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25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25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25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本试题共三道大题,含23道小题。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其中,选择题要求用2B铅笔正确涂写在“客观题答题区”。
一、积累与运用(13分)
班级开展以“传统游戏”为主题的班会。下面是小语同学制作的分享单,阅读后完成小题。
名称 介绍 图示
斗草 斗草分文斗与武斗。参与者采集各色花草,文斗以对仗花草名(jué)胜负,如《红楼梦》中香菱以“夫妻蕙”对“并蒂莲”;武斗用草茎互勾拉扯较量韧性,不断者胜。人们在游戏中能放松身心,也能亲近自然,增长知识。
木射 木射使用十五根木柱,十根涂红漆,刻有“仁、义、礼”等儒家道德规范;五根涂黑漆,刻有“傲、慢、贪”等负面词汇。参与者用木球(miáo)准木柱滚射,击倒红柱加分,击倒黑柱扣分,以总分定胜负。木射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的熏陶。
推枣磨 将一颗鲜枣横向切开,削去上半部分果肉,露出枣核尖。取一根细竹(miè),两端各固定一颗枣,然后将其放置在枣核尖上,由两人轮流推动,以旋转时间或圈数定胜负。参与者在推枣磨的过程中锻炼了动手能力,并且培养了耐心与专注力。
九连环 将九个环从框架上解下,每次只能移动一个,需341步才能完成。参与者要戒骄戒(zào),不折不挠,在反复尝试中调整策略。这一游戏不仅能使参与者头脑更聪颖,而且他们通过步数规律感知数列等数学概念。
[总结] 这些看似简单的游戏,实则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将生存技能、社交礼仪与精神追求融入娱中。或亲子相伴,借游戏享【A】天伦之乐;或呼朋唤友,在游戏中【B】哗众取宠……乐无穷也!有益身心健康的游戏【C】多多益善,其魅力【D】不言而喻;不健康的游戏则如饮鸩止渴,在短暂的欢愉后徒留精神荒漠。
1. 小语不确定文中四个加点字的读音,请帮他选出正确的一项()
A. tì táo ráo yínɡ B. dì tāo náo yínɡ
C. tì tāo ráo yǐnɡ D. dì táo náo yǐnɡ
2. 小语不确定括号中四个字的写法,请帮他选出正确的一项 ( )
A. 抉描茂躁 B. 决瞄篾燥
C. 决瞄篾躁 D. 抉瞄蔑燥
3. “总结”部分画横线的四个成语中有一项使用不恰当,请帮他选出来()
A. 天伦之乐 B. 哗众取宠 C. 多多益善 D. 不言而喻
4. 对“九连环”的介绍中,画“”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去掉“他们”
B. 在“他们”后面加上“能”
C“而且”与“他们”交换位置
D. “而且”后面加上“能帮助”
5. 向同学们推荐一种不需要借助电子设备并且有益身心健康的游戏。要求:写出游戏名称,仿照表格中的内容简要介绍,不用画图,120字以内。
二、阅读(57分)
(一)诗文阅读(12分)
6. 补写横线上所缺的诗文。
①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②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④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⑤______________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⑥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7. 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诗人终将登上泰山顶峰,俯瞰渺小的群山,表现了敢于登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B.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心志,虽脱离官场,但仍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表现了爱国热情和奉献精神。
