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水资源基础达标一、总量丰富,时空分布不均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读我国径流带分布图,完成1~2题。1.读图可知,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 )A.东多西少,南多北少B.东多西少,北多南少C.西多东少,南多北少D.西多东少,北多南少2.下列属于缺水带的地区是( )A.塔里木盆地 B.长江中下游平原C.华北平原 D.海南岛 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读我国四个城市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完成3~4题。广州 武汉 哈尔滨 乌鲁木齐3.读图可知,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特点是( )A.夏秋多,冬春少 B.春夏多,秋冬少C.夏秋少,冬春多 D.春秋多,冬夏少4.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不利影响是( )A.造成旱涝灾害 B.引发台风C.造成沙尘暴加剧 D.引发寒潮二、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自2014年12月27日至今,“南水”进京已超十年。北京推出阶梯水价,即居民用水价格=水费+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按年度用水量计算,划分为三档,水价分档递增。下图为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南水北调工程反映了我国水资源( )A.东多西少 B.季节变化大C.南丰北缺 D.年际变化大6.南水北调工程( )A.中线途经半干旱区B.东线由丹江口水库引水C.缓解了东北地区的春旱D.东线利用京杭运河调水能力提升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如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和我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分布图。读图,完成7~9题。7.“海绵城市”反映了我国( )A.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B.水资源污染严重C.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D.水资源浪费严重8.我国南方地区“海绵城市”储水功能最显著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9.我国大范围推广“海绵城市”是因为它能够( )①缓解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②缓解城市内涝和干旱 ③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④缓解城市的用地紧张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10.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解决了将近十万人的用水问题,被称为“人工天河”。下图为红旗渠位置示意图和林州市气候资料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林州市地处太行山东麓,缺水历史悠久。林州境内地质构造断层较多,无法蓄积雨水;广泛分布着石灰岩,多裂隙、溶洞,不能形成隔水层,地下水资源匮乏;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季节分配不均;自然灾害频发,有时连年大旱,河干井枯,庄稼颗粒不收。(1)阅读材料,理解林州缺水的原因,完成下面框图。① ,② ,③ 。 (2)红旗渠的建成,有效缓解了水资源 (填“空间”或“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3)从自然方面说出红旗渠修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新教材素材开发教材“思与学”拓展: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位于古城西北方向。整个水利系统的影响范围约100平方千米,由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等11条人工坝体和天然山体、溢洪道构成,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系统。据图文材料完成(1)~(2)题。(1)良渚古城的自然环境特征有( )①地势低平 ②降水季节变化大 ③河流较少 ④多旱涝灾害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2)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的主要功能有( )①航运和蓄水 ②护城和旅游 ③防洪和灌溉 ④提水和发电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第二节 水资源基础达标一、总量丰富,时空分布不均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读我国径流带分布图,完成1~2题。1.读图可知,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A)A.东多西少,南多北少B.东多西少,北多南少C.西多东少,南多北少D.西多东少,北多南少2.下列属于缺水带的地区是(A)A.塔里木盆地 B.长江中下游平原C.华北平原 D.海南岛 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读我国四个城市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完成3~4题。广州 武汉 哈尔滨 乌鲁木齐3.读图可知,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特点是(A)A.夏秋多,冬春少 B.春夏多,秋冬少C.夏秋少,冬春多 D.春秋多,冬夏少4.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不利影响是(A)A.造成旱涝灾害 B.引发台风C.造成沙尘暴加剧 D.引发寒潮二、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自2014年12月27日至今,“南水”进京已超十年。北京推出阶梯水价,即居民用水价格=水费+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按年度用水量计算,划分为三档,水价分档递增。下图为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南水北调工程反映了我国水资源(C)A.东多西少 B.季节变化大C.南丰北缺 D.年际变化大6.南水北调工程(D)A.中线途经半干旱区B.东线由丹江口水库引水C.缓解了东北地区的春旱D.东线利用京杭运河调水能力提升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如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和我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分布图。读图,完成7~9题。7.“海绵城市”反映了我国(A)A.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B.水资源污染严重C.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D.水资源浪费严重8.我国南方地区“海绵城市”储水功能最显著的季节是(B)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9.我国大范围推广“海绵城市”是因为它能够(A)①缓解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②缓解城市内涝和干旱 ③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④缓解城市的用地紧张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10.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解决了将近十万人的用水问题,被称为“人工天河”。下图为红旗渠位置示意图和林州市气候资料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林州市地处太行山东麓,缺水历史悠久。林州境内地质构造断层较多,无法蓄积雨水;广泛分布着石灰岩,多裂隙、溶洞,不能形成隔水层,地下水资源匮乏;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季节分配不均;自然灾害频发,有时连年大旱,河干井枯,庄稼颗粒不收。(1)阅读材料,理解林州缺水的原因,完成下面框图。① 7、8 ,② 石灰岩 ,③ 旱 。 (2)红旗渠的建成,有效缓解了水资源 空间 (填“空间”或“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3)从自然方面说出红旗渠修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参考答案:地形崎岖,需修建的桥梁、隧道等工程难度大;冬季易受寒潮影响;夏季多暴雨;等等。(任答出一点即可)新教材素材开发教材“思与学”拓展: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位于古城西北方向。整个水利系统的影响范围约100平方千米,由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等11条人工坝体和天然山体、溢洪道构成,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系统。据图文材料完成(1)~(2)题。(1)良渚古城的自然环境特征有(D)①地势低平 ②降水季节变化大 ③河流较少 ④多旱涝灾害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2)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的主要功能有(C)①航运和蓄水 ②护城和旅游 ③防洪和灌溉 ④提水和发电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2 水资源 - 学生版.docx 3.2 水资源.docx