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故都的秋郁达夫1934年8月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学习目标了解本文的脉络结构,领略故都的秋声、秋色、秋味。体味本文紧扣“清”“静”“悲凉”的感情线索以及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品味本文清新质朴、典雅蕴藉的散文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任务一:感秋意1.梳理文章,说说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文章结构:(1-2):总写对北国之秋、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抒发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3-12):分写部分,从记叙和议论两部分描写故都的秋天景象,赞美北国之秋。(13-14):总括全文,强调南国之秋不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眷恋。2. 本文是围绕那句话来描写故都的秋景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来的特别的清、来的静,来的悲凉。任务二:绘秋景1.请同学们为《故都的秋》五幅图,取一个具有诗意的名字。1.小院秋色、槐蕊铺地、秋蝉残啼、秋雨话凉、秋果奇景2.晨院秋色、槐树落蕊、秋蝉啼唱、秋雨添凉、秋果成熟3.庭院秋景、槐蕊知秋、秋蝉残啼、互谈秋雨、秋果奇景平静秋院、细柔秋槐、衰呜秋蝉、沥沥秋雨、奇美秋果2.(小组合作探究)每一幅图是如何体现“清”“静”“悲凉” 特点的?语言组织形式:景物选取+特点色彩+特点感官+特点动静+特点用词+特点选材:选取典型的景物去体现秋的特点。角度:色(冷色调),声(以动衬静),视、听、味、触等感官。效果:不同的选材、不同的角度,体现一个共同的主题“清”、“静”、“悲凉”,体现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形”是五幅故都的秋景图,“神”是“清”、“静”、“悲凉。3.作者说“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但文章中却没有细写这些景,而是把视线聚焦到一些平凡细小的景物上,为什么?(1)一草一木总关情,平常秋景最易引起普通读者的共鸣;(2)北平秋天的神韵在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3)平凡细小的秋景更能契合“清”“静”“悲凉”特点4.思考:作者笔下的秋为何如此“悲凉”呢?(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1)与中国文人传统的悲秋情结有关。文章第12自然段。(2)与黑暗的社会环境有关。(3)与作家个人经历有关。(4)与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在杭州期间,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着闲散寂寥的生活,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任务三:悟秋心1.作者为何不用“北平的秋”或“北国的秋”为标题?(1)“故” 字有“古”“旧”的意思,有时间深久之意,用“故都”一词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悲凉之感。“故都”还代表着丰富的历史文明和悠久的文化积淀,更具历史沧桑感,文化底蕴更为深厚。(2)个人感情:“故都”更能表达对故都的眷恋和怀念。2.作者是如何写对故都的秋深刻的情感的?⑴情景交融(文章3—11段)⑵对比抒情(第2段、13段)⑶直抒胸臆(第1段、14段)对比手法。作者借南国的秋的温、润、慢,通过对比突出了北国之秋的醇厚、浓郁,是南国之秋所无法比拟的,而且首尾照应,回环往复,写得荡气回肠,动人心魄。表达对北国之秋的眷恋、向往之情。古往今来,除却“我言秋日胜春朝”和“万类霜天竞自由”大多数文人笔下的秋都是寂寥萧索的。他们面对着荒凉的秋景,却不忍加以品读这秋的悲凉。但是郁达夫却不如此他饱尝这秋的滋味,想要留住北国的秋,慢慢欣赏,享受残败,享受荒凉,享受这寂寥的美感。这也是他独特的审美情趣,以悲为美。作者用一支生花妙笔,把浓浓的秋味展现得淋漓尽致,但作者觉得这样仍然意犹未尽。因此在第13段,再次提到了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与前文呼应,并运用形象的比喻,以排比的句式进行鲜明的对比来体现两者的不同。南国的秋北国的秋本体喻体黄酒白干甘甜可口回味不永稀饭馍馍食之有味不浓易饿鲈鱼大蟹黄犬骆驼玲珑如意逗玩邀宠味美细腻剔刺而食清香后劲足如秋之内蕴有味耐饥如秋之隽永可大快朵颐得秋之爽气跋涉千万里有秋之阔远。。语言:句式整散结合,节奏感强手法:排比、比喻修辞手法;对比手法结构:采用总分总结构,结构精巧,首尾呼应景物的选取:能体现作者主观情绪,情景交融本文的写作特色阅读答案:1.D项首尾没有呼应,结构也谈不上圆合2.在作者的笔下,江南的冬景有着怎样情调?作者描绘了哪些画面来表现江南冬景的这一情调的?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情调:明朗(1分)。画面:曝背谈天图、多彩植物图(植物生机图)、暖冬散步图、微雨闲聚图、美丽雪景图(每点1分,共5分,语意相近即可)3.本文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请举两例说明。(5分)对比。比如:北国冬天与江南冬天的比较、江南秋天与江南冬天的比较、北方夏夜与江南冬天的比较、闽粤地区与江南地区冬天的比较、德国寒郊散步与江南寒郊散步的比较等等,将一幅幅江南冬景美图呈现出来,突出江南的冬景晴和清朗。4.按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6分)(1)根据上下文,指出“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这句话的含意。(3分)(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3分)冬日的江南农村充满诗情画意,人生活在这样一个境地,自然会旷达洒脱,不计荣辱得失。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将“酒”比做“姑娘”,“调戏”一词又赋予“雪月梅”以人的思想情感与意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冬雪的美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