C.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既描写了奇美壮丽的边塞风光,又表达了被排挤出朝廷而产生的孤寂落寞之感和愤恨不平之情。
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虽然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一定要扬起风帆,横渡沧海。
8. 阅读下列两首古诗,完成文后的题。
【甲】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
黄州
陆游
局促常悲类楚囚①,迁流还叹学齐优②。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③。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
[注]①楚囚:春秋时被俘到晋国楚国人钟仪,比喻被囚禁或处境窘迫的人。②齐优:齐国的优伶。优伶是古代从事音乐、舞蹈等表演艺术的人,有时需要曲意逢迎,讨好于人。③天意无私:大自然无所偏爱。秋:凋零的时期。
甲诗和乙诗的最后一句话,都借孙权的典故抒怀,但表达的情感却存在较大差异。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简要分析。
(二)名著阅读(7分)
9. 经典名著中有很多关于“友情”的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朝花夕拾》中,鲁迅与范爱农因相同的革命信仰而一见如故,成为莫逆之交。回国后,他们一起开设报馆,宣传进步思想。
B. 《西游记》中,猪八戒虽爱与孙悟空斗嘴,但关键时刻,他常常成为悟空的得力助手,如悟空与牛魔王激战正酣,八戒及时赶来助战。
C. 《水浒传》中,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下林冲,不仅展现了兄弟情义,更成为林冲从隐忍走向反抗的关键转折点。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朱赫来对保尔来说亦师亦友。他到筑路工地视察时,看到工人们顽强拼搏,说出了“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10. 小文同学因一模考试失利,情绪低落。请结合《简·爱》《海底两万里》两部名著的具体情节,以朋友身份写一段劝慰和鼓励的文字。(100字以内)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①太公望吕尚【甲】,东海上人。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吕尚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见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彨①,非虎非罴②,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乙】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尊为太师。
②或曰:太公博闻,尝事纣。纣无道,去之。游说诸侯,无所遇,而卒西归周西伯。或曰,吕尚处士,隐海滨。周西伯之臣素知而招吕尚。吕尚亦曰“吾闻西伯贤又善养老何往焉”。所言吕尚事虽异,然则皆称其为文武师。
③吕尚为周西伯谋政事,修德、用兵有奇计。周西伯政平,伐崇、密须、犬夷,大作丰邑。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后武王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地。齐地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抚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有删改)
[注]①彨(chī):传说中一种蛟龙,无角。②罴(pí):熊的一种。
1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吕尚尝穷困曾经
B. 与语大说告诉
C. 而卒西归周西伯最终
D. 周西伯之臣素知而招吕尚向来,一向
12.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两处,正确的一项是()
A. 者于 B. 焉于
