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八下道法8.2《公平正义的守护》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D C A A B C D A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 A C D C C1.【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维护正义、珍爱生命。①:火锅店主勇救3名落水儿童的行为是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表现,做到了见义勇为,①说法正确;②:火锅店主关爱他人生命、敬畏生命的表现,没有漠视家人生命,②说法错误;③:周边市民听说他的事迹后,自发到他店里排队用餐是关爱他人的表现,用爱心弘扬社会正义,③说法正确;市民行为表明维护公平正义需要靠个人,只能说法绝对,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2.【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司法维护正义。②③④:我国司法机关改革办案方式,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表明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司法机关必须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司法机关依法行使权力,维护社会秩序,故②③④说法正确;①:“所有、都应该”说法太绝对,有些司法活动不适合公开,故①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3.【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践行平等、维护公平。③④:题文中,“教育部门连续11年为盲人考生在高考中提供盲文试卷,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考试服务”,这体现了践行平等,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有利于维护盲人考生的合法权益,表明国家通过制度保障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故③④符合题意;①②:抵制不平等的行为、珍视自由,在题文中未涉及,故①②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4.【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公平正义。C:某购物平台以“包装被拆开”为由,拒绝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商品进行退换,这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犯,不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故C说法错误;A:李某因实施紧急救助造成了受助人受伤,但人民法院判其不必承担法律责任,这体现了对见义勇为行为的鼓励和保护,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故A说法正确;B:遭受校园霸凌的某同学未超出必要限度的反击行为被法院定性为正当防卫,这体现了对受害者正当防卫权的保护,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故B说法正确;D:人民法院为行动不便的公民提供上门立案、现场调解等“家门口”诉讼服务,这体现了对特殊群体的关怀和帮助,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故D说法正确;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C。5.【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公平的价值、制度保障公平。①②③:接到市民反映,市场监管局等有关部门开展调查,并拟对燃气集团的违法行为予以从重处罚。这一处理彰显了规则公平,有力保障了消费者合法权益,有利于减少社会矛盾,营造更公平的营商环境。这一处理也警示企业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有自由。故①②③说法正确;④:题文中的市场监管部门不是司法机关,其对重庆燃气集团进行处罚,不属于司法行为。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6.【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司法维护正义。A:刘玲扎根基层检察一线20余年,用心用情办好每一起公益诉讼案件,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体现了公益诉讼显担当,司法为民守正义,故A说法正确;B:题干没有涉及乡村振兴,故B不符合题意;C:题干没有体现社区服务、和谐家庭,故C不符合题意;D:题干没有体现民族团结,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7.【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维护公平正义。A: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还没有解决,故A说法错误;B:题文中我国积极开展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努力稳定和扩大残疾人就业规模等,表明当前我国十分重视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故B符合题意;C:任何人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故C说法错误;D: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8.【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C:题文中,在国家医保局的大力推动下,患者每年花费从2000多元降至近1600元,大大减少了家庭成本负担,增进民生福祉,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故C符合题意;AD: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AD不符合题意;B:我国还没有迈入高福利国家行列,故B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9.【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D:分析材料,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余某英执行了死刑。这彰显了法律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捍卫了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故D说法正确;A:拐卖儿童属于犯罪行为,故A说法错误;B:违反刑法必受法律的处罚,故B说法错误;C: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故C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10.【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司法维护正义、平等的含义。①②:人民法院主动为身患残疾、经济困难的王先生申请司法救助,体现了司法机关通过实际行动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王先生因残疾和经济困难处于特殊境遇,法院给予差别化救助,符合“不同情况需要差别对待”,故①②符合题意;③:题目未涉及审判权的行使,而是强调司法救助,与“独立公正审判”无关,故③不符合题意;④:案例中体现的是对不同情况的差别对待,而非“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1.【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要求、司法维护正义。B:法院判决认定江某某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这向社会传递了一个信号,即鼓励公民在遭受不法侵害时,要敢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故B说法正确;C:法院的这一判决能让公民明白,在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勇于斗争且符合正当防卫条件的,会得到法律的支持和保护,从而引导公民勇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故C说法正确;D: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此类指导性案例,体现了司法机关通过具体的司法案件,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国家在捍卫公平正义,故D说法正确;A:正当防卫是有限度的,只有在符合法定条件下的正当防卫才不需负刑事责任,而不是任何防卫都不需负刑事责任,故A说法错误;本题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A。