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押题卷】广东省广州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测试押题预测卷二(人教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末押题卷】广东省广州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测试押题预测卷二(人教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广东省广州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押题预测卷
一.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27分)
1.(3分)(2024春 襄城区期末)
一张身份证正面的面积大约是47     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54    
2年=    月 3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2.(4分)(2024春 盱眙县期中)用普通计时法或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22时    
4时    
晚上8:30    
下午3:10    
3.(3分)(2021春 肥城市期末)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能用小数表示用小数表示)
5元6角=    元
8厘米=    米
2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4.(2分)(2023 渝中区)本学期(2023年)从2月6日正式开学到7月1日放暑假,这学期一共     天。
5.(4分)(2023秋 定西期中)27角=    元     角
6角5分=    分
3元=    角
6.(2分)(2023秋 周口期中)一本故事书,平均每页上有92个字,估计一下,从第1页到第31页大约有     个字。
7.(4分)(2022春 荥阳市期末)有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长都是12厘米,宽都是6厘米。如果把它们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8.(5分)(2022秋 武昌区期末)下面每个大正方形都表示1。在每个大正方形中涂色表示出一个小数,使它符合下面的关系。再把这两个小数表示在下面右侧的数线上。
二.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2分)
9.(2分)(2025春 城阳区期中)计算560÷7时,可以这样想:560是56个十,56÷7=8,8表示(  )
A.8个百 B.8个十 C.8个一
10.(2分)(2022秋 迎江区期末)课后服务从下午4:25开始,1个小时结束,结束时是下午(  )
A.4:35 B.5:25 C.6:25
11.(2分)(2024秋 甘州区期中)从88里面连续减去8,减(  )次得数是0。
A.9 B.10 C.11
三.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25分)
12.(15分)(2023春 洪山区期末)直接写出得数。
2.4+5= 32×20= 93÷3= 29+35×0= 32×2÷8=
0÷7= 240×2= 32×2= 840÷4= 8.9﹣5.6=
13.(10分)(2023春 富县期末)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1)604÷4=
(2)4.6+2.8=
(3)21.3﹣16.5=
(4)52×37=
四.操作题(共2小题,满分14分)
14.(6分)(2022春 华龙区期末)画一画,算一算。
(1)画出周长是12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各一个。
(2)分别计算出自己画出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5.(8分)按要求填数。
5的北面是1,西面是7。3的西面是5,5的南面是9。4在5的东南方向,6在5的西北方向。5和2都在8的西南方向。
发现:图中横着加、竖着加、斜着加的三个数     。
五.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28分)
16.(6分)(2023春 新郑市期末)位于故里广场中心的中华第一鼎——黄帝宝鼎,它的腹深约2.8米,耳高约1.5米,足高约2.8米。鼎足为熊足,取意轩辕黄帝系有熊氏。鼎腹饰九龙,首顶艳阳火球,口倾水纹,祈风调雨顺,象征祖国统一安定。
(1)它的总高度约是多少米?
(2)一层教学楼的高度约3.1米,黄帝宝鼎比两层教学楼高吗?
17.(2023秋 江门期末)科技的发展快速又迅猛。可以对话和会讲故事的智能玩具、帮爸爸妈妈扫地的机器人,这些以前只存在于想象中的科技,正在逐一实现并走进千家万户。学校举办的机器人编程课程也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共有288人报名参加。如果平均分成6个班,每班分成4个组,平均每个组有多少人?
18.(9分)(2022春 邳州市期末)一块长方形菜地,种白菜的面积比这块菜地的一半多8平方米,其余的种萝卜,萝卜地的面积是18平方米。
(1)下面的长方形表示这块菜地,在图中表示出白菜地和萝卜地的面积。
(2)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9.(13分)(2024 潮南区)(1)第     季度的产量最高。
(2)全年平均每月产量     吨。
(3)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增产     %。
广东省广州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押题预测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27分)
1.(3分)(2024春 襄城区期末)
一张身份证正面的面积大约是47  平方厘米  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54  平方米 
2年= 24  月 300平方厘米= 3  平方分米
【考点】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小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单位换算;年、月、日及其关系、单位换算与计算.
【专题】应用意识.
