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期末综合复习试题 2024-2025学年下期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新教材)一、单选题1.放学路上,小丽对好朋友小芳说:“上中学以后,我就不太愿意和父母谈心,有心事宁愿向好朋友倾诉。”小芳说:“我也有同感。”小丽和小芳的这些想法反映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是( )A.自我意识不断增强 B.智力逐步发展到高峰期C.身心完全发育成熟 D.渴望异性的肯定和接受2.男生有男生的优势,女生有女生的特长,差别是不容否定的。下列说法能正确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甲说:男生和女生都是平等的B.乙说:男生和女生各具特点,各有优势C.丙说:男生在理科方面比女生反应快,越到高年级成绩越好D.丁说:男生沉默寡言,女生性格开朗3.“世间万物各有时节,过早地成熟,就会过早地凋谢。我们既然是在春天,就不要去做秋天的事。”这段话启示我们A.异性同学间的交往能让我们获得深厚的友谊B.异性同学间不可能有正常的交往和真正的友谊C.男女同学间的感情,需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D.要学会时刻保护自己,避免与异性同学交往4.面对性骚扰、性侵害,正确的自我保护小贴士有( )①保护身体隐私部位 ②勇于说“不” ③拒绝黄色笑话 ④快速离开危险地方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有人把情绪比作万花筒。在下列对情绪的认识中,正确的有( )①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②人的情绪是固定不变的③情绪的作用非常神奇,会影响人的观念和行动④情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小英为某事心情苦闷时,就去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如练练书法、听听音乐……小英调节情绪的方法是( )A.认知调节 B.注意转移 C.放松训练 D.合理宣泄7.以下描述属于情感的有( )①因愤怒将他人打成重伤②取得好成绩,我们有荣誉感③听闻“神舟十九号”发射成功,我们有自豪感④犯了错误,我们有羞愧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小芳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很有新意,老师和同学们不由自主地为她鼓掌,她感觉自己得到了认可和欣赏。这是因为她的_______得到了满足。( )A.虚荣心 B.自尊心 C.自卑感 D.自负感9.观察右面漫画。下列对自信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自信能让我们战胜所有困难②自信让人乐观坚定③自信是一个人精神风貌的体现④自信让我们能客观认识自己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邓亚萍曾因个子矮、胳膊短,被省乒乓球集训队劝退。但她用刻苦训练弥补了生理上的缺撼,最终战胜弱点,成为奥运会冠军。她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 )A.要不断克服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B.只要自信就能成功C.只要不怕苦就能成功D.只要依靠自己就能成功11.下面内容是同学们收集的资料,资料内容反映的主题应是( )苏武被困匈奴19年,须发尽白不易志。文天祥拒绝元朝高官厚禄的收买,英勇就义。 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A.尚和合 B.重民本 C.崇正义 D.守诚信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概括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六方面内容,这六个方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下列能够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古训名句有(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民惟邦本”“民贵君轻”“仁民爱民”③人不为己,天诛地灭④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3.中华民族倡导做人做事要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既怀抱梦想,又关注现实,在实践中探求真知,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以下观点中不符合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理念的是( )A.万丈高楼平地起 B.赵括纸上谈兵C.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D.想,要壮志凌云;干,要脚踏实地14.如图漫画反映出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A.名誉权B.肖像权C.姓名权D.隐私权15.下表是一份“未成年人犯罪与不良行为关系”的抽样调查结果。据此,你认为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不良行为数量 1种 3种 5种 其他占犯罪未成年人比例 20% 26% 45% 9%A.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是从违法犯罪开始的B.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没有区别C.未成年人违反法律不要紧,但千万不能犯罪D.未成年人应防患于未然,自觉杜绝不良行为16.厘清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学好道德与法治课的一个重要方法。下列概念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图示表示的是( )A.①讲仁爱②核心思想理念B.①自尊②自强C.①人身权②肖像权D.①青春期生理矛盾②独立与依赖二、分析说明题17.青春,是生命旅途中一个崭新的起点;青春,是人生画卷最华美的篇章;青春季,也是我们成长身体、汲取知识、建构思想的大好时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青春成长,我来梳理】本学期道德与法治老师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引领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对学习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在学习过程中,小齐同学绘制了关于青春期成长的思维导图:(1)请结合所学知识,将上述思维导图中所缺内容①②补充完整写在下面。