12.【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个人守护正义。C:分析材料,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委政法委副书记郭先绪一行向紧急救助患病游客的护士邓茜颁发“见义勇为行为”确认证书,以表彰她救死扶伤的先进事迹,这一做法能够激励人们维护正义,传递社会正能量,故C说法正确;A:承担责任不能以获取回报为目的,故A说法错误;B: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回报的权利,材料中的救助患病游客的护士邓茜并没有要求回报,故B说法错误;D:确保、每个人,说法绝对化,有利于让守护正义成为人们的价值共识,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3.【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司法维护正义。③:检察机关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是在履行司法职责,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司法保护,故③符合题意;④:检察机关以“零容忍”态度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通过惩恶扬善,有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故④符合题意;①:未成年人不参与司法审判工作,司法审判有严格的制度和程序,该项说法不符合实际,故①说法错误;②:未成年人和其他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法律地位和权利是平等的,不存在提高未成年人法律地位和权利的说法,故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14.【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见义勇为。C:材料中的见义勇为者们用实际行动捍卫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启迪我们要做见义勇为的人,故C说法正确;ABD:题干没有体现做自强不息的人、做孝老爱亲的人、做敬业乐群的人,故A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5.【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维护国家安全、个人守护正义、积极承担责任。赵某向境外出卖涉密文件,威胁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陈某在遭受赵某的威胁恐吓时,仍通过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平台进行举报,是正义行为,努力守护社会正义,具有国家安全意识,积极承担公民责任,说法正确;②:题干中陈某的行为是正义行为,与公平无关,②错误故本题选C.16.【答案】(1)选择举报。理由: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平等的一层含义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②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其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③警车非执行系急任务时不享有道路优先通行权,举报此类警车违章是追求平等、守护正义的表现。选择不举报。理由:①平等的一层含义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追求平等需要了解实际情况,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对待他人。②正义要求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守护正义需要智慧,要明辨是非、讲究策略。③警车在执行紧急任务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拥有道路优先通行权,此类警车的“违章”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所以不应该举报。(2)①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②守护正义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分析】考点考查:平等的内涵、正义的力量、践行平等、个人守护正义。能力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核心素养:法治观念。【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平等的内涵、正义的力量、践行平等、个人守护正义的有关知识,从做法、原因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随手拍到了一辆警车闯红灯,到底要不要将照片发到举报平台一可链接举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正义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警车非执行紧急任务时不享有道路优先通行权,举报此类警车违意是追求平等、守护正义的表现。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或者: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平等的内涵、正义的力量、践行平等、个人守护正义的有关知识,从做法、原因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随手拍到了一辆警车闯红灯,到底要不要将照片发到举报平台一可链接不举报+追求平等需要了解实际情况,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对待他人;守护正义需要智慧,要明辨是非、讲究策略;警车在执行紧急任务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拥有道路优先通行权,此类警车的“违章”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所以不应该举报。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个人守护正义的有关知识,从做法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在校外看到一伙人在敲诈勒索本班同学,对方人多势重,小林并没有急于上前,而是在暗中观察,了解相关情况后,第一时间告诉了老师一可链接个人守护正义的要求。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八下道法8.2《公平正义的守护》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一位火锅店主因勇救3名落水儿童不幸牺牲,41岁的他正是家里的顶梁柱,现在却留下了孤儿寡母,生活陷入困境。周边市民听说他的事迹后,自发到他店里排队用餐。市民们说:“老板人好心地好,只要血是热的,这家店就不会凉”“不为东西有多好吃,只为尽一些绵薄之力”……对此,下列评论正确的是①火锅店主救人是见义勇为的具体表现( )②火锅店主关爱他人生命、漠视家人生命③市民到火锅店就餐,用爱心弘扬社会正义④市民行为表明维护公平正义只能靠个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近年来,我国司法机关改革办案方式,让当事人参与其中,请第三方见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司法公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表明( )①所有司法活动都应该独立公开进行②司法机关必须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③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④司法机关依法行使权力,维护社会秩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3.2024年高考为来自江苏、内蒙古、西藏等11个省(区)的15名盲人考生专门命制盲文试卷。这是自2014年起,教育部门连续11年为盲人考生在高考中提供盲文试卷,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考试服务,确保他们顺利参加高考。