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16保护土壤知识点一土壤的价值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植物直接依赖土壤才能生存与生长。人和动物以植物或其他依赖于植物的动物为食。1.土壤价值的体现肥沃的土壤能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土壤类型 土壤肥力及适宜种植的作物黑土 土壤肥力高,盛产粮食作物,比如玉米、大豆和小麦等紫色土 肥力也相对较高,除了旱地粮食作物外,还多种植棉花、油菜和柑橘等红壤 一般酸性较高,肥力相对较低,通常适合种植水稻、茶树、甘蔗和柑橘等黄壤 通常要比红壤湿润,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山区,除了常见的农作物外,黄壤也能种植茶树和蔬菜2.土壤价值宝贵的原因肥沃的土壤因有限而更显宝贵。事实上,比较适合农耕的土地不足陆地面积的八分之一。土壤的形成需花很长的时间,几百年的时间只能形成几厘米厚的土壤。深厚肥沃,适合耕作的土壤是经历了几千年才逐渐形成的。3.人类活动对土壤的改造利用(1)在低山丘陵修建了层层梯田,将沼泽变成肥土沃壤。(2)在干旱区的山麓利用高山冰雪融水来营造片片绿洲。(3)由于人们的耕作,出现了水稻土、菜园土等自然界原来没有的新的土壤类型。例题: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题目:2020年,嫦娥五号首次实现了月球采样返回,成功地从月球风暴洋北部带回了新的月壤样品。2024年,嫦娥六号顺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采样,近期将返回地球,这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月背土壤。我们不仅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保护好地球上的土壤。下列各项农业生产措施中,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A.将废弃农用地膜埋入土中B.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C.大量使用化肥D.实行稻草还田知识点二土壤的流失与毁坏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土壤污染和过度开发。1.土壤污染(1)概念:指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下降,进而造成农作物中某些有毒、有害物质指标超过国家标准的现象。(2)原因: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人们在土壤表面不断堆放和倾倒固体废弃物,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3)污染物进入土壤的途径①废气中含有的污染物质,特别是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地面进入土壤。②废水携带大量污染物进入土壤。③固体废弃物中的污染物直接进入土壤或其渗出液进入土壤。(4)土壤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污水灌溉以及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5)土壤污染的危害①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注意如果长期引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会导致土壤和稻米中重金属镉含量超标,人畜不能食用,土壤不能再作为耕地。②导致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富集,一些毒性大的污染物,如汞、镉等通过植物吸收富集到作物果实中,人或牲(1)水土流失:指土壤在流水、风、冰等作用下,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造成水分和土壤资源损失的现象。(2)土地沙漠化:指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种种因素的作用下,土壤失去水分和营养物质而造成的土地退化现象。3.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一般来说,植物的根系有固定土壤的作用。良好的植被覆盖,能够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从而减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拓展我国水土流失的治理成效黄土高原曾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近年来,由于积极治理,黄土高原生态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与2011年相比,2022年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14%。全国水土保持率从2011年的68.88%提高到2022年的72.26%。知识点三土壤的保护与治理1.土壤资源现状(1)从全球来看:地球上陆地面积仅占地表总面积的29%。除去湖泊、河流、裸露岩石等,有土壤覆盖的土地就更少。由于土层太浅,土壤污染,永久冻土分布和含水量过高或过低等原因,陆地面积中约89%的土地目前尚不适宜农业生产。(2)从我国来看:我国陆地总面积约为960万km ,耕地、林地、草地占陆地总面积的70%;除了耕地、林地、草地,我国还有大量沙丘、戈壁、海拔3000m以上的难以利用的土地;土壤资源各地分布不均。2.土壤保护上壤保护就是进行土壤管理,防止土壤坏。