【青春矛盾,我来调节】进入青春期的我们越来越不喜欢父母干涉自己的事情,和父母的交流越来越少,甚至故意躲着他们,还不让父母看我们的朋友圈,可碰到“大麻烦”时,我们又渴望父母给出出主意。(2)材料内容体现了青春期心理矛盾的哪一个方面?(3)面对青春期的矛盾心理,请你写出一个调节方法。【青春萌动,我来回答】结合下面图片,回答问题:第一阶段异性疏远期 对性别差异敏感异性之间彼此疏远冷漠 第二阶段异性相吸期 彼此愿意接近且感到愉快 想象自己的意中人 第三阶段爱慕异性期 在彼此好感的基础上 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爱情(4)青春期萌发的对异性朦胧的情感是正常的吗?面对出现的朦胧情感,我们应该怎样对待?18.关注新闻热点事件对学生了解天下大事、亲近社会、实现知行统一具有积极作用。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新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新闻一: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1)春节合家团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请写出一句与孝老爱亲有关的名言警句。新闻二:某地警方破获一起特大翡翠直播带货诈骗案,涉案金额1500余万元,涉案人员受到了法律的制裁。(2)这体现了法律具有哪些作用?新闻三:河南郑饶高速路上一辆货车侧翻,路过的郝国立和段云鹏立即停车救人。郝国立还站在应急车道上,不停地挥舞衣服,提醒过往车辆,直到路政人员赶到。(3)他们的行为践行着怎样的中华传统美德?新闻四:浙江省科学规划医疗急救站点,急救站点服务半径原则上城市地区小于3公里、农村地区8—10公里或建制乡镇至少设置1个急救站点。(4)此项措施满足人民实际的利益需要,惠及人民,体现的思想理念是什么?19.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老师把同学们的生活片段记录下来,作为他们成长的见证,也为自己今后的教学储备了更多的教学资料。下面是他们的生活片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片段一:情绪是人的内心世界的“晴雨表”。敏敏在期中考试中成绩名列前茅,喜悦之情无以言表,自信写在脸上。这次考试对她影响很大,激发她更大的学习热情,她主动帮助同学补习功课,是老师的小助手。(1)材料体现了情绪具有怎样神奇的作用?片段二:周一,轮到明明做值日,他早早地来到学校。他看到同桌的日记本放在桌子上,便翻开看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同桌进入教室,看到这一情景,非常生气,大哭起来。明明这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伤害了同学。(2)尊重他人要求我们怎样做?(3)明明的做法侵害了同学的哪一权利?片段三:12月4日是国家宪法宣传日,学校要组织普法宣传活动,要求同学们收集有关法律方面的资料。丽丽不知道从何处入手。(4)同学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收集法律方面的资料?(写出两种即可)片段四: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图图在国旗下进行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节约资源,从我做起”。图图介绍了我国的资源现状:我国资源总量很大,但是人均占有量少,浪费严重……节约资源,从我做起。(5)图图的演讲内容启示我们应树立的生活理念是什么?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C D C B D B D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B B D D B1.A【详解】本题考查青春期心理变化的特点。A:题文材料中,小丽和小芳都不愿和父母谈心,愿意和朋友倾诉,反映了她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故A说法正确;BC:进入青春期,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发生变化,但是智力还没有发展到高峰期,身心也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故BC说法错误;D:题文材料中反映了青春期的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没有涉及到渴望异性的肯定和接受,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2.B【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认识男女生的特点和优势。B:男生和女生各具特点,各有优势,体现了题干中男女生各有优势这一观点,说明了男女生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存在差异,各有其独特之处,故B符合题意;A:强调的是男女生在人格和法律地位等方面的平等,与材料中所体现的观点不一致,故A不符合题意;C: “男生在理科方面比女生反应快,越到高年级成绩越好”,这种说法过于绝对,是一种片面的性别刻板印象,故C说法错误;D: “男生沉默寡言,女生性格开朗”,这是一种刻板印象,不能代表所有男生和女生的性格特点,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3.C【详解】题干强调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这不同的任务。青少年时期是学习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朦胧的情愫,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C符合题意。A错误,异性同学间的交往能让我们获得丰富的友谊。B错误,男女生之间应正常交往,有正常的交往和真正的友谊。D错误,要善于保护自己,掌握交往的原则,与异性同学正常交往。故选C。4.D【详解】本题考查正确对待涉及性的问题。①②③④:依据教材知识可知,避免遭遇性侵害,我们应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和策略,比如学会保护身体的隐私部位,快速离开危险,对侵害行为勇于说“不” ,拒绝黄色笑话,①②③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5.C【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情绪的认识。①③④: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情绪是复杂多变的,最常见的情绪有四大类,即为喜、怒、哀、惧,以此为基础,又可以衍生出很多种情绪,所以情绪是复杂多样的,情绪的作用非常神奇,会影响人的观念和行动,故①③④说法正确;②:人的情绪不是固定不变的,情绪是复杂多变的,故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6.B【详解】本题考查调控情绪的方法。