【答案】平方厘米,平方米,24,3。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数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即可解答。
把2年化成用月作单位的数,用2乘进率12;
把300平方厘米化成用平方分米作单位的数,用300除以进率100;据此解答。
【解答】解:
一张身份证正面的面积大约是47平方厘米 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54平方米
2年=24月 300平方厘米=3平方分米
故答案为:平方厘米,平方米,24,3。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及名数的换算,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反之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2.(4分)(2024春 盱眙县期中)用普通计时法或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22时  晚上10时 
4时  凌晨4时 
晚上8:30  20:30 
下午3:10  15:10 
【考点】24时计时法.
【专题】常见的量;数据分析观念.
【答案】晚上10时,凌晨4时,20:30,15:10。
【分析】24时计时法化成普通计时法的方法:没超过12时的,直接在当前时间前加上限制词即可,比如4时,用普通计时法表示是:凌晨4时。超过12时的,用当前时间减去12小时,再在时间前加上限制词即可,比如22时,22时﹣12小时=10时,即22时用普通计时法表示是:晚上10时;
普通计时法化成24时计时法的方法:超过12时的,去掉限制词,再用当前时间加上12小时即可,比如下午3:10,3:00+12小时=15:00,即下午3:10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15:10。
【解答】解:22时﹣12小时=10时
8:30+12小时=20:30
3:10+12小时=15:10
故22时 晚上10时
4时 凌晨4时
晚上8:30 20:30
下午3:10 15:10
故答案为:晚上10时,凌晨4时,20:30,15:10。
【点评】本题考查了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转化。
3.(3分)(2021春 肥城市期末)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能用小数表示用小数表示)
5元6角= 5.6  元
8厘米= 0.08  米
200平方分米= 2  平方米
【考点】货币、人民币的单位换算;长度的单位换算;小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单位换算.
【专题】应用意识.
【答案】5.6;0.08;2。
【分析】用小数表示元时,整数部分表示几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数表示几角,第二位数表示几分;
用小数表示米时,整数部分表示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数表示几分米,第二位数表示几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依此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5元6角=5.6元
8厘米=0.08米
因为200平方分米里面含有2个100平方分米,所以200平方分米=2平方米。
故答案为:5.6;0.08;2。
【点评】此题考查名数的换算,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反之,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熟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解题的关键。
4.(2分)(2023 渝中区)本学期(2023年)从2月6日正式开学到7月1日放暑假,这学期一共  145  天。
【考点】日期和时间的推算.
【专题】质量、时间、人民币单位;应用意识.
【答案】145。
【分析】根据4不能整除2023,可知2023年不是闰年,所以2月份有28天,再根据3月份、5月份是大月有31天,4月份、6月份是小月有30天,把他们加起来,即可解答。
【解答】解:28﹣6+1+31×2+30×2
=23+62+60
=145(天)
答:这学期一共145天。
故答案为:145。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日期的推算,掌握2023年不是闰年是解答关键。
5.(4分)(2023秋 定西期中)27角= 2  元  7  角
6角5分= 65  分
3元= 30  角
【考点】货币、人民币的单位换算.
【专题】综合填空题.
【答案】2;7;65;30。
【分析】根据1元=10角,1角=10分进行填空。
【解答】解:27角=2元7角
6角5分=65分
3元=30角
故答案为:2;7;65;30。
【点评】本题考查的主要内容是人民币的换算问题。
6.(2分)(2023秋 周口期中)一本故事书,平均每页上有92个字,估计一下,从第1页到第31页大约有  2700  个字。
【考点】数的估算.
【专题】整数的认识;运算能力.
【答案】2700。
【分析】1页到31页一共有32页,利用每页的字数乘页数即可。
【解答】解:31+1=32(页)
32×92
≈30×90
=2700(页)
答:从第1页到第31页大约有2700个字。
故答案为:2700。
【点评】本题考查了整数乘法的估算方法。
7.(4分)(2022春 荥阳市期末)有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长都是12厘米,宽都是6厘米。如果把它们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48  厘米,面积是  144  平方厘米。
【考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周长.
【专题】应用题;应用意识.