土壤保护的方法包括因地形耕作、保护性耕作和轮作等。方法 具体内容 意义因地形耕作 根据地形或沿等高线开垦耕地 有助于减缓过多降水的冲刷并避免土壤的流失保护性耕作 尽可能地减少对土壤和覆盖在它上面的植物的损害 减少农田土壤侵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轮作 在一块地上每年种植不同的植物 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拓展联合国大会将每年12月5日定为世界土壤日,旨在关注健康土壤的重要性,倡导可持续管理土壤资源。3.防治土壤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土壤修复技术 具体方法物理修 复技术 覆盖 式客 土法 在现有污染农田土壤的表面直接覆盖无污染的土壤,以降低农田耕作层土壤中重金属浓度,减少植物根系与重金属的接触,实现污染土壤修复深翻耕法 依据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垂直下降的分布规 律,利用大型机械设备对农田20~30cm的土层 进行深翻耕与混匀,降低土壤表层聚集的重金属 含量,减少农作物在耕作层的重金属吸收量化学修 复技术 土壤 钝化 修复 技术 利用钝化修复材料对土壤中重金属产生吸附、络合、沉淀、离子交换或氧化还原等一系列反应,降低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活性或改变它们的形态,调控或降低农作物对重金属积累的能力,实现污染土壤的修复生物修 复技术 植物 吸取 修复 技术 利用对重金属具有耐性强、吸收能力好的绿色功能植物,从土壤中吸收一种或几种重金属并转移贮存至地上部分,通过连续种植且收获植物地上部分的方式,将重金属从土壤中逐渐移除,实现污染土壤重金属减量及净化的目标4.我国土壤保护的成效近20多年来,我国新增绿化面积数量较大,特别是在土地沙漠化的治理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如毛乌素沙地的治理比较成功。例题:下列防止土壤污染的具体措施比较合理的是( )A.关闭所有产生污染的厂矿企业B.不使用任何农药和有机化肥C.禁止使用农用地膜D.对污水灌溉区进行监测与管理1.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土壤,而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A.将废弃农用地膜埋入土壤中B.实行稻草还田C.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D.大量施用化肥2.2024年6月5日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环境日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保护土壤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环节,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A.焚烧废弃垃圾 B.分类回收垃圾C.积极植树造林 D.合理使用农药3.下列各项农业生产措施中,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A.大量使用化肥B.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C.实行稻草还田D.将废弃农用地膜埋入土壤中4.下列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A.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B.在农田中大量施用化肥C.在干旱地区喷灌或滴灌D.在适宜的耕地上玉米与大豆套种5.小华、小英、小美、小明进行“影响土壤侵蚀因素”的探究实验。下表是他们的实验情况与结果。姓名实验编号 变量 小美 小华 小英 小明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水的流量 大 小 大 小 小 小 小 小土壤坡度 小 小 大 大 小 小 大 小有无植物 无 无 无 有 无 有 无 无结果 土壤被侵蚀情况 明显 不明显 明显 不明显 明显 不明显 明显 不明显小美要探究的是什么问题( )A.水的流量大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B.土壤坡度不同,对土壤侵蚀的影响C.有无植物生长,对土壤侵蚀的影响D.土壤种类不同,对土壤侵蚀的影响6.下列各项农业生产措施中,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A.大量使用农药B.将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C.实行稻草还田D.将废旧电池深埋于土壤中7.下列各项农业生产措施中,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A.实行秸秆还田B.用生活污水灌溉农田C.灌溉农田采用大水漫灌D.将垃圾进行填埋处理8.下列各项中哪种物质不会引起土壤污染( )A.农药 B.化肥 C.枯草 D.病菌9.下列能有效保护土壤的措施是( )A.城市发展尽量少占用农田B.植树造林,退耕还草C.严格控制、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D.以上说法都正确10.《读者》杂志社倡议开展“保护母亲河,营建读者林”活动,在长江、黄河流域植树造林,其主要作用是为了减小下列哪一方面的作用( )A.流水 B.风力 C.冰川 D.生物11.人们利用根系分布的特点在山坡和沙地造林种草,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A.保持水土 B.绿化环境C.放牧牲畜 D.增加经济效益12.