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七下期末复习:升华与凝华一、选择题1.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下列对图中描述的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飘渺的雾”是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 D.“轻柔的雪”是凝固现象2.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之一,指写万千气象的诗句前共有形象诗人世情志、对下列诗句中所包含的物理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篱香消渴桂花芳,天气偏饶八月凉”中“露”的形成熔化现象,需要吸热B.“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南消,繁露霏霏”中“露”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C."鸂鶒滩头风浪晚 ,雾里烟轻,不见来时伴”中“雾”“烟”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人家寒食清明后,天气轻烟细雨中”中“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3.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4.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湖面结冰,这是凝固现象B.夏天在早晨的树叶上常有露珠产生,这是液化现象C.冬天放在室外结冰的湿衣服也能干,这是凝华现象D.人们常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这是蒸发现象5.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冰棍凝华成的水蒸气B.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C.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D.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水蒸发出的水蒸气6.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弄湿后,开窗通风干得快,是加快空气流通,使蒸发加快B.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会“流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C.烧开水后,看到“白气”是汽化现象D.看到用久了的白炽灯变黑是钨先升华后凝华7.科学课上,“胜哥”用镊子夹取一大块干冰放入装有凉水的烧杯中,观察到水立刻剧烈“沸腾”,内部产生大量气泡,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关于上述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干冰升华要放出热量B.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C.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D.白雾是水沸腾产生的大量水蒸气汽化形成的8.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关于描述中所包含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B.水蒸气凝结成水,是凝固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D.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吸收热量9.哈尔滨火爆全国,很多游客在寒冬户外体验了“泼水成冰”的奇观,如图所示。“泼水成冰”的原理是水蒸气在极低的温度下直接变为小冰晶。对此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雾状水蒸气 B.该过程主要的物态变化是凝固C.泼水成冰时用热水效果会更好 D.气温高于0℃也会出现该现象10.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鸡蛋会“冒汗”B.在有风的夏天,人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到“冷”C.冬天,戴眼睛的人刚从室内走到室外时,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D.冬天的早晨,屋顶上常常会有一层霜11.图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A. B.C. D.1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有( )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②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二、填空题13.有一种新型的“激光橡皮”,用它照射纸张时,纸张上的黑色碳粉会 成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高温碳蒸气经过特殊冷却装置又 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4.当一个白炽灯泡用久后,与同型号新灯泡比较会发现它里面的钨丝变细了,且灯泡内壁变黑,说明钨丝工作时温度高,先发生 ,后在停止工作时遇冷发生 (以上两格选填物态变化名称)。15.“胜哥”买了一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 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了小水滴。(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6.人手上擦一些酒精,会觉得凉凉的,这是酒精 的原因。冬季的哈尔滨每__年都会举办冰雕节,但随着冰雕节的举行,冰的质量会越来越少。这是由于冰 17.如图是“胜哥”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他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胜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2)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观看了科学视频后,小科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6℃,碘的沸点是184.25℃,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他认为“胜哥”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胜哥”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科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是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的,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单位:℃)物质 水 酒精 煤油 碘 铜 铁 金熔点(凝固点) 0 -117 -30 113.6 1083 1535 1064沸点 100 78.5 150 184.25 2360 2750 250018.如图所示,图中tA、tB两点坐标的温度分别对应是某晶体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若该晶体物质某一时刻的温度t19.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的原理:喷撒在高空的干冰极易 ,吸收大量的热,导致周围温度急剧下降。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 成小水滴或者 成小冰晶(前三空填物态变化),形成小水滴和小冰晶的混合物——云。云越来越厚,小水滴和小冰晶下降,下降过程中小冰晶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熔化成水,和原来的小水滴一块落下,于是就成了雨。20.小科在浴室洗澡时,看到浴室内有两根水管,一根水管上有很多水滴,而另外一根水管上却没有水滴,他猜一根是热水管,一根是冷水管,但他又怕烫着而不敢摸,请你帮他判断出有水滴的那根是 (选填“冷”或“热”)水管。严寒冬天的清晨,小科来到班级时发现教室窗户玻璃的 (选填“内”或“外”)侧有一层薄薄的小冰晶,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三、实验探究题21.“胜哥”在做“观察碘的升华”的实验时,由于碘蒸气有毒、有刺激性气味,“胜哥”选择用碘锤进行实验,碘锤是由装有少量碘的密闭玻璃管制成的。“胜哥”设计了两种方案如图甲、乙所示。(1)两种方案都采用加热的方法,所以“胜哥”都猜想:碘在升华时是 热的。(2)利用两种方案进行实验,碘锤中都出现了紫色碘蒸气。大家需要知道的科普知识:酒精灯的加热温度为400~500℃,碘的熔点约113℃。根据这个信息,请你将甲、乙方案进行比较,认为乙方案合理。请分析说明乙方案比甲方案合理的原因: 。22.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做以下几个小实验。(1)把干冰放入试管中,在试管口套气球,如图甲所示。气球体积会逐渐变大,这是干冰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导致的;一段时间后,试管底部的外璧出现了白霜,如图乙所示,这是由于干冰发生上述物态变化时需要 热,使试管底部温度降低,靠近试管外壁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霜。(2)取一块干冰放入常温下的水中,杯中的水立即就“沸腾"了,水中有大量气泡上升并且在杯口出现大量“白气”,如图丙所示水中的气泡主要是 (填“水蒸气”或“二氧化碳气体”),杯口的“白气”是 (填“水蒸气”“二氧化碳气体”或“小水珠”)。