C. 乎而 D. 也而
13. 文中波浪线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
吾闻西伯贤A又善B养老C何D往焉
14.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西伯出猎之前占卜,卦辞说能够得到辅佐霸业的大臣,他果然遇到吕尚。
B. 周西伯知人善任,为吕尚取号“太公望”,并与他一同乘车回来,尊为“太师”。
C. 吕尚向周西伯献计讨伐崇国、密须、犬夷、丰邑等地,使天下三分之二的疆域归附于周。
D. 吕尚到达齐国之后,采取因袭风俗、简化礼仪等举措,百姓大多归附齐国,齐成为大国。
15.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抚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1分)
【材料一】
中国瓷器文化是中华文明最璀璨的物质载体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已掌握制陶技术,商周时期原始瓷初现雏形,至东汉浙江上虞窑工烧制出真正意义上的青瓷,标志着瓷器正式诞生。唐代形成“南青北白”格局:南方越窑青瓷“类冰似玉”,北方邢窑白瓷“类银类雪”。宋代则迎来瓷器艺术的巅峰,五大名窑(汝、官、哥、钓、定)将自然美学与工艺技术完美融合,奠定了中国瓷器的审美范式。元明清时期,青花、彩瓷等品类百花齐放,瓷器从实用器升华为民族精神的象征。这一脉络中,宋代承前启后,既是技术集大成者,也是文化哲学的物质投射,堪称中国瓷器文化的“黄金时代”。
【材料二】
“自然本我”是崇尚自然、追求自然、遵循自然的一种哲学认知。宋代十分推崇“自然本我”,厌恶“人为工艺”的繁缛造作。正如有的学者说:“宋人融天入地,纯粹自然的造物观念,则是人向自然的靠近。”对于陶瓷而言,毕竟是人造之物,有造物就有人为痕迹,这与“自然本我”必然会产生矛盾。如何化解?宋人经过哲学思考后,在陶瓷制造过程中提出了“合于天造”的理念,也就是通过“技术之巧”达到“非有安排”之效。如耀州窑瓷器玉质感很强,给这些晶莹剔透的瓷器进行装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追求“自然本我”的状态,耀州窑工匠们善于发掘各种刻刀技法与釉厚薄不一的呈色效果去塑造浅浮雕效果,再结合造型设计,给人一种“合于天造”的观感。由此可见,体现“天人合一”境界理念的“自然本我”是其造物哲学逻辑的内在主线。
【材料三】
①宋代陶瓷艺术无论是五大名窑,还是耀州窑、景德镇窑,大体以碗、盘、罐、瓶、壶、枕、洗等日常用品为主。碗的造型以大口、斜直腹、小底为主,这样的形状显得简约直率和朴素灵动,这在汝窑、耀州窑等传世的作品中都能找到生动的例子。
②陶瓷艺术的器表装饰是陶瓷审美表现的重要部分,大体可以分为图案装饰和色彩表现两部分。其中一个创新之处是无图案的图案装饰,即瓷器表面不绘或少绘图案,利用釉面开片龟裂产生的自然纹理或其他自然纹理来代替图案起到装饰效果。冰裂纹在哥窑、官窑以及汝窑的器表最为常见,其汝窑的釉面开片比较密集而釉中气泡疏朗,开片冰裂纹以及釉下气泡所产生的或微妙或神奇的视觉效果将人们的视觉审美带到了另一个奇妙的世界。
③色彩是宋代陶瓷艺术审美的另一大亮点,汝窑的天青瓷,钓窑的天青紫红斑瓷,耀州窑的青瓷等。其中,汝窑以天青釉色著称,釉色温润如玉,呈现出“雨过天青云破处”的自然色调。这种天青色介于蓝绿之间仿佛雨后初晴的天空,清新淡雅。
【材料四】
宋代瓷器的国际影响力,映射出当时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核心地位。随着市舶司制度完善与航海技术进步,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最大宗外销商品。宋瓷的全球化流通,不仅带来经济繁荣,更塑造了“中国制造”的文化认同。朝鲜高丽青瓷、日本濑户烧均借鉴耀州窑的制瓷技术及其刻花工艺与釉色配方。波斯地区亦出现仿制耀州青瓷的作品,形成跨文化的技术对话。直至今日,大英博物馆藏汝窑天青釉洗、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龙泉窑凤耳瓶,仍被视为人类共同的艺术瑰宝。宋瓷由此成为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精神的永恒见证,其技术传承与美学理念,至今仍在当代陶瓷艺术中焕发新生。
16.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 《考工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B. 《斋中杂题》:“茶瓯绿润瓷,砚池青映水。天然一段奇,何必雕琢美。”