B:题文中,情绪不好时就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比如练练书法,听听音乐,这种方式属于注意转移法,通过做这些感兴趣的事情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故B符合题意;A:认知调节主要是指改变自己的认知与自我的评价,转换思维,材料没体现这种调节情绪的方法,故A与题意不符;C:放松训练侧重于身体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材料没体现这种调节情绪的方法,故C与题意不符;D:合理发泄是通过合理方式来直接发泄自己的情绪,材料没体现这种调节情绪的方法,故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7.D【详解】考查情感。①:愤怒,属于情绪,不是情感,故①不符合题意;②③④:荣誉感、自豪感和羞愧感,都属于情感体验,故②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8.B【详解】本题考查自尊。ABCD:进入青春期后,越来越注重容貌上的修饰和行为的后果,期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这是自尊的表现,在题干中小芳回答问题,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表扬,是因为自己的回答得到了他人的肯定,她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B说法正确,AC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9.D【详解】本题考查做自信的人的重要性。②③④:人生的高度是靠自信撑起来的,说明了自信的作用,自信让人乐观坚定,自信是一个人精神风貌的体现,自信让我们能客观认识自己,故②③④符合题意;①:自信能让我们战胜所有困难,该说法夸大了自信的作用,故①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10.A【详解】本题考查苦干实干的要求。A:邓亚萍虽然因生理条件不足被劝退,但她通过刻苦训练克服弱点,最终成功。这体现了“不断克服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的重要性,故A说法正确。BCD:均存在绝对化表述(如“只要…就能”),而成功需要综合因素(如努力、方法、坚持等),仅靠单一条件无法保证,故BC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1.C【详解】本题考查崇正义。C:这些资料中的人物事迹都体现了他们为了正义、为了民族尊严和信念,不屈服于外界的压力和诱惑,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惧牺牲,英勇无畏,展现出了崇高的正义精神,所以反映的主题应该是崇正义,故C符合题意;A:尚和合,要求我们追求和谐,强调多样性统一。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差异与矛盾,坚持多样性统一,构建和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B:重民本,要求我们充分认识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爱民保民利民。我们应当站稳人民立场,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故B不符合题意;D:守诚信,要求我们做到真实无欺、言行一致。我们应当树立诚信意识,做诚实守信的人,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2.B【详解】本题考查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正确认识。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的是换位思考,①说法正确;②:“民惟邦本”“民贵君轻”“仁民爱民”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②说法正确;③: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体现的是利己主义思想,③说法错误;④: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意思是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B。13.B【详解】本题考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思想的内涵。AC:“万丈高楼平地起”和“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均强调从基础做起、循序渐进,符合脚踏实地、重视积累的理念,故AC说法正确。B:“赵括纸上谈兵”指空谈理论、脱离实际,导致失败,显然违背了立足现实、注重实践的原则,故B说法错误。D:“想,要壮志凌云;干,要脚踏实地”直接体现了理想与实干结合的思想,符合实事求是的要求,故D说法正确。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B。14.D【详解】本题考查隐私权。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侵犯公民隐私权,漫画形象的表明我国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权不受非法侵害,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5.D【详解】本题考查预防违法犯罪。A:违法犯罪一般是从有不良行为开始的,故A说法错误;B: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有着本质的区别,故B说法错误;C:未成年人应该遵纪守法,从小事做起,严于律己,故C说法错误;D:题文中调查结果表明预防违法犯罪要杜绝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应该防患于未然,自觉杜绝不良行为,故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6.B【详解】本题考查青春期心理变化的特点、人身自由的含义及地位、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A:“讲仁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的一部分,二者是包含关系,不是并列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B:“自尊”是自我尊重,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强”是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自尊和自强是不同的心理品质,二者是并列关系,符合图示,故B符合题意。