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土壤,而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你认为下列人类活动可能造成广泛的土壤污染的是( )A.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畜粪便作肥料B.大量使用塑料地膜而未能回收C.综合防治植物病虫害,减少农药的用量D.合理施用化肥13.今年,为保护耕地,我区及周边不少地区出现“退林还耕”,尤其不建议在适合耕种的壤土类土壤上继续种植树木、草皮和花卉等,以下对此类土壤描述正确的是 。①土壤中矿物质颗粒、空气、水、有机质等组成比例合理;②通气性好、透水性差;③通气性好、透水性强;④保水保肥能力差;⑤土壤黏性适度;为保护耕地土壤资源,你认为还可以采取什么有效措施? (任写一种)14.敌百虫是一种杀虫剂,有资料显示:“少量残留在土壤中的敌百虫,能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某同学为验证此说法,设计了实验,步骤如下①在农田里取适量的土壤,将其均分为甲、乙两组,将甲组土壤进行灭菌,乙组不灭菌;②配制适宜浓度的敌百虫溶液,等分两份,并分别与甲、乙两组土壤混合均匀,分别放在相同的无菌且适宜的环境下;③一段时间后,取样检测甲、乙两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并进行比较;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中对甲、乙两组土壤进行不同的处理,目的是为了 。(2)步骤②将两组土壤分别放在相同的无菌环境中而不是自然环境中,原因是 。(3)若微生物能分解敌百虫,则可预测步骤③中甲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 乙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15.举例说明人们在利用土壤过程中使土壤得到改善。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16保护土壤知识点一土壤的价值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植物直接依赖土壤才能生存与生长。人和动物以植物或其他依赖于植物的动物为食。1.土壤价值的体现肥沃的土壤能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土壤类型 土壤肥力及适宜种植的作物黑土 土壤肥力高,盛产粮食作物,比如玉米、大豆和小麦等紫色土 肥力也相对较高,除了旱地粮食作物外,还多种植棉花、油菜和柑橘等红壤 一般酸性较高,肥力相对较低,通常适合种植水稻、茶树、甘蔗和柑橘等黄壤 通常要比红壤湿润,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山区,除了常见的农作物外,黄壤也能种植茶树和蔬菜2.土壤价值宝贵的原因肥沃的土壤因有限而更显宝贵。事实上,比较适合农耕的土地不足陆地面积的八分之一。土壤的形成需花很长的时间,几百年的时间只能形成几厘米厚的土壤。深厚肥沃,适合耕作的土壤是经历了几千年才逐渐形成的。3.人类活动对土壤的改造利用(1)在低山丘陵修建了层层梯田,将沼泽变成肥土沃壤。(2)在干旱区的山麓利用高山冰雪融水来营造片片绿洲。(3)由于人们的耕作,出现了水稻土、菜园土等自然界原来没有的新的土壤类型。例题: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题目:2020年,嫦娥五号首次实现了月球采样返回,成功地从月球风暴洋北部带回了新的月壤样品。2024年,嫦娥六号顺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采样,近期将返回地球,这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月背土壤。我们不仅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保护好地球上的土壤。下列各项农业生产措施中,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A.将废弃农用地膜埋入土中B.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C.大量使用化肥D.实行稻草还田解:A、地膜是一种难降解的塑料,将废弃农用地膜埋入土中会造成土壤污染,不合题意;B、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会造成土壤污染,不合题意;C、大量使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污染,不合题意;D、实行稻草还田能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土壤的保护,符合题意。故选:D。知识点二土壤的流失与毁坏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土壤污染和过度开发。1.土壤污染(1)概念:指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下降,进而造成农作物中某些有毒、有害物质指标超过国家标准的现象。(2)原因: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人们在土壤表面不断堆放和倾倒固体废弃物,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3)污染物进入土壤的途径①废气中含有的污染物质,特别是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地面进入土壤。②废水携带大量污染物进入土壤。③固体废弃物中的污染物直接进入土壤或其渗出液进入土壤。