C. 《咏珐琅彩瓷瓶》:“釉里丹青妙入神,金丝细缕缀龙鳞。巧匠能摹天工手,方知人力胜乾坤。”
D. 《南乡子·双荔枝》:“天与化工知,赐得衣裳总是绯。”
1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强调宋代瓷器“承前启后”,是技术集大成者与文化哲学投射。自宋代起,瓷器从实用器升华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B. 材料三由宋代各窑口瓷器的具体特点入手,从造型、器表装饰等方面加以分析,归纳出宋代陶瓷色彩具有简约直率和朴素灵动的审美特点。
C. 材料四中介绍了宋朝的市舶司制度,随着该制度的知名度不断提升,我国制瓷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D. 材料一至材料四从历史脉络、哲学理念、艺术特征和全球影响四个维度,共同阐释宋瓷在技术、文化、精神层面的多维价值,在当下仍有现实意义。
18. 班级开展“国宝品鉴”活动,你所在小组选择了“汝窑天青釉洗”来进行介绍,但介绍卡上的图片打印出来是黑白色的,也不够清晰。请你结合知识卡片及材料写一段推介词,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这件文物。(不超过120字)
文物推介词 文物推介词是一种用于介绍和宣传文物的文字,通常在博物馆、展览馆或文化遗址等场所使用。它的目的是为了向观众提供关于文物的详细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些文化遗产。一个典型的文物推介词通常包括文物背景介绍、文物描述以及文物意义等方面。 图片:汝窑天青釉洗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调理
徐建英
①翠柳巷,江城知名食街,东起翠柳路,西止如意街。街旁垂柳东西延伸,春日暖阳之下,一路绿意盎然,垂柳婀娜,撩得人群熙攘,惹得单行道车流不息,让这条不足三百米长的古巷,尽显妖娆。
②韩家汤店,坐落在这条古街老巷之中。
③韩家汤店的店主韩庚,祖籍安徽,中医世家。祖上民国时期逃来江城,在翠柳巷百年老店谢家面窝、石婆婆热干面、老谦记炒豆丝等夹缝中生存,硬生生把韩家祖传的药膳汤熬出了一席之地。
④韩庚主打的药膳汤,是韩家依据药食同源的理论,因人而异配熬的。在韩家汤店的堂前,有一只半人高的老陶坛,坛身画有两只金丝彩描的朱雀,环着“医者仁心,济世为怀”八个大字。在汤店后堂,六十八只齐膝高的小陶坛分门别类放置在日夜灶火不熄的老煤炉上,不时飘出熬好的膳食散发的阵阵浓香,成为翠柳街上的一道特色风景。
⑤韩家招牌药膳有一道莲藕杏仁汤,莲藕是洪湖产的粉藕,杏仁因功效不同,分设南北二方。
⑥侯七爷是韩家汤店的常客。江城九省通衢,千湖之地,湖风襄挟寒意。侯七爷每逢换季,整夜咳嗽不止,自从喝了韩家的药膳汤后,困扰他几十年的夜咳终于得到了改善。侯七爷见人就夸韩家的药膳汤好。可最近一段时间,侯七爷见人就斥韩庚是憨包。
⑦事情的起因还是汤。
⑧韩家的莲藕杏仁汤,分为南仁汤和北仁汤。南杏仁,又为甜仁,为江城本地所产。北杏仁为苦仁,为去除口感上的苦味以及毒性,经过韩家几代人的调制,才在口感上褪去北杏仁的苦涩,又保留其宣肺的强大药效。
⑨侯七爷有早起遛弯的习惯,他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绕着翠柳巷走一圈,冬天披一件大棉袄,夏天摇一把老蒲扇,穿着一双布拖鞋摇摇晃晃地走在翠柳巷。他那天大清早看到韩家汤店大门敞开,就走了进去。侯七爷进来的时候,韩庚正打开老煤炉,把头天配置好的药膳放入陶钵里。韩庚搬了张小扎凳在一旁边守火,边把隔几日要用的杏仁去外皮,掐尖端,灌清水入桶浸泡,又把日前浸泡好的杏仁捞起沥干,放入沸水中蒸熟。看了半天,侯七爷多嘴问了一句:“一道汤还得整出这般多的名堂?”韩庚看着眼前笑眯眯的胖老头,道:“步骤虽烦琐,却能够很有效地去除苦杏仁的酶活性,脱苦脱毒的环节做彻底了,才能增强药效,提升口感嘛。”这么精细的炮制过程,当场就让侯七爷动了口腹之欲,在讲述完自己的症状后,接了韩庚递来的一碗北仁汤。
⑩没想到这么顺嘴一试,藕的稠香,杏仁的香,汤的醇浓,引得侯七爷之后接连进店。喝着喝着,侯七爷夜咳的老毛病日渐好转。
可韩庚此时却不再卖汤给侯七爷了。他不但自己不卖,还交代店里的人都不许卖汤给侯七爷。侯七爷恼了。恼了的侯七爷站在韩家汤店外发牢骚骂街,韩庚听罢嘿嘿一笑:“您老人家不必喝汤了。”
侯七爷余气未消:“我咳嗽还没好全,你家六十八道汤,一口都不卖给我,是想对我坐地起价?”