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凝固与凝固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解析】【分析】由气态转化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由固态转化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由液态转化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由气态转化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由固态转化为气体的过程称为升华。【解答】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B、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D、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答案为:C。2.【答案】D【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及升华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解析】【分析】三态六变及吸热放热情况:熔化:固态→液态(吸热);凝固:液态→固态(放热);汽化:(分沸腾和蒸发): 液态→气态 (吸热);液化:(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 气态→液态 (放热);升华:固态→气态 (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解答】A.篱香消渴桂花芳,天气偏饶八月凉”中“露”的形成液化现象,需要放热,A错误;B.“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南消,繁露霏霏”中“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B错误;C."鸂鶒滩头风浪晚 ,雾里烟轻,不见来时伴”中“雾”“烟”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C错误;D.“人家寒食清明后,天气轻烟细雨中”中“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正确;故答案为:D3.【答案】B【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升华及升华现象【解析】【分析】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它需要吸热;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放热过程;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需要吸热。【解答】AB、干冰是一种非常容易升华的物质;当它升华时,会从周围空气吸收大量的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C、干冰升华过程中吸收热量,导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周围水蒸气放热凝华形成固态的小冰晶,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由固态熔化成水,同时吸收热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4.【答案】C【知识点】凝固与凝固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及升华现象【解析】【分析】确定初始态和终末态,从而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解答】A.湖面结冰,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故A正确不合题意;B.夏天在早晨的树叶上常有露珠产生,即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的水发生液化现象,故B正确不合题意;C.冬天放在室外结冰的湿衣服也能干,即水由固态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故C错误符合题意;D.人们常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即酒精从液态变成气态发生蒸发,从而吸收人体热量而降温,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5.【答案】B【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及升华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解析】【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A、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棍液化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B、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符合题意;C、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是壶中高温的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喷出壶嘴后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D、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空气后液化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6.【答案】C【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及升华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解析】【分析】(1)影响蒸发的要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上方空气流动;(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3)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4)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成固态叫凝华,据此分析判断。【解答】A.地弄湿后,开窗通风干得快,是加快空气流通,使蒸发加快,故A正确不合题意;B.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会“流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而成的 小水珠,故B正确不合题意;C.烧开水后,看到“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后,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的液化现象,故C错误符合题意;D.看到用久了的白炽灯变黑,是钨吸热由固态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然后再由气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行成的,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7.【答案】C【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及升华现象【解析】【分析】(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需要吸热;(2)(3)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4)根据液化的知识分析。【解答】A.干冰升华要吸收热量,故A错误;BC.气泡内是干冰升华变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故B错误,C正确;D.水面上方的水蒸气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因此“白雾”就是形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故选C。8.【答案】A【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及升华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解析】【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解答】二氧化碳变成干冰,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由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升华吸热。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晶,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凝华放热,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9.【答案】C【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再确定吸入还是放热。【解答】 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雾状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B.在“泼水成冰”的过程中,主要的物态变化是凝华,故B错误;C.泼水成冰时用热水会产生更多的水蒸气,效果会更好,故C正确;D.气温高于0℃,水蒸气不会凝华,只会液化,不会出现“泼水成冰”的奇观,故D错误。故选C。10.【答案】C【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解析】【分析】 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据此分析判断。【解答】 A.