(4)土壤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污水灌溉以及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5)土壤污染的危害①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注意如果长期引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会导致土壤和稻米中重金属镉含量超标,人畜不能食用,土壤不能再作为耕地。②导致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富集,一些毒性大的污染物,如汞、镉等通过植物吸收富集到作物果实中,人或牲(1)水土流失:指土壤在流水、风、冰等作用下,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造成水分和土壤资源损失的现象。(2)土地沙漠化:指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种种因素的作用下,土壤失去水分和营养物质而造成的土地退化现象。3.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一般来说,植物的根系有固定土壤的作用。良好的植被覆盖,能够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从而减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拓展我国水土流失的治理成效黄土高原曾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近年来,由于积极治理,黄土高原生态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与2011年相比,2022年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14%。全国水土保持率从2011年的68.88%提高到2022年的72.26%。知识点三土壤的保护与治理1.土壤资源现状(1)从全球来看:地球上陆地面积仅占地表总面积的29%。除去湖泊、河流、裸露岩石等,有土壤覆盖的土地就更少。由于土层太浅,土壤污染,永久冻土分布和含水量过高或过低等原因,陆地面积中约89%的土地目前尚不适宜农业生产。(2)从我国来看:我国陆地总面积约为960万km ,耕地、林地、草地占陆地总面积的70%;除了耕地、林地、草地,我国还有大量沙丘、戈壁、海拔3000m以上的难以利用的土地;土壤资源各地分布不均。2.土壤保护上壤保护就是进行土壤管理,防止土壤坏。土壤保护的方法包括因地形耕作、保护性耕作和轮作等。方法 具体内容 意义因地形耕作 根据地形或沿等高线开垦耕地 有助于减缓过多降水的冲刷并避免土壤的流失保护性耕作 尽可能地减少对土壤和覆盖在它上面的植物的损害 减少农田土壤侵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轮作 在一块地上每年种植不同的植物 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拓展联合国大会将每年12月5日定为世界土壤日,旨在关注健康土壤的重要性,倡导可持续管理土壤资源。3.防治土壤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土壤修复技术 具体方法物理修 复技术 覆盖 式客 土法 在现有污染农田土壤的表面直接覆盖无污染的土壤,以降低农田耕作层土壤中重金属浓度,减少植物根系与重金属的接触,实现污染土壤修复深翻耕法 依据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垂直下降的分布规 律,利用大型机械设备对农田20~30cm的土层 进行深翻耕与混匀,降低土壤表层聚集的重金属 含量,减少农作物在耕作层的重金属吸收量化学修 复技术 土壤 钝化 修复 技术 利用钝化修复材料对土壤中重金属产生吸附、络合、沉淀、离子交换或氧化还原等一系列反应,降低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活性或改变它们的形态,调控或降低农作物对重金属积累的能力,实现污染土壤的修复生物修 复技术 植物 吸取 修复 技术 利用对重金属具有耐性强、吸收能力好的绿色功能植物,从土壤中吸收一种或几种重金属并转移贮存至地上部分,通过连续种植且收获植物地上部分的方式,将重金属从土壤中逐渐移除,实现污染土壤重金属减量及净化的目标4.我国土壤保护的成效近20多年来,我国新增绿化面积数量较大,特别是在土地沙漠化的治理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如毛乌素沙地的治理比较成功。例题:下列防止土壤污染的具体措施比较合理的是( )A.关闭所有产生污染的厂矿企业B.不使用任何农药和有机化肥C.禁止使用农用地膜D.对污水灌溉区进行监测与管理解:A、关闭所有产生污染的厂矿企业,不利于经济发展,应该加强这些企业的污染处理,A错误;B、不使用任何农药和有机化肥,肥料对农业的生长作用很大,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B错误;C、禁止使用农用地膜,地膜使用对农业有着巨大的作用,要注意废弃地膜的处理,但不能禁止,C错误;D、对污水灌溉区进行监测与管理,有利于污水处理后的再利用,措施合理,D正确。故选:D。1.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土壤,而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A.将废弃农用地膜埋入土壤中B.实行稻草还田C.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D.大量施用化肥【解答】解:A、将废弃农用地膜埋入土壤中,污染了土壤,不利于保护土壤,错误;B、实行稻草还田,使土壤变得肥沃,有利于保护土壤,正确;C、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污染了土壤,不利于保护土壤,错误;D、大量施用化肥,污染了土壤,不利于保护土壤,错误;故选:B。