【答案】48;144。
【分析】题关键弄清拼成的图形的形状,然后解决问题,拼组后的正方形的边长是12厘米,然后运用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进行解答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12×4=48(厘米)
12×12=144(平方厘米)
答: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48厘米,面积是144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48;144。
【点评】本题考查了图形的拼组,同时考查了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的运用情况。
8.(5分)(2022秋 武昌区期末)下面每个大正方形都表示1。在每个大正方形中涂色表示出一个小数,使它符合下面的关系。再把这两个小数表示在下面右侧的数线上。
【考点】小数的读写、意义及分类;小数大小的比较.
【专题】数感.
【答案】(答案不唯一)
【分析】根据小数的意义和比较大小知识,可以用0.5>0.2来分别表示,结合题意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如图:
(答案不唯一)
【点评】解决本题主要依据小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然后根据小数比较大小知识,解答即可。
二.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2分)
9.(2分)(2025春 城阳区期中)计算560÷7时,可以这样想:560是56个十,56÷7=8,8表示(  )
A.8个百 B.8个十 C.8个一
【考点】一位数除多位数.
【专题】运算能力.
【答案】B
【分析】口算560÷7时,先把560看作56个十,用56个十除以7得到8个十,也就是80,据此解答。
【解答】解:计算560÷7时,可以这样想:560是56个十,56÷7=8,用56个十除以7得到8个十。
故选:B。
【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10.(2分)(2022秋 迎江区期末)课后服务从下午4:25开始,1个小时结束,结束时是下午(  )
A.4:35 B.5:25 C.6:25
【考点】日期和时间的推算.
【专题】综合题;应用意识.
【答案】B
【分析】从下午4:25往后推算1小时即可得到结束的时间。
【解答】解:下午4时25分+1小时=下午5时25分
故选:B。
【点评】考查学生对时间推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11.(2分)(2024秋 甘州区期中)从88里面连续减去8,减(  )次得数是0。
A.9 B.10 C.11
【考点】一位数除两位数.
【专题】运算能力.
【答案】C
【分析】利用除法求出88里面有几个8,即可解答。
【解答】解:88÷8=11
答:减11次得数是0。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计算。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三.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25分)
12.(15分)(2023春 洪山区期末)直接写出得数。
2.4+5= 32×20= 93÷3= 29+35×0= 32×2÷8=
0÷7= 240×2= 32×2= 840÷4= 8.9﹣5.6=
【考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一位数除多位数;0的乘除运算;无括号四则混合运算.
【专题】运算能力.
【答案】7.4;640;31;29;8;0;480;64;210;3.3,。
【分析】根据小数加减法则和整数乘除法则直接口算。
【解答】解:
2.4+5=7.4 32×20=640 93÷3=31 29+35×0=29 32×2÷8=8
0÷7=0 240×2=480 32×2=64 840÷4=210 8.9﹣5.6=3.3
【点评】解答本题需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则和整数乘除法则,加强口算能力。
13.(10分)(2023春 富县期末)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1)604÷4=
(2)4.6+2.8=
(3)21.3﹣16.5=
(4)52×37=
【考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一位数除多位数.
【专题】运算能力.
【答案】(1)151;(2)7.4;(3)4.8;(4)1924。
【分析】根据小数加减法,一位数除多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依次列竖式计算。
【解答】解:*(1)604÷4=151
(2)4.6+2.8=7.4
(3)21.3﹣16.5=4.8
(4)52×37=1924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一位数除多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
四.操作题(共2小题,满分14分)
14.(6分)(2022春 华龙区期末)画一画,算一算。
(1)画出周长是12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各一个。
(2)分别计算出自己画出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考点】画指定周长的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几何直观.
【答案】(1);
(2)长方形面积是5平方厘米,正方形面积是9平方厘米。(长方形的画法及面积答案不唯一)
【分析】(1)画周长是12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就是12÷4=3(厘米);
画周长是12厘米的长方形,那么长与宽的和就是6厘米,6=5+1,所以长方形的长可以是5厘米,宽就是1厘米;(答案不唯一);据此画出即可;
(2)利用长乘宽求出长方形面积;利用边长乘边长求出正方形面积。
【解答】解:(1)12÷4=3(厘米)
12÷2=6(厘米)
6=5+1
如图:
(2)3×3=9(平方厘米)
5×1=5(平方厘米)
答:长方形面积是5平方厘米,正方形面积是9平方厘米。(长方形的画法及面积答案不唯一)
【点评】解决本题先根据周长分别求出长方形的长和宽,以及正方形的边长。
15.(8分)按要求填数。
5的北面是1,西面是7。3的西面是5,5的南面是9。4在5的东南方向,6在5的西北方向。5和2都在8的西南方向。
发现:图中横着加、竖着加、斜着加的三个数  和是15  。
【考点】八个方向的认识.
