸前。
这个小小的络子是用彩色皮筋结的,专门用来装鸭蛋,大小正好。村里的
每一个孩子的胸前几乎都挂着一个鸭蛋,大家见面了,一个个捧着相互撞击,谁
不被击破,就是胜者。
家里的鸭蛋更多的是拿到街上卖,换一些油盐酱醋,挂在胸前的常舍不得
吃。吃的时候很小心,先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
把鸭蛋壳里面洗净,壳薄明晰,玲珑剔透,我们用它来装萤火虫。
夜色降临,小伙伴们都出来了。在树丛里,萤火虫一闪一闪的,像天上的
星星。我们伸出手掌,轻轻捏入拳内,手心的亮光便闪烁不定。
我们小心地从蛋壳破口将它送入,一个蛋壳可以装十几只。最后用蛋膜粘
口水糊住蛋口,分明就是一盏小小的灯笼。我们提着它,穿行于村口巷尾、田野
麦场,那一丝丝忽明忽暗的光,引得我们小小的心柔软而温暖。玩累了,放在枕
边,看着看着,一起潜入了梦乡。
故乡像一场清远的梦,童年也早离我远去。如今的市场里各种粽子琳琅满
目,招揽声不绝于耳。鸭蛋更是随处可见,它们常有着精美的包装。可无论是粽
子还是鸭蛋,再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
(选自《春风花草香》,有删改)
19.作者说:“我穿行于这节日的森林里,开始想念故乡的粽香。”阅读文章,
看看作者围绕这份想念写了哪些事情,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并仿照表中示例,在
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3分)
A. B. C.
20.圈点批注是阅读时常用的方法,请你为文中划线的 A、B两组句子,从语言特
点、行文作用、描写方法、写作技巧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加以批注。(6分)
A.石榴花红了,栀子花白了,端午到了。
批注:
B.她的嘴里含着苇草的一端,用拇指拉紧另一端,顺着整个粽子一绕,一拉,
一扣,一结,一个鲜绿漂亮的三角粽就在她的手中诞生了,整个动作是那样的连
贯和优美。
批注:
21.在阅读此文时,小海认为:第③段宕开一笔转而写“故乡”,影响了前后文段
的连贯性,应该删去。你赞同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3分)
22.阅读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请你对这两处文章结尾加以分析,
比较它们的异同点。(6分)
【链接材料】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
似的好戏了。
——《社戏》的结尾
三、写作(65 分,写字 5 分)
23.请以“在裂痕里种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文中不得
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4、不少于 600 字。
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联合测试参考答案
1.(2 分)萌发 迁徙
2.(2 分) C
3.(2 分)B
4.(2 分)D
5.(1)(2分)示例:李老师,您好。八年级“最是书香能致远”主题演讲活动的决赛
拟定于 5 月 25日下午 14:30在学校报告厅举行,诚邀八年级语文组全体老师担任评委。
请问您和另外几位老师方便吗?。
(2)(2分)示例:还要直面听众,适时用眼神与听众交流。
6.(1)(3分)①苏秦 ②爱国爱民、坚贞不屈、才华横溢(符合屈原形象特点即可) ③
离骚
(2)(3分)战国时期的这些策士能言善辩,才智超群,但他们只图功名富贵,只求揣
摩君主的心思,拐弯抹角投其所好。他们靠“三寸不烂之舌”生存,以利益为目标,在
政治上没有稳定立场、是非观念,让人不齿、唾弃。
(答到一个要点 1分,语言流畅 1分。符合“战国时期策士”的特点,言之有理即可)
7.(9 分)(1)如三月兮(2)蒹葭萋萋(3)窈窕淑女(4)微君之躬(5)东山的糜子
西山的谷(6)气蒸云梦泽(7)波撼岳阳城(8)海内存知己(9)天涯若比邻。(9分)
8.(3分)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对比),有花有月的美丽风景与无酒无人的凄凉处境形
成巨大反差,更加突出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悲凉。
9.(4 分)①春日寂寞之苦。②官小职卑之愁。③年龄老大之恨。④前途渺茫之悲。
10.(2分)①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②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11.(4分)①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② 记载 ③回头看 ④听说