2.2024年6月5日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环境日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保护土壤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环节,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A.焚烧废弃垃圾 B.分类回收垃圾C.积极植树造林 D.合理使用农药【解答】解:人类必须依赖土壤才能生存,因此应该珍惜土壤,保护土壤不被污染和浪费。保护土壤,我们要合理使用农药,分类回收垃圾,积极植树造林等,在土里焚烧废弃垃是破坏土壤的行为。故选:A。3.下列各项农业生产措施中,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A.大量使用化肥B.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C.实行稻草还田D.将废弃农用地膜埋入土壤中【解答】解:A、大量使用化肥会造成土壤酸化板结不利于保护土壤B、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会造成土壤的污染不利于保护土壤C、实行稻草还田有利于保护土壤D、将废弃农田地膜埋入土壤中不利于保护土壤故选:C。4.下列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A.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B.在农田中大量施用化肥C.在干旱地区喷灌或滴灌D.在适宜的耕地上玉米与大豆套种【解答】解: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可以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有利于保护环境,不会造成土壤污染;在农田中大量施用化肥会污染环境,造成土壤污染;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不会造成土壤污染;在适宜耕作的土地上进行玉米和大豆的间作套种,有利于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会造成土壤污染。综上所述,故B符合题意。故选:B。5.小华、小英、小美、小明进行“影响土壤侵蚀因素”的探究实验。下表是他们的实验情况与结果。姓名实验编号 变量 小美 小华 小英 小明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水的流量 大 小 大 小 小 小 小 小土壤坡度 小 小 大 大 小 小 大 小有无植物 无 无 无 有 无 有 无 无结果 土壤被侵蚀情况 明显 不明显 明显 不明显 明显 不明显 明显 不明显小美要探究的是什么问题( )A.水的流量大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B.土壤坡度不同,对土壤侵蚀的影响C.有无植物生长,对土壤侵蚀的影响D.土壤种类不同,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解答】解: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所要探究的问题,其它量皆相同,并且是适宜的。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小美设计的甲乙两组实验对照,实验变量是水的流量的大小,其它条件均相同,因此小美要探究的是水的流量大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而小华、小英、小明三者设计的实验均有两个变量,不能形成对照实验。故选:A。6.下列各项农业生产措施中,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A.大量使用农药B.将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C.实行稻草还田D.将废旧电池深埋于土壤中【解答】解:AB、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为节约水资源,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易造成土壤的污染,不利于保护土壤。C、实行稻草还田,使土壤变得肥沃,有利于保护土壤。D、电池中含有有毒的重金属,因此将废旧电池填埋土壤中会造成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不利于保护土壤。故选:C。7.下列各项农业生产措施中,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A.实行秸秆还田B.用生活污水灌溉农田C.灌溉农田采用大水漫灌D.将垃圾进行填埋处理【解答】解:实行秸秆还田有利于保护土壤,用生活污水灌溉农田会污染农田,采用大水漫灌灌溉农田会浪费水资源,将垃圾分类回收后进行填埋处理有利于对环境的保护,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8.下列各项中哪种物质不会引起土壤污染( )A.农药 B.化肥 C.枯草 D.病菌【解答】解:A、农药会造成土壤的污染,A不符合题意;B、化肥的大量使用会造成土壤的污染,B不符合题意;C、枯草不会造成土壤污染,C符合题意;D、病菌会造成土壤的污染,D不符合题意。故选:C。9.下列能有效保护土壤的措施是( )A.城市发展尽量少占用农田B.植树造林,退耕还草C.严格控制、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D.以上说法都正确【解答】解: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资源,我国重视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城市发展尽量少占用农田;植树造林,退耕还草;严格控制、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以上措施都能有效保护土壤。