“不涨价。”
“既不涨价,为何不卖汤?”
“店里的汤都是配了药的膳汤,凡药三分毒。您先居家清淡饮食,过些日子再喝点南仁汤。”
“你早前不是说我不适合南仁汤吗?”
韩庚(甲)说:“您那时喝,的确不适合。北杏仁有止咳平喘的功效,您的病症是因肺气壅闭不宣引起的喘咳,南杏仁虽说也有类似的功效,但它药力不达。”
“是呀,那我继续喝北仁汤就对了嘛,再说,我很是喜欢这口汤的味儿。”
“叔,南杏仁主要用于补肺润燥,北杏仁主要用于宣降肺气。您的情况,若是只宣不补,过犹不及,我不能只为赚取汤钱去投您所好,而不顾您老的身体呀。”
侯七爷终于懂了。
懂了的侯七爷,又穿着一双布拖鞋摇摇晃晃地走在翠柳巷。但凡有网红打卡,游人觅食,侯七爷必介绍:“江城特色小吃千百样,清蒸武昌鱼、黄州烧梅、咸宁鱼糕、江陵八宝饭等等,各有各味,但你不喝一碗韩家药膳汤,就不能算真正来过江城。”来人咋舌:“小小一家汤店,能有这般神?”侯七爷挥手一笑:“神不神且不论,但‘医者仁心,济世为怀’,韩家人真做到了。知道韩家人当年为什么一路乞讨逃来江城吗?”
众人摇头。
侯七爷对着韩家汤店门前的老陶坛竖起了大拇指:“韩家人拒绝为外侵的辱华军官做药膳调理汤,仅带了这口老陶坛逃来翠柳巷。”众人肃然起敬。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5年第4期)
19. 结合情节发展,概括侯七爷对韩家汤店态度的三次转变。
20. 文中多次出现“陶坛”这一细节,有何作用。
21. 结合人物形象,选择合适的选项填入文中“甲”处,并说明理由。
韩庚(甲)说道:“您那时喝,的确不适合。北杏仁有止咳平喘的功效,您的病症是因肺气壅闭不宣引起的喘咳,南杏仁虽说也有类似的功效,但它药力不达。”
A笑眯眯地 B.皱着眉头
22.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医者仁心,济世为怀”的理解。
三、写作(50分)
23. 自命题作文
“学以致用”的意思是“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
有同学说:学了光合作用,家里的绿植让我培育得更茂盛;学了化学的酸碱中和反应,我被蚊子叮咬后会用肥皂水涂抹皮肤;练过书法运笔,我发现数学作图也能更精准流畅……知识就像种子,落地生根的方式千姿百态。
也有人思考:背过的古诗,让平凡的旅途充满诗意;学过辩证思考,挫折变为成长的契机。有些“用”无需刻意,早已融入生命的肌理。
阅读上面材料,请以“学以致用”为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讲述你自己的经历,也可以发表你的观点,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本试题共三道大题,含23道小题。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其中,选择题要求用2B铅笔正确涂写在“客观题答题区”。
一、积累与运用(13分)
【1~5题答案】
【答案】1. D2. C3. B4. D
5. 示例1:捉迷藏是一项多人游戏。一名玩家为寻找者,其余玩家为躲藏者。寻找者闭眼数数,其他玩家躲藏。寻找者数完数后开始寻找,找到所有躲藏者则获得胜利。捉迷藏能锻炼玩家的观察能力与创造力,而且培养他们遵守规则、耐心等待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示例2:羽毛球:两人(或4人)手持网状长柄球拍,击打用羽毛等材料做成的球。球需过网,不过网则扣分;飞出场地也扣分。如果对方不能接住球,则对方扣分。打羽毛球能增强心肺功能,提升反应与协调性,也能促进社交。
二、阅读(57分)
(一)诗文阅读(12分)
【6题答案】
【答案】 ①. 欲辨已忘言 ②. 芳草萋萋鹦鹉洲 ③.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④. 会挽雕弓如满月 ⑤. 九万里风鹏正举 ⑥. 惟吾德馨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示例1:甲诗写孙权年少时已统领千军万马,坐镇东南,连年征战,表现了诗人对孙权的赞美,表达渴望像英雄一样收复河山,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乙诗写自己处境窘迫,羁旅之愁,衰老之态,表达壮志难酬的无奈,对朝廷的失望之感。
示例2:甲诗写诗人在北固亭怀古伤今,以“生子如当孙仲谋”来赞叹孙权的雄才大略,表达抗金豪情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乙诗写诗人经过黄州时,看到赤壁遗迹,感叹自己的悲凉处境,以“生子何须似仲谋”表达对未来的悲观失望。