12.(4分)①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②庄子在濮水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先前往那里(表达心意)。
13.(4分)它的作者应该是庄子,因为甲文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借助鲲鹏这
一形象激发人的豪情壮志,极具艺术感染力。而上面这个故事,同样运用夸张手法,以
“犗(牛)饵”之举喻志向远大,气魄宏伟。两个片段文风一致。
14.(4分)从甲文可见庄子追求精神的自由,不受拘束,对外物有着清醒而独到的认识;
从乙文可见庄子虽穷困潦倒,但视富贵如粪土,拥有超然的处世态度,所以庄子不愿接
受楚王的礼遇。
15.(2分)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
16.(4分)
举例子:(1)“如长跑、跳绳、打篮球、踢足球、游泳、爬山等活动,关键在持之以
恒。”作用:具体说明了有哪些运动方式。(2)“比如 2岁至 6岁儿童应保证足量食物摄
入,并做到平衡膳食,每天饮奶及足量水;6至 17 岁学龄儿童要三餐合理,不偏食、贪
食,保证钙、铁及维生素摄入,并保持适量体重增长。”作用:具体说明不同年龄段,
儿童应补充和保证哪些营养。
列数字:(1)“因此每顿饭以吃八九成饱为宜。”作用:用数字说明每顿饭的适宜饭量。
(2)“6岁以上儿童应达到每天至少 60分钟的充足运动。”作用:用“60分钟”具体说
明儿童每天运动应达到的最低时间(或运动量)。
分类别:(1)“在生活中应做到以下两点:1.要控制饮食。2.要增强运动。”作用:分
别从“饮食”和“运动”两个方面说明如何控制肥胖现象。
17.(4 分)不能删去。“不尽”是指不完全如此,起限制修饰作用。意思是膳食结构还
没有达到完全合理的程度,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删掉后意思变为膳食结构完全是不合
理的,与原意不符。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8.(5 分) 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宜答“同意”,理由见原文:“肥胖同样也是营养
不良的一种……营养不良的发生。”
示例:我同意材料中专家的说法。从文本内容来看,肥胖儿童虽然体重超标,但他们的
营养不均衡,摄入过多高热、高脂食物,而排斥有益身体的食物,同时运动不足,这确
实是一种营养不良的表现。在生活实际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肥胖的人存在维生素、
矿物质等摄入不足的情况。而且,肥胖往往会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
身体的营养状态并不健康。因此,“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这一观点是有
道理的。
19.(3分)A.母亲备材料/母亲采芦叶和苇草、选泡糯米 (1分);B.鸭蛋/吃鸭蛋/蛋香(1
分);C.做萤火虫灯/做鸭蛋灯笼 (1分)
20.(6分)
A.(3分)批注一:“石榴花红了,栀子花白了”,运用景物描写,选取富有季节特征
的两种花,自然点出“端午到了”,从而引出下面端午节有关粽子和鸭蛋的内容。
批注二:开头运用短句,语言质朴,简洁明了,快速切入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出下
面有关粽子和鸭蛋的回忆。
批注三:景物描写,“红”和“白”从色彩角度写出了景物的特征,富有画面感。
语言简洁,引出下文,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3 分)运用“含”“拉”“绕”“拉”“扣”“结”等一系列动词(动作描写/细
节描写)(1 分),具体描写了母亲包粽子时的情景(动作的连贯和优美),表现了母亲包粽
子技艺的娴熟和勤劳能干的特点/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1分)
21.(3 分)不赞同。第③段承上段末的“故乡的粽香”而写,也自然引出下段中的“芦
叶和苇草”(1分),不仅不影响连贯性,还通过对记忆中故乡美丽景物的描写,为下文赞
美故乡人、故乡事做铺垫(1分),也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1分)。
22.(6分)
相同点(2分):两文结尾都表达了对童年往事的怀念,对记忆中人的怀念 (1分);在
现实生活中难以再有当年的情境,体会当年的心情(1分)。
不同点(4分):《社戏》中“我”难忘的是平桥村人们那种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的美
好品质,还有优美的水乡风光,和自由自在的生活(2分)。《粽叶飘香时》作者怀念端午
的粽 子和鸭蛋,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对家乡的怀念。(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