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鸡蛋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鸡蛋液化成小水滴,故会“冒汗”,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有风的夏天,人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到“冷”,这是因为人身上有水,水蒸发吸热,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冬天,戴眼睛的人刚从室外走到室内时,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因为室内有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而从室内走到室外时,镜片上不会出现小水珠,故C错误符合题意;D.冬天的早晨,屋顶上常常会有一层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1.【答案】C【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凝华及凝华现象【解析】【分析】确定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从而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解答】水蒸气变成冰,即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冰变水,即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水变成水蒸气,即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12.【答案】B【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从而确定吸热还是放热。【解答】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即冰从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需要吸热;②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即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需要放热;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即水蒸气从气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需要放热;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即冰从固体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需要吸热。则属于放热现象的是②③。故选B。13.【答案】升华;凝华【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解析】【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叫凝华,据此分析解答。【解答】有一种新型的“激光橡皮”,用它照射纸张时,纸张上的黑色碳粉会升华成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高温碳蒸气经过特殊冷却装置又凝华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14.【答案】升华;凝华【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解析】【分析】物质有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有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据此分析解答。【解答】灯丝工作时温度很高,钨丝吸热,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变成钨蒸汽;灯泡的外壁温度较低,钨蒸汽在内壁上放热,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因此灯泡内壁发黑。15.【答案】升华;液化【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及升华现象【解析】【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据此分析解答。【解答】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吸收热量,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从而形成了小水滴。16.【答案】蒸发吸热;升华【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升华及升华现象【解析】【分析】(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时会吸热。(2)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解答】(1)人手上擦一些酒精,会觉得凉凉的,这是酒精蒸发吸热的原因。(2)冬季的哈尔滨每年都会举办冰雕节,但随着冰雕节的举行,冰的质量会越来越少,其实是冰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升华现象。17.【答案】(1)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过程中,在烧杯中会看到紫红色的碘蒸气。(2)实验方案:将碘颗粒放在烧瓶中,将烧瓶浸没在正在加热的热水中观察碘状态的变化。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解析】【分析】(1)根据碘的升华现象解答;(2)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远远大于碘的熔点和沸点,因此碘可能先熔化再汽化变成碘蒸气,也可能直接变成碘蒸气。水的沸点为100℃,低于碘的熔点,将碘放入热水中后,如果仍然能够看到碘蒸气生成,那么就可以排除熔化的可能,从而证实是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现象。【解答】(1)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过程中,在烧杯中会看到紫红色的碘蒸气。(2)证明碘是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实验方案:将碘颗粒放在烧瓶中,将烧瓶浸没在正在加热的热水中观察碘状态的变化。实验说明: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18.【答案】固;凝华【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解析】【分析】 低于熔点是固态,高于熔点低于沸点是液态,高于沸点是气态;从气态直接到固态,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解答】 温度低于熔点时物质是固态,温度高于熔点低于沸点时物质是液态,温度高于沸点时物质是气态,所以在Ⅰ区域是固态,在Ⅱ区域是液态,在Ⅲ区域是气态;若该晶体物质由Ⅲ区域的状态直接到Ⅰ区域状态时,即从气态直接到固态,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19.【答案】升华;液化;凝华;吸收【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进而确定吸热还是放热即可。【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干冰为固体,喷撒在高空的干冰极易从固体直接变成固体发生升华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2)根据题意可知,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从气态变成液体发生液化成小水滴或者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成小冰晶,形成小水滴和小冰晶的混合物——云。(3)下降过程中小冰晶吸收热量从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成水,和原来的小水滴一块落下,于是就成了雨。20.【答案】冷;内;凝华【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解析】【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需要放热;(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需要放热,据此分析判断。【解答】(1)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水管上放热液化而成,因此水管的温度低,为冷水管;(2)窗户上的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形成,则水蒸气肯定在温度高的一侧,即窗户玻璃的内侧出现小冰晶。21.【答案】(1)吸(2)碘的熔点约113℃,乙方案中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锤中的碘蒸气是碘升华而成的;甲方案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为400~500℃,高于碘的熔点,碘锤中的碘蒸气有可能是碘先熔化再汽化而成的【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解析】【分析】(1)加热时物体的温度升高,肯定吸收热量;(2)注意分析是否能够排除熔化后再汽化的可能性即可。【解答】(1)两种方案都采用加热的方法,所以他们都猜想:碘在升华时是吸热的。(2)乙方案比甲方案更合理的原因:碘的熔点约113℃,乙方案中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锤中的碘蒸气是碘升华而成的;甲方案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为400~500℃,高于碘的熔点,碘锤中的碘蒸气有可能是碘先熔化再汽化而成的。22.【答案】(1)升华;吸;凝华(2)二氧化碳气体;小水珠【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升华及升华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解析】【分析】(1)固态物质会吸热升华为气态物质,气态物质会放热形成固态物质;(2)干冰易吸热升华为气态,导致周围的温度降低。【解答】(1)气球体积逐渐变大,主要原因为干冰吸热升华变为二氧化碳,导致周围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霜;(2)水中的气泡为二氧化碳气体,杯口的白气为液态的小水珠。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