故选:D。10.《读者》杂志社倡议开展“保护母亲河,营建读者林”活动,在长江、黄河流域植树造林,其主要作用是为了减小下列哪一方面的作用( )A.流水 B.风力 C.冰川 D.生物【解答】解:长江、黄河流域植树造林,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作用就是减小水的作用。故选:A。11.人们利用根系分布的特点在山坡和沙地造林种草,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A.保持水土 B.绿化环境C.放牧牲畜 D.增加经济效益【解答】解: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可见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梨的水平根大于树冠的3﹣4倍,深约2米,树冠下的根基本与地面平行,冠外的根渐向深处生长。根系深度约0.2﹣0.4米分布最密。利用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范围大的特点,植物的根系牢牢抓住土壤从而起到了保持水土的作用。故选:A。12.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土壤,而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你认为下列人类活动可能造成广泛的土壤污染的是( )A.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畜粪便作肥料B.大量使用塑料地膜而未能回收C.综合防治植物病虫害,减少农药的用量D.合理施用化肥【解答】解:塑料地膜属于塑料制品,在土壤中不易被自行降解,会使得土壤板结、通气性变差,塑料中的有害物质也会进入土壤,所以大量使用塑料地膜而未能回收会造成土壤污染,B符合题意。故选:B。13.今年,为保护耕地,我区及周边不少地区出现“退林还耕”,尤其不建议在适合耕种的壤土类土壤上继续种植树木、草皮和花卉等,以下对此类土壤描述正确的是 。①土壤中矿物质颗粒、空气、水、有机质等组成比例合理;②通气性好、透水性差;③通气性好、透水性强;④保水保肥能力差;⑤土壤黏性适度;为保护耕地土壤资源,你认为还可以采取什么有效措施? (任写一种)【解答】解:壤土土壤中矿物质颗粒、空气水、有机质等组成比例合理;通气性好、透水性强;土壤黏性适度,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故选:①③⑤。为保护耕地土壤资源,还可以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或宣传耕地土壤环境保护或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或注重农业废弃物回收。(合理即可)。故答案为:①③⑤;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或宣传耕地土壤环境保护或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或注重农业废弃物回收(合理即可)14.敌百虫是一种杀虫剂,有资料显示:“少量残留在土壤中的敌百虫,能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某同学为验证此说法,设计了实验,步骤如下①在农田里取适量的土壤,将其均分为甲、乙两组,将甲组土壤进行灭菌,乙组不灭菌;②配制适宜浓度的敌百虫溶液,等分两份,并分别与甲、乙两组土壤混合均匀,分别放在相同的无菌且适宜的环境下;③一段时间后,取样检测甲、乙两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并进行比较;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中对甲、乙两组土壤进行不同的处理,目的是为了 。(2)步骤②将两组土壤分别放在相同的无菌环境中而不是自然环境中,原因是 。(3)若微生物能分解敌百虫,则可预测步骤③中甲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 乙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解答】解:(1)“步骤①中对甲、乙两组土壤进行不同的处理”,目的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2)步骤②将两组土壤分别放在相同的无菌环境中而不是自然环境中,原因是为了防止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进入土壤,干扰实验。(3)“若微生物能分解敌百虫”,则乙组土壤中敌百虫被微生物分解了,导致敌百虫浓度降低。因此可预测步骤③中甲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大于乙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故答案为:(1)设置对照实验(2)为了防止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进入土壤,干扰实验(3)大于15.举例说明人们在利用土壤过程中使土壤得到改善。【解答】解:有计划地轮作换茬,合理安排不同植物,并尽量考虑不同植物的科属类型、根系深浅、吸肥特点及分泌物的酸碱性等,使土壤得到改善;收获后翻土壤,把下层含盐较少的土壤翻至与表土充分混匀,使土壤得到改善。故答案为:有计划地轮作换茬;收获后翻土壤等。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16 保护土壤(原卷版).docx 专题16 保护土壤(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