C:“人身权”包括“肖像权”,“肖像权”是“人身权”的一种,二者是包含关系,不是并列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D:“独立与依赖”属于青春期心理矛盾的表现,“青春期生理矛盾”和“独立与依赖”不是并列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7.(1)①体内机能的增强。②认知能力得到提高。(2)独立与依赖。(3)参加集体活动、学会自我调节。(其他答案正确也可)(4)正常。慎重对待、理智处理。【分析】考点考查:青春期生理变化的主要表现、青春期心理变化的表现、青春期心理变化的特点、青春期心理调节的方法、对朦胧情感的正确认识、正确对待青春期情感的要求。能力考查: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核心素养:道德修养、健全人格。【详解】(1)本题考查青春期生理变化的主要表现和青春期心理变化的表现,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青春期心理变化的特点相关知识,从说明类题目的角度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不喜欢父母干涉自己的事情,碰到“大麻烦”,又渴望父母给出主意→独立与依赖;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3)本题考查青春期心理调节的方法,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4)小问(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对朦胧情感的正确认识相关知识,从说明类题目的角度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青春期萌发的对异性朦胧的情感→是正常的现象;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小问(2):本题考查正确对待青春期情感的要求,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18.(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2)法律维护社会秩序;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3)扶危济困、见义勇为。(4)重民本,惠民利民安民。【分析】考点考查:法律的作用、传承核心思想理念、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能力考查: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核心素养:道德修养、政治认同、法治观念。【详解】(1)本题要求写出一句与孝老爱亲有关的名言警句,属于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即可。(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法律的作用相关知识,从作用类题目的角度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涉案人员受到法律的制裁→可链接法律维护社会秩序,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3)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相关知识,从做法类题目的角度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路过的郝国立和段云鹏立即停车救人→可链接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4)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浙江省,需要运用传承核心思想理念的相关知识,从理解类题目的角度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科学规划医疗急救站点→可链接重民本,惠民利民安民。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19.(1)情绪影响人的观念和行动。(2)尊重他人就要尊重他人的隐私和人格,不取笑、不歧视他人,更不能侮辱他人;接纳他人不同的个性和处事风格,尊重他人不同的生活习惯,珍视他人的劳动和付出。(3)隐私权。(4)上网查询信息、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观看法治节目等。(写出两种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5)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分析】考点考查:情绪的作用,尊重他人的要求,青少年践行法治的要求,隐私权,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内容。能力考查: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核心素养:道德修养、法治观念、责任意识。【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情绪的作用相关知识,从作用类题目的角度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喜悦之情无以言表,自信写在脸上,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情绪影响人的观念和行动;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本题考查尊重他人的要求,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3)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隐私权相关知识,从说明类题目的角度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看到同桌的日记本放在桌子上,便翻开看起来→侵犯他人的隐私权;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4)本题要求回答收集法律方面资料的方式,属于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即可。(5)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内容相关知识,从说明类题目的角度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节约资源,从我做起→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