这体现了( )①维护正义,敢于去抵制不平等的行为②珍视自由,树立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③践行平等,维护盲人考生的合法权益④坚守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公平正义是一个美好社会应有的价值。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的是( )A.李某因实施紧急救助造成了受助人受伤,人民法院判其不必承担法律责任B.遭受校园霸凌的某同学未超出必要限度的反击行为被法院定性为正当防卫C.某购物平台以“包装被拆开”为由,拒绝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商品进行退换D.人民法院为行动不便的公民提供上门立案、现场调解等“家门口”诉讼服务5.2025年1月以来,有市民陆续反映重庆燃气集团燃气收费异常。对此,重庆市市场监管局、重庆市经济信息委成立调查组,深入开展调查。经核查,重庆燃气集团未认真汲取教训、整改不力,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市场监管部门拟依法对其违法行为给予从重处罚,责令重庆燃气集团立即整改,并处罚金共计810万元。对重庆燃气集团的处理( )①利于减少社会矛盾,营造更公平的营商环境②彰显规则公平,有力保障了消费者合法权益③警示企业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有自由④体现司法维护正义,促进公民增强平等意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6.山东省滕州市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刘玲,扎根基层检察一线20余年,把骨子里的“工匠精神”融入检察工作中,用心用情办好每一起公益诉讼案件,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报道这一事迹最适合的标题是( )A.公益诉讼显担当,司法为民守正义B.扎根基层献青春,乡村振兴普新篇C.社区服务暖人心,共筑和谐家庭梦D.边陲法治传播者,民族团结守护者7.2024年是《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收官之年。三年来,我国积极开展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努力稳定和扩大残疾人就业规模,累计新增城乡残疾人就业156.7万人,超额完成新增残疾人就业100万人目标。由此可见,当前我国( )A.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得到解决B.十分重视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C.残疾人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D.劳动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8.2024年11月28日,国家医保局公布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结果,调整后目录内药品总数将增加至3159种。本次新增的国产氯巴占更是给难治性癫痫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使患者每年花费从2000多元降至近1600元。这表明我国( )A.保障人民群众财产权利 B.已迈入高福利国家行列C.持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D.积极推进国家安全战略9.2025年2月28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余某英执行了死刑。这一判决,是对她长达十年拐卖儿童罪恶行径的终极审判。这体现了A.铲除犯罪土壤,拐卖儿童属于一般违法B.正义不会缺席,违反法律必受刑罚处罚C.守底线享自由,自由标定了法治的界限D.捍卫法律尊严,社会公平正义得以保证10.身患残疾的王先生因司法案件中经济帮助费落实困难而陷入困境,当地人民法院干警了解情况后伸出援手,为他申请了司法救助,给了他开始新生活的希望。这表明( )①司法机关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②不同情况需要差别对待③人民法院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 ④同等情况需要同等对待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2024年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发布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本批专题案例中,《江某某正当防卫案》是一件因学生霸凌而引发的正当防卫案例。法院最终认定江某某属于正当防卫,依法不负刑事责任。对此,下列看法不正确的是( )A.法院判决表明受到不法侵害时公民的任何防卫都不需负刑事责任B.法院的判决鼓励公民在遭受不法侵害时敢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C.法院的判决能引导公民勇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以维护会公平正义D.司法机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国家在捍卫公平正义12.2025年2月10日,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委政法委副书记郭先绪一行来到区人民医院看望慰问紧急救助患病游客的护士邓茜,并向她颁发“见义勇为行为”确认证书,以表彰她救死扶伤的先进事迹。颁发“见义勇为行为”确认证书( )A.说明承担责任一定能获得丰厚的物质回报B.不符合做好事不要求回报的中华传统美德C.能够激励人们维护正义,传递社会正能量D.能够确保守护正义成为每个人的价值共识13.对于性侵害未成年人、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等犯罪,检察机关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2024年前11个月,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6.7万人。检察机关的这一举措旨在( )①保障未成年人参与司法审判的权利②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地位和权利③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司法保护④通过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中央政法委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榜单中有舍弃价值几十万元海产品救人的沈华忠,有深水中连救两人的花甲老人程国利,有断桥处拦车避免更多事故发生的黄福林等群体。勇士们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他们的行动启迪我们( )A.做自强不息的人B.做孝老爱亲的人C.做见义勇为的人D.做敬业乐群的人15.某公司职员陈某得知其老乡赵某向境外出卖涉密文件,在遭受赵某的威胁恐吓时,仍通过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平台进行举报。这说明陈某( )①具有国家安全意识②敢于抵制不公平行为③积极承担公民责任④努力守护社会正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分析说明题16.追寻镜头,回答下列问题。镜头一 八年级学生小吉,周六和父母一起散步的时候,随手拍到了一辆警车闯红灯,到底要不要将照片发到举报平台,他感到很为难。法条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三条规定: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执行紧急任务时,可以使用警报器、标志灯具;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驶路线、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和信号灯的限制,其他车辆和行人应当让行。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非执行紧急任务时,不得使用警报器、标志灯具,不享有前款规定的道路优先通行权。(1)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从追求平等、守护正义的角度帮助小吉作出选择并说明理由。镜头二 学生小林在校外看到一伙人在敲诈勒索本班同学,对方人多势重,小林并没有急于上前,而是在暗中观察,了解相关情况后,第一时间告诉了老师。接到学校报警后,公安机关依法对敲诈团伙成员进行了处罚。(2)小林同学的行动启示我们应如何做一名“正义使者”?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下道法8.2《公平正义的守护》同步练习.doc 八下道法8.2《公平正义的守护》同步练习参考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