(二)名著阅读(7分)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示例一:小文,就像简 爱在洛伍德学校历经挫折却始终坚守自我,最终赢得尊严与幸福;尼摩船长在《海底两万里》中即使面对深海困境,仍以智慧勇气开辟新航程。一次失利只是人生航道上的小浪花,你一定可以重新振作起来。
示例二:小文,《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在面对深海中的各种危险时,始终保持冷静和勇敢。他们克服了缺氧、巨型章鱼袭击等困难,继续前行。面对一模考试的挫折,我们也要像尼摩船长一样有勇气和决心继续前进,不被困难打倒。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11~15题答案】
【答案】11. B12. A
13. AC14. C
15. 适逢商纣之乱而周朝刚刚安定,不能安抚边远地区,因此和太公争夺国土。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1分)
【16~18题答案】
【答案】16. C17. D
18. 答案示例1:同学们,图片上的这件文物是宋朝的瓷器汝窑天青釉洗。宋代是中国瓷器文化的“黄金时代”,五大名窑奠定了中国瓷器的审美范式。图片中这件汝窑瓷器口径13厘米,高度3.3厘米,表面有冰裂纹图案,通体天青釉色,清新淡雅,被视为人类共同的艺术瑰宝。宋代瓷器有着重要的国际影响力,是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精神的永恒见证。
答案示例2:同学们,这件汝窑天青釉洗是宋代五大名窑的典范。其釉色如“雨过天青”,釉面密布冰裂纹与疏朗气泡,以自然天成之姿诠释宋人“合于天造”的哲思。造型简约质朴,摒弃繁复装饰,展现“自然本我”的美学追求。它曾随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大英博物馆珍藏其作,成为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象征,是中华文化馈赠世界的永恒瑰宝。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19~22题答案】
【答案】19. 第一次:侯七爷喝了韩家的药膳汤后,夜咳得到了改善。侯七爷见人就夸韩家的药膳汤好。
(侯七爷初次喝韩家的药膳汤时,感受到汤的美味和药效,态度积极,认为汤对他的咳嗽有明显改善。)
第二次:韩庚不再卖汤给侯七爷,侯七爷站在韩家汤店外发牢骚骂街,见人就斥韩庚是憨包。(当韩庚拒绝再卖汤给他时,侯七爷感到恼怒,认为韩庚是在坐地起价,态度变得不满。)
第三次:侯七爷懂了韩庚是因为他的病况而不卖给他汤,侯七爷逢人推荐韩家药膳汤。(在理解韩庚的良苦用心后,侯七爷的态度再次转变,开始尊重韩家汤店的药膳理念,并积极向他人推荐韩家汤店,体现了对韩家人仁心的认可。)
20. 示例1:(1)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韩庚将陶坛作为制药容器,体现他对传统工艺的坚持,以及细致负责的态度。祖辈带着陶坛逃难,说明他们宁愿舍弃其他也要保留医德,侧面反映了人物的高尚品质。(2)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故事情节围绕着陶坛中的汤展开。(3)深化主题,具有象征意义。陶坛上面的八个字“医者仁心,济世为怀”深化了文章的主题,陶坛的历史传承象征着家族精神和医德的延续。
示例2:(1)老陶坛代表着韩家汤店的历史和传承,承载了家族的药膳文化(代表着韩庚中医世家的底蕴)。(2)陶坛的存在使得汤店的药膳汤显得更加独特和专业,成为翠柳街的特色风景,吸引顾客的关注。(3)陶坛上的字句“医者仁心,济世为怀”反映出韩庚作为医生的责任感和对顾客健康的重视。
21. 示例1:韩庚作为韩家汤店的店主,性情温厚,对待病人有耐心(医者仁心),不卖汤给侯七爷正是因为他知道此时七爷的身体不宜喝汤,所以面对侯七爷的质疑应该是态度平和,耐心解释。
示例2:韩庚和侯七爷所解释的内容很详细,说明韩庚是个很有耐心的人,并没有因为侯七爷的怒气而生气,所以应该选“笑眯眯地”。从韩庚对侯七爷的敬称“您”来看,韩庚很尊敬侯七爷,对侯七爷的态度很和善,所以用“笑眯眯地”更合理。
22. 示例1:①韩庚熬制药膳十分精细,体现了他的耐心细心,对药效的精益求精;②为了侯七爷身体健康,不投其所好,一切以顾客的身体为重;③韩家人拒绝为外侵的辱华军官做药膳调理汤,体现了他们的民族气节、济世情怀。
