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单元测试(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单元测试(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资源简介

第八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离子交换法淡化海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树脂后,溶液中的离子数目和溶液的导电能力不变
B.树脂与树脂的位置可交换
C.通过树脂时,溶液中有离子反应
D.工作一段时间后,两种树脂均需进行再生处理
2.为回收利用含的废液,某小组设计方案如图所示。已知: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歧化反应生成和;和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归中反应生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Ⅰ中,加入足量溶液充分反应后,上下两层均为无色
B.步骤Ⅰ中,分液时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溶液A
C.试剂X可用硫酸
D.粗可用升华法进一步提纯
3.为回收利用含的废液,某小组设计方案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Ⅰ中,充分反应后,上下两层均为无色
B.步骤Ⅰ中,分液时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溶液A
C.试剂X可用硫酸
D.粗可用升华法进一步提纯
4.海水资源综合利用过程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晒盐是利用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原理
B.将氧化为时,加入过量的会使的产率降低
C.用溶液吸收溴,离子方程式为
D.海水提镁的转化为
5.不同的金属在冶炼方法上也有所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钒、铬、锰、铁等难熔金属通常采用铝热法炼制
B.炼铁是采用氧化剂将铁从其化合物中氧化出来的方法
C.由于钠、镁、铝等金属化学性质太活泼,人们通常采用电解熔融状态下的氯化物的方式来获取其金属单质
D.炼铁时加入的焦炭除了提供热量外,还用来制造还原剂一氧化碳
6.河北省的考古发掘成果展示了河北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下列文物属于金属材料制品的是
A.西汉错金博山炉 B.元青花云龙纹食盒
C.骨笛 D.宋海棠花式玛瑙碗
A.A B.B C.C D.D
7.某兴趣小组提取玫瑰精油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玫瑰油中成分有的难溶于水,有的可溶于水;溶于水的成分在无机盐溶液中溶解度小。
A.蒸馏时可能会用到直形冷凝管、温度计、蒸馏烧瓶等玻璃仪器
B.从油水混合物中得到油层可直接分液操作
C.为了提高玫瑰油的产率,需要将玫瑰花瓣捣碎
D.系列操作包括加无水硫酸钠固体干燥、过滤、蒸馏
8.“新能源汽车小米SU7”在汽车界掀起的一股浪潮,新能源抗美援朝的发蔚县与化学密切相关。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小米SU7的轮胎材料主要为新型橡胶,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
B.小米SU7的电池为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锂离子电池放电时,锂离子由石墨中脱嵌移向正极。
C.小米SU7的车身采用了钢铝合金材料,相对于纯铝具有硬度大熔点高的特点
D.小米SU7的采用了镀银玻璃,其中玻璃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9.下列体检项目的检查结果以物质的量浓度呈现的是
选项 项目名称 检查结果 单位
A 总蛋白 70.6
B 总胆固醇 4.27
C 收缩压 105 mmHg
D 谷丙转氨酶 7
A.A B.B C.C D.D
10.药物的开发利用提高了人类健康水平,但药物使用必须规范合理。下列用药方法合理的是
A.为快速缓解病情,超量服用药物
B.早上忘记服药,中午加倍用药以弥补疗效
C.医生根据病人体重、年龄等因素调整药物用量
D.家庭成员出现相同症状,成人直接将自己的药物给儿童服用
11.合理的工业设计和能源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环境污染的关键手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燃煤脱硫不仅能减少酸雨,也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和消除光化学污染
B.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不仅能变废为宝,还能防止环境污染
C.使用生物材质代替聚乙烯塑料盛装饮品,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D.工业合成氯乙烷采用加成反应比采用取代反应更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12.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不断攀升。目前我国发电量中不同发电方式所占比例如图所示,下列发电方式不利于缓解“温室效应”的是
A.风力发电 B.水力发电
C.火力发电 D.核能发电
13.化学为人类生活、生产等领域赋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 C D
A.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发动机采用碳化硅材料,碳化硅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太阳能电池板使用的核心材料主要成分为SiO2
C.塑料袋使用的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电动汽车充电时的能量转化形式为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14.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醛可用于食品保鲜
B.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无害,可以大量使用
C.化肥可使农作物增产,施用越多越好
D.合理用药必须在医生、药师指导下,遵循安全、有效、经济和适当等原则
二、解答题