【专题】空间观念.
【答案】;和是15。
【分析】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即可。
【解答】解:如图:
发现:图中横着加、竖着加、斜着加的三个数 和是15。
故答案为:和是1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方向,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
五.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28分)
16.(6分)(2023春 新郑市期末)位于故里广场中心的中华第一鼎——黄帝宝鼎,它的腹深约2.8米,耳高约1.5米,足高约2.8米。鼎足为熊足,取意轩辕黄帝系有熊氏。鼎腹饰九龙,首顶艳阳火球,口倾水纹,祈风调雨顺,象征祖国统一安定。
(1)它的总高度约是多少米?
(2)一层教学楼的高度约3.1米,黄帝宝鼎比两层教学楼高吗?
【考点】整数、小数复合应用题.
【专题】简单应用题和一般复合应用题;应用意识.
【答案】(1)7.1米;(2)高。
【分析】(1)腹深+耳高+足高=它的总高度,据此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2)首先用加法列式求出两层教学楼的高度,再与黄帝宝鼎高度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2.8+1.5+2.8=7.1 (米)
答:它的总高度约是7.1米。
(2)3.1+3.1=6.2(米)
6.2<7.1,所以黄帝宝鼎比两层教学楼高。
答:黄帝宝鼎比两层教学楼高。
【点评】此题考查小数加法计算及应用。
17.(2023秋 江门期末)科技的发展快速又迅猛。可以对话和会讲故事的智能玩具、帮爸爸妈妈扫地的机器人,这些以前只存在于想象中的科技,正在逐一实现并走进千家万户。学校举办的机器人编程课程也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共有288人报名参加。如果平均分成6个班,每班分成4个组,平均每个组有多少人?
【考点】三位数连续除一位数.
【专题】应用意识.
【答案】12人。
【分析】用报名参加的人数除以平均分成的班数,得到每班的人数;接下来,用每班的人数除以每班分成的组数,可得每组的人数,据此解答。
【解答】解:288÷6÷4
=48÷4
=12(人)
答:平均每个组有12人。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根据除法的意义列式计算,熟练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18.(9分)(2022春 邳州市期末)一块长方形菜地,种白菜的面积比这块菜地的一半多8平方米,其余的种萝卜,萝卜地的面积是18平方米。
(1)下面的长方形表示这块菜地,在图中表示出白菜地和萝卜地的面积。
(2)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考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专题】几何直观;应用意识.
【答案】(1)
(2)52平方米。
【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白菜地面积把这块菜地的一半多8平方米,那么萝卜地的面积就比这块菜地的一半少8平方米。据此作图即可。
(2)因为萝卜地的面积就比这块菜地的一半少8平方米,据此可以求出这块菜地的一半是多少平方米,进而求出这块菜地的总面积。
【解答】解:(1)作图如下:
(2)(18+8)×2
=26×2
=52(平方米)
答:这块菜地的面积是52平方米。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长方形的特征及应用,整数加法、整数乘法的意义及应用。
19.(13分)(2024 潮南区)(1)第  三  季度的产量最高。
(2)全年平均每月产量  45  吨。
(3)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增产  28.6  %。
【考点】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
【专题】统计数据的计算与应用;数据分析观念.
【答案】(1)三;(2)45;(3)28.6。
【分析】(1)观察条形统计图,直条最高的,对应的数据就是产量最高的;据此解答;
(2)把四个季度的产量相加,再除以全年的月份数,即可得出全年平均每月的产量;
(3)第三季度的产量减去第二季度的产量,再除以第二季度的产量,所得的结果化成百分数。
【解答】解:(1)观察统计图可知,第三季度的产量最高。
(2)(100+140+180+120)÷12
=540÷12
=45(吨)
答:全年平均每月产量45吨。
(3)(180﹣140)÷140
=40÷140
≈28.6%
答: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增产28.6%。
故答案为:三;45;28.6。
【点评】本题考查统计图的应用,能从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