示例2:①“医者仁心”体现在韩庚对药膳的精益求精态度。他制作北仁汤时,坚持“掐尖端、清水浸泡、沸水蒸熟”的复杂工序。②“济世为怀”展现在韩庚对患者的真切关怀。侯七爷因夜咳求医,韩庚根据他的体质选择北仁汤,说明他真正把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③“济世为怀”还体现在韩家的民族气节。韩家祖辈宁肯逃难也不为侵略者配药膳,“济世为怀”不仅是治病救人,更是一种家国情怀,心怀大义。
三、写作(50分)
【23题答案】
【答案】例文:
让知识之花在实践中绽放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以致用”这一理念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类求知与实践的漫漫长路。它强调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知识是宝贵的种子,而“学以致用”则是让种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神奇魔法。
“学以致用”体现在生活的细微之处。就像有同学学了光合作用,便懂得如何为家里的绿植提供适宜的光照和养分,让它们茁壮成长;学了化学的酸碱中和反应,在被蚊子叮咬后,能迅速想到用肥皂水涂抹皮肤来缓解不适。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充分展现了知识的力量和“学以致用”的魅力。知识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文字,而是变成了生活中实用的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
“学以致用”也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思维的转换,将挫折变为成长的契机。背过的古诗,能让平凡的旅途充满诗意,使我们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感受到古人的情怀与智慧,为生活增添一抹别样的色彩。学过辩证思考,我们能在面对挫折时,不再一味地抱怨和沮丧,而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将挫折视为成长的机遇。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正是知识融入生命肌理的体现,它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从容自信。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学以致用”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陷入“死读书”的误区,只注重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将其应用到实际中。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背诵公式、记忆知识点,却在面对实际问题时不知所措。这就好比我们拥有了一把精美的钥匙,却不知道如何用它打开生活的大门。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呢?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明确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理解知识的表面含义,还要深入思考其内在原理和应用场景。其次,我们要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检验知识的正确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我们要不断反思和总结,从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它让知识变得鲜活而有价值。让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怀揣着“学以致用”的信念,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在实践的土壤中,让知识之花在生活中绚丽绽放,结出累累硕果。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