1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已知: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萃取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1)步骤①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脚架、泥三角和酒精灯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 。
(2)步骤③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
(3)写出步骤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操作⑤选用CCl4做萃取剂,原因是 (填序号)。
a.CCl4不溶于水             b.CCl4的密度比水大
c.I2在CCl4中比在水中溶解度更大     d.CCl4与碘水不反应
(5)从I2 的CCl4溶液中提取碘可用反向萃取的方法,其流程如下:
①I2的CCl4溶液加入少量6 mol·L 1 NaOH溶液,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操作1中应将含I2的碱溶液从仪器的 (填“上”或“下”)口倒入烧杯中。
③上层溶液(含I-、IO)中加入几滴45%的H2SO4溶液并搅拌,溶液立即变为棕黄色,并析出碘晶体。
16.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海水综合利用已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已知:的沸点为,微溶于水,有毒性和强腐蚀性。
(1)从分离出粗盐后的海水(苦卤)中提取溴的流程如下:
若试剂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II.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灼烧海带获取的海带灰中,碘元素主要以I形式存在。在实验室中,从海带灰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
(2)写出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步骤②中提取碘的过程中,可选择的有机试剂是_______(填字母)。
A.酒精 B.醋酸 C.四氯化碳 D.苯
(4)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在此反应中,每消耗转移 电子。
(5)上述流程中,含的水溶液经3步转化为含的悬浊液,主要目的是 。
17.资源、能源、材料、环保、健康、安全等是当今社会重要的研究主题,化学与这些主题密切相关,在其研究与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Ⅰ.保证食品安全、保持营养均衡,是保障人体健康的基础。
(1)由于化学物质使用不当,给人印象不佳的化学名词越来越多:苏丹红、三聚氰胺……。下列做法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_______(填字母)。
A.为改善食品品质而加入规定范围内的食品添加剂
B.用霉变花生压榨食用油
C.用小苏打做糕点的疏松剂
D.用工业盐亚硝酸钠腌制鱼肉
Ⅱ.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上提出了“预防污染”这一新概念。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根本手段,它的目标是研究和寻找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在化工生产各个环节中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
(2)下列各项属于“绿色化学”要求的是 (填字母)。
A.处理污染物 B.治理污染点 C.杜绝污染源
Ⅲ.资源的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具有广阔的海岸线,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下面是海水综合利用联合工业体系的简图:
回答下列问题:
(3)过程I采用的操作是 。
(4)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液溴的流程图中,步骤④除了用吸收外,理论上下列也能吸收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B. C. D.NaCl
(5)经过步骤①②已获得,不直接用含的海水进行蒸馏得到液溴,而要经过“热空气吹出、吸收、通入氯气”后再蒸馏,其目的是 。
(6)根据上述反应可判断、、三种物质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7)为了使镁离子沉淀下来,并充分利用当地的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资源,加入的试剂I是 (填化学式)。
(8)步骤⑥的蒸馏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80~90℃。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产,请解释原因: 。
18.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利用下图装置制备并进行相关性质的探究。
(1)仪器Q的名称为 ;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装置B是为了观察气体的流速,则试剂M为 (填字母)。
A.NaOH溶液 B.溶液 C.饱和溶液
(3)装置E中出现 (填现象)可说明具有 性。
(4)装置F的作用是 。
(5)装置C中,甲同学设计了以下两个方案用于证实此反应中具有还原性,你认为方案正确的是 。
a.取反应后的少许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取反应后的少许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第八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B D A B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A C B D
15.(1)坩埚
(2)过滤
(3)2I-+H2O2+2H+ =I2 +2H2O
(4)acd
(5) 3I2+6OH-=5I-++3H2O 上
16.(1)
(2)
(3)CD
(4)
(5)富集碘元素
17.(1)AC
(2)C
(3)过滤
(4)AC
(5)富集
(6)
(7)
(8)若温度过高,大量水蒸气随溴排出,溴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增加;温度过低,溴不能完全蒸出,产率太低
18.(1) 分液漏斗
(2)C
(3) 溶液的紫色褪去 